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025届高三 9月月考地理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 2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 3分,共 15题) 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2 .站在图中 H 处最可能看到( ) A.① B.② .某校攀岩社同学计划于①处陡崖进行攀岩活动,为保安全,攀岩索应不短 C.③ D.④ 于( ) A.160 米 B.210 米 C.260 米 D.310 米 3 .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 PQ
2、 一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 ) A. B. C. D. 普通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固定的。某科技公司研发制造的“追日型”太 阳能电池板可随太阳升落的轨迹进行上下、左右“追日”旋转,保证电池板 以最佳角度朝向太阳,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下图为“追日型”太阳能示意 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武汉夏季的水平旋转角度小于冬季 B.武汉夏季的垂直旋转角度小于冬季 C.七月份武汉比北京的垂直旋转角度更小 D.七月份武汉比北京的水平旋转角度更小 5 .若家住拉萨(91°E,29°N)的扎西卓玛家安装了“追日型
3、太阳能电池板,当 北京时间 11 点时,太阳能电池板朝向( )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江苏的小明同学到重庆旅游时,于 2023 年 7 月 14 日某时拍摄到了太阳 从缙云山上(约 29°N,106°E)的缙云塔后方落下的照片(下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6 .若要拍摄相同效果的日落照片,下列日期最合适的是( ) A.3 月 21 日 B.5 月 31 日 C.9 月 25 日 D.11 月 30 日 .下图中地球上晨昏线最接近该日的是( ) 7 A. B. C. D. 2 024年 5月 3日 17时 27分,搭载嫦娥六号探测
4、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 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37分钟后,器箭分离,嫦娥六号准确 进入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 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发射至采样返回全过程约 53天。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 8 .正在德国柏林(13.2°E)留学的李华在学校观看嫦娥六号发射实况转播, 器箭分离时当地时间为( ) A.2 日 11 时 4 分 B.3 日 10 时 27 分 C.3 日 11 时 4 分 D.2 日 1 时 4 分 9 .嫦娥六号发射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 A.90% B.70% C.50%
5、D.30% 1 0.嫦娥六号发射至采样返回期间,襄阳市某中学操场旗杆正午影子长度变 化为(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变短 D.一直变长 我国 K、Q 两地的学生对直立物日影变化进行观测:先在平地上直立一 根标杆,再记录标杆顶端在地面的投影位置。下图为 K、Q 两地标杆顶端投 影位置年变化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标杆顶端投影位置在一年中经过的区域, 中央白色圆圈为标杆所在地。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1.K 地位于 Q 地的____,Q 地可能位于的地区是____( ) A.东南、云南省 B.东南、海南省 C.东北、广东省 D.东
6、北、广西壮族自治区 1 2.K、Q 两地相比,甲日( ) A.日落地方时,K 地比 Q 地大 B.地球自转线速度,K 地比 Q 地大 C.白昼的时间,K 地比 Q 地短 D.正午太阳高度角,K 地比 Q 地大 我国青海省某大型湖泊,湖面海拔约 3200 米。2022 年 2 月 6~24 日,该 地平均气温为-10.2℃且气温均低于 0℃,湖泊冰面覆盖物状况及覆盖物表面 的日均短波辐射变化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 3.影响该地观测期平均向上短波辐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量 B.冰面覆盖物 C.地面辐射量 D.湖冰层厚度 4.积雪和沙尘覆盖状态下,湖
7、冰上界面接收到的短波辐射基本相等,是因 1 为沙尘对太阳辐射具有( ) A.高反射性高吸收性 B.高反射性低吸收性 C.低反射性低吸收性 5.研究发现,湖冰温度差异主要是由于湖冰上界面入射辐射差异导致。推 测积雪覆盖、沙尘覆盖、裸冰状态下该湖泊冰面温度的日变化( ) D.低反射性高吸收性 1 A.较小较小较大 B.较小较大较大 C.较大较大较小 D.较大较小较小 第 II卷(非选择题,55分) 二、综合题 1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 分)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一种特殊的养老方式(像鸟儿一样随着气候或季节 变换选择不同的地域养老)。
8、每年入秋后,数十万来自东北三省、北京等地的 老人涌入海南,使其逐渐成为重要的冬季养老地。 材料二:三亚市地处海南岛南端,每年有两次正午出现“立竿无影”现象 ( 图 2)。该市某地其中一次出现在 6月 1日。三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1300mm 且大部分集中在 6—10月份,图 3示意三亚全年气温变化 (1)根据图 1,描述海南岛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7 分) (2)比较三亚市冬季和夏季日温差的大小,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 分) (3)试分析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对海南当地的影响。(8 分) 1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新民村坐落
9、于成都平原西部。该村的丘陵土地曾经因农业耕作水土流失严 重,退耕还林后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治理。近年来,新民村为了更好 地治理水土流失,推广 300亩“雷竹+饲草”(雷竹初种的两三年)种植,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 雷竹,又叫雷公竹,具有培育周期短、出笋早、产量高、笋味好的特点。 适合在山区、丘陵地区向阳、缓坡、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微酸性或中 性的砂质壤土上栽培。每亩每年可采 1000至 2000公斤左右鲜笋,每公斤市 价一般在 8元~20元之间,种植户人均收入可达到 2万元。’图为成都平原西 部新民村地形类型图。 (1)据图描述新民村的地形特征。(6 分)
10、2)此地丘陵曾因农业活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试分析其人为原因。(4 分) (3)说明当地采用“雷竹+饲草”种植来治理水土流失的理由。(8 分) 1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 分) 澳大利亚亚洛克风电场是我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并购太平洋水电公司后 在境外开发的首个绿地项目,标志着国家电投品牌正式进入澳大利亚能源市 场,参与国际能源舞台的群雄逐鹿。下图为澳大利亚亚洛克风电场位置及澳 大利亚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示意图。 (1)分析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多于乙地的原因。(4 分) (2)简述澳大利亚亚洛克风力资源开发的优势。(8 分) (3)说明澳大利亚建
11、设风电场的意义。(4 分) 2 025 届高三 9 月月考地理答案 1 9 1 .B .A 2.C 3.D 4.D 5.A 12.A 6.B 13.B 7.A 14.D 8.C 15.A 10.B 11.C 6.【答案】(1)分布特征:整体分布不均;中、东部多,西部少;山区丘陵 多,沿海平原少。(1 条 1 分,最后一条要结合地形和降水的联系) 原因:东部地处东南季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并受台风影响大,年降水 多(或西部地处东南季风、东北季风的背风坡及西南季风的雨影区,年降 水少);中部受山地地形影响,多地形雨。(东部降水多答迎风
12、坡或台风影 响均可,1 条 2 分) (2)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必答,否则后面不得分)。原因:三亚夏 季多阴雨天气,云层较厚,白天削弱了太阳辐射,温度较低;晚上增强了 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较强,日温差较小。(1 条 2 分,从反面答冬季亦 对) (3)有利影响:丰富当地的产业构成;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相关产业发 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 不利影响:资源压力增大,淡季基础设施大量闲置,易造成资源浪费;易 使当地产业出现阶段性变化,产业发展稳定性较差。(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 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各答两条) 1 7.【答案】(1)该村以山地为主;南部有小
13、片平地,丘陵面积狭小零散分布 于中南部偏东地区;整体地势北高南低,起伏较大。(1 条 2 分) (2)土地翻耕、播种后,地表裸露覆盖少,雨水直接冲击地表,造成水土流 失;耕作导致表土疏松,土壤极容易被侵蚀。(1 条 2 分) (3)饲草生长迅速可以很快地覆盖地表,减轻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减少水土 流失;并可以为牲畜(猪、牛、羊、兔等)提供草料,牲畜粪便可为竹林 提供有机肥料;畜牧养殖为农户增收;雷竹成林后可不再种植饲草,竹林 覆盖地表减少了水土流失;雷竹笋采收为农户提供较多的收入,提高农民 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自觉性。(饲草减少冲刷、提供肥料、养殖增收, 雷竹减少水土流失、竹
14、笋增收) 1 8.【答案】(1)甲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加之沿岸寒流影响,晴天 多;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之沿岸暖流影响,阴雨天多。(甲乙均 要分析,从天气状况、洋流分析对天气影响) (2)冬季受西风控制,风力资源丰富;位于山口附近,“狭管效应”明显,风 力大;距首都等城市近,输电成本低;东部沿海城市较多,能源市场需求 量大等。(从气压带风带、地形、市场需求、市场远近、输电成本分析) (3)风力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可以减轻澳大利亚大气污染,优化 能源消费结构;风力发电能带动发电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等。 ( 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分析)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