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班主任工作技能,1,教材评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作 者,李学农主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选用教材:,班级管理,第二版,2,万玮著,班主任兵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6,。,1,李伟胜著,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6,。,2,季诚钧主编的,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季正泉著的,中小学个案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参考书目:,3,刘守旗主编的,班主任教育艺术,,,教育科学
2、出版社,,2007.8,。,6,班主任工作助手丛书,(,主编:张万祥,郑学志,),7,Susan Winebrenner,著,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8,金生鈜著,规训与教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0,9,高谦民、黄正平编著的,小学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4,三者虽平行但研究层次有所不同,集教育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于一体,(后继课程),综合性学科,与学校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两门,课程是平行课程,课程描述:,以班主任为专门对象开展研究,重在对学生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与教育,具有很强的应用指导作用的理论学科。,5,目的
3、掌握基本理论;活化教育管理理论,增强理念转化为管理行为的能力;透视学生行为和班级现象,提高分析和解决管理与教育问题的能力。,6,第一章 小学班级与小学班主任,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一、班级,1,、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西方,1516,世纪出现班级教学尝试。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莫斯,班级授课制的公认奠基人: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设计的学校教育方式为:“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六年,应当分成六班,如有可能,每班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每班就是一个年级,“班”和“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7,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扩大教育对象,增加教学内容,古代社
4、会,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组织形式的变更,规定教学期限,,加快教学进度,8,2,、班级是一种正式组织,3,、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教师的影响必须通过班级环境对学生发生作用,班级本身也成了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4,、班级是一种学习组织,5,、班级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存在,9,二、班主任,1,、学校班级对班主任(班级管理者)的需要,泛智学校,中设想给每个班“指派固定的教师”。,我国:,洋务运动时期,效仿西方。,京师同文馆,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最早学校,它在,1872,年拟订分年课程安排,班级教学最早雏形。,天津中西学堂,1895,年,分头等、二等两级,各修业,4,年,分,4,班,每班学
5、生,30,人,中国学校教育分级分,班之始。,10,1903,年,清政府,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各年级置本科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级任教师,”,1938,年,-“,级任导师”,后学苏联,“级任教员、“学级主任”和“班主任”,1952,年,3,月,18,日,小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小学各班采用教师负责制,各班设班主任一名,并配设科任教师”。我国学校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班主任”,1963,年,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作了具体规定。,1979,年,11,月,1,日起,试行
6、班主任津贴。,1988,年,10,月,10,日国家教委颁发,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明确规定地位、作用、基本任务、职责、工作原则等。,11,科学性?艺术性?,为教育进行管理;,通过教育进行管理;,通过管理进行教育,科学是规律,是客观,普遍适用性;艺术性,是因地制宜、独创地运用科学,化理论于实践中,是具体,教育与管理的结合,2,、班主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角色,12,弗里德曼,1966,“,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原因,:,微小要求的可接受性作用,心理卷入的失警性作用,认知心理的协调性作用,大小要求的关联性作用,自尊心理的保护性作用,“进门槛效应”,-,人们把一个人接受了他
7、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后就有可能接受一个同类性质的更大要求的现象,蔡美智女士,=,驯夫记,13,班主任给学生,“,下套,”,?,教师的工作应主要是,想方设法唤起各种各样的力量,,用推动思考力的方法,用赋予思考力以活跃、敏捷、持续和多样性想象的方法,来充实外部世界的创造性作用。,赫尔巴特,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具体实践中的“借力打力”的做法。,14,“,让步效应,”,-,先提一个大要求后再提一个同类性质的小要求,原因,:,好印象的催化作用,坏印象的改正作用,视线的转移作用,心理反差的错觉作用,教师运用注意点,:,一、不露痕迹地使用让步术,二、学会合理的让步法,15,
8、3,、班主任应当是领导者,思考: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人人可为的工作吗,?,16,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1,1,是以共同的学习任务建立的组织。,2,有正式的管理体系。,3,小学班级组织由成人领导。,4,第二节 小学班级与小学班主任,一、小学班级的一般特点:(,1,)是少年儿童的学习组织。,-,正式组织,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物理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5,17,政治性,1,群众性,2,自治性,3,实践性,4,(,2,)小学班级中平行的少先队组织。,少先队的性质: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特征:,18,(,3
9、小学班级是一个班队合一的或具有双重性质的组织。,小学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A.,相同点:,正式组织,有明晰的组织结构与规章制度,有明确的目标与边界,两者的对象是相同的。,B.,不同点:(,1,)在组织目标和工作重点上存在着差异。,(,2,)在领导和制度体系上存在着差异。,19,重特殊的专业要求,重行为管理,特点,重目标的年段性,二、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20,专业化教师,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专业知识,复合型的专业能力,崇高的职业道德,健康的身心素质,三、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1,、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21,管理理论,知识素养,人文素养,个性素养,管理能力素养,2,、班
10、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管理者,管理者的一般素养:,班级管理者的特殊素质:,专业化的管理者,22,(,2,)管理能力素养,管理能力,素养,信息能力,研究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交流,能力,23,四、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内部素养,自我管理,自我修养,反思,学习,创新性实践,外在形象,自我形象的塑造,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威信,确立理想自我形象,塑造理想自我形象,24,第三节 本课程的学习建议,(一)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并非“人人可为”,是一种专门性的工作,(二)关注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三)注意相关学科理论的学习。,(四)在写作中学习。,25,(五)本章回顾:,1,、了解班级的性质及班主任的产生。,2,、小学班级及小学班级管理的自身特点,定位及其任务与职责。,3,、小学班主任的素质及专业发展。,4,、课程学习的建议。,26,谢谢,!,27,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