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 2022 级 9 月月考地理试卷 命题人:王翠娥 审题人:唐艺窈 考试时间:2024 年 9 月 25 日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某中学地理教师给地理社团成员布置模拟天文观测作业,给出以下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1 2 3 .春分日或秋分日,天气晴朗。 .月亮比太阳早 6 小时升起。 .太阳与月亮最大高度角相等。 1 2 .这一天,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日出时,月亮高度角最大 C.日落时,月亮的亮面朝东 ) B
2、.月出时,当地地方时为 6 点 D.月落时,天空出现满天星星 .当天可见直立杆的月影范围最有可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 023 年 1 月 24 日凌晨,山东烟台受寒潮影响,出现罕见的“雷打雪”现象。“雷打雪”是指 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 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其发生与风速、风向、 温度露点差(温度与露点的差值,温度露点差越大, 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 0℃时,表示空气中 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等气象要素的短期变 化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烟台该次“雷打雪”事件 发生时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3、 3 .烟台发生“雷打雪”时,( ) A.近地面暖湿气流受热迅速上升 B.强冷气团自渤海南下,遇陆地主动爬升 C.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暖气团快速抬升 D.暖湿气流迅速北推,冷暖气流强烈交汇 4 .推测图示“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刻为( ) A.T0 B.T2 C.T1 D.T3 5 .“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 ) A.冷干 B.暖湿 C.暖干 D.冷湿 气候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亚热带山地海拔达到 2200—3600m 时才可能发育 气候林线。但有调查发现,我国亚热带东段山地在海拔 2000m 以下的山顶部位也出现了林
4、线景观, 因其成因与气候林线不同,称之为“假林线”。我国广东 M 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山顶或山脊处,分 布有斑块状草地,林线海拔介于 700-1200m,呈现出南坡低于北坡的特点。完成 7~9 题。 6 、“假林线”所在山地山顶部位的典型自然环境是( ) A. 气候干燥,蒸发强 B.山顶风大,云雾多 C.土壤贫瘠,多冻土 D.植被低矮,草类少 7 8 、广东 M 自然保护区内的林线比气候林线低很多的主要原因是其山地( ) A.纬度低 B.距海近 C. 相对高差小 D.海拔低 、M 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在林线高度上存在差异,与之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A. 大气降水 B.太
5、阳高度 C.土壤水分 D.日照时数 研究发现,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可以改变局部的微气象条件,使其周围土壤中营养元素、 植物组成、植物生物量等发生变化,灌丛成为动物栖息地,导致土壤有机质如图 3 分布,进而又 影响灌丛下植被生长,该现象称为灌丛“肥岛效应”。下图为某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及周 围土壤有机质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灌丛所形成的微气象条件,与“肥岛效应”的发生关联性最小的是( ) A.降低风速 B.截留雨水 C.减小温差 D.提供遮荫 1 0.下列植物结构形态中,“肥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 B.枝条稠密,伞形树冠 D.针状叶片,疏散树冠
6、A.根系发达,锥形树冠 C.树干高大,旗形树冠 气象高空探测指利用气象气球携带探空仪,在飞升的过程中探测收集周围环境气象数据。世 界气象组织要求全球国家或地区必须在国际标准时每天 0 时和 12 时前一小时内施放气球。在传统 单球模式下,气球带着探空仪以 5~6m/s 的速度上升,气球爆炸后观测任务便结束,我国北斗导 航探空系统使用双层气球,一次施放实现“上升、平漂、下降”3 次观测。如图示意我国北斗导航 探空系统平漂往返摸式。据此完成 13~15 题。 1 1.我国探空气球施放时间可能为每日的(ꢀꢀ) A.1 点 15 分 B.4 点 15 分 C.10 点 15
7、 分 2.气球在探测过程中要重点考虑(ꢀꢀ) 防低温 ②防高温 ③防飞鸟 ④防紫外线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 7 点 15 分 1 ① D.②④ 日本西海岸鸟取县有典型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各沙丘形成于距今 7 万年间不同的时期。图 示意日本鸟取县沙丘模式剖面。完成 13~15 题。 1 3、图中沙丘形成年代由新到老的顺序为( )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4、图中沙丘④主要构成物质来源于( ) A.古代沙滩 B.其它沙丘 C.砾石粘土 5、根据剖面可推测此地区距今 7 万年间( ) D.④③①② 1 D.火山灰岩 1 A.海面
8、高度持续下降 B.经历气候干湿变化 C. 风积作用一直较强 D.经历多次火山活动 二、综合题(55 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位于西昌市区东南的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一万年以来该湖泊地质构造稳定,图左为 邛海流域图。1998~2018 年间,图左中的官坝河流域泥石流多发,入湖泥沙使湖岸线平均每年向 湖心推进 55.42 米。泥石流暴发主要取决于短历时雨强和前期土体含水状况,1998 年 7 月 6 日 15 时官坝河流域暴发泥石流,图右为该次泥石流暴发前后官坝河流域累计降雨量统计图。 ( ( ( 1)说明邛海流域地形对水系特征
9、的影响。(6 分) 2)分析此次降水过程对官坝河流域泥石流形成的作用。(6 分) 3)有学者认为邛海未来最终会消失,请说明理由。(6 分) 1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依据权成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平均意义下的印度洋—太平洋暖池中 30℃以上高温暖水 5 月上 旬出现在孟加拉湾中部(图 I),到 5 月下旬的出现消退并移位到南海南部(图Ⅱ)。40 年气候平 均资料显示,5 月高温暖水位置的月内变迁与南海夏李风爆发之间存在联系;5 月 1 日—15 日,孟 加拉湾夏季风逐渐增强;5 月 16 日—21 日,高温暖水位移到南海南部;5 月上半月南海被副热
10、带 高压控制,下半月副热带高压开始东撤,5 月 21 日左右,南海夏季风爆发并逐渐增强。 ( ( ( 1)简述 5 月上旬孟加拉湾高温暖水区海—气相互关系。(6 分) 2)分析 5 月下旬孟加拉湾高温暖水区消退的原因。(6 分) 3)5 月 21 日左右,南海夏季风爆发并逐渐增强,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 分) 1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 分) 喀麦隆地处非洲赤道附近,其北部地区民居为抛物线形圆顶屋,大约 10 米高,直径约 7 米, 采用原生泥草混合材料建成,顶端圆形天窗为土屋内部唯一窗口。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新建的圆 顶屋数量逐渐减
11、少,直至几乎不再修建。下面左图为喀麦隆的位置及地形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抛 物线形圆顶屋景观图。 ( ( ( 1)分析抛物线形圆顶屋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现。(6 分) 2)比较喀麦隆南北部自然景观的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7 分) 3)推测新建的圆顶屋数量逐渐减少直至几乎不再修建的原因。(6 分) 高三 9 月月考地理参考答案 1 1 ~15 ABCBD BDDCB DBBAB .据材料可知,该日为春分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6 点日出,18 点日落;月亮比太阳早 6 小时升起,说明日出时,月亮高度最大;日落时,月亮位于地平线以下,看不到月亮,C 正确,
12、A 错误;月出时,由于月亮比太阳早 6 小时升起,二分日 6 点日出,此时地方时为 0 时,太阳位于 地平线以下;月落时,太阳高度最大,为 12 时,天空看不到星星,BD 错误。故选 A。 2 .据材料“月亮比太阳早 6 小时升起”可知,月亮从月出到月亮高度最大时,太阳位于地平线 以下,可以看到月影,此时月亮位于东半部天空,影子朝西;日出以后,太阳辐射增强,月影不 可见,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 点睛】不同月相下日升月落的情况有所不同:新月(农历初一):太阳升起时,月亮也同 时升起,两者几乎在同一时间落下。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太阳未完全落下时,月亮已经升
13、 起。满月(农历十五):太阳升起时,月亮刚落下;而当月亮升起时,太阳也即将落下。下弦月(农 历廿三左右):太阳完全落下后,月亮才开始升起。 3 .根据材料“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 现象”可知,发生“雷打雪”时,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暖气团快速抬升,形成降雪并伴有雷电现象。 暖气团快速抬升主要受动力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受热迅速上升(不是热力因素的影响),。并不 是强冷气团遇陆地主动爬升,也不是暖湿气流迅速北推(注意材料“烟台受寒潮影响”,表明冷空 气占主导),。故选 C。 4 .根据材料可知,“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出现降雪并伴有雷电,降
14、雪出现表明空气水汽达到 饱和,此时温度露点差接近 0℃,结合图示信息,温度露点差接近 0℃时对应的时刻为 T2,故排 除 ACD,选 B。 5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雷打雪”主要是快行冷锋造成,且“雷打雪”现象发生时伴有大量降雪, 发生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较冷,由于前期出现大量降雪,“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短期), 空气湿度大,空气较湿润。所以“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冷湿,B 正确,ABC 错。故选 D。 【 点睛】一般而言,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冷 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一般出现降温、降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
15、后,受单一冷气团控 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6 .由材料可知“我因亚热带东段山地在海拔 2000m 以下的山顶部位也出现了林线景观”,说明 山顶处不适合高大乔木的生长,出现了灌木和草本植被,D 错误;可推测山顶处风大,云雾多, 土层薄,土壤贫瘠,B 正确。亚热带山地海拔 2000m 以下山顶部无冻土分布,C 错误。山顶气温 较低,蒸发较弱,A 错误。故选 B。 7 .由材料可知“亚热带山地海拔达到 2200-3600m 时才可能发育气候林线”,而我国广东 M 自 然保护区内山地林线海拔却介于 700-1200m,说明该山地的海拔低,达不到气候林线发
16、有的海拔高 度。纬度低,距海近,相对高差小与其林线低关联度不大。因此,ABC 错误,D 正确。 8 .由材料可知广东 M 自然保护区内山地林线南坡低,北坡高。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 利于森林的生长,B 错误;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利于森林生长,AC 错 误;南坡水汽含量大,云雾多,日照时数少,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多,不利于森林生长。所以与之 呈正相关的因素是日照时数,D 正确。故选 D。 【 点睛】林线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即高山林线。树线通 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 7℃的等值线相吻合(类似于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界线)。在干旱地
17、 区,树线受水分的影响较大,林带高度和最大降水带高度相当。 9 .灌丛下的土壤养分相对周围空地更肥沃,其原因有:灌木能降低风速,截获风吹蚀的表土 物质和尘埃;截留雨水,将植物的有机质带到树冠下;树冠成为动物遮荫的地点,其排泄物为土 壤增肥。ABD 正确。而树冠底温差较小与土壤肥力的增加关系不大,D 错误。本题选择关联性最 小的,所以选 C。 1 0.枝条稠密,伞形树冠,其覆盖面积越大,遮荫范围越大,落叶也越多,截获风吹蚀的表 土物质和尘埃也就多,“肥岛效应”越显著,A 正确。根系发达、锥型树冠、树干高大、旗形树冠、 针状叶片、疏散树冠不利于截留风吹蚀的表土物质和尘埃,所以“
18、肥岛效应”较差,ACD 错误。所 以选 B。 【 点睛】“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 况密切相关。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未完全 退化前,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 1 1.D 世界气象组织要求全球必须在国际标准时每天 0 时和 12 时前一小时内施放气球,即 北京时间的 7 点-8 点或 19 点-20 点,故选 D。 2.B 高空气温低于近地面,如气球抵达的 3 万米高空,气温低于-70℃。所以要防冻;此 外,气球在上升过程中,可能会碰到飞鸟的抓挠、碰撞,导致气球爆炸,
19、故应防飞鸟。 3.由所学知识可知,沙丘为沉积地貌,沉积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是下层岩层老,上层岩层 1 1 新,读图可知,④岩层位于最底端,其次为③②,①岩层为最顶层,故图中沙丘形成年代由新到 老的顺序为①②③④,故选 B。 1 4.由材料可知,日本西海岸鸟取县有典型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各沙丘形成于距今 7 万年 间不同的时期,故图中沙丘④主要构成物质来源于海水堆积的古代沙滩,故选 A. 1 5.读图可知,沙丘呈现高低起伏,说明海面高度有升有降,A 错误;单一沙丘形成期间风 积作用较强,但相邻两个沙丘形成之间的时期风积作用较弱,C 错误;因沙丘高低起伏,说
20、明海 平面发生起伏变化,经历了气候干湿变化,B 正确;图中只有一次火山灰岩的出现,故经历一次 火山活动,D 错误;故选 C。 【 点睛】沙丘形成原因一般自然界的沙丘是由风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见于海岸,某些 河谷以及旱季时的某些干燥沙地表面。 1 6.(1)中西部(西北)低,其他地区(北、东、南部)高,河流由高向低处流,形成向心 状水系(形成多条河流由四周向中心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或东南部 较西北部地势落差大),(南部)河流流速快;多山谷,河流多,支流多,流域面积大;河流由 北、东、南流向西北(6 分) ( 2)7 月 4 到 5 日,官坝河流
21、域降水强度较小,有利于降水渗入到土体、岩体中,水体浸透 使土体岩体稳定性降低(3 分);7 月 6 日,官坝河流域降水强度较大,持续时间长,地表径流增 加,激发了泥石流(3 分)。 ( 3)该湖泊地质构造稳定,该流域泥石流多发,泥石流带来的大量沉积物在湖底堆积;湖泊 西北部落差小,流速慢,向下游排沙能力较弱;湖泊不断变小变浅,演化为沼泽,最终消失。(6 分) 1 7.(1)海水水温高,蒸发大量水汽进入大气,使孟加拉湾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增加;海水 水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中心;低压中心的形成使海面气压梯度增大,海洋表面风 力增强。(6 分) ( 2)随着太阳直射
22、点北移,孟加拉湾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随着气温升高,海水蒸发量 增大消耗海水热量;5 月下旬夏季风增强,孟加拉湾降水增加,降低海水温度。(6 分) 3)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南海获得太阳辐射增多,海水水温上升,利于海水蒸发;下半月 ( 副热带高压开始东撤,东北风减弱,利于夏季风爆发;此时孟加拉湾夏季风逐渐加强,大量的暖 湿气流吹向南海,增强当地夏季风。(6 分) 1 8.(1)屋顶端的天窗为土屋内部唯一窗口,具有通风透气、采光、散热等作用,适应当地 旱季时的炎热环境,雨季时可临时封堵,便于排水;抛物线形圆顶屋利于雨季排水;北部热带草 原广布,采用原生泥草混合材料建房可就地取材。(6 分) ( 2)差异:南部以热带雨林景观为主,北部以热带草原景观为主(2 分)。 原因:南部纬度 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西南季风及沿海暖流影响,终年高温多雨(2 分);北部纬度较高,受赤 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的交替控制,且中部山区对来自几内亚湾水汽具有阻挡作用,降水总量偏 少,有明显的干湿季(3 分)。 ( 3)现代建筑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抛物线形圆顶屋被新式房屋取代;在全球化、工业化、城 镇化大背景下,人口外流;传统工艺修建,修建和维护成本高。(6 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