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硫化物夹杂 1.灰铸铁中硫化物种类 硫化铁(FeS):当灰铸铁中锰含量较低而硫含量较高时,硫化物中主要是硫化铁。它一般呈较圆的形状,常沿晶界分布。 硫化锰(MnS):铸铁中锰含量高硫含量低时,析出的夹杂物几乎纯粹是晶体状的硫化锰。硫化锰属于塑性夹杂,会随金属变形而延伸轧薄。 复合硫化物:如硫化铜铁(CuS·FeS)等,在灰铸铁中也可能存在,其形成与炉料中的铜、硫等元素含量有关。 2.灰铸铁中硫化物对铸件有哪些好处和危害 有利影响 改善切削性能:适量的硫化物可以在金属切削过程中起到润滑作用,使刀具与铸件之间的摩擦减小,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从而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改善铸件的切削
2、加工性能,使加工表面更加光洁。 促进石墨化:硫化物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灰铸铁中的石墨化过程。它可以降低铁液的表面张力,有利于石墨晶核的形成和长大,使石墨片更加细小、均匀,从而提高铸件的力学性能。 不利影响 降低力学性能:当硫化物含量过高时,会以块状或片状形式分布在晶界上,割裂基体的连续性,成为应力集中源,降低铸件的强度、韧性和疲劳性能。 增加铸造缺陷:硫化物会降低铁液的流动性,使铁液在充型过程中容易出现浇不足、冷隔等缺陷。同时,硫化物在凝固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气孔、缩孔等缺陷,影响铸件的致密性。 导致热裂倾向增加:硫化物会降低灰铸铁的热导率,使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增加热裂的倾
3、向。特别是在厚大铸件或结构复杂的铸件中,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3.怎样降低灰铸铁中的硫化物 控制炉料 选用低硫炉料:严格控制生铁、废钢、回炉料等炉料的硫含量,优先选用硫含量低于0.05%的优质炉料,可有效减少硫的带入。 加强炉料预处理:对炉料进行烘烤、磁选等预处理,去除炉料表面的油污、杂质及部分含硫物质,降低炉料中的硫含量。 优化熔炼工艺 采用碱性炉衬:碱性炉衬能有效吸收铁液中的硫,可将炉衬材料更换为镁砂、白云石等碱性材料,提高除硫效果。 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避免过高的熔炼温度和过长的熔炼时间,一般熔炼温度控制在1450 - 1550℃,熔炼时间根据炉型和产量合理调整,以减少硫的挥
4、发和反应。 进行精炼处理:在熔炼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精炼剂,如苏打灰、电石等,它们能与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物浮渣,从而达到除硫的目的。 调整化学成分 增加锰含量:锰能与硫形成高熔点的硫化锰,使其在铁液中上浮排出。一般将锰含量控制在0.8% - 1.2%,可有效降低硫化铁的生成。 添加稀土元素:稀土元素能细化晶粒,改善硫化物的形态和分布,使其由片状、块状变为球状或粒状,减少硫化物对铸件性能的不利影响。同时,稀土元素也有一定的脱硫作用。 二、氧化物夹杂 1.灰铸铁中有哪些常见氧化物 三氧化二铁(Fe₂O₃):是铁在空气中氧化的常见产物,在灰铸铁中,当铁液与空气接触或在氧化性气氛中熔炼
5、时,铁元素会被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铁。它通常呈红色或红棕色,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四氧化三铁(Fe₃O₄):可以看作是氧化亚铁(FeO)和三氧化二铁的复合物,具有磁性,又称磁性氧化铁。在灰铸铁的氧化过程中,当氧化条件适中时,会生成四氧化三铁,它一般呈黑色。 氧化亚铁(FeO):在灰铸铁中,氧化亚铁常与其他氧化物形成固溶体或复合氧化物。它是一种不稳定的氧化物,在高温下容易被进一步氧化为三氧化二铁或四氧化三铁,通常呈黑色或暗灰色。 二氧化硅(SiO₂):灰铸铁中的硅元素在熔炼过程中容易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硅。它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熔点,化学性质稳定,一般呈白色或无色透明状。 氧化锰(MnO):锰元素在灰
6、铸铁中也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锰。氧化锰通常呈绿色或灰色,它可以与其他氧化物结合,影响铸铁的性能。 此外,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灰铸铁中还可能存在氧化铝(Al₂O₃)、氧化钙(CaO)等氧化物,这取决于炉料的成分以及熔炼过程中所使用的添加剂等因素。 2.灰铸铁中氧化物对铸件有哪些好处和危害 好处 细化晶粒:适量的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钛等,可以作为异质晶核,促进铸铁凝固过程中晶粒的细化。晶粒细化能够提高铸件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力学性能。 改善表面质量:某些氧化物在铸件表面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能提高铸件的表面硬度和耐腐蚀性,同时也有助于改善铸件的表面粗糙度,使表面更加光洁。 坏处
7、 降低力学性能:过多的氧化物会在晶界或基体中形成夹杂,这些夹杂会割裂基体的连续性,成为应力集中源,降低铸件的强度、韧性和疲劳性能。例如,粗大的氧化铝夹杂会显著降低灰铸铁的冲击韧性。 影响加工性能:氧化物夹杂的硬度通常较高,会加剧刀具的磨损,降低刀具的使用寿命,增加加工难度,影响加工表面质量。 导致铸造缺陷:氧化物会降低铁液的流动性,使铁液在充型过程中容易出现浇不足、冷隔等缺陷。此外,氧化物夹杂在凝固过程中还可能引起气孔、缩孔等缺陷,影响铸件的致密性。 3.怎样降低灰铸铁中的氧化物 炉料选择与处理 精选炉料:选用杂质少、含氧量低的优质生铁、废钢等炉料,减少原始炉料带入的氧化物。 炉料
8、清洁:对炉料进行清理、除锈、除油等预处理,可采用抛丸、酸洗等方法,去除表面的铁锈和油污等,防止其在熔炼过程中产生氧化物。 熔炼过程控制 采用覆盖剂:在熔炼过程中,向铁液表面添加覆盖剂,如珍珠岩、草木灰等,可隔绝铁液与空气的接触,减少氧化。 控制熔炼气氛:采用还原性气氛熔炼,如在冲天炉中适当增加焦炭用量,使炉内保持一定的还原气氛,或在电炉中采用氩气等保护气体,降低铁液的氧化程度。 精炼除杂:加入适量的精炼剂,如硅钙合金、稀土镁合金等,它们能与铁液中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密度较小的复合物,上浮至铁液表面被去除。 浇注系统设计 优化浇注系统:设计合理的浇注系统,使铁液平稳充型,减少紊流和
9、飞溅,降低铁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时间,从而减少氧化。 使用过滤器:在浇注系统中设置陶瓷过滤器,可有效过滤掉铁液中的氧化物夹杂,提高铸件的纯净度。 三、碳化物夹杂 1.灰铸铁中有哪些常见碳化物 渗碳体(Fe₃C):是一种间隙化合物,硬度很高,脆性较大。在灰铸铁中,渗碳体通常以片状、粒状或网状等形式存在,是珠光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灰铸铁的强度和硬度有重要影响。 MC型碳化物:M代表金属元素,如铬、钼、钒等。这类碳化物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通常在晶界处析出,能提高灰铸铁的耐磨性和耐热性。 M₂₃C₆型碳化物:也是一种合金碳化物,主要由铬、铁等元素组成。一般在珠光体和渗碳体的界
10、面处形成,对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影响相对较小。 M₇C₃型碳化物:主要成分包括铁和铬,化学式可表示为(Fe,Cr)₇C₃。它具有复杂的晶格结构,硬度和耐磨性较高,在特定条件下,如高铬铸铁中,当碳含量较高时容易形成。 此外,根据形成过程不同,灰铸铁中的碳化物还可分为初晶碳化物、共晶碳化物、共析碳化物、二次碳化物和三次碳化物等。 2.灰铸铁中碳化物对铸件有哪些好处和危害 好处 提高硬度和耐磨性:碳化物硬度高,如渗碳体、MC型碳化物等,能显著提高灰铸铁的硬度,增强铸件抵抗磨损的能力,适用于制造磨损条件下工作的零件,如机床导轨、活塞环等。 细化晶粒:适量的碳化物可以作为异质晶核,在凝固过程中促
11、进晶粒细化,使铸件组织更致密,从而提高铸件的强度和韧性。 提高耐热性:一些合金碳化物,如M₂₃C₆型、MC型碳化物,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热稳定性,能提高灰铸铁在高温下的强度和抗氧化性能,使其可用于制造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零件。 坏处 降低韧性和塑性:碳化物硬而脆,过多的碳化物会使灰铸铁的韧性和塑性大幅降低,增加铸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脆性断裂的风险。 增加铸造难度:碳化物的存在会降低铁液的流动性,使铸造过程中充型困难,容易产生浇不足、冷隔等缺陷。同时,碳化物在凝固过程中容易形成偏析,影响铸件的质量均匀性。 影响加工性能:碳化物硬度高,会加剧刀具磨损,降低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增加加工成本。 3
12、怎样降低灰铸铁中的碳化物 控制化学成分 调整碳、硅含量:适当提高硅碳比,硅能促进石墨化,降低碳化物的形成倾向。一般来说,碳含量在2.5% - 3.5%,硅含量在1.0% - 2.5%范围内调整,具体根据铸件性能要求确定。 限制合金元素:减少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铬、钼、钒等的含量,避免它们促进碳化物的形成。 优化熔炼工艺 高温熔炼与保温:采用高温熔炼使碳化物充分溶解,然后适当保温,促进石墨化核心的形成,增加石墨化程度,减少碳化物数量。例如,将铁液温度升高到1500 - 1550℃,并保温一定时间。 精炼处理:加入适量的精炼剂,如碳酸钙、碳酸钠等,它们与铁液中的杂质和气体发生反应,改
13、善铁液质量,减少促进碳化物形成的因素。 改进孕育处理 选择合适的孕育剂:使用高效的孕育剂,如含锶、钡等元素的孕育剂,能有效促进石墨化,抑制碳化物生成。孕育剂的加入量一般为铁液质量的0.2% - 0.5%。 优化孕育工艺:采用多次孕育的方法,在熔炼过程中不同阶段加入孕育剂,如在出铁时和浇注前分别进行孕育,可提高孕育效果,降低碳化物含量。 控制冷却速度 合理设计铸件结构:避免铸件出现过厚或过薄的截面,使铸件冷却均匀,防止因局部冷却过快而产生碳化物。 采用合适的铸型材料:选择热导率较低的铸型材料,如树脂砂等,可减缓铸件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石墨化,减少碳化物的形成。对于一些大型或复杂的铸件,还可通过在铸型中设置冷铁或冒口来调节冷却速度。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