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和时间 1840年以后直到建国前,中国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和外国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被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1860年)这一阶段既是中国由君主专制社会走向半殖民社会的开端,也是列强在中国建立殖民体系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形成。 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它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初,英、法、美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工来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家迫切需要掠夺
2、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于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便成为他们向东方侵略的重要目标。 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好望角舰队总司令乔治·懿律为侵略军总司令和谈判全权代表,查理·义律为副代表。同年6月,由英国军舰16艘、武装汽船4艘、运输船28艘,以及540门大炮和4000名士兵组成的“东方远征军”,陆续到达广东附近海面,6月22日海军准将伯麦发布通告,从28日起封锁广州江面和海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签订时间 条约名称 签订国 条约内容 1842年8月29日 《南京条约》 中英 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
3、 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 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1843年7月22日、10月8日 《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中英补充条约 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 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 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1844年7月3日 《望厦条约》 中美 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 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1844年10月24日 《黄浦条约》 中法 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 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 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
4、还教堂。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这次美、俄坐收渔人之利。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5、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签订时间 条约名称 签订国 条约内容 1858年5月 《瑷珲条约》 中俄 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 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1858年6月26日 《天津条约》 中英 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1858年6月27日 中法 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 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
6、 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1858后6月13日 中俄 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 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 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1858年6月18日 中美 1.美国公使驻北京。 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 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1887年12月1日 中葡 1.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 2.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 1860年10月24日 《北京条约》 中英 又
7、增加: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1860年11月2日 中法 又增加: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3.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1860年11月2日 中俄 增加: 1.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 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 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1868年7月28日 《续增条约》 中美 1.扩大掠夺华工; 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 3.对侨民不
8、得“欺侮凌虐”。 1881年2月24日 《伊犁条约》 中俄 主要是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并将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 1876年9月13日 《烟台条约》 中英 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 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 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 5.减少进口税; 1884年5月11日 《会议简明条约》 中法 1.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2.允许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 3.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 第二阶段(1860年—1919年),此阶段中国逐步陷入半
9、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不平等条约 签订时间 条约名称 签订国 条约内容 1885年6月9日 《中法新约》 中法 (1)清政府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 (2)中法两国派员会同勘定中国和越南北圻边界; (3)同意在云南、广西两省的中越边界指定两处开埠通商,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 (4)中国今后修铁路,应与法国商办。 1895年4月17日 《马关条约》 中日 (1)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实质是要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完全控制; (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3)
10、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 (5)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任意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1901年9月7日 《辛丑条约》 俄、美、英、法、德、日、意、奥、西、比、荷等11国 (1)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多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做担保。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把守,中国人则不准居住。 (3)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的所有炮台一律拆除;准许各国在北京及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12个战略要地驻军。 (4)要惩办
11、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做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对所属省内发生的反帝事件,“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该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5)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以办理今后对外事宜。 1915年1月18日 《二十一条》 袁世凯和日本签订灭亡中国 (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2)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 (3)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12、4)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5)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 第三阶段(1919年—1949年)在这一阶段,在中国植根近80年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遭到动摇,中国逐步收回一些主权。 1919年中国代表没有在破坏中国权益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收回租界:包括1927年1月国民政府下令收回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1930年10月1日收回英国占领的威海卫租借地;1931年1月15日收回比利时在华租界(天津比租界)。
13、 收回关税主权:1933年国民政府实行新税则,标志着中国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废除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1943年1月11日美国和英国分别与中华民国签署《中美新约》、《中英新约》,自愿放弃在同盟国中国的特权。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 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师 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1881年中国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同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
14、州岛,掀起列强瓜分狂潮 1898年,康有为等人发动百日维新,最后失败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在华“利益均沾” 1900年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八国联军侵华 1911年10月10日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产 1923年6月中共三大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6年北伐开始,推翻北洋军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15、政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2年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扶植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史称“西安事变”中共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9月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军队开展徐州会战,
16、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日军占领武汉,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1946年6月国名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1948年9月12日林彪、罗荣桓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 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淮海战役,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 1948年11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国名党统治的结束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