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5-1-7,#,第八讲 新中国的新闻事业,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事业的建立,(一),中共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的处理办法,1948.11,1,、,对,新解放城市旧有新闻事业的总体评估及基本方针、,原则,“,报纸、刊物与通讯社是,一定的阶级、党派与社会团体进行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不是生产事业,故对于私营报纸、刊物与通讯社一般不能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同样的政策,除对极少数真正鼓励群众革命热情的进步报纸、刊物应扶助其复刊发行以外,对其他私营的报纸刊物与通讯社均不应采取鼓励政策。,2,、,对,旧有报纸
2、刊物及通讯社的具体处理,办法:,(,甲)凡属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地方政府系统下的各机关、各反动党派(如国民党各个反动派系、青年党、民社党等)及反动军队的各级组织所出版及发行的报纸、刊物与通讯社,连同其一切设备与资财,应一律予以接收,并不得再以原名复刊或发稿,。,(,乙,)凡属于反对美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所办,之报纸、刊物与通讯社,应予以保护,并令其依法向人民政府登记。如其间发生重要问题,应请示中央处理。,(丙)凡私人经营或以私人名义与社会团体名义经营之报纸、刊物及通讯社,应分三类处理,:,有明显而确实的反动政治背景,又曾进行系统的反动宣传,反对共产党、人民解
3、放军与人民政府,拥护国民党反动统治者(例如上海申报、新闻报,天津及北平,益世报,,应予没收。其反动政治背景一时无法弄清者,则应经过调查及法庭判决加以处理,。,在相当长时期内,一贯保持进步态度,反对国民党统治,同情人民解放战争者,应予以保护,并令其依法向民主政府登记,。,中间性的报纸、刊物与通讯社(不赞成国民党反动统治,也不拥护人民解放战争者),不得,没,收,,亦不禁止其依靠自己力量继续出版,在出版时应令其登记,。,停刊,反动报刊,支持出版,进步报刊,不支持,不鼓励,中间报纸,3,、,对,旧有新闻工作人员的态度及处理,办法,(,甲)对于已经登记许可之旧有报纸、刊物、通讯社的新闻工作人员,除已指名
4、撤换的反动分子,外,,,一般,采取,争取、团结与改造,的方针。应以我们党员及进步分子为领导,组织新闻团体进行学习,改进工作与生活等方式,加强对他们的领导。,(乙)已被接收、没收及停刊之报纸、刊物、通讯社,对其工作人员之处理分别为:反动者不用,其中特务分子应按一般特务分子处理。明显的进步分子与确有学识的中间分子,留用,,,一般,应先任用于次要工作和内勤工作,根据进步程度,逐步提升。一般的编辑与记者,其比较容易改造者,应经过短期教育后分别留用,然亦不应轻易使其担任编辑与记者工作;其思想顽固,生活腐化不易改造者,应听其或助其转业。技术人员(例如出版、经理、广播、电务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则按对待一般技术
5、人员的方针办理。,4,、,对,外国通讯社、外国记者及外国人所出版报纸、刊物的处理,办法,(,甲,)外国通讯社非经中央许可不得在解放区发稿,并一律不得私设收发报台,。,(,乙)外国记者停留解放区继续其记者业务者,应根据外交手续向人民民主政府请求许可,并不得私设收发报台,其发出之稿件,应受中央所指定之机关检查,。,(,丙)外国人非经中央许可不得在解放区出版报纸与刊物,原已出版者亦须报告中央处理,。,(二)私营新闻事业的改造,1,.,关于民间办报的讨论,1949,年,1,月,1,日,华商报首载刘尊棋的文章新中国的一个抉择,财主的新闻自由?还是民主的新闻自由?,新闻事业的国有化和社会化,,不允许私人办
6、报,1949,年,1,月,16,日,,再登四篇文章,讨论民间办报,此时,即便有对于新闻自由的支持,多具工具性色彩,周恩来:,我们初步意见是北平、上海这些地方,还可以保留几家民营报纸。”“我们过去在山沟里办报纸,读者对象主要是工农兵和干部,入城后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像北平、上海、武汉、广州这些大城市。按解放前那样办,当然不行;办成解放区那样,读者也不习惯,达不到教育、宣传的目的。,建国初的两组数据:,据,国家新闻总署,1950,年,2,月,28,日的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共有报纸,281,家,其中私营报纸至少为,55,家,(,一说,58,家,),据统计:,1950,年,3,月,全国私营报纸,58,
7、家,到,6,月底减为,43,家,,到,11,月底为,39,家,到,12,月底为,34,家,至,1951,年,4,月底为,31,家,到,8,月下旬就只剩下,25,家了。,2.,民营报纸的退场,(,1,),申报,直接改造成党报,王中:“,我们,在丹阳对军管申报,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一一落实了,,,甚至谁担任什么工作,,,在哪个房间办公都安排,好了,。,”,(,2,)南京,新民报,经营不利停刊,公营体制的建立使私营报刊边缘化,。,国民,经济的,困顿,(,3,)北京,新民报,先公私合营,再改造成党的机关报,陈铭德与邓季惺,1949,年,2,月,25,日,则本报职工的重要启事,宣布,“,本报前总经理陈铭德
8、在,解放前离平他往,本报业与该报总经理完全脱离关,系,”,解放后的报纸该怎么办?,1949,年到,1951,年间,夫妇二人超过十次以上,向政府提出公私合营或,者收归公营,“办报是一个尖锐的政治事业”“我们是从旧社会出来的,对理论、对政策,过去都没有好好学习,对新鲜事物还不能充分接受和认识”,故而难承担这样的使命。,1951,年,5,月批准由民革参与新民报社管理,实行公私合营,1952,年,,五反运动,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1952,年,4,月,新民报由北京市委收购,作价,2,万元,。,1952,年,10,月改出北京日报,上海,新民报,由中共,上海
9、市委宣传部接手,,称,新民晚报,(,4,),大公报,民营报纸直接改组为共产党的外围报纸,毛泽东定名,进步日报,:,办报的自我检讨、自我批判就是进步,,,看报的也要进步。解放了,,,大家都要进歩嘛,!,天津,大公报,的改造:,一、按私营企业对待,党和政府不予接管,;,二、发动大公报职工,,,对该报进行批判,;,三、在天津大公报的基础上改组易名,;,四、,由,全社职工普选成立临时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五、以全体职工名义,,,发表,宣,言,,,宣布新生。,中共中央,于,1949,年,1,月,18,日发出了,关于不要命令旧有报纸一律停刊给平津两市委的指示,,,19,日又发出了,关于天津旧有报纸
10、处理办法给天津市委的指示,,,23,日再次发出了,关于天津大公报、新星报、益世报的处理办法的指示,周恩来指示:,从内部革命,加入外力,利用其原有资财、班底,发表宣言,改换名称,组成进步分子的报纸,使平津解放后除党报外有一党外的民主报纸配合,。,大公报不要让它先出版,可即以接收其中官僚资本股份,的名义找该报经理公开谈判改组,指出该报过去对蒋一贯小骂大帮忙,如不改不能出版,以便和,徐盈、杨刚等里应外合,。,1949,年,2,月,27,日,进步日报,刊登,进步日报职工同人宣言,:,“现在,,我们有机会永远脱离,大公报,这个丑恶的名义而工作了。我们利用天津,大公报,原有的物质基础,创办这张簇新的人民的
11、报纸。如果我们在,大公报,中工作的期间也曾犯过对人民的过失,我们将以今后认真的工作自赎。而我们从来所自信的一片为人民为革命服务的诚心诚意,将能不受拘束地充分地发扬在工作上面,使我们不能不万分的兴奋鼓舞。,”,(,4,)沪版,大公报,由私营公助到公私合营,1949,年,6,月,沪版,大公报,新生,“大公报是具有政治与文化两重机能的私营企业,它检讨过去,开拓未来,也正是扬弃旧污,开拓新生。”“今后的大公报,从经济观点说,是私营企业,而在精神上,是属于人民的。”,1951,年,,,政府的借款总额经超过,大公报总资本一半以上,。,1953.1,,沪版北迁,出版全国性,大公报,,正式宣布公私合营。,文汇
12、报,华东新闻出版局、上海新闻出版处两级新闻主管部门与文汇报建立协议,:“,文汇报,应以自力更生为主,在政府扶助下,争取于,1951,年,2,月底以前做到自给自足,。,”,政府,达成协议之日起,一次拨给补助费八亿元,并商请银行给予贷款十亿元。,1952,年,12,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和文汇报社签订了上海文汇报公司合营协议书,合营之后定名为,公私合营上海文汇报社股份有限公司,从,1952,年底到,1953,年初,我国的私营及民营新闻业基本上转变为公有制,。,从此,私营、民营新闻业及“同人办报”、“文人办报”模式在中国内地终于落下帷幕。,(三),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网的,建立,1
13、中央党报,人民日报,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总编辑:邓拓,胡绩伟,2.,地方党报网络,六,大中央局党委,机关报,东北日报,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群众日报,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解放日报,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新华日报,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29,个省、市、自治区党委机关报的,创办,大众日报,(1939,年,1,月,1,日创刊),。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省级党报,。,3,、其他机关报,光明日报,,,中国,民主同盟,会主办,章伯钧任社长,工人日报,,,中华全国总工
14、会,主办,中国青年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中央主办,中国少年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中央,主办,解放军报,,,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报,,,由解放军总政治部领导编辑出版,4,、中国共产党广播事业的建立,1949,年,3,月,25,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随中共中央进人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对全国广播,。,1949,年,12,月,5,日,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广播电台,。,1959,年,西藏的广播电台也建立起来。至此,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广播电台。,二、报道原则,(,一)报刊批评与舆论监督的开展,1950,年,4,月,19,日,中
15、共中央,作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我们所提倡的批评,乃是人民群众(首先是工人农 民)以促进和巩固国家建设事业为目的的,有原则有建设性的、与人为善的批评,而不是为着反对人民民主制度和共同纲领,为着破坏纪律和领导,为着打击人民群众前进的信心和热情,造成悲观失望情绪和散漫分裂状态的那种破坏性的批评。,1954,年,4,月,毛泽东,提出“开,好,管”的三字,方针,开,就是要开展批评。不开展批评,害怕批评,压制批评,是不对的。,好,就是开展得好。批评要正确,要对人民有利,不能乱批一阵。什么事应指名批评,什么事不应指名,要经过研究。,管,就是要把这件事管起来。这是根本的关键。党委
16、不管,批评就开展不起来,开也开不好。,两条基本规定:,其一,,大行政区,的广播电台,尤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得进行批评性,报道,(一,),市台和矿区台,在广播中可以橡报纸一样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稿件,但所播的材料一定要保证真实性,并且要有建设性;播送批评性质的稿子时,最好将被批评者改正缺点错误和计划,改进,工,作,的稿子同时播送。(二,),省台不像市台一样,它的范围扩及全省,所以省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时,只能选择结论性的和对省各级政府机关团体部队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播送,如果在确有必要批评到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组织时,要与被批评者的检讨反省同时播送。在省台不应进行枝枝节节的批评,。,(,三,)
17、在进行具体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工,作上,,大行政区台与中央台一般不是一个适当的武器。因为它的电波发射出去的范围可以远及国外,而向国外听众去播送我国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大多数情形下是不适宜的。,其二,,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1953,年,宜山农民报,批评宜山地委,被广西省委明令禁止并上报中宣部,中宣部示:,党报,是党委会的机关报,党报编辑部无权以报纸与党委会对立。党报编辑部如有不同的意见,它可在自己权限内向党委会提出,必要时可向上级党委、上级党报直至中央提出,但不经请示不能擅自在报纸上批评党委会,或利用报纸来进行自己与党委会的争论,这是一种脱离党委领导的作法,也是一种严重的无组织无
18、纪律现象。党委会如犯了错误,应由党委会用自己的名义在报纸上进行自我批评,。,.,报纸编辑部即在上述情况下亦无权以报纸与党委会对立。这是党报在其和党委会的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经反右斗争后,这一传统演化为批评党委或党的干部,=,反党、反社会主义,(二)党性原则的继承,松动,回拨,1,、继承,+,模仿,建国初的苏联模式,1950,年,人民日报,:,“,我们有一个便利的条件,这就是可以大量地利用我们的先进国家苏联的经验。,”,苏联模式的基本认识前提:党是绝对正确的,邓拓:,我们的语言必须是党的,语言,,,阶级,的,语言,,,人民,的,语言,,,我们,的作风必须是党的,作风,,,这就是说,我们的一
19、字一句都要代表,党中央,。,2,、“向新闻本义的回归”,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1,)背景,1956.2,,苏共二十大,范本的失效,1956.4,,,论十大关系,,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1956.4,,“双百方针”的提出,思想开始,活跃,要使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得到繁荣发展,必须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我们所主张的这一方针,是提倡在文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在学术批评和讨论中,任何人都不能有什么特权,以“权威”自居,压制批评,或者对资产阶级思想熟视无睹,采取自由主义甚至投
20、降主义的态度,都是不对的,。,1956,年刘少奇两次对新华社负责同志的讲话,我们新闻的报道,学塔斯社的新闻格式,死板得很,毫不活泼。比如,往年报道天安门游行,只是官样文章,公报式新闻。公报,就是官僚主义形式。不顾时间、地点、条件,不顾读者的思想,情绪,,我只管发出去,你看也好,你不看,也好。,现在我们的国际新闻报道只有一面:骂美国的,说我们好的。这种片面性的报道,会造成假象,培养主观主义。,“对某些问题(国内问题)要及时报道,一定要问题解决了才报道,是不好的。”,你们,要认真地讨论一下:新华社做国家通讯社好,还是当老百姓好。我看,不做国家通讯社,当老百姓好,新华社干部不作为国家干部,不受行政级
21、别限制,记者的薪水也可以比毛主席的薪水高。新华社的评论、新华社记者的评论,不是代表国家发言。新华社也不要学习塔斯社那样代表政府辟谣。新华社如果当了老百姓,不搞国家通讯社,国务院可以成立新闻处,发公报、新闻、声明、辟谣由它来,做,文革中,“彻底清算刘少奇要新华社改为,民办,的黑指示,(,2,)改版的目标,“,革命,”,条件下以,“,鼓动、动员,”“,积极性,”,来迅速,“,一统到底,”,的,“,宣传模式,”,,需让位于从,“,读者需求,”,出发、尊重现实需要和客观规律,及时、准确地报道社会发展状况,全面、系统地解释方针政策的,“,新闻本位,”,的办报方式;在,“,宣传,”,的同时,发挥,“,平等
22、沟通、理性讨论,”,的,桥梁作用,,使广大群众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行动,。,胡绩伟:,“,报纸将酌情发表那些有讨论价值的意见,这不意味着编辑部同意其意见,而是让读者通过讨论自己判断。,”,(,3,),1956,年,7,月,1,日发表,致读者,,宣布改版,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开展自由讨论,阐发社会言论,改进文风,活泼空气,8,月,1,日,中央批示:,(,3,)被反右中断的新闻改革,1956,年的反冒进立场,6.20,日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冒进,反右斗争中的稳健保守姿态,1957,年,1,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批评双百方针,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再次,申明,“,不赞成,”,意见,中,的,观点,并严厉责备:,“,人民日报何时答复,4,个人?似乎毫无准备,也不请示。,”,1957,年,4,月,10,日,邓拓被批“死人办报”,“,过去我说你们是书生办报,不对,应当说是死人办报。,”,自此,实际上意味着新闻改革的夭折,1957.6,,吴冷西接任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任社长,不再兼任总编辑。,1958,年,9,月邓拓调离人民日报社,,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并,兼任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的总编辑。,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