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幻灯片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如有不当之处,请参考专业资料。谢谢,乳腺超声检验及分级,邵阳县妇幼保健院,第1页,正常解剖,位置,:半球形,上下位于,2,6,肋间,,左右位于腋前线,-,胸骨旁,组成,:,腺体、脂肪、,Coopers,韧带、乳头、乳晕,腺体由约,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腺叶又分成 许多小叶,小叶则由许多腺泡组成。,每一腺叶各有一导管(,2,3mm,)开口于乳头,导管于乳头基底部壶腹样膨大,-,输乳窦(,5,6mm,),血液供给,:,内侧乳内动脉,外侧腋动脉分支,淋巴回流:,a.,
2、腋下,LN,锁骨下,LN,锁骨上,LN,b.,胸骨旁,LN,(上,3,肋间)锁骨上,LN,c.,皮下交通支对侧腋窝,LN,d.,深部淋巴间肝脏,第2页,生理改变,女性一生中,乳腺形态结构有很大改变,不一样年纪段妇女,甚至在同一年纪段不一样阶段其乳腺也有所不一样。,(1).青春期,:,在雌激素作用下,乳腺导管及间质增生,导管扩张分支增加最终形成小叶。,(2).性成熟期:乳腺随月经周期发生而改变。,(3).妊娠期: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量显著增加,乳腺导管深入增加,腺泡开始发育。妊娠后期,腺泡细胞开始有分泌活动,管腔内出现分泌物。,(4).哺乳期:乳腺受催乳激素刺激,开始分泌乳汁。,(5).绝经后
3、雌激素影响减弱,腺体随之退化,乳腺组织基本上恢复到青春期前状态。,第3页,检验技术,(1),病人准备,:检验前普通无需特殊准备。假如怀疑乳腺增生症,最好在月经洁净1周后进行检验。检验前应防止乳腺导管造影和穿刺活检,以免造影剂和出血干扰而影响诊疗。,(2),体位:,通常采取仰卧位,受检者仰卧于检验床上,两臂外展,充分暴露乳房和腋窝。检验乳房外侧区域时,尤其是乳房肥大或松弛者,可辅以侧卧位。,(3),仪器,:检验乳房、腋窝、锁骨上窝和胸壁时,选取高频线阵电子探头,探头频率7.5MHz。,(4),检验方法,:乳腺超声检验当前多采取直接法。检验时在乳房皮肤表面涂以耦合剂,探头直接放在皮肤表面进行检验
4、用力宜轻。可从乳头向乳房边缘按顺时针方向轮辐状滑动扫查,扫查断面应相互覆盖,不要有遗漏部位。发觉病灶时常需要多断面交叉重复扫查。,乳腺超声检验内容:乳腺导管系统形态结构,导管是否扩张;乳腺腺体内是否有不足病变,单发还是多发,尤其当触诊或乳腺X线摄影发觉有肿块或有密集微小钙化时更应仔细检验是否存在不足病变;肿块灰阶超声表现:如位置、大小、纵横比、内部回声、是否有微小钙化灶,边界是否清楚,形态是否规则,后方回声是否增强或衰减等;肿块血流情况:肿块内部及周围是否有血流信号,血流是否粗大不均匀,必要时可测量动脉流速和阻力指数RI等;乳腺淋巴引流区是否有肿大淋巴结,腋窝是否有副乳或其它病变;库柏韧带走
5、行、结构是否有改变。,第4页,检验技术,(5),仪器调整,:调整增益、TGC(DGC):以图像清楚,层次分明为标准。调整检验深度:图像能够充分显示乳腺和胸壁结构。聚焦点位置:常规置于腺体对应深度,发觉病灶时应及时调整到病灶所在深度。多个病灶时,随检验病灶深度做适当调整。局部放大:对于较小病变,可选择局部放大功效观察病变及周围细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发觉病灶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病变血流。使用低滤波,适当提升彩色多普勒增益,以不出现杂波信号为标准。脉冲多普勒测量:病灶内有显著血流信号尤其是不能排除乳腺癌时需要测量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RI)。尽可能减小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取样门尽可能小。测量方法:
6、肿块测量包含最长径,与之垂直断面短径和前后径三个径线。在测量肿块大小时,假如低回声肿块边缘有增强回声晕(晕环征可能代表肿瘤对周围组织浸润),其径线测量应包含周围回声增强不规则外缘,不能只限于低回声区。,第5页,(6),病变定位,:时钟表盘式定位法;,象限定位法;,解剖层次定位。,(7),扫查时注意事项,:扫查时各扫查断面相互覆盖,不要有遗漏区域。扫查速度不能太快。探头轻放于皮肤上,不宜加压,以免改变肿块形态、位置等,尤其在检验肿块内血流时,加压会使小血管难以显示。检验乳腺腺体组织同时,应观察前后脂肪层、Coopers韧带等有否异常。乳腺结构不均匀性和腺体内脂肪可能会干扰对占位病变识别。腺体内局
7、灶性脂肪可造成类似肿块假像,应仔细加以甄别。腺体内局灶性脂肪与腺体周围脂肪回声一致,且加压探头时局部显著变形有利于判别。因为恶性肿瘤可能浸润胸壁,而胸壁占位性病变临床扪诊又轻易误诊为乳腺肿瘤,所以在乳腺超声检验时,乳腺后方胸壁结构应该常规观察。注意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占位病变与乳腺肿块判别。除采取各种扫查手法外,应强调问诊和触诊,并结合其它影像资料,降低漏诊。,第6页,正常超声图像,乳腺声像图由皮肤、皮下脂肪层、腺体层、乳腺后间隙和胸壁组成。不一样生理状态下乳腺正常声像图表现有所不一样,主要表现在皮下脂肪厚度和腺体层回声差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
8、g,CDFI):腺体内血流信号通常稀少,可见稀疏点状或短条状血流信号。,正常腋窝淋巴结多不显示,偶可显示大小5mm左右正常腋窝淋巴结。声像图表现为椭圆形,淋巴结皮质表现为位于被膜下弱回声,淋巴结髓质表现为中心强回声,皮质弱回声和髓质强回声界面清楚。正常淋巴结血流信号稀少。胸骨旁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通常不易显示。度和腺体层回声差异。,第7页,18,岁 青春期,第8页,70,岁 绝经期,第9页,25,岁 哺乳期,第10页,乳腺疾病分类,发育异常,副乳、男性乳腺发育等,炎性病变,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增生性疾病,乳腺结构不良,肿瘤,良性:纤维腺瘤、乳头状瘤等,恶性:导管癌、小叶癌等,其它,外
9、伤、假体植入等,急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哺乳期常见,乳腺红肿、胀痛,超声表现,:,(,1,)病变边界欠清楚,形态不规则,(,2,)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回声增强,(,3,)腺体回声不均匀增强,(,4,)腺体内可形成不规则无回声区,壁厚,(,5,),CDFI,:血流信号丰富,高速低阻,第11页,患者,24,岁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第12页,患者,26,岁 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第13页,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病理,:输乳管内细胞碎屑及脂质分泌物集聚,导管扩张,管壁增厚、纤维化,,管周出现以浆细胞为主炎性反应,临床,:中老年女性好发,早期:无症状,偶有乳头溢液,急性期:红肿、疼痛、可及包块及肿大淋
10、巴结,亚急期:症状减轻,肿块变小,慢性期:遗留边界不清、质硬肿块,二维超声,:,急性期:导管扩张,腔内可见低回声,腋下可见肿大淋巴结,慢性期: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低回声结节,彩色超声,:,可及不甚丰富血流信号,低速低阻,判别诊疗,:急性乳腺炎,乳腺癌等,第14页,患者,35,岁 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第15页,患者,35,岁 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第16页,乳腺增生性疾病,非炎症、非肿瘤性疾病,内分泌紊乱所致,病理,:腺体及间质不一样程度增生及复旧不全,临床,:,(,1,)单发或多发结节,或境界不清乳腺,增厚区,(,2,)有与月经周期相关疼痛,(,3,)部分有乳头溢液或溢血史,超声
11、可见各种表现,(,1,),腺全弥漫性回声增强或减低,结构较紊乱,(,2,),腺体内片状回声增强或减低区,边界不清,(,3,),边界较清楚低回声结节,形态不甚规则,(,4,),有时可见局部导管轻度扩张,CDFI,:多数无血流信号存在,判别诊疗,:乳腺恶性肿瘤,第17页,乳腺增生性疾病,第18页,患者,33,岁 乳腺增生伴增生结节,第19页,患者,48,岁 乳腺增生伴增生结节,第20页,患者,37,岁 乳腺增生伴增生结节,第21页,乳腺囊肿,病理,:乳腺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高度扩张,临床,:,30,50Y,,乳腺肿物,单发或多发,超声,:(,1,)圆或类圆形无回声区,(,2,)边界清楚光滑,(
12、3,)后方回声增强,(,4,),CDFI,:(),判别诊疗,:脓肿、乳头状瘤,/,癌、导管扩张症,第22页,患者,49,岁 乳腺囊肿,第23页,乳腺肿瘤,良性,:纤维腺瘤、乳头状瘤等,恶性,:肉瘤:起源于间质(少见),癌:起源于上皮(常见),第24页,纤维腺瘤,病理特点,:(,1,)上皮及纤维组织不一样百分比增生 (,2,)包膜大多完整、菲薄,,(,3,)表面光滑或结节性分叶状 (,4,)普通无恶变倾向,临床表现,:,20,30,岁好发,一侧或双侧单发、多发结节,活动性很好,超声表现,:,(,1,),形态规整,多椭圆形(,L/S1,)或大分叶状,(,2,),边界清楚,常可见包膜样强回声,(,
13、3,),内部回声多为均匀低回声(,4,),常可见后方回声增强,(,5,),CDFI,:部分可见血流信号,低阻多见,判别诊疗,:增生结节、叶状囊肉瘤、乳腺癌,第25页,患者,34,岁 乳腺纤维腺瘤,第26页,患者,33,岁 乳腺纤维腺瘤,第27页,患者,26,岁 乳腺纤维腺瘤,第28页,判别(乳腺腺病),第29页,判别(乳腺腺病),第30页,乳头状瘤,病理,:导管内新生物,多位于大导管、输乳窦,临床,:,40,50Y,,乳头溢血(单侧单支),超声,:扩张导管内见中低回声结节(,40Y,,无痛质硬肿物,生长快速,超声,:,(,1,)不均匀低回声结节,(,2,)边缘毛刺状,形态不规则(,L/S1,)
14、不规则(,L/AP1,),边缘,光滑 毛剌状(可局部放大观察),包膜,薄而光滑常见不规则较强回声带,回声,均匀低回声不均匀,常低回声,钙化,块状细点状,后方回声,正常或增强衰减,CDFI,:不甚丰富(低阻)较丰富(高阻),第48页,良性(纤维瘤)恶性(乳腺癌),第49页,第50页,第51页,第52页,乳腺其它疾病,乳腺脂肪坏死,少见,常外伤所致,或继发于感染、手术,临床,:部位较浅,境界欠清,可逐步略增大,病理,:早期皮下脂肪坏死液化,后期纤维化,超声,:早期:皮下脂肪层内不规则无回声区,后期:不规则低回声,后方声衰减显著,病变内可伴钙化,判别诊疗,:乳腺癌,第53页,副乳,腋下最常见,单侧或
15、双侧,超声表现:,皮下腺体样结构,,可发生与正常乳腺相同疾病,第54页,患者,49,岁(双侧腋窝附乳),第55页,乳房再造,方法,:,1,、由腹部或背部移植本身肌肉和皮肤,2,、假体:单囊充满硅凝胶,双囊内囊硅凝胶,外囊盐水,盐水囊充满盐水,超声,:假体圆形无回声,周围强回声包膜,位置胸大肌或乳腺组织深方,合并症,:假体破裂假体变形,包膜周围纤维化包膜回声增强、增厚,第56页,患者女,36,岁 (隆乳术后),第57页,总结,超声在乳腺疾病诊疗中作用,(1),确定乳腺有没有肿物及其所在层位、部位,(2),判别肿物囊实性,(,准确性,98-100%),(3),判断部分肿物良恶性,(4),在恶性肿物分期、术后随访方面有优越性,(5),无放射性,利于对年轻、妊娠、哺乳女性检验,,对性质不明确病变可行超声引导下活检,第58页,乳腺超声,BI-RADS,评价分级,1,评价不完全,BI-RADS 0,级,2,评价完全,BI-RADS 1,级 阴性,BI-RADS 2,级 良性病变,BI-RADS 3,级 可能良性病变 提议短期随访,BI-RADS 4,级 可疑恶性病变,应考虑活检,BI-RADS 5,级 高度提醒恶性病变,应采取适当办法,BI-RADS 6,级 活检证实恶性病变,第59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