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朱自清先生,(一课时),冯 至,1,、学习边叙述、边评论的写人方法;,2,、了解朱自清先生对新文学的贡献;,3,、掌握顺序、倒叙、插叙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4,、学习朱自清先生谦逊、质朴、公正,的个人品格和是非分明的政治态度。,学习目标:,1,、中国新诗的发展道路及朱自清先生在新诗、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2,、朱自清先生后期的思想转变及参加民主运动的发展道路;,教学难点:,课文通过写作者与朱自清先生交往中的几个片断的回忆和评论,赞扬了朱自清先生开创,自由体诗 一代新风的重大贡献以及他谦逊、质朴、不持偏
2、见、是非分明、渴求光明的思想品质。,作品概要,冯至,(,19051993,年),原名冯承植,现代著名诗人、作家。,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0,年去德国留学五年,专攻文学和哲学。,抗日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后任北大西语系教授。,1964,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解放后,他不仅致力于教学和外国文学翻译研究工作,,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次出国访问,促进文化交流。,1986,年民主德国授予冯至格林兄弟奖章;,1987,年联邦德国又授予他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他将联邦德国给予的一万马克全部捐赠,,设立“冯至德国文学研究奖”,,以奖励在德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成 绩的中国青年中国籍学
3、者。,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年),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童年随父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以后在江苏、浙江各中学教书。,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散文 作家。,1934,年,旅欧杂记,出版。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参加民主运动,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1948,年拒绝接受美援面粉,,因贫病逝世。逝世时体重,77.6,斤。,朱自清简介:,雪朝,,是一本诗歌合集。,1922,年,1,月
4、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列为,文学研究丛书,之一。内收朱自清诗,19,首,周作人,27,首,俞平伯,15,首,徐玉诺,48,首,郭绍虞,16,首,叶绍钧,15,首,刘延陵,13,首,郑振铎,34,首。郑振铎在书前,短序,中说:,“,诗歌的声韵格律及其他种种形式上的束缚,我们要一概打破。,因为,情绪是不能受任何规律的束缚,”,;我们要求,“,真率,”“,质朴,”,。,这一段话大体可看作诗集作者们的共同倾向。,诗集在较广阔的背景下,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三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的某些面貌。(在诗的表现手段上:或拟人,或 比喻,或对话,或象征,多种多样。),雪朝背景简介,1,、,联系课后练习一
5、阅读课文,交流讨论:作家冯至是从哪三个方面对朱自清先生进行述评的?,2,、,联系课后练习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五句话,仔细体会其写法,;思考:课文写,雪朝,和写朱自清是怎样糅合在一起的?,3,、,联系课后练习三通读课文,仔细体会课文多种多样的述评方式,。,作品解读:,联系课后练习一阅读课文,交流讨论:作家冯至是从哪三个方面对朱自清先生进行述评的?,(划分层次,概括各层大意;完成练习第一题),第一部分,(,1,),写朱自清先生,新的诗风,。,1,、散文化;,2,、朴实;,3,、人道主义色彩;,第二部分,(,2-4,),写朱自清先生的,高尚品质,。第一层:(,2-3,)写朱自清先生的,诚挚,和,虚
6、心,。,先述后评。第,2,层:(,4,)写朱自清先生,公平,和,宽厚,。,先评后述。,第三部分,(,5,),写朱自清先生,政治上的鲜明态度,。第四部分,(,6-7,),写朱自清先生逝世带来的损失,总结全文,呼应开头。,联系课后练习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五句话,仔细体会其写法,;思考:课文写,雪朝,和写朱自清是怎样糅合在一起的?(完成练习第二题)(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五句话),分析:作者从,25,年前读,雪朝,写起,接着写,雪朝,的特点和,雪朝,的作者们的变化,有的明写,有的暗写,句句写,雪朝,,句句与朱自清有关。,思考,:,雪朝,的特点有哪些?,雪朝,的其他七位作者们有哪些变化?朱自清先
7、生又有什么变化?,思考,:,雪朝,的特点有哪些,?,1,、,散文化:,即:自由体诗;,2,、,朴实,:,这里指忠实于现实生活和个人的感情,,语言是朴实无华;,3,、,人道主义色彩,:,这在当时反封建的思想斗争中,具有进步的思想。,雪朝,的其他七位作者们有哪些变化,?,(请同学们读课文中 有关句子。),朱自清先生 可有什么变化,?,(重点比较之,这说明了什么?),“,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上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请同学们朗读这段话,细细体会,相互交流),这句表明了,朱自清先生可贵的业绩和在当时文化界激烈斗争中坚定不移的
8、斗争精神,。,写法:,对人物的评价渗透在叙述里面,。,体,会重点语句:,阅读课文第,24,段,交流讨论:作家冯至是如何表现朱自清先生的高贵品质的?第一层,:(第,23,段),写朱自清先生的,诚挚,和,虚心,。,先述后评,。,第二层,:(第,4,段),写朱自清先生,公平,和,宽厚,。,先评后述),“,朱自清先生待人诚挚求真,,,虚,心倾听别人意见,”,,“,只从不轻易抹杀别人的努力和成绩,”;,第一层:(第,23,段)写朱自清先生的,诚挚,和,虚心,。,先述后评。,第,2,、,3,段是“述”:主要是概括叙述,从最初遇见朱先生写起,几乎把朱先生生前与作者的交往都涉及到了,而着墨却不多,重点在“少语
9、及动作、神态”,为后文的评论作了铺垫。,第,2,段:概述作者陪朱自清先生游德国波茨坦的无忧宫的交往;第,3,段:概述作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几年的交往;重点在“少语及动作、神态”。,“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诚挚求真的目光”,“,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第,4,段是“评”:主要是夹叙夹议,着重从个人感受的角度来赞扬这种品质给人的熏陶和启迪。,第,4,段写,公平,和,宽厚,,,先评后述,作者承接上文,由虚心引出另一种品质,过渡不着痕迹。“公平,没有偏见”,是正反对比说;“党同伐异,刻薄寡恩”,是从反面引证,仍是正反对比。,“,你说得对,只是
10、有些过分。,”,“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上的讲演。,“,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他读了不少的书。,”,作者最后一次见朱自清,,评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这里突出了朱自清先生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劳动成果的尊重。就不仅是出于公平,而且也进一步显示了他的虚心和进取精神。两个事例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种品质,。,第三部分,.,(第,5,段),写朱自清先生,政治上的鲜明态度,。,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向往光明,对恶势力绝不宽容,支持新文艺和新中国的发展,从文字到行动,一步步地转变,以致成为
11、一个坚强的民主斗士。,思考回答:,1,、何以见得朱自清先生是“愤激”的?,2,、何以见得朱自清先生是“有热烈渴望”的?。,3,、何以见得朱自清先生是“,向往光明,”的?在文字上如何?在行动上又怎样?,思考回答:,1,、何以见得朱自清先生是“,愤激,”的?,先指出朱先生的宽容同乡愿作风有原则不同。“,心中自有分寸,”:“分寸”,就是他宽容。,与公正的阶级的、社会的界限;对同志、对人民、他肝胆相照,公正宽厚;而对恶势力、反动派、他是“,绝不宽容,”的。,2,、何以见得朱自清先生是“,有热烈渴望,”的?,在回到北平以后,“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无刻不 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体
12、会重点语句,:,“,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但,在今天看来,文字的表达则又是明白无误的,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下,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反对内战,反对独裁,向往民主,追求光明,已成为,“,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共同的意志,这段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能畅所欲言,内容是隐瞒的,含蓄的;,朋友的情谊,中国新文艺的扶持,将来的新中国,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朱自清先生逝世带来损失的?,第,6,段从,这样三个角度去评价,朱自清逝世带来的 损失,这里,可以看到作者对新中国的诞生、新文艺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也可以看到作者与朱先生的深厚的友谊是完全建立在公正无私、共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第四部分,.,(第,67,段),写朱自清先生逝世带来的损失,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第,7,段回到,雪朝,这本诗集,是为了与开头相呼应,总结朱自清先生一生找着“忠实朴素”的道路,更集中更明确地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思考:作者是如何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的?,请同学们:阅读诗人冯至的诗作:,一条小河,蛇,以及,十四行集,等;,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等;,课外阅读,下 课,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