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14 ,大小:17.94MB ,
资源ID:10290553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图形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02905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病理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管.ppt)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病理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管.ppt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消化系统疾病,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System,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消化管,digestive duct,消化管组织解剖结构,鳞,-,柱交界处,Barrett,食管 返流性食管炎时,食管下段,(,齿状线以上,2-3cm),鳞状上皮被腺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取代,胃剖面结构,固有腺,:,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及内分泌细胞组成,主细胞: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泌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2、定义:胃粘膜 炎症性疾病,临床上需依靠胃镜和胃粘膜活检确诊,分 急、慢性,但病因、病变特点不同,2,胃炎,(gastritis),(,一,),急性胃炎,1.,急性刺激性胃炎,2.,急性出血性胃炎,3.,腐蚀性胃炎,4.,急性感染性胃炎,(,二,),慢性胃炎,1.,慢性浅表性胃炎,2.,慢性萎缩性胃炎,3.,慢性肥厚性胃炎,4.,疣状胃炎,慢性胃炎发病机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分泌尿素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细胞空泡毒素,长期慢性刺激,十二指肠液反流破坏胃粘膜屏障,自身免疫损伤,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1937,年,1964,年注册,

3、pathologist,1951,年,1977,年注册,physician,The,Nobel,Prize,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in 2005,Helicobacter Pylori,WS,染色,亚甲蓝染色,1.,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又称慢性单纯性胃炎,常见 胃镜检出率,20-40%,胃窦部,常见,病理变化,胃镜,: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灰白、,灰黄分泌物,伴点状出血、糜烂,光镜,:炎症位于粘膜浅层(上,1/3,),1.,慢性炎细胞浸润,2.,粘膜浅层水肿,点状出血,上皮坏死脱落,Chronic supe

4、rficial gastritis,2,.,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概念(,Conception,),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为特征的胃粘膜慢性炎,通常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病变特征,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常伴肠上皮化生,临床,胃内游离盐酸减少或缺乏,消化不良 上腹不适或钝痛 贫血,分型,A,型,B,型,A,型,B,型,病因,自身免疫,吸烟 酗酒 水杨酸类药物,病变部位 胃底 胃体 胃窦部,抗壁细胞抗体 阳性 阴性,抗内因子抗体 阳性 阴性,恶性贫血,有,无,血清泌乳素水平 高 低,A,B,型病变基本相同,胃镜,1.,正常粘膜

5、橘红色消失,呈灰色,或灰绿色,2.,胃粘膜变薄,皱襞变浅或消失,3.,粘膜下小血管可见,光镜,1.,固有腺体萎缩,腺体变小并有囊性扩张,腺体减少或消失,2.,固有层内慢性炎细胞浸润,淋巴小结形成,3.,粘膜内纤维组织增生,4.,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上皮细胞增生 可伴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概念,在胃窦部病变区,胃粘膜表层上皮中出现杯状细胞、吸收细胞和潘氏,(Paneth),细胞,与小肠粘膜相似,称肠上皮化生,1.,完全化生:,杯状细胞 吸收细胞,2.,不完全化生:,杯状细胞,(,1,),小肠型,(,2,)大肠型,氧乙酰化唾液酸阳性,Intes

6、tinal,metaplasia,假幽门腺化生,:,(pseudopyloric metaplasia),胃体和胃底腺体中的壁细胞、主细胞,消失,由类似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取代。,正常胃粘膜,轻度萎缩性胃炎,中度萎缩性胃炎,重度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临床病理联系(,消化系统病例,1,),男性,,55,岁,自觉上腹剑突下不适,有时腹胀,无返酸、嗳气,无恶心呕吐。,内镜:胃底、胃体、胃角:黏膜充血,水肿。胃窦:黏膜充血,水肿,局部黏膜菲,薄,少量灰白色结节样增生。,病理诊断:(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静止期;肠化,(+),;,HP(+),。,治疗与预防

7、要点,1.,一般治疗 戒刺激饮食辛辣,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戒烟戒酒,2.,根除,HP,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40mg+2000mg+800mg,一日分两次服用,疗程,7,天,3.,消化不良处理 抑酸,+,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其他治疗 维生素的应用,以及手术指征的把握,3.,肥厚性胃炎,(,Menetrier,病,/,巨大肥厚性胃炎),原因不明,部位,胃底、胃体,胃镜,粘膜层肥厚,皱襞增宽似脑回状,粘膜皱襞上可见横裂、隆起顶端糜烂,光镜,粘液分泌细胞增多,腺体增生肥大可,达粘膜下,炎细胞不明显,4.,疣状胃炎,原因不明,多见于胃窦部,肉眼,胃窦部多个中心凹陷的疣状突起,光镜,

8、上皮坏死脱落,糜烂渗出,3,消化性溃疡病,(peptic ulcer disease),年龄,成人,临床,反复发作,慢性经过,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部位,十二指肠溃疡:,70%,胃溃疡:,25%,复合性溃疡,:5%,病因及发病机制,1,、,HP,感染,2,、粘膜抗消化能力降低,胃粘膜防御屏障,功能破坏,3,、胃液的消化作用,(如胃空肠吻合术后),4,、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精神刺激,胃溃疡:迷走神经(,+,),胃蠕动,胃泌素分泌,胃酸分泌;,十二指肠溃疡:迷走神经(,+,),胃酸分泌,5,、遗传因素:,O,型血高发,药物的影响:非固醇类抗炎药,刺激胃粘膜;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吸烟:,损害粘

9、膜血液循环,HP,破坏胃粘膜屏障机制:,1,、分泌尿素酶、胃蛋白酶、磷酸酯酶,2,、趋化中性粒细胞:释放髓过氧化物酶,产生,次氯酸,,合成,一氯化氨,3,、释放细菌型血小板激活因子,胃粘膜防御屏障功能,粘液屏障和粘膜屏障,1.,粘液覆盖于粘膜表面避免胃酸和蛋白酶直接接触胃粘膜,2.,胃酸和蛋白酶以喷射的方式分泌到粘液层,3.,碱性粘液中和胃酸,4.,粘膜上皮细胞膜的,脂蛋白,可阻止,H,+,逆向 弥散入胃粘膜内,胃酸,胃蛋白酶,正常粘膜,表面粘液分泌,碳酸氢盐分泌到粘膜,粘膜血流,上皮再生能力,前列腺素产生,完整的上皮屏障,HP,感染,NSAIDS,吸烟,酒,高胃酸分泌,十二指肠胃返流,溃疡形

10、成,出血,幽门狭窄,穿孔,癌变,愈合,缺血,休克,胃排空延迟,防御机制受损,损伤性因素,防御性因素,损伤增加,消化性溃疡形成机制,GU,: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减弱,DU,:侵袭(损害)因素增强为主,病理变化,大体,胃溃疡,胃窦小弯侧多见,单个 圆形,/,椭圆形,D2cm,边缘整齐,底部平坦 深达肌层至浆膜层,周围粘膜水肿向周围呈放射状,十二指肠溃疡,球部 小 浅,1cm,易愈合,胃镜,贲门侧,幽门侧,1,、肉眼,(,1,)部位 (,2,)数目,(,3,)大小 (,4,)形状,(,5,)深度 (,6,)边缘,(,7,)底部 (,8,)周围粘膜,光镜,溃疡底部四层结构,炎性渗出物,坏死组

11、织,肉芽组织层,陈旧瘢痕层,继发改变,瘢痕组织内的,增殖性小动脉内膜炎,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和断裂,有时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渗出层,结局及并发症,愈合,并发症,出血:最常见,约,1035%,,,潜血、柏油样便、呕血,穿孔:,5%,,,(弥漫性、局限性)腹膜炎休克,(十二指肠多),幽门狭窄:,3%,,,呕吐:水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等。,幽门部伴炎性水肿、或受炎症刺激,可发生功能性幽门梗阻。,癌变:,1%,,,十二指肠溃疡极少癌变。,胃溃疡穿孔,病理临床联系,(,一,),上腹部疼痛 与进食明显有关的上腹部节律性,疼痛,(神经纤维增生),(,二,

12、),嗳气及反酸,(幽门梗阻时胃排空受阻,胃内食物发酵),(,三,),恶心及呕吐,(溃疡高度活动、疼痛明显伴有幽门梗阻),(,四,)X,线钡餐检查,-,龕影,主诉:,男性,,32,岁,,间断上腹痛,返酸、烧心,8,余年,,加重,2,天,呕血、黑便,6,小时,。,现病史:,8,余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间断上腹胀痛,返酸、烧心,,餐后半小时明显,,自服一些制酸胃药,可缓解。近,2,天来加重,纳差,服药后无效。,6,小时前突觉上腹胀,恶心、头晕,先后两次解,柏油样便,,共约,500g,,并呕吐咖啡样液,1,次,约,200ml.,此后,心悸、头晕、出冷汗,,发病以来无发热。平素二便正常,睡眠好。,既往史:,

13、既往,3,年前查体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手术、外伤和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临床病理联系,(,消化系统病例,2,),查体:,T 36.7,,,P 108,次,/,分,,R 22,次,/,分,,BP,90,/70mmHg.,神清,,面色稍苍白,,,四肢湿冷,,巩膜无黄染,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中上腹轻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全腔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10,次,/,分,双下肢无水肿。,化验:,Hb 80g/L,,,WBC 5.0,10,9,/L,,分类,N 65,,,L 32,,,

14、M 3,,,plt 300,10,9,/L,,,大便隐血强阳性,。,病理诊断(胃镜活检):,(胃窦部小弯侧)粘膜组织慢性炎,并见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诊断:,1.,胃窦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2.,失血性贫血,休克早期。,诊断依据:,1.,规律性餐后上腹痛,制酸药可缓解。,2.,呕血,黑便,大便隐血阳性。,3.,查体上腹中压痛,四肢湿冷,脉压变小,,Hb,80g/L,(,40y,,吞咽困难,病因,1.,饮食习惯 热 烫 粗糙 硬 烟 酒,亚硝胺类化合物,2.,环境因素 微量元素钼缺乏,3.,遗传因素,病理变化,部位,中段,下段,上段,分期,早期癌,中晚期癌,早期癌,临床无症状,钡餐 正常或

15、管壁局限性僵硬,病变 原位癌,/,粘膜内癌,未累及肌层 淋巴结未转移,多为鳞状细胞癌,预后 术后,5,年生存率,90%,中晚期癌,肉眼分型,1.,髓质型 多见,2.,蕈伞型,3.,溃疡型,4.,缩窄型 环状狭窄,组织学类型,1.,鳞状细胞癌:,90%,以上,2.,腺癌:多来自贲门腺,Barrett,食管腺癌,3.,小细胞癌,4.,腺棘皮癌,扩散与转移,1.,直接蔓延:上段喉部、气管和颈部软组织,中段支气管、肺、,下段贲门、膈、心包,2.,淋巴道转移:上段颈部及上纵膈淋巴结,中段食管旁及肺门淋巴结、,下段食管旁、贲门及腹腔淋巴结,3.,血道转移:主要见于晚期患者(肝、肺最多见),临床病理联系,胸

16、骨后疼痛、烧灼感、噎梗感,进行性吞咽困难,晚期消瘦 恶病质,二、胃癌,carcinoma of stomach,年龄,40-60,岁,男女,3:1,或,2:1,部位,胃窦部小弯侧,发生 黏膜上皮和腺上皮,发病特点:,三高,(发病率高,30,70/10,万、复发转移率高,50%,、死亡率高,30/10,万);,三低,(早诊率低,10%,、根治切除率低,50%,、,5,年生存率低,50%,),病因与发病机制,环境因素,VS,遗传因素,内在因素,:遗传易感性,外在因素,:生活饮食习惯,(,熏制食品、亚硝酸盐,),、环境、土壤、水源,疾病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不典型增生、胃息肉、残胃、胃

17、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病理变化,1.,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日本: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未侵及肌层,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小胃癌:,0.61cm,微小癌:,0.5cm,一点癌:仅活检中发现,肉眼分型,1.,隆起型 明显隆起,2.,表浅型 扁平状,3.,凹陷型(溃疡周边癌性糜烂)最多见,组织学类型,1.,管状腺癌,2.,乳头状腺癌,3.,未分化癌,隆起型(,I,型),表浅隆起型(,IIa,型),表浅平坦型(,IIb,型),表浅凹陷型(,IIc,型):,癌性糜烂,凹陷型(,III,型):,最多见,早期胃癌的肉眼分型,Superfi

18、cial elevated type,Excavated type,2.,中晚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癌组织浸润超过粘膜下层或浸润胃壁全层,肉眼分型,1.,息肉型,/,蕈伞型,2.,溃疡型 皿状,火山口状,3.,浸润型,革囊胃,胃壁变厚变硬 胃腔缩小,粘膜皱襞消失,胶样癌,Linitis plastica,Linitis plastica,特征 良性(胃溃疡)恶性(溃疡型胃癌),外形 圆、椭圆 不规则,皿状或火山口状,大小 ,2CM,2CM,深度 较深 较浅,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良、恶性溃疡病的肉眼鉴别,Be

19、nign ulcer,Malignant ulcer,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少见类型,腺鳞癌 未分化癌 鳞状细胞癌,*,同一胃癌标本,可有二种以上的组织类型,Tubular adenocarcinoma,Papillary,adenocarcinoma,Mucinous adenocarcinoma,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扩散途径,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幽门下小弯侧淋巴结,腹主动脉旁 肝门淋巴结,胰头上方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大弯侧及大网膜淋巴结,左锁骨上淋巴结(,Vircho

20、w,信号站),血道转移,肝,肺 骨 脑,种植性转移 浆膜,Krukenberg,瘤,Krukenberg tumors,胃癌的组织发生,1.,胃癌的细胞来源,:,干细胞,发生,胃癌的组织发生:胃腺颈部和胃小凹底部的组织干细胞,2.,肠上皮化生与癌变,癌旁粘膜上皮,大肠型化生检出率为,88.2%,,向胃癌移行,化生细胞和癌细胞浆内氨基酞酶、,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增高,3.,非典型增生与癌变,胃癌癌旁组织多伴非典型增生,且与癌有移行关系,三、大肠癌,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发生:大肠黏膜上皮或腺体,我国发病率较国外少 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消化道癌中发病率仅次于

21、胃癌、食管癌,预后较其他消化道癌好,临床 贫血、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变形,粘液血便、腹部肿块和肠梗阻,病因和发病机制,1.,饮食习惯:高营养少纤维饮食,2.,遗传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突变,),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2,),3.,伴肠粘膜增生的慢性肠疾病,4.,大肠癌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c-myc,过表达、,P53,突变、,VHC,基因缺失,大肠癌发病机制,1,、经腺瘤癌变:腺瘤腺癌顺序,2,、锯齿状病变通路:增生性息肉病,锯齿状腺瘤恶变,3,、溃结相关大肠癌通路,:P53,4,、幼年性息肉病,-,癌途径:,Smad4,基因突变,病理变化,部位,

22、直肠最多见,(50%),其次是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肉眼分型,1.,隆起型,2.,溃疡型,3.,浸润型,4.,胶样型,胶样癌,组织学类型,1.,乳头状腺癌,2.,管状腺癌,3.,粘液腺癌,4.,印戒细胞癌,5.,未分化癌,6.,腺鳞癌,7.,鳞状细胞癌,大肠癌分期及预后,分期 五年存活率 肿瘤生长范围,A,100%,肿瘤限于粘膜层(,重度上皮内瘤变,),B,1,67%,肿瘤侵及肌层,但未穿透,无淋巴结转移,B,2,54%,肿瘤穿透肌层 无淋巴结转移,C,1,43%,肿瘤未穿透肌层 有淋巴结转移,C,2,22%,肿瘤穿透肠壁 有淋巴结转移,D,极低,远隔脏器转移,扩散,(,1,

23、直接蔓延:肝、胰、膀胱、前列腺、子宫等。,(,2,)淋巴道转移:未穿透肌层前,较少发生。,(,3,)血道转移:肝、肺、骨、脑等。,(,4,)种植性转移,*,CEA,临床病理联系:,大肠癌,右半结肠,-,肠腔大,癌肿多呈蕈伞型,可长时间无症状,左半结肠,-,浸润性生长,肠壁增厚,,管腔狭窄 肠梗阻,直、乙状结肠,-,大便习惯改变,粪便表面有血附着,消化系统病例,3,男性,,40,岁,,,主诉:,上腹部隐痛,2,月,黑便,1,周,。,现病史:,2,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呕血,自服胃药斯达舒胶囊,稍好转。近半月自觉乏力,,消瘦,,体重较,2,月前下降,3,公斤。近日,大便色黑,。来我院就诊,大便潜血(,+,),血,Hb90g/L,,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小弯侧可见约,3.5cm,大小龛影,位于胃轮廓内,周围粘膜僵硬粗糙,病理:肿瘤组织呈腺管状结构,,伴有大量粘液分泌,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