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病史摘要,李,,女性,,8,岁。主诉浮肿及尿少,6d,入院。患者,6d,前发现二侧眼险肿胀,后累及全身,并伴有尿量减少。半月前曾有咽喉痛病史。,体检:血压,150,100mmHg,,咽部红肿,全身浮肿,化验:尿量少,尿蛋白,(+),,尿红细胞,(+),,透明管型,(,十,),,颗粒管型,(,十,),。,入院,3,周经治疗血压、尿液恢复正常,浮肿消退出院。,2014年11月26日,1,本例患的是什么,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2,病人为何出现尿变化、水肿和高血压,等临床,变化,?,2014年11月2
2、6日,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目的要求:,重、难点,:,1,、掌握,肾小球肾炎的概念,病理类型和各型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2,、掌握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及结局。,3,、熟悉肾癌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及各型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肾盂肾炎的病变与临床病理联系。,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肾炎,肾 盂 肾 炎,肾和膀胱常见肿瘤,以,肾小球,损害和改变为主的一组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遗传性肾小球疾病,第 一 节,肾 小 球 肾 炎,原发于肾小球,独立性疾病,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增生性炎,组成,肾脏,输
3、尿管,膀胱,尿道,肾脏功能,1.,产生、排出尿液:,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2.,分泌激素:,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二羟胆骨化醇,调节血压、,RBC,生成、钙吸收,肾脏包括实质和间质,二、正常肾脏的组织学结构,肾实质由皮质和髓质构成,肾小囊,肾小球Cap.丛,正 常 肾 小 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壁层,上皮,细胞,基底膜,(1)细胞成分:,肾小球的组成成分:,壁层上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2)两种物质:,基底膜,系膜基质,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血管球与肾小囊之间的囊腔(),(二)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1,肾小球内所固
4、有的抗原,2,植入性抗原,肾小球基底膜抗原,连续线形荧光,三、临床病理联系:,少尿,:,尿量,400ml,/,24h,;,无尿,:,尿量,2500ml,/,24h,血尿,(1)尿沉渣检查,1个,RBC/HP,,称镜下血尿;,(2)尿中混有血液,1ml血/100ml尿,称肉眼血尿。,蛋白尿,尿中蛋白0.15g/,24h,;3.5g/,24h,大量,蛋白尿,管型尿,蛋白质、细胞或细胞碎片等在肾小管内凝聚而形成,肾性水肿,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和肾性骨病,2014年11月26日,(一),.,尿的变化,1.,少尿或无尿,G,内细胞增生、肿胀 毛细血管管腔狭窄,闭塞,GFR,尿量,2.,多尿、夜尿、等比重
5、尿,肾单位减少 浓缩原尿功能降低,3.,血尿、蛋白尿,GBM,受损,通透性,RBC,、血浆蛋白漏出,4.,管型尿,起因于肾小管内多种管型,随尿排出,(二),.,全身性变化,1.,肾性水肿,GFR Na+,、,H,2,O,潴留,蛋白尿 血浆胶体渗透压,2.,肾性高血压,GFR Na+,、,H,2,O,潴留 血容量,肾组织缺血 肾素,细小,A,收缩,血压,3.,肾性贫血,和,肾性骨病,EPO,,,钙磷代谢失调,(三).,肾小球肾炎临床综合征,1.,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起病急,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 血压,2.,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少尿、蛋白尿
6、贫血,快速进展为肾衰,。,(3)肾病综合症,(4)慢性肾炎综合症,起病缓慢,渐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血浆蛋白滤过增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肿,肝脏脂蛋白合成增加,高脂血症,(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综合征),(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三)膜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症)(四)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五)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六)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七)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肾硬化 (八)IgA,肾病,(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血尿),(九),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炎),四,肾小球肾炎病理分型,(一),急
7、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上皮下,(,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简称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3,上皮细胞下,有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4,多见于,儿童、青少年,预后较好,5.,急性肾炎综合症,:,血尿常见,少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严重者出现氮质血症。,病史摘要,李,女性,8岁。主诉浮肿及尿少6d入院。患者6d前发现二侧眼险肿胀,后累及全身,并伴有尿量减少。半月前曾有咽喉痛病史。,体检:血压150100mmHg,咽部红肿,全身
8、浮肿,化验:尿量少,尿蛋白(+),尿红细胞(+),透明管型(十),颗粒管型(十)。,入院3周经治疗血压、尿液恢复正常,浮肿消退出院。,思考题:,1本例患的是什么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2病人为何出现尿变化、水肿和高血压等临床变化?,2014年11月26日,光镜,:1.,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ADGN,normal,.,Cap,增大,2.,管型,中性粒细胞,病理改变,肉眼观,:双侧肿,大,表面充血、出血点,“,大红肾,”,,,“,蚤咬肾,”,镜下观,:,肾小球,增大,(内皮,C,系膜,C,),Cap,腔,: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间质,:炎细胞浸润(中性、少量单核),电镜下,:,上皮
9、细胞下沉积物,呈驼峰状,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弥漫性肿胀,增生,C,hoke off their blood suppl,y,毛细血管损伤,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 肿,肾炎综合征,Pathology,Clinical feature,oliguria,azotemi,a,GFR,转归,1.,儿童,80%-90%,数周数月痊愈,2.,成年人少数转慢性,3.,极少数转成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小结,1.,急性肾炎好发人群?,(儿童),2.,急性肾炎增生细胞为?,(内皮,系膜),3.,肉眼观,又名?,(大红,蚤咬),4.,镜下,cap,团、毛细血管腔变,化(大,狭),5.,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
10、少尿,;,水肿,;,高血压),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特点。,(1),肉眼观,:双肾对称性肿大,表面充血、散在出血点。,称“大红肾”,“蚤咬肾”,(2),镜下观,:,肾小球弥漫性增大,内皮C、系膜C增生明显,,Cap腔狭窄,甚至闭塞。,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间质:中性、少量单核细胞浸润,(3),电镜下,:上皮细胞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物。,2014年11月26日,E,ABE,(,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特点,新月体形成,病变,呈弥漫性,光镜:毛细血管壁断裂,纤维素大量滤出,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早期:,壁层上皮细
11、胞,+单核、中性C+纤维素,(细胞性新月体),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纤维-细胞性新月体,纤维组织,(纤维性新月体),晚期:,新月体的影响:,肾球囊囊腔变窄甚至闭锁,少尿、无尿,毛细血管球受压萎缩,肾小管缺血性损伤,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环状体,病变:,光镜,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肾小球,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或变性,间质,毛细血管壁断裂,水肿,炎细胞浸润,后期纤维化,肉眼:,双侧肾脏体积增大,,色苍白,,临床病理联系,:,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急进性肾炎综合症),结 局:,发展迅速,预后较差(新月体50%肾小球),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改变后,,迅速,发生,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
12、并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起病急,进展快,小结,1.,新月体肾炎增生细胞为?(壁层上皮细胞),2.,新月体肾炎病变?,(壁层,肾小管,肾间质,体积大),3.,新月体肾炎预后?(多差),B,新月体性肾炎的最主要病变是(),A.,血管内皮细胞坏死,B.,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C.,中性粒细胞的渗出,D.,单核细胞的渗出,E.,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E,急进性肾炎,的病理类型是,A,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膜增生性病变,C,膜性病变,D,肾小球囊新月体性肾炎,E,肾小球病变,D,3、膜性肾小球肾炎,成人肾病综合症的最常见原因,(膜性肾病),病变特征,:,弥漫性基底膜增厚,肾病综合症,肾小球毛细血
13、管壁损伤,血浆蛋白滤过增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肿,肝脏脂蛋白合成增加,高脂血症,足细胞肿胀、,足突融合,上皮下,有多数小的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形成,钉状突起,,基底膜,增厚,电镜:,病理改变:,钉突,虫蚀状,肉眼:,“大白肾”,3、膜性肾小球肾炎,成人肾病综合症,的最常见原因,(膜性肾病),病变特征,:,弥漫性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血浆蛋白滤过增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肿,肝脏脂蛋白合成增加,高脂血症,结局,:对激素不敏感,病程长,预后差,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N,2 weeks late,r,(
14、2007,),名词解释:,急性肾炎综合征,2,、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哪种,机制,有关,A,自身免疫反应,B,感染直接损伤,C,体液免疫反应,D,细胞免疫反应,E,超敏反应,3.,简述,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2008,),简述,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 :,起病急,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和少尿,常伴有高血压和轻度,水肿。,容量性高血压,q,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认为,A组,12,型是大部分肾炎的病因。,机制:链球菌中的某些阳离子抗原,先植入于肾小球基膜,通过原位复合物方式致
15、病。有人认为感染后通过酶的作用改变了机体正常的IgG,从而使其具有了抗原性,导致发生抗IgG抗体,即自身免疫机制也参与了发病。,颜色苍白、,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断裂,免疫荧光,:IgG和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线性沉积,管型,电镜下,:上皮细胞下有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物。,免疫荧光,:IgG和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受压,GFR下降,(2009),根据肾脏肉眼病变特点,下列,组合错误,的是,A 大红肾-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B 大白肾-膜性肾小球肾炎,C 不规则瘢痕肾-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D 颗粒性固缩肾-良性高血压 E 脂性肾病-轻微
16、病变性肾炎2.,肾小球集中现象,是哪项的组织学特征,A 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C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E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3.请用病理学知识解释,急性肾小球肾炎,尿的变化。,(2010),1.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肾小球疾病是,A 脂性肾病 B 新月体肾炎,C IgA肾病 D 节段性肾炎,E 弥漫性增生性肾炎,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肉眼形态为表面是弥漫性,细颗粒状、且有深凹性颗粒。(),(,2011,),名词解释:,新月体,2.,阐述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2014,),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
17、炎增生的细胞为,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3、膜性肾小球肾炎,成人肾病综合症的最常见原因,(膜性肾病),病变特征,:,弥漫性基底膜增厚,肾病综合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血浆蛋白滤过增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肿,肝脏脂蛋白合成增加,高脂血症,足细胞肿胀、,足突融合,上皮下,有多数小的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形成,钉状突起,,基底膜,增厚,电镜:,病理改变:,钉突,虫蚀状,3、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肾病综合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血浆蛋白滤过增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肿,肝脏脂蛋白合成增加,高脂血症,非选择性蛋白尿,肉眼:,
18、大白肾”,双肾肿大,颜色苍白,顶 礼 膜 拜,膜性肾小球肾炎,钉突,大白肾,结局,:,对激素不敏感,病程长,预后差,活检:肾小球硬化提示预后不佳,增生,成分,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壁层上皮细胞,基底膜,(,四,),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特点,:,肾小球,系膜增生,并,插入,内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使基底膜增厚,呈,双轨状,。,双轨征,系膜增生,双轨征,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嗜银染色),双轨征,(,四,),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系膜区增宽,2.,多见于青少年,3.,临床,:,血尿、蛋白尿,少数为肾病综合征,(六)IgA肾病,病变特征: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IgA沉积
19、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 节段性硬化,主要症状:,反复发作的镜下或肉眼血尿,临床表现:,少数:肾病综合症,急进性肾炎综合症,结局:,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儿童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联系:,儿童肾病综合症,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结局:预后较好。,(七)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1,)病变特点:,肾小球病变轻微,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常有脂肪变性,脏层上皮足突融合、消失,(,2,)临床,:,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类型,脂性肾病,足突病,(3)结局,:,对激素治疗敏感,预后较好,轻微病变性GN,膜性GN,年龄,儿童,成人,激素治疗,敏感,不敏感,临床表现,非选择性,病变特点,肾小球病
20、变轻微,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基膜弥漫增厚,选择性,(八)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发病机制:,足细胞损伤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滤出,系膜细胞激活,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玻璃样变节段性玻变硬化,病变特点:局灶性、节段性,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局:,多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小儿患者预后较好,临床病理联系:,多数:肾病综合症,(九),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是各型肾炎的终末阶段,(,2,),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双侧对称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细小颗粒,(九),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玻璃样变,病变肾小球集中现象,小A硬化,内膜增厚,管腔狭窄,肾小球,玻璃样变,肾小管,代偿性扩张
21、肾小管球,代偿性肥大,病变肾小球集中现象,小A硬化,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淋巴、浆细胞浸润,慢性肾小球肾炎,玻璃样变,肾小球纤维化,镜下观:,A,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所属的,肾小管,也萎缩、消失,;,“,病变肾小球靠拢集中现象”,B,残留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C,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常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小,A,硬化及内膜增厚,管腔狭窄,(,2014,),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为,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总结:,1、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特征性病变,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快速进行性肾小球
22、肾炎,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膜性肾小球肾炎,基底膜增厚,钉突形成,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消失,足突病,膜性肾病,成人肾综最常见类型,脂性肾病,儿童肾综最常见类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变局灶性、阶段性分布系膜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呈双轨,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IgA肾病,系膜区IgA沉积。,慢性肾小球肾炎,广泛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2、九型肾小球肾炎与五大临床表现的对应关系,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综合症,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综合症,膜性肾小球
23、肾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综合症,IgA肾病,无症状性血尿,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综合症,B,A,C,B,B,C,D,D,B,E,(2009),根据肾脏肉眼病变特点,下列,组合错误,的是,A 大红肾-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B 大白肾-膜性肾小球肾炎,C 不规则瘢痕肾-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D 颗粒性固缩肾-良性高血压 E 脂性肾病-轻微病变性肾炎2.,肾小球集中现象,是哪项的组织学特征,A 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C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E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3.请用病理学知识解释,急性肾小球肾炎,尿的变化。,-,-,(2010),1.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肾小球疾病是,A 脂性肾病 B 新月体肾炎,C IgA肾病 D 节段性肾炎,E 弥漫性增生性肾炎,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肉眼形态为表面是弥漫性,细颗粒状、且有深凹性颗粒。(),-,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