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作业事故预防管理措施
1,事故预防管理措施
1)凡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自我防范意识,不准进入与己无关的危险作业区。
2)完善危险源辩识工作,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在技术和管理措施上加强重大事故危险的监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对危险设备或危险区域予以明显标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3)教育作业人员每天开工前对周边环境安全进行自检,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工程管理部管理人员,排除安全隐患后再恢复生产。
4)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对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人员要严肃处理,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2、电气专业人员持证上岗,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准进行任何电气部件的更换或维修。
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并认真实施。设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6)适时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制订、完善事故预防技术措施。
7)及时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保证设备登记率达到100%。
8)按期申报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保证定期检验率达到100%。
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10)特种设备隐患整治率达到100%。
(一),起重机械事故预防措施
1,特种设备预防措施
2, 起重机械及起重吊装大型设备还应采取
3、以下措施:
1)建筑起重机械必须按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执行,并办理产权登记、安装告知和使用登记等相关手续,各种防护措施应齐全、有效,并经检测、验收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起重机械安装、拆卸、维修、保养人员应严格按《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施工方案》执行。
3)建筑起重机械应配备持建筑特种作业物料提升机操作工上岗证的人员,并由专人负责操作。
4)每班作业前,应检查钢丝绳、离合器、保险棘轮、传动滑轮等,确认安全可靠,方准操作。
5)作业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严禁违规作业、严禁超载,操作时不准擅离岗位。工作中要听从指挥信号,信号不明或可能引起事故时,应停止操作,待弄清情况后方可继续作业。
4、6)起重机械应定期保养、定期检查,确保机械完好、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杜绝带病运作。
7)高空作业必须穿防滑鞋,系好安全带并应高挂低用。戴安全帽,系好帽带。高空作业必须按照高处作业规范,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起重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1)起重机械、牵引机械和辅助重要工具,要标明最大负荷量,以避免超载运行。
2)起重机械的安全装臵要保持齐全、灵敏、可靠。
3)起重机械的紧急开关,信号装臵等应工作正常。
4)起重机械外露旋转部分应加防护罩,以防绞伤。
5)起重机的前轮挡板、轨道未端车挡立柱、缓冲器等应齐全、可靠。
6)起重机桥架、平台上应设栏杆,防止人或物坠落。
7)钢丝绳、
5、吊钩等应符合安全技术规定。
8)起重机械的制动装臵应安全可靠,主要零部件无严重磨损。
9)起重机械的起重和牵引能力应符合出厂要求,不得任意改变。
10)所有起重机械应经常进行检查、按期及时进行保养,保持起重机械的良好工作状态。
11)对起重机械的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12)严禁违章指挥,严禁违章操作,严禁无上岗证的人员上机操作。
(二),叉车事故预防措施
1)购买具备资质厂家生产的叉车,做好注册登记,取得厂内机动车辆牌照后方可使用。
2)叉车司机必须经有资质单位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3)认真按照规定周期做好叉车定期检测。
4)加强叉车司机技术培训
6、加大考核力度,切实提高叉车司机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5)叉车严禁超载运行。
6)每班开车前仔细检查叉车动力、传动装臵、刹车装臵、仪表盘、润滑油量等情况。发现故障立即处理,处理前叉车不得运行。
7)认真做好叉车月度自查,做好叉车日检、月检、年检。叉车大修必须由具备资质单位修理。
8)叉车启动、叉起、放下重物、转弯时,司机要仔细观察周围情况并鸣笛示警。
9)叉车在场内运行速度不得超过5Km/h。
(三),气瓶事故预防措施
1)高压气瓶应按标准充装与存放,不得超压充装,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应远离高温物质或阳光曝晒。气瓶必须戴瓶帽,在运输过程中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撞。
2)各种气瓶严禁改变颜色,严防错装、错用。气瓶立放时应采取防止倾倒措施。放置乙炔气瓶场所温度要符合要求,使用溶解乙炔气瓶必须配置回火装置。
3)气瓶使用前进行安全检查。
运输与搬运、使用和存储气瓶严格遵守气瓶使用安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