3、深入探究的呢?这些问题的思维价值在哪?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吗?这样的课虽然上的很顺利,但对学生来说却非常枯燥,让学生感到疲劳和乏味。
解决办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认知的焦点。数学教学是学生独立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在上复习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课前设计一些运用知识点能够解决的问题,选择的问题不用太难,只要能考查本节要复习的知识点就可以了,对于关键点或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典型试题,并且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和应变的能力,而且教师要将严谨、规范的解题过程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自我反思和总结的
4、时间。
问题三:作业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了解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批改作业是重要途径。但是作业量和作业内容却难倒了我,有的老师说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层留,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况且学校对每周的作业次数也有要求,这就使老师们有时候不得不让学生做一些无用功,在练习册上做完一遍还得再往作业本上抄一遍(学校要求必须用本,练习册不算作业),如果留教材上的习题,有的学生直接找答案抄袭,不利于老师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解决办法:针对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采取课堂考察和课后巩固相结合的方法,学完一节内容,我就在课后习题中选题让学生直接往作业本上做,让学生大约五分钟就能做完,然后再留课后作业,通常是我课前设计好的,练习册上的题留为课外作业。
总之,我想尽力把教学的平常之事,做精细;把教学的平淡之事,做精彩。我想没有最好,适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