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雷雨 二、填空: 1、曹禺,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2、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三、阅读: (一)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① 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②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③,你可
2、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 可是你——④ 外面争吵声,大海的声音:“让开,我要进去。”三四个男仆声:“不成,不成,老爷睡觉呢。” 1.①句话反映了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征?自私 狡诈 残忍 2.②句话反映了鲁侍萍怎样的性格特征?自尊 倔强 3.③句话能说明周朴园对侍萍有点慈悲之心? 答:可以,周朴园给侍萍钱主要是为了把丑事掩盖起来,但也不能否定他对侍萍有一定的负疚心理,这正是反映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 ④句“可是你——”后面可能是什么话?为什么
3、破折号在这儿的作用是什么? 答:生活那么苦,毕竟还是需要钱的。因为这符合周朴园的虚伪,又夹一丝旧情的性格与心情。破折号表示中断,同时又表示声音的延长。 (二) 1、"午后……使人烦躁"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答: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同时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2、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这段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周: ( 指窗 ) 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哦。 (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 周: ( 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 你站一站。 答:推动了情节发展。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
4、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3、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 ① )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 ② ) 周 ( 汗涔涔地 ) 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
5、 ( 抬起头来 ) 你姓什么? 鲁:我姓鲁,老爷。 周: ( 喘了一口气、沉思地 ) 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这个现在还活着。 周 ( 惊 ) 什么? ( ③ ) (1) 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答:这是周朴园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慧规矩,他是借前面的好话,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是周朴园虚伪、圆滑的表现。 (2) 鲁侍萍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答: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3) ③周朴园"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 答:梅小姐还活着,对他是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
6、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他担心这对他的名誉和地位会构成影响。 (三) 周: ( 惊愕 ) 梅花?①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 ( 徐徐立起 ) 哦,你,你,你是 -- ②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 ( 低声 ) 是你?③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响。A 周: ( 忽然严厉地 ) 你来干什么?④ 鲁:不是我要来的。
7、 周:谁指使你来的?⑤ 鲁:( 悲愤 )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⑥ ⑧ 周: ( 冷冷地 )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⑨ 鲁:( 怨愤 )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⑦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1、①处周朴园"惊愕"是因为? 答: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本人几乎已经忘记的梅花,使周感到意外。 2、② 处一台词言不达意,表现
8、周的什么心理? 答:周的恐慌的心理。 3、③处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答:表现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 4、 "你来干什么?"该如何理解? 答:周料定鲁此次来是来者不善,她肯定要有所图,所以才这样发问。 5、⑤处周为什么要问"谁指使你来的?" 答:周对鲁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此来的背后一定有人出谋策划。表现了周的奸诈多疑的性格。 6、对⑥⑦两句舞台说明该怎样理解? 答:由"悲愤"、"怨恨"这潜台词表现出鲁的性格不只是软弱,她对周的所做所为的不满表现了她性格中刚直的一面。 7、⑧鲁侍萍关于"命运"的说法,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鲁侍萍不
9、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她只好相信命运,认为命运不好。 B. 虽然她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实际上并不相信命运,以她的阶级地位来说,是对旧社会、旧制度的不满和控诉。 C.她把自己的遭遇归于命运,这是她的思想局限,可是她处于被压迫者的地位,对于压迫者就必然产生本能的鄙视和积极的反抗。 D.她在苦水中挣扎,悲叹自己命运的乖戾,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她对世道不公的愤懑。 8、"三十年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D ) A三十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我。 B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找到我了,我还是没躲过你的追寻。 C已经三十年了,你到我这里来,还有什么用呢
10、 D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9、③句表现周朴园说这话的感情是[ B ]A惊喜 B惶恐 C惊呆 D惊疑 10、A处两句是剧本中属于“舞台说明”的文字,是剧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1、④ ⑤两句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B ] A自私虚伪 B冷酷阴险 C老于世故 D伪善残忍 12、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对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 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
11、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C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 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 13、对这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 B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 C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D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 1
12、4、周朴园把年轻时的侍萍说成是“小姐”,而且“很贤慧,也很规矩”,目的在于[ C ] A赞扬侍萍,表达自己对侍萍的爱恋之情。B名为赞扬侍萍,实为掩盖自己的罪行。 C说侍萍很高贵,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D为自己开脱,并表达愧疚之情。 15、鲁侍萍反驳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面上否定自己,实质是[ ] A以此报复周朴园,解心头之恨。B澄清自己,表明自己的清白、诚实。 C揭出周的隐私,揭穿周的虚伪。D进一步试探周的真正态度及真实感情。 (四) 周:那更好了。那么我见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① 鲁:不过
13、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② 鲁:你不明白。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周:那双方面都好。再有,我要问你的,你自己带走的儿子在哪儿? 鲁:他在你的矿上做工。 周:我问,他现在在哪儿? 鲁:就在门房等着见你呢 周: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鲁:他的脚趾头因为你的不小心,现在还是少一个的。 周:(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③ 鲁: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
14、人。 周:(沉静)他还是我的儿子。 鲁: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 周:(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1)①"那更好了。那么我见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周朴园的"明明白白"指什么? 答:鲁侍萍要多少钱,辞退鲁贵和四凤。 (3)②周朴园为什么说鲁贵"像是个不老实的人"? 答:认为鲁贵是潜在的危险,可能会要挟自己,影响自己的名声地位。 (4)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后,为什么要冷笑? 答:周朴园以为一旦鲁大海知道自己就是她的父亲时,便会放弃与自己斗争。因为周朴园说:"他还是我的儿子。"而鲁侍萍说:"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 4、"(见鲁妈)妈,
15、您还在这儿?"从鲁大海说的话来看,他知道鲁侍萍来这里了吗? 为什么? 答:知道,因为他说了一个"还"字;上文鲁侍萍说大海"就在门房等着见你。" 5、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这反映了鲁大海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答:说明鲁大海坚持正义,见义勇为,责任心强。 6、"拜望拜望你"体现了鲁大海对周朴园什么样的态度? 答:体现了鲁大海对周朴园的鄙夷蔑视的态度。 7、鲁大海相信工人是团结的、可靠的,但结果其他三个代表还是被周朴园收买了,这说明了什么? 答:一方面也表现了鲁大海等工人领袖缺乏斗争经验,对革命斗争的复杂性准备不足;另一方面说明周朴园老奸巨滑。 8、周朴园明知鲁
16、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样开除他? 答:鲁大海长期受到的教育使他成为一个"闹得最凶的工人",开除他可以杀鸡给猴看,亲情轻于金钱;另外,开除他也可以让鲁家的人快走,以免后患。 9、周朴园的所作所为简直是伤天害理,总起来说,他有三件伤天害理的事? 答:一是:大年三十夜为娶有钱有势的姑娘撵走梅侍萍母女,害得她家破人亡,骨肉分离;二是:叫警察镇压工人,结果死了三十多条人命;三是: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扣取三百块钱。 10、"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句话表现了鲁侍萍怎样的感情? 答:周萍本是自己的儿子,却亲手打了亲弟弟。鲁侍萍眼见着却又不能
17、道破事实,言语中充分体现了她眼见骨肉不但不能相认,反而自相仇恨的痛苦;再者也没有想到周萍成了这么一个鬼东西。 理解"雷雨"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二)戏剧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
18、的多重矛盾。 ( 1 ) 周朴园与鲁侍萍-- 主仆的矛盾冲突。(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4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以上这些矛盾可以概括为什么主要矛盾冲突? 答: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根本性质的冲突。 A (冲向B,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 B 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A 打他!.
19、 B (向A)你!(仆人们一齐打B。B流了血。) C (厉声)不要打人!(仆人们住手,仍拉住B。) B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A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D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A面前)你是A,……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A 你是谁? D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B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D (呆呆地望着A的脸,又
20、哭起来)B,走吧,我们走吧! B 为仆人们拥下,D随下。 1.文中的人物各是A周萍B:鲁大海C:周朴园D:鲁侍萍 2.D对A的感情十分复杂,此时的感情主要是(用两三个词语概括) 痛苦、失望、愤恨 3.D讲话中两次都用破折号,简要说明其作用和人物内心的活动。 答:在延长说话声调中语意转换,表明D的内心活动十分激烈,她想认儿子,但对儿子的表现又很失望。 4.C制止打人的原因是(A、D ) 用虚伪的仁慈来掩盖他的残忍。 B.他怕事情闹大,打伤了人不好收场。 C.他怕矛盾激化,暴露家庭丑剧。 D.B毕竟是他的亲人,他不愿意当面看到他挨打。E.维护资本家的威严,当众显示周家上上下下都要服从他。 5.D欲言又改口的原因是( E ) A.与C有约在先,忠厚的本性使她不愿毁约认A为子。 B.A毕竟是她的儿子,亲子之爱使她不愿意看到A处在亲人相残的尴尬局面。 C.不愿意伤害刚强、正直的儿子B,让他知道他居然还有一个“强盗”似的父亲和哥哥。 D.残酷的现实使她觉悟到周鲁两家是势不两立的,阶级对立是不可调和的。 、 E.阶级对立的现实使她感到周鲁两家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亲子之爱也无法改变对立的现状。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