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三 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1/24,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历史,,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第3课,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2/24,一、君权和相权,1、汉代帝相矛盾发展,(1)汉初,丞相,位尊权重,(2)汉武帝,减弱相权,频繁,更换丞相,设“中朝”,压制相权,汉武帝,3/24,决议机构,执
2、行机构,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皇 帝,尚 书 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九 卿,中朝,外朝,4/24,2、唐代:三省六部制,执行,皇 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任免和考评,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工程建设等,政事堂,草拟,审核,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议政,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5/24,活学活用,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实施包括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要求其运作程序是怎样呢?,参考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6/24,皇 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起草政令),(执行 政
3、务),(审核政令),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特点:,三省六部运转机制,三省六部职权现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升了行政,效率,。,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减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重大创造。,7/24,4、宋代:,(1),设中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2),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力。,王安石(1069年任参知政事),8/24,度 支,盐 铁,户 部,同平章事(宰相),枢密院,(三衙),侍,卫,马,军,司,殿,前,司,侍,卫,步,军,司,皇 帝,(财政 机构),(行政 机构),(军事 机构),三司使,中书门下,参
4、知 政 事,宋代中央政治制度:,“二府三司”,9/24,相权减弱,皇权加强,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秦,汉,宋,明,唐,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增参知政事,废除丞相制,归纳:相权演变,10/24,汉朝官服,二、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1、监察机构设置,(1)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郡监察史,(2)西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州设刺史,11/24,(3)唐朝:,御史台,(4)宋朝:提点刑狱司,(5)元朝:御史台,(6)清朝:,都察院,(1),主动性,:对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预防官员贪脏枉法,,发挥过主动作用。,(2),不足,:是,君主专制工具,。不代表社会推行职责,只是
5、帝王耳目和工具。,2、评价,12/24,四、选官制度历史改变,1、世官制:官位世袭,2、察举制:以官举士,(1)汉武帝创察举制:德、才,(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德才门第,(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致经历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想一想,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公正、公平地选拔真正人才。,思 考:,13/24,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牢宠、圈套)中矣,。”,王定保唐摭言,材料阅读与思索,材料二: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日知录集释,材料三:少小须勤学
6、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他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元 高明琵琶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看法。,14/24,3、科举制:考试选官,(1)创建:隋唐,(2)实质:,被选拔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人。,(3)不足:,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经,义范围。,是一个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范围之中制度。,15/24,(4)主动性:,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情形。,确保,政府行政人员,起源,。,提升,官员素质和政府行政,效率,。,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追求公平公正,。
7、16/24,选官制度,实施时间,特 点,评 价,世官制,先秦时期,官位世袭,下层人士普通,没有参政机会。,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加,,民意无从表示。,科举制,隋唐至,明清时期,考试选,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为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改变,17/24,1、秦汉唐宋地方行政区划,(1),秦代,:郡、县,(2),汉代,:州、郡、县,(3),唐代,:道、州、县,(4),宋代,:路、州、县,五、行省设置,地方行政区划,18/24,2、元朝行(中书)省设置:,(1)行省设置,全国设十,行省,:,中书省,直辖“腹里”:,宣
8、政院,辖区:,山西、河北、北京、山东,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域,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19/24,(2)行省受中央节制,民政中书省,军政枢密院,觐见制,监察制,互迁制,3、明清沿用行省制度,(1)明代:省、府、县,(2)清代:省、道、府、县,20/24,21/24,4、行省设置意义:,(1)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3)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开端,。,22/24,朝 代,地方行政机构,秦朝,郡、县二级制,汉初,郡、县二级制,汉中后期,州、郡、县三级制,唐,道、州、县三级制,宋,路、州、县三级制,元,省、路、府、州、县,明,省(承宣告政使司)、府、县,清,省、道、府、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23/24,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政治制度,演进,特点,皇帝制度,中央制度,地方制度,监察体制,选官制度,皇权不停加强,相权不停减弱,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中央集权,地方减弱,小结: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增“参知政事”,行省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