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 第,12,课,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岳麓版,历史,必修,2,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二单元,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二单元,情 境 导 入,1,整 体 感 知,2,知 识 梳 理,3,疑 难 探 究,4,随 堂 演 练,5,课 时 作 业,6,情 境 导 入,“,从前亲友礼尚往来所馈赠者以鸡蛋糕、眉毛饺为通常品,近则此等食品已不合时宜,而以外国糖果及罐头为主。,”,材料和图片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哪些变化?这些
2、变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回答以上问题和学好本课,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目标:,1,简述中国近代服饰变化的原因、表现、特点。,2,简述,“,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原因、特点和影响。,3,概述近代中国报刊和电影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特点和影响。,4,简述近代中国移风易俗的原因、表现;谈谈你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5,概述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及其变化所产生的意义。,整 体 感 知,本课第一目,“,断发易服,”,介绍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服饰的变化,以及在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影响下,中国社会对结辫和缠足陋习的革除。第二目,“,报刊与电影,”,,介绍了中国近代报刊和电影的发展情况以及它们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
3、影响。第三目,“,移风易俗,”,,介绍了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交、婚姻、丧葬礼仪的变化。贯穿本课的线索就是一个,“,变,”,字,只有说清楚,“,变,”,才能分析,“,变,”,的原因和影响。,知 识 梳 理,一、,“,断发易服,”,1,服饰的变化,(1),原因,_,前后,,_,传入中国,民间仿效之风兴起。,政府政策的推动:清政府对官府和军服制度实行改革;,_,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鸦片战争,西式服饰,民国,(2),表现,_,与,_,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出现中西合璧的,_,和,_,。,(3),特点,先,_,仿效,后,_,改革。,传统服饰与洋装并行。,长袍马褂,西
4、服革履,中山装,旗袍,民间,官府,2,“,断发,”,和不缠足运动,(1),原因,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政府法令的推动:,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_,的法令;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_,,革除结辫陋习。,_,倡导:如发起,_,运动,成立,“,_,”,,新学堂以,_,为基本入学条件。,自由剪发,剪辫通令,维新人士,女权,不缠足会,不缠足,(2),特点,具有鲜明的,_,。,不缠足运动先于,“,断发,”,,但是完成时间较,_,。,(3),影响:有利于革除陋习,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政治色彩,晚,点拨,(1),社会生活的变迁体现了工业文明的影响,也体现出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
5、转化时期新旧并存的特点。,(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朝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西方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中西合璧。,(4),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之后。,二、报刊与电影,1,概况,(1),报刊,_,世纪: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_,”,的观念。,1872,年:,_,创刊。,1884,年:创办,_,,开新闻画报之先河。,清末:出现,_,月月小说,_,新小说,等四大期刊。,19,新闻,申报,点石斋画报,小说林,绣像小说,_,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
6、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_,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2),电影,_,:电影传入中国。,_,年:中国第一次尝试拍影片,谭鑫培的京剧短片,_,。,1913,年:第一部故事影片,_,拍摄,讽刺旧式婚姻压抑人性。,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_,完成,揭露旧礼教对妇女精神的毒害。,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19,世纪末,1905,定军山,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2,特点:,_,,,_,。,3,意义:及时传播,_,,娱乐,_,;促进了,_,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直观,时事信息,生活,科学知识,三、移风易俗,1,原因,(1),西方礼仪的传入和平等、自由思想的影响
7、2),中华民国的建立及,_,和,_,洪流的推动。,2,表现,(1),民国之初,废除跪拜、作揖,代之以,_,、,_,。,(2),在,_,的,_,以及官宦人家,发生婚姻风俗的变革。,(3)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鞠躬,握手,通商口岸,知识层,3,对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1),反映近代社会,_,的进步,折射出,_,精神和,_,意识。有些还成为,_,的重要标志。,(2),发展极端不平衡,农村相对闭塞和贫穷。,点拨,在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以及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起了重大推动作用,但不是根本原因,简而言之,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工
8、业文明影响。,物质文明,人文,民主,妇女解放,疑 难 探 究,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茅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请回答:,(1),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吴老太爷是以前生活中所没有
9、的?,(2),吴老太爷醒过来之后,还有哪些东西会让他再次昏死过去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3),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1),轮船、汽车、电灯、摩天大楼、旗袍。,(2),西式婚礼、西餐、西装、点头鞠躬、握手等等。,(3),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衣食住行、习俗风尚等,都出现了新特征。,以吴老太爷为代表的一部分社会守旧群体,在社会进步面前,已远远落后于时代,表现为封建保守、愚昧落后。,虽然时代变了,但某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却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完全根除。,拓展,1,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1),发展不均衡,通
10、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2),受西方舶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化色彩。,(3),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解析,】,该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旨在考查考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剪发齐眉,实属有伤风俗,”,可知,新潮女性面临很大的社会压力,,C,项正确。,A,、,B,、,D,三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均排除。,【,答案,】,C,拓展,2,探讨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及其变化所产生的意义,(1),因素,西方工业文明和民主思潮对中国的冲击。,政府政策的影响。,维新思潮、辛亥革命和
11、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个别政治人物的努力。,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2),意义:有利于反封建斗争和促进中国政治运动的开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据记载:清朝末年的贵州新军服装开始有了突破,新军的着装学外国,戴大圆帽、穿军装、扎绑腿、戴肩章、穿皮鞋,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这反映的实质是,(,),A,经济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服饰的变革,B,社会巨变促进军队形式上的近代化,C,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传播,D,清政府改革军事,国防力量有所增强,导学号,6903028
12、2,【,解析,】,为了应对社会现实的变化和镇压革命的需要,清政府学习西方练兵技术,编练新军,军队逐渐改变原有装束,故形式上朝着近代化方向发展,故选,B,项。,A,、,C,、,D,三项材料中未反映。,【,答案,】,B,随 堂 演 练,1,小说,文明小史,中,描写一位学堂出身的少奶奶时写道:,“,穿双外国皮靴,套件外国呢子的对襟褂子,一条油松的辫子拖在背后,男不男,女不女的。,”,材料反映了这位少奶奶的服饰特点是,(,),A,完全西化,B,中西合璧,C,固守传统,D,女扮男装,【,答案,】,B,【,解析,】,从,“,外国皮靴,”“,对襟褂子,”,可以判断出服饰特点应为,“,中西合璧,”,;而,“,
13、男不男,女不女的,”,实际上指的是,“,中不中,洋不洋,”,,而不是指的,“,女扮男装,”,。,导学号,69030283,2,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A,娱乐大众,B,报道国内外大事,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答案,】,D,【,解析,】,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据此可判断其目
14、的是传播商业信息。,导学号,69030284,3,“,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是不完整式选择题,考查近代中国政治运动对生活习俗的影响,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兴礼服、剪发、废缠足、兴阳历,”,体现了辛亥革命后社会风貌的巨大变化。,导学号,69030285,4,(2015,四川,18)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
15、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B,导学号,6903028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明显不正确;,C,、,D,两项的,“,国人尚未,”“,决定时人,”,,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带有夸大
16、性,排除;,B,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故选。,5,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筒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答案,】,C,【,解析,】,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导学号,69030287,6,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答案,】,C,【,解析,】,本题是不完整式选择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论从史出的能力。注意全面理解材料的含义,,A,、,C,两项仅反映了一个方面的现象,材料的本意在后一句,“,碧眼,(,西方人的眼,),生成学不来,”,,意在讽喻社会上的崇洋现象。,导学号,69030288,课 时 作 业,(点此链接),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