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简 介,二OO八年六月 广州,1,1。增加内容,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应力,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修订概况,2,2。调整内容,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
2、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力系数和端阻力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3,第一章 总则,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注重概念设计,,合理选择桩型与成桩工艺,优化布桩,节约资源;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4,第二章 术语,1,桩基,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联结的单桩基础。,2,复合桩基,由,基桩和承台下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础。,3,基桩,桩基础中的,单桩,。,5,4,复合基桩,单桩及其对
3、应面积的承台底地基土,组成的复合承载基桩。,5,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软土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为减小沉降采用,疏布摩擦型桩的复合桩基,。,6,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6,7,极限侧阻力标准值,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8,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9,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承载力值。,7,10,变刚度调平设计,考虑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和地层分布以及相互作用效应,通过调整桩
4、径、桩长、桩距等,改变基桩支承刚度分布,,以使建筑物沉降趋于均匀、承台内力降低的设计方法。,11,承台效应系数,竖向荷载下,承台底,地基土承载力的发挥率,。,12,负摩阻力,桩周土由于自重固结、湿陷、地面荷载作用等原因而产生,大于基桩的沉降,所引起的对桩表面的向下摩阻力。,8,13,下拉荷载,作用于单桩中性点以上的,负摩阻力之和,。,14,土塞效应,敞口管桩沉桩过程中,土体涌入管内,形成的土塞,对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的影响效应。,15,灌注桩后注浆,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浆,使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
5、载力,减小沉降,。,9,16,桩基等效沉降系数,弹性半无限体中群桩基础按Mindlin 解计算沉降量与按等代墩基Boussinesq解计算,沉降量之比,,用以反映Mindlin解应力分布对计算沉降的影响。,10,第三章 基本设计规定,3-1 两类极限状态,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1)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计算模式作适当调整,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计算模式一致;,不同桩型和工艺对承载力的影响,由试桩Q,uk,或Q,uk,(q,SiK,q,Pk,a,k,)反映;,JGJ94-94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模式实属不完整的可靠性分析,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突破,。,11,以综合安全系数K
6、取代原规范的荷载分项系数,G,、,Q,和抗力分项系数,s,、,p,;以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为抗力R的参数;以荷载效应标准组合S,k,为作用力;设计表达式为:S,k,R(Q,uk,K)或 S,k,R(q,SiK,q,Pk,a,k,K),JGJ 94-94 S,d,R(Q,uk,s,、,p,),S,d,R(q,siK,q,sk,a,k,s,、,p,),12,本规范规定采用,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作为桩基承载力设计计算的基本参数。,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指通过不少于,2,根的单桩现场静载试验确定的,反映特定地质条件、桩型与工艺、几何尺寸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代表值。,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
7、准值,指根据特定地质条件、桩型与工艺、几何尺寸、以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统计经验值计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关于“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说明,13,(2)安全度水准,由于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提高了 33%,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提高了 17%,故桩的支承阻力安全度较 JGJ94-94规范有所提高;,由于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由1.25提高至1.35,楼面均布活荷载值提高 33%,以及钢筋和混凝土强度设计值略有降低,故桩身与承台结构安全度水准提高12%以上。,14,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与原规范基本一致,15,甲级,:,第一大类,:功能重要、荷载大、重心高、风载和地震作用效应大
8、1)重要建筑物 (2),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第二大类,:荷载和刚度分布极为不均,对差异沉降适应能力差,(,3,)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体建筑,(,4,),20,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3-2 桩基设计等级划分,16,第三大类,:,场地、环境条件特殊 (,5,)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七层以上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边建筑,(,6,)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乙级,: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 下的一般建筑,。,17,3-3 桩基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
9、算,1,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视条件)计算;,2 桩身(含桩身压曲、钢管桩局部压曲)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计算;,3,软弱下卧层,验算;,4 坡地、岸边桩基,整体稳定性,验算;,5 抗浮、抗拔桩基的,抗拔承载力,(基桩和群桩)验算;,6 抗震设防区,抗震承载力,验算。,18,3-4 桩基变形计算,1 应计算沉降的桩基,(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的建筑桩基;,(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型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建筑,桩基;,(3)软土地基多层建筑减沉复合疏桩基础。,2 应计算水平位移的桩基,受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的桩基。,1
10、9,3-5 桩基设计采用的作用效应、抗力,1,布桩时,,荷载效应采用标准组合;抗力为基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2,计算沉降和水平位移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地震和风载引起的,水平位移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3 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时,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验算坡地、岸边桩基整体稳定性时,,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由于采用综合安全系数)。,地震设防区,,采用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20,3-,6 变刚度调平设计,以减小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为目标的变刚度调平设计,宜结合具体条件按下列规定实施:,(1),对于主裙楼连体建筑,当高层主体采用桩基时,裙房(含纯地下
11、室)的地基或桩基刚度宜相对弱化,可采用天然地基、复合地基、疏桩或短桩基础。,(2),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桩基,应加强核心筒区域桩基刚度(如适当增加桩长、桩径、桩数、采用后注浆等措施),相对弱化核心筒外围桩基刚度。,21,(3),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宜于核心筒区域设置增强刚,度、减小沉降的摩擦型桩。,(4),对于大体量筒仓、储罐的摩擦型桩基,宜按内强,外弱原则布桩。,(5),对上述按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桩基,宜进行上部结,构承台桩土共同工作分析。,22,1 天然地基箱形基础变形特征,图3-6-1 北京中信国际大厦箱基沉降等值线(s单位:cm),高104m
12、框筒结构,双层箱基高11.8m;Smax=12.5 cm;,Smax=0.004,L,。,23,2 桩筏基础的变形特征,图3-6-2 南银大厦桩筏基础沉降等值线(建成一年,s单位:cm),高113m,框筒结构,400PHC桩,,L,=11m,均匀布桩,筏板厚2.5m,建成一年Smax=0.002,L,。,24,3 均匀布桩桩顶反力分布特征,图3-6-3 武汉某大厦桩箱基础桩顶反力分布,高层框剪结构,500PHC桩,,L,=22m,均匀布桩;中、边桩反力比=1:1.9,25,4 碟形沉降和马鞍形反力分布的负面效应,(1)碟形沉降,引起承台、上部结构的次内力,(2)马鞍形反力分布,导致基础的整体
13、弯矩、冲切力、剪力增大,以图3-6-1北京中信国际大厦为例,整体弯矩较均布反力增加16.2%;对于图3-6-3所示桩箱基础反力,整体弯矩较均布反力将增加50%以上。,26,5 变刚度调平设计,图3-6-4 均匀布桩与变刚度调平布桩的,变形与反力示意,图3-6-5 变刚度布桩模式,变形与反力示意,27,(1)减小荷载传递路径,(2)实现抗力与荷载局部平衡,(3)考虑相互作用效应,增强荷载高集度区的基桩刚度(调整桩长,桩径等),变刚度调平概念设计要点,变刚度调平设计绩效,(1)降低差异沉降,(2)减小承台冲,剪,弯矩.,28,6 试验验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完成),(1
14、变桩长模型试验,粉质粘土地基,20层框筒结构1/10现场模型试验,图3-6-6 等桩长与变桩长模型试验,表3-6-1 桩顶反力(F=3250 KN),29,(2),核心筒局部增强模型试验,粉质粘土地基,20层框筒结构1/10现场模型试验,图,3-6-8,天然地基与局部增强地基模型试验,(a)天然地基,筏板基础,(b),天然地基局部增强,刚性桩复合地基,(d=150mm,,L,=2m),(c),天然地基,沉降等值线,(d),天然地基局部增强,沉降等值线,30,7 变刚度调平概念设计成效,建成3年以上项目,:北京皂君庙电信楼,、,山东农业银行大厦、北京长青大厦等10余项工程桩基设计进行优化,取
15、得显著技术经济效益。Smax40mm,Smax0.0008,L,。,刚建成或在建项目,:北京电视中心,、,北京万豪大酒店,、,威海海悦国际大酒店、北京国际财源中心、望京嘉美风尚酒店、嘉美风尚写字楼,陕西法华寺合十舍利塔等工程的桩基础均采用变刚度调平概念设计。,31,3-7 桩的选型与布置,1 基桩分类,1.1 按承载性状分:,(1)摩擦型桩:摩擦桩、端承摩擦桩;,(2)端承型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1.2 按成桩方法分,(1)非挤土桩 (2)部分挤土桩,(3)挤土桩,32,1.3 按桩径分:,(1)小直径桩:d250mm,;,(2)中等直径桩:250mm,d800mm;,(3)大直径桩:d8
16、00mm,2 桩型、施工工艺选择,(1),对于框架核心筒桩基宜选择基桩尺寸和承,载力可调性较大的桩型和工艺。,(2),挤土沉管灌注桩用于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时,,应局限于多层住宅桩基。,33,3 基桩最小中心距,考虑到挤土桩工程事故多发,主要由于挤土导,致桩土上涌,桩缩颈断裂,沉降大增。将其最小桩,距适当调整。当施工中采取减小挤土效应的可靠措,施时,可适当减小。,34,4 基桩选型误区,(1)凡嵌岩桩必为端承桩(),导致嵌岩深度加大,工期延长,造价提高,(2)将挤土沉管灌注桩用于高层建筑(),由于挤土效应造成断桩、缩颈、上浮,事故频发且严重,如:东北某会展中心全部桩报废;云南某大厦筏板开裂,不得不
17、加固处理。,35,(3)预制桩质量稳定性高于灌注桩(),优于沉管灌注桩是肯定的。但有三点应特别注意:,沉桩挤土效应;,无法穿透硬夹层,桩长受限制;,单桩承载力可调范围小,难于实现变刚度 调平设计。,36,(4)人工挖孔桩质量可靠(),地下水位以上人工挖孔桩可实现彻底清孔、直观 检查持力层,且无断桩缩颈现象。隐患:,边挖孔边抽水,细颗粒流失,地面下沉,乃至护壁 整体脱落;,临近新灌注混凝土桩抽水,带走水泥,造成离析;,在流动性淤泥中挖孔,引起淤泥侧向流动,导致 土体失稳滑移,将桩体推歪、推断。,37,(5)灌注桩不适当扩底(),岩石f,r,混凝土f,c,情况下扩底,不必要;,桩侧土层较好、桩长较
18、大情况下扩底,既损失扩 底端以上部分侧阻力,又增加扩底费用,可能 得失相当或失大于得;,将扩底端置于有软弱下卧层的薄硬层上,增大 沉降。,38,5 基桩布置,(1)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并使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抗弯截面模量。,(2)对于桩箱基础、剪力墙结构桩筏(含平板和梁板式承台)基础,,宜将桩布置于墙下,。,(3)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应按荷载分布考虑相互影响,,将桩相对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区域,。,39,3-8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根据地基与土性的特殊性,合理选择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确保成桩质量、承载力和整体稳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桩基
19、变形,确保正常使用状态。,1 软土地基桩基,2 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3 季节性冻土和膨胀土地基的桩基,4 岩溶地区桩基,5 坡地、岸边桩基,6 抗震设防桩基,7 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8 抗拔桩基,40,1 软土地基桩基,(1),桩端持力层,宜选择中、低压缩性土层;,(2),考虑因自重固结、场地填土、地面大面积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引起的桩侧,负摩阻力,对基桩的影响;,(3)考虑,挤土桩的挤土效应,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4),先成桩后开挖基坑,时,控制基坑挖土顺序、一次开挖深度,防止土体侧移。,41,2 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1)基桩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进入,较硬持力层,;,(2)
20、设计等级为甲、乙级建筑桩基,单桩极限承载力,宜以,浸水载荷试验,为主要依据;,(3)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应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42,3 季节性冻土、膨胀土中的桩基,(1)桩端进入冻深线或膨胀土的大气影响急剧层以,下的深度4d及1D,且1.5m;,(2)宜采用钻、挖孔(扩底)灌注桩;,(3)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不计入冻胀、膨胀深度范,围内桩侧阻力外,且应验算桩基的抗拔稳定性,和桩身受拉承载力;,(4)可沿桩周及承台作隔冻、隔胀处理。,43,4 岩溶地区的桩基,(1),岩溶地区的桩基,宜采用钻、冲孔桩;,(2),当单桩荷载较大,岩层埋深较浅时,宜采用嵌岩桩;,(3),当基岩面
21、起伏很大且埋深较大时,宜采用摩擦型灌注桩。,44,5 坡地、岸边的桩基,(1),桩端应进入稳定岩土层内;,(2),建筑物桩基与边坡应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建筑场地内的边坡必须确保稳定;,(3)新建,坡地、岸边建筑桩基工程应与建筑边坡工程统一规划,设计;,(4),不宜采用挤土桩;,(5),应验算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下桩基的整体稳定性和基桩水平承载力。,45,(,1,),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性土尚不应小于,3,5d,;,(,2,),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的回填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或灌注素混凝土;,(,3,
22、当承台周围为可液化土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40kPa,的软土,可将承台外,1/2,承台宽度范围内的土进行加固;,(4)应考虑液化扩展对桩基的侧向作用。,6 抗震设防区桩基,46,7 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1)场地填土,应先填土后成桩,并采取措施保证填土和下卧层的密实度和固结度;,(2)采取措施,减小大面积堆载对桩基的影响;,(3)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欠固结土,宜先采取消除湿陷性和加速固结等有效措施;,(4)对于挤土沉桩,应采取消减挤土效应的措施;,(5),对于中性点以上的桩身可对表面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47,8 抗拔桩基,(1)根据环境、水土介质确定抗浮桩的裂缝控制等级;
23、2)对于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一级裂缝控制等级,应设置预应力筋;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二级裂缝控制等级,宜设置预应力筋;,(3)对于三级裂缝控制等级,应进行桩身裂缝宽度计算;,(4),当抗拔承载力要求较高时,可采用桩侧后注浆、扩底等技术措施。,48,3-9 耐久性规定,二类、三类环境桩基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基本要求(表3.5.2)、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49,桩身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应根据是否设置预应力、环境类别和水、土介质腐蚀性等级按表3.5.3规定选用。,50,四类、五类环境桩基结构耐久性设计应参考现行,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4、JTJ 26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等相关标准执行。,51,第四章 桩基构造,4-1 基桩构造,1 灌注桩,(1)配筋率:0.650.20,受水平荷载桩,812,抗压桩和抗拔桩,610;,(2)配筋长度:,1),端承型桩和位于坡地岸边的基桩应沿桩身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2),桩径大于600mm的,摩擦型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受水平荷载时,配筋长度尚不宜小于4.0/(见第5.7.5条);,52,3),抗震,桩基:主筋应穿过可液化土层和软弱土层,,进入稳定土层,;,4),受负摩阻力,的桩、因先成桩后开挖基坑而随地 基土回弹的桩,配筋长度应穿过软弱
25、土层并进入稳定土层一定深度;,5),抗拔,桩基: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3)箍筋:6 8200300,桩顶5d应加密至,100mm;,(4)混凝土及保护层:,1)强度等级,C25;,2)保护层,35mm,水下灌注,50mm;,3)四类、五类环境,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相关规范。,53,2 混凝土预制桩,(1)最小断面尺寸:非预应力桩,200mm,,预应力桩,350m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与保护层厚度:非预应力桩,C30,,预应力桩,C40,保护层,30mm,;,(3)打入、静压的最小配筋率、箍筋与网片设置:锤击沉桩,0.8,静压成桩,0.6;桩顶45d箍筋加密,并设网片,;,(4)分节长度
26、根据施工、运输条件确定;接头,3个。,54,3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1)PHC、PC管桩和空心方桩主要参数,见附录G和产品标准;,(2)连接:端板焊接、法兰连接、机械啮合连接、螺纹连接;,(3),预应力空心桩,桩端强风化岩防渗水软化措施,。,4 钢桩,(1)分段长度,连接;,(2)桩端构造形式:管桩分,敞口,和闭口;为提高,敞口,桩土塞效应系数,桩端可加设隔板。H型桩分,带端板和不带端板,;,(3)防腐处理:根据环境确定腐蚀速率;采取防腐涂层,增加腐蚀余量及阴极保护,。,55,4-2 承台构造,1 柱下独立承台、条形承台梁、筏形承台构造尺寸,;,桩基承台的构造,除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
27、力和上部结构需要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独立柱下桩基承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2)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56,2 柱下独立承台、条形承台梁、筏形承台的配筋规定;,(1)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2)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57,(3)筏形承台板或箱形承台板在计算中当仅考虑局部弯,矩作用时,考虑到整体弯曲的影响,在纵横两个方,向的下层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15%;上层钢筋应,按计算配筋率全部连通。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时,宜在板厚中间部位设置直径不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300mm的双向钢筋网。,58,3 柱下独立双桩承台:按深受弯构件的构造配筋;,4 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抗渗要求、保护层厚度,;,承台底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5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此外尚不应小于桩头嵌入承台内的长度。,59,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