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4,光的折射,华中师范大学,为什么小烧杯看不见了?,为什么硬币变成了两枚?,为什么池水比看起来深?,为什么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会弯折?,P,Q,入射,光线,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M,N,入射角,折射角,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如何分布?,什么情况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什么情况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吗?,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主要内容,4),1),2),3),5),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学生分析,教
2、法与学法,1.,教材分析,承上,启下,光学的基本规律,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光路可逆,2.,学生分析,心理特点,2,基础知识,1,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习兴趣广泛,容易忽略对现象本质的认识,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以及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光发射折射时的规律,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认识实验是探求奥秘的重要
3、手段,培养学生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因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光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联系实际,巩固所学,主动探究,构建知识,分析现象,得出定义,小结归纳,布置作业,5min,37min,3min,4.,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联系实际,巩固所学,主动探究,构建知识,分析现象,得出定义,小结归纳,布置作业,提出问题,4.,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联系实际,巩固所学,主动探究,构建知识,分析现象,得出定义,小结归纳,布置作业,4.,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联系
4、实际,巩固所学,主动探究,构建知识,分析现象,得出定义,小结归纳,布置作业,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突出重点,实验验证,分析论证,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分析论证,探究方法:,4.,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联系实际,巩固所学,主动探究,构建知识,分析现象,得出定义,小结归纳,布置作业,小结归纳,布置作业,4.,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联系实际,巩固所学,主动探究,构建知识,分析现象,得出定义,突破难点,小结归纳,布置作业,4.,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联系实际,巩固所学,主动探究,构建知识,分析现象,得出定义,像,突破难点,4.,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联系实际,巩固
5、所学,主动探究,构建知识,分析现象,得出定义,小结归纳,布置作业,突破难点,4.,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联系实际,巩固所学,主动探究,构建知识,分析现象,得出定义,小结归纳,布置作业,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像,4.,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联系实际,巩固所学,主动探究,构建知识,分析现象,得出定义,小结归纳,布置作业,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 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2,、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从玻璃砖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3,、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增
6、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折射角也减小。,规律,:,4.,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联系实际,巩固所学,主动探究,构建知识,分析现象,得出定义,小结归纳,布置作业,必做题:,P-46,第,2,题,选做题,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海市蜃楼;,5.,教法与学法,类比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教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学法,6.,板书设计,2.4,光的折射,一、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二、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 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2,、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从玻璃砖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3,、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折射角也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