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庆八中 2024-2025 学年度(上)高三年级入学适应性训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命题: 高三历史备课组 审题:陈国祥、冯玉帅、马丹云 校、印:陈国祥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二里头时代出土有陶礼器的遗址分布图。该图可以说明当时 A. 国家疆域已经确定 C. 礼乐文化广泛传播 B. 公共权力雏形出现 D. 政治中心初步形成 2.有学者提出,黄河流域文明发展中存在甲、乙、丙三条线,以及原始社会末期夏商周三部族集 中分布的“三大
2、板块”(如下图所示)。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商周三代政治势力未超出部族板块 B. 先秦时期华夏文明向北进抵至甲线 C. 古代少数民族南下均定都甲乙线之间 D. 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建都于丙线附近 1 { #{QQABBYACQw4owgiCgAQIkAIAQAABChRC4AbwAVwIECcgCEwQgkQBsAICACRQJUggOORxEUACIoBAqIAAYACBANJANBAABAIA=}=#}}#} 3.春秋战国时期,多种体育项目兴起,射箭、举重、摔跤、田径、赛马、击剑尤为兴盛,驾驭战 车、战车训练等活动也蓬勃发展。由此可见,当时 A
3、.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C. 法家学说颇为流行 B. 尚武成为社会风气 D. 军人社会地位很高 4.下表是两汉各区域市场面积、人口、商业都市一览表,该表反映出当时 A. 区域经济基础影响商业发展水平 C. 丝绸之路沿线商业都市优势明显 B. 南北方商业市场发展趋向平衡 D. 关东地区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5 .黄河流域在西汉晚期至东汉,大致归并为关东、关西两个文化倾向有差异的基本文化区。到东 晋时,许多关西、关东方言已经混一。魏晋以后,出现了江南、江北两个文化区并峙的局面。 对上述文化区格局的变迁理解准确的是 A. 黄河流域文化差异缩小得益于大一统的局面 B. 区域间的
4、文化差异影响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C. 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影响文化区格局的变化 D.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文化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6 .乡愁的产生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关注 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故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体,通过 乡村寄托情感世界。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户籍管理的松弛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乡村文化教育普及 D. 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7 .下图为敦煌莫高窟第 45 窟“胡商遇盗”图,该图反映了唐代 图中榜文: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 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 唱言:“诸善男子
5、勿得恐怖,汝 等应当一心称观音菩萨名号,是菩 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 名者于此冤贼,当得解脱。”众商 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 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A. 佛教信仰助力丝路贸易的发展 C. 佛教传播保障了西域社会治安 B.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 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2 { #{QQABBYACQw4owgiCgAQIkAIAQAABChRC4AbwAVwIECcgCEwQgkQBsAICACRQJUggOORxEUACIoBAqIAAYACBANJANBAABAIA=}=#}}#} 8 .宋代画家范宽在《溪山行旅图》中把黄土高原“土石
6、不分”的自然现象,用雨点皴和刮铁皴(“皴” 是中国画中对山石树木的一种表现技法)完美地表现了出来;韩若拙画鸟,自嘴至尾皆有名称, 并规定羽毛数目;李嵩的《花篮图》,各色鲜花花瓣、花蕊,连花篮、竹篾织纹都清晰可见。 这体现出当时 A.绘画风格较为单一 C.理学对绘画的影响 B.迎合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文人对意境和志趣的追求 9.有学者指出,宋朝与并立的民族政权间的疆界大致可分为四种形态(如下表)。这些疆界形态 本质上反映出宋朝 A.借助贸易强化对边疆控制 C.处理复杂民族关系的尝试 B.通过盟约划界具有局限性 D.应对现实安全的政治考虑 1 0.下表是明清时期运
7、河诸关关税收入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说明明清时期 A.经济贸易得到显著发展 C.长途贩运贸易渐趋衰弱 B.关税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D.对外贸易关税比重上升 1 1 1.1925 年,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提出:“农会在初步运动时须注意不可过 于违背农村中的宗法社会心理。”此后,许多地方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宗族内部完成最初的发动 农民组织工作。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革命实践受到宗法观念约束 C.组织革命实践活动灵活务实 B.致力于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D.立足农村的实际开展土地革命 2.1997 年,《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8、》下发,城市低保制度在中国 正式确立。截至 1999 年,共有 531.6 万名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城乡居民得到了救助。 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 A.实现了收入合理分配 C.践行了脱贫攻坚战略 B.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D.推动了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 3 { #{QQABBYACQw4owgiCgAQIkAIAQAABChRC4AbwAVwIECcgCEwQgkQBsAICACRQJUggOORxEUACIoBAqIAAYACBANJANBAABAIA=}=#}}#} 1 3.自 6 世纪末开始,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国,为使新移民与原住民
9、和 平共处,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据此可知 A. 大陆法系更适合拜占庭帝国的需要 C. 习惯法在罗马法中起到基础性作用 B. 拜占庭文化呈现鲜明的斯拉夫特色 D. 拜占庭帝国的国家治理具有包容性 1 4.下图是选自《意大利诗选》中彼特拉克写的一首诗(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我象往常一样在悲思中写作, 鸟儿的轻诉和树叶的微语 在我耳边缭绕, 一条小河,傍依着两岸鲜花 在和风细浪中畅怀欢笑…… A. 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对教权的猛烈批判 C. 人文主义者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赞美 B. 当时社会对“理性王国”的不懈追求 D. 浪漫主义是知识
10、分子感情抒发的方式 1 5.下图为 1965—2016 年美国国内储蓄总额和政府社会福利总支出季度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 期美国 A. 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C. 居民财富总量萎缩 B. 福利国家规模持续扩大 D. 不断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4 { #{QQABBYACQw4owgiCgAQIkAIAQAABChRC4AbwAVwIECcgCEwQgkQBsAICACRQJUggOORxEUACIoBAqIAAYACBANJANBAABAI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材料一 春秋初期
11、随着个体小农经济出现,赋税应运而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开按土 1 地征税的先河;初税亩后四年,鲁国“作丘甲”,以土地单位“丘”征发军用甲胄。战国后期兼并 战争剧烈,赋逐渐演变为人头税。与此同时,包含兵役、力役及各种杂役的徭役制度也逐步形成。 ——摘编自《中国经济立法史》 材料二 秦汉时期,材质较为轻便的简册户籍取代了木牍户版,乡制作的户籍副本呈报至县,以 适应国家强化统治的需要。魏晋之际,户籍开始以纸质代替简册,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 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进行查勘核实。相较于战国秦汉普罗大众被统一纳入乡里,承担 相同赋役的编户齐民体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12、统治者面对人口锐减、民众逃移流徙严重的情况,开 始将治下编户划分为多种身分的人户,如屯田户、兵户等,他们与普通民户一起,按照身分承担不 同的国家义务。 ——摘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 材料三 唐前期政府不断检括户口,记录农民的年龄、户等、课役情况,还记载了各户按均田制 应占有的土地数及实际占有数。大量依附于世家大族的农民被编入户籍,国家掌握的户口数不断增 多。在此基础上,唐政府在乡村推行邻保制度,负责基础的警政治安和协助司法。天宝十四载(755), 全国统计的户口已有 900 余万户,5200 余万口,达到唐朝统计户口的最高峰。 ——摘编自卢宏勋《唐
13、代户籍制度的社会管理功能研究》 材料四 宋代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 实际上是佃客的同义语,和主户一样成为宋朝国家的编户齐民。主户和客户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 特殊户籍。宋真宗时期坊郭户作为户种正式产生,坊郭户即市民家庭,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 其他居民家庭,坊郭户单列户籍,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 ( ( (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封建赋役制度的内容,并简析其产生的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至魏晋时期户籍制度的发展变化。(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
14、学知识,说明唐代前期户籍制度的历史作用。(6 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变革的影响。(6 分) 5 { #{QQABBYACQw4owgiCgAQIkAIAQAABChRC4AbwAVwIECcgCEwQgkQBsAICACRQJUggOORxEUACIoBAqIAAYACBANJANBAABAIA=}=#}}#} 1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 分) 材料一 1879 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请求修筑铁路,顽固派以“破坏风水”、“与民争利” 等理由反对。经李鸿章多次争取,1881 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15、通车,全长 11 公里。 但通车后不久朝廷就下令禁止使用机车,于是改用骡马拖曳。到 1911 年,全国铁路近 1 万公里, 但 90%受外国人控制。自 20 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在中国发展起来。到 1946 年 1 2 月,中国公路总里程超过 13 万公里,但在多年的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能通行的只有一半左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再强调发展交通运输业是巩固国防、繁荣经济文化、维护多民 — 材料二 族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前提。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开始,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干线公路和县乡公 路的新建、改建和重点水运工程建设。公
16、路战线的职工们牢记毛泽东“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 困难,努力筑路”的誓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建成了川藏、天山等工程艰巨的重大战略公路。 铁路战线也广泛开展毛泽东“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办路宗旨教育,树立主人翁意识,仅“一五”计 划期间就新建了宝成、鹰厦等 33 条铁路,新建、修复铁路线一万多公里。毛泽东认为兴办交通运 输等基础设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中央和地方群策群力,同时力求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决策。毛泽 东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为解决交通建设 人才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明确指示铁道部等“自己要办学校”,并亲自为“北方交通大学”
17、题写校名,任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担任该校校长。 ——摘编自王戎《毛泽东新中国交通建设思想探析》 材料三 1988 年 8 月,重庆的轨道交通之梦第一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里。90 年代初,在组织专 家团队多次出国考查后,政府引进了适合重庆地形特色的日本单轨列车。与此同时,通过与西南交 通大学、长春客车厂合作自主研发,单轨列车国产率达到 60%。1997 年直辖之后,市政府高度重 视轨道交通的发展,提出要将轨道交通线发展成“巴渝特色文化的一道风景线”。重庆市“十四五” 规划(2021-2025)明确指出,“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 点的网络型城市群”
18、重庆轨道交通 2 号线上的 18 座车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 36 幅粗犷大 气的铜雕,讲述了上溯“巫山猿人”时期、下迄“五四运动”的历史文化故事;9 号线红岩村站雕 刻着《沁园春·雪》,站台层立柱的浮雕上雕刻着包括江姐、陈然等 24 位红岩英烈的头像以及简 介。随着新时代多媒体的广泛传播,重庆地铁的知名度逐渐提高,一些车站成为广大游客的打卡车 站。 ——摘编自张乃基《山城轨道交通三十年建设历程》等 ( ( (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近代交通建设相对迟滞的缘由。(5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交通建设思想。(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
19、轨道交通发展的意义。(8 分) 6 { #{QQABBYACQw4owgiCgAQIkAIAQAABChRC4AbwAVwIECcgCEwQgkQBsAICACRQJUggOORxEUACIoBAqIAAYACBANJANBAABAIA=}=#}}#} 1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 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时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 因此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文明(国家或地区),在地图上用①和②标示其位置,围 绕“文明进步”自拟论题,阐释两者之间的联系。(要求:明确写出相应文明,标注其位置; 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 { #{QQABBYACQw4owgiCgAQIkAIAQAABChRC4AbwAVwIECcgCEwQgkQBsAICACRQJUggOORxEUACIoBAqIAAYACBANJANBAABAIA=}=#}}#}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