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透射电镜的直立积木式结构,镜筒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显微镜的综合性能,目前大多数,TEM,为电磁透镜,只要转动旋钮,可方便地改变相应透镜的激磁电流,从而改变电镜状态,成像基本原理,照明源,聚焦,与样品相互作用,成像,物镜放大,再放大,记录,结构,一、概述,图 中为,H-800,透射电子显微镜,二、照明系统,透射电子显微镜照明系统,:,电子枪、聚光镜、和相应平移对中,倾斜调节装置组成。,不同电子枪性能比较,Work
2、function,Richardsons constant,Operation Temperature,2.,聚光镜,用来会聚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以最小的损失照明样品,调节照明强度,孔径角和束斑大小,a)b)c),50m,10m,5m,1m,2m,高性能透射电子显微镜都采用双聚光镜照明系统。如图,b),、,c),所示。,三、成像系统,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系统一般由,物镜、中间镜、投影镜组成。,1,.,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物镜,是最关键的,决定显微镜分辨本领的高低。通常采用强激磁、短焦距的物镜,像差小。还借助于物镜光阑和消像散器来进一步降低球差、消除像散、提高分辨本领。,中间镜,是一个弱激磁的长
3、焦距变倍透镜,可在,020,倍范围调节。,投影镜,提供尽可能大的放大倍数。它是强激磁、短焦距透镜。,2.,三级高放大倍数成像:,二十万倍左右的电子像。,3.,三级中放大倍数成像:,使物镜成像于中间镜之下,中间镜以物镜像为“虚像”,将其形成为缩小的实像于投影镜之上;投影镜以中间镜像为物,成像于荧光屏或照相底片上。获得几千至几万倍的电子像。,4.,二级低放大倍数成像:,关闭物镜,减弱中间镜激磁强度,中间镜起长焦距物镜作用,,100300,倍图像。,四、图像观察和记录系统,TEM,图像观察和记录系统,荧光屏,照相装置,底片,CCD,五、样品台,作用:承载样品,并使样品能在物镜极靴孔内平移、倾斜、旋转
4、以选择感兴趣的样品区域或位向进行观察分析。,要求:在照相曝光期间,样品的漂移量应小于相应情况下显微镜像的分辨率,样品台:,顶插式,侧插式(常用),单倾,双倾,加热,冷却,拉伸,六 附加仪器系统,六 附加仪器系统,七、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和放大倍数的测定,是,TEM,两项主要性能指标,体现了仪器显示样品显微组织和结构细节的能力,如果样品和其它条件符合要求,,TEM,的分辨本领主要取决于操作者对像散的补偿能力,1.,消像散器,像散是透镜磁场非旋转对称所引起的,可以通过一个强度和方位可调的校正磁场来补偿消像散器,常用的是电磁消像散器,2.,费涅尔衍射条纹,产生原因:由于透过样品的入射波和孔洞边缘
5、的散射波的干涉作用,在样品上的微孔洞边缘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即,费涅尔条纹,通过费涅尔条纹消像散,物镜适焦时(正焦),获得清晰的无条纹的孔洞边缘像,过焦:暗环,欠焦:亮环,3.,分辨本领的确定,点分辨本领:,TEM,能分辨的粒子间最小间距除以总放大倍数,即为相应,TEM,的点分辨本领,晶格分辨本领的测定:利用已知样品(事先精确知道样品晶面间距)的不同晶面间距成像,可获得的最小晶格条纹像,即为晶格分辨本领,4.,放大倍数的测定,用衍射光栅复型作为标样,在一定的条件(加速电压,透镜电流等)下,拍摄标样的放大像,然后从底片上测量光栅条纹像的平均间距,与实际光栅条纹间距之比即为仪器相应条件下的放大倍数
6、电镜构造的视频,第三章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样品的要求:,1,)样品必须对电子束是透明的,观察区厚度一般在,100-200nm,范围,2,)具代表性,能真实反映所分析材料的实际特征。,制备方法很多,取决于材料类型和所要获取的信息,透射电镜样品可分为间接样品和直接样品,制备方法有:,复型样品,间接样品,薄膜样品(电解双喷、离子薄化),直接样品,粉末样品,一、概述,复型(间接)样品的制备,在透射电镜发展的早期,将透射电镜用于观察材料组织分析,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样品制备问题。因此,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复型技术”。,复型是指将样品表面的浮凸复制于某种薄膜,可间接反映原样品的表面形貌特征
7、的间接样品。,复型材料的要求:,1),本身是无定型或非晶态的;,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良好的导电、导热和耐电子束轰击性能;,3),分子尺寸要尽量小,以利于提高复型的分辨率。,常用材料:非晶碳膜和各种塑料薄膜,三,.,复型图像衬度的改善,-,投影,四,.,塑料一级复型,五,.,碳一级复型,六,.,塑料,-,碳二级复型,七,.,抽取复型,八,.,氧化物复型,常用的复型方法,二、非晶体样品质厚衬度成像原理,衬度,:荧光屏或照相底片上,眼睛能观察到的光强度或感光度的差别。,电子显微镜图像衬度,:投影到荧光屏或照相底片上不同区域电子强度不同。,非晶体与晶体中图像衬度来源不同,:在非晶体样品中,原子
8、排列不规则,而晶体样品中原子是规则排列的,因此在两种样品情况下,透过样品参与成像的电子强度的计算不一样。,质量厚度衬度建立的基础,:,1.,透射电子显微镜小孔径角成像,.,2.,非晶体,样品中原子对入射电子的散射,.,1.,透射电子显微镜小孔径角成像,为确保透射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本领,采用小孔径角成像,通过在物镜背焦面上物镜光阑来实现。,物镜光阑将散射角大于,的电子挡掉,只允许散射角小于的电子参与成像。,2.,单个原子对入射电子的散射,a,)原子核对入射电子的散射,(弹性散射电子的质量比原子核小得多),散射角,取决于瞄准距离,r,n,,原子核电荷,Ze,和入射电子加速电压,U,:,或,弹性散射
9、截面,(,n,r,n,2,):衡量一个孤立的原子核把入射电子散射到比,角大的角度去的能力。,b),核外电子对入射电子的散射,(非弹性散射),散射角:,或,非弹性散射截面(,e,r,e,2,):衡量一个孤立的核外电子把入射电子散射到比,大的角度外的能力。,c),原子对入射电子的散射,(,原子序数为,Z,的原子有,Z,个核外电子,):,一个孤立原子把电子散射到,以外的散射截面用,0,来表示,原子核电荷比较集中,原子序数越高,产生弹性散射的比例越大,3.,质厚衬度成像原理,推导非晶体样品的厚度,密度与成像电子强度的关系:,如果忽略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每立方厘米包含,N,个原子的样品的总散射截面为:
10、式中,N,单位体积样品包含的原子数,,N=N,0,(,/A,),(,密度;,A,原子量;,N,0,阿弗伽德罗常数,),;,0,原子散射截面。,那么,在面积,1cm2,,厚度为,dt,的样品体积内散射截面为:,它表示入射电子穿透,dt,厚度样品时,被散射到物镜光阑外的几率。,如果入射到,1cm,2,样品表面积的电子数为,n,,,当其,穿透,dt,厚度样品后有,dn,个电子被散射到光阑外,即其减小率为,dn/n,,,因此有:,或,由于样品很薄,对电子的吸收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若入射电子总数为,n,0,(,t=0,),,由于受到,t,厚度的样品散射作用,最后只有,n,个电子通过物镜光阑参与成像。将上
11、式写成积分形式:,积分得:,由于电子束强度,I=,ne(e,为电子电荷,),,因此上式可改写为:,上式说明强度为,I,0,的入射电子穿透总散射截面为,Q,,,厚度为,t,的样品后,通过物镜光阑参与成像的电子束强度,I,随,Qt,乘积增大而衰减。,讨论,:,1.,定义临界厚度概念,当,Qt=1,时,,我们把,叫做,临界厚度,,即电子在样品中受到单次散射的平均自由程。因此可以认为,,t,的样品对电子束是透明的,相应的成像电子强度为:,2.,定义质量厚度概念,由于,若定义,t,为,质量厚度,,也可以说,对于成分均匀的样品,参与成像的电子束强度,I,随样品质量厚度,t,增大而衰减。,3.,定义临界质量
12、厚度概念,当,Qt=1,时,所以,若,Q,A,=Q,B,=Q,,,上式可简化为,一般认为肉眼能辨认的最低衬度应不小于,5%,,则复型必须具有的最小厚度差:,如果复型是由两种材料组成的,假定凸起部分总散射截面为,Q,A,,,此时复型图像衬度为:,电子强度差,I,A,=I,B,-I,A,(假定,I,B,为像背景强度)。习惯上以,I,A,/I,B,来定义图像中,A,区域的衬度(或反差),因此,因为,推导质厚衬度表达式,九,.,支持膜和粉末,(,或颗粒,),样品制备,十,.,复型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十一,.,复型技术在金相分析中的应用,十二,.,金属断口分析中复型技术,1.,支持膜,-,微栅,2.,把
13、要观察的粉末或颗粒样品放到溶剂,(,酒精或丙酮,),中,3.,用超声波搅拌器将溶液搅拌为悬浮液,4.,用滴管把悬浮液放一滴到微栅上,5.,静置干燥后可到电镜中观察,样品的基本要求,薄膜样品的组织结构必须和大块样品相同,在制备过程中,组织结构不变化;,样品相对于电子束必须有足够的透明度,;,膜厚至少应包含二至三颗晶粒,;,薄膜样品应有一定强度和刚度,在制备、夹持和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变形和损坏;,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不允许表面产生氧化和腐蚀。,薄膜得到的图像应当便于分析;,制备方法必须便于控制。,样品薄膜的厚度,:,取决于电子的穿透能力和获取样品信息的能力,穿透能力与电子的能量有关,即与加速电压有关。
14、以,Fe,膜为例,,200kV,下,,500nm,;,1000kV,,,1500nm,。,样品太厚,接近实际大块样品的信息,但图象亮度不够,膜内不同厚度层上的结构信息会重叠,干扰分析。,样品太薄,容易引起样品内固有缺陷释放,引起失真,同时容易造成其中的变形与相变不同于大块样品,.,样品厚度要适当,对金属材料而言,样品厚度,500nm,。,薄膜样品的制备方法,一般分三个步骤:,(1),切薄片样品;,(2),预减薄;,(3),终减薄,(,1,)切(取)薄片样品从实物或大块试样上切割厚度一般厚约,200-300um,的薄片,,切割方法一般分两类,:,电火花线切割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工作过程如
15、图所示,但只适用于导电材料,金刚石锯片切割机切片法,主要用于非导电材料,如陶瓷,(,2,)预先减薄,切取的样品薄片进行预先减薄有两种方法,即机械法和化学法。,机械减薄,一般通过手工磨制来完成。先将一面粘在样品座上,待磨好后,用溶剂将粘接剂溶掉,然后翻转粘接继续磨制,直至要求厚度。磨制后的厚度控制:材料较硬,可磨至,70um,材料较软,厚度不能小于,100um,。,注意:,磨制过程中,要平稳,用力不要过大,注意冷却。,化学减薄,将切好的试篇放入配制好的化学试剂中,使其表面腐蚀而减薄。常用化学减薄液的配方见下表。,样品制备的工艺过程,优点:,表面无机械硬化层,速度快,厚度可控制在,20-50um,
16、有利于终减薄,常用陶瓷试样的化学减薄液,材料,减薄液,适用温度(,),Al,2,O,3,85%,正磷酸,500,TiO,2,苛性钠,550,MgO,95%,正磷酸,+5%,硫酸,100,SiO,2,50%,硝酸,+50%,氢氟酸,200,金刚石,王水,3,)终减薄,电解减薄,目前使用最广、效率最高、操作最简便的方法是双喷电解抛光法,其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工艺过程:,将预先减薄的样品冲出或剪成,3mm,的园片,并在其中心部位打凹坑后,装入试样夹持器。,减薄时,试样与阳极相连,喷嘴中的液柱与阴极相连,电解液通过泵进行循环,电解减薄的控制参数:电压,V,、电流,I,、温度,T,,决定样品的质量,
17、减薄程度通过光源、光导纤维和光敏电阻构成的光路控制,减薄完毕后应迅速打开试样架,取出试样,清洗干净,清洗液可用酒精、丙酮等,材料,减薄液,适用温度(,),Al,2,O,3,85%,正磷酸,500,TiO,2,苛性钠,550,MgO,95%,正磷酸,+5%,硫酸,100,SiO,2,50%,硝酸,+50%,氢氟酸,200,金刚石,王水,大部分金属与合金可用双喷电解减薄,但以下情况不宜:,易于腐蚀的裂纹端试样,具有孔隙的粉末冶金试样,组织中各相电解性能相差过大的材料,如复合材料、硬质合金等,易于脆断、不能清洗的试样,离子减薄,离子减薄就是用离子束在样品的两侧以一定的倾角(,5-30,)轰击样品,使
18、之减薄。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适用范围:,不导电的陶瓷样品,要求质量高的金属样品,不宜双喷电解的金属与合金样品,工艺过程 将预先减薄的样品打凹坑后,装入样品台进行减薄 工艺参数控制:,工作电压:一般,5kV,工作电流:,0.1mA,束流:,50-100uA,减薄速率:金属,,1um/h,;陶瓷,,0.4um/h,试样转速:,30rpm:20,(开始时);,7-8,(减薄末期)真空度:,210,-5,托,喷碳。陶瓷样的导电性差,观察之前需喷一层碳,否则,成像模糊。,习 题,透射电镜主要由几大系统构成,?,各系统之间关系如何,?,照明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它应满足什么要求,?,成像系统的主要构成及
19、特点是什么,?,样品台的结构与功能如何,?,它应满足哪些要求,?,透射电镜中有哪些主要光阑,?,在什么位置,?,其作用如何,?,如何测定透射电镜的分辨率与放大倍数,?,电镜的哪些主要参数控制着分辨率与放大倍数,?,复型样品(一级及二级复型)是采用什么材料和什么工艺制备出来的?,复型样品在透射电镜下的衬度是如何形成的?,限制复型样品的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说明如何用透射电镜观察超细粉末的尺寸和形态?如何制备样品?,举例说明复型技术在材料微观组织分析中的应用,分别说明成像操作与衍射操作时各级透镜,(,像平面与物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画出光路图。,点分辨率和晶格分辨率有何不同,?,同一电镜的这两种分辨率哪个高,?,为什么,?,萃取复型样品可用来分析哪些组织结构?得到什么信息?,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