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税法概述,02,税收立法,03,税法体系,目录,PART 01,税法概述,01,个人所得税概念,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体现了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纳税义务人,个人(自然人),01,03,02,04,构成,要素,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2000,年,1,月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纳税环节,分配环节,1.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2.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
2、固定性,判断一种财政收入是税收还是非税收,不在于名称,只要同时具备这“三性”,即使名称不是税收,实质上也是税收。,01,税收性质及概念,03,管理职能,税收的管理职能是指国家通过税收征收管理法来管理和监督纳税人社会经济行为的职能。,02,经济职能,税收的经济职能是指国家运,用税收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01,财政职能,税收的财政职能是指税收为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01,税收职能,01,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可将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五大类。,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分类,03,按照税收计征标准,税收可以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收计征标准分类,02,按照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即
3、税负能否转嫁,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分类,04,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税收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05,按照税收管理和受益权限,可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我国现行税种税收收入划分如表,1-1,所示。,按税收管理和受益权限分类,01,税收分类,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利益,维护正常的纳税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两者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税收的取得必须要以税法作为
4、依据和保障,税收活动必须严格依照税法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进行,税法是税收的法律根据和法律保障。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表现形式,税收决定税法的内容;有什么样的税收,就要制定什么样的税法。此外,税法与税收也有区别。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属于经济基础范畴;而税法是一种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国家和社会对税收收入与税收活动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与税收相对应的税法的存在。,02,税收和税法,0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0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及其所承担的义务。,02,税收法律关
5、系的客体,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就是征税对象,包括货币、实物和行为等。,02,税收法律关系,1.总则,总则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规定:“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农用耕地,特制定本条例。”此条规定表明了该条例制定的目的,即是“立法目的”的内容。,03,税法构成要素,2.纳税义务人,纳税义务人,简称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中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法规定对谁征税。纳税人一般分为自然人纳税人和法人纳税人。自然人,指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个人。我国
6、税法中的自然人纳税人具体指我国公民、居民、在我国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以及属于自然人范围的企业,如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03,税法构成要素,3.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或纳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征税对象体现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决定不同税种名称的由来以及不同税种在性质上的差别,并对税源、税收负担等产生直接影响。,与征税对象密切相关的概念是计税依据,计税依据又称税基,指税法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是征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计税依据分从价与从量两种,前者是按征税对象的价格或价值计税,后者是按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面积等物
7、理计量单位计税。,03,税法构成要素,4.税目,税目是税法上规定应征税的具体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各种税种具体的征税项目,体现各种税种的征税广度。税目一般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两种。列举税目,即将每一种商品或经营项目等,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分别规定税目。必要时还可以在税目之下划出若干子目,如个人所得税的税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11项。概括税目,即按照商品大类或行业,采用概括方法设计的税目。,03,税法构成要素,5.税率,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税率直接影响纳税人的负担和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法的核心要素。我国现行税率主要有比例税
8、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基本形式。,(1)比例税率 单一比例税率 差额比例税率 幅度比例税率,(2)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03,税法构成要素,6.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纳税环节分为全部流转环节征税和特定流转环节征税。全部流转环节征税又称道道征税或多环节征税,即商品无论经过多少流转环节,每流转一次就征税一次,现行的增值税采用的就是这种征税方式;特定流转环节征税,分为生产环节征税、批发环节征税和零售环节征税,如现行消费税对酒类产品在生产环节征税,卷烟在生产和批发环节征税,金银首饰、钻石及钻
9、石饰品在零售环节征税。,03,税法构成要素,7.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是税收强制性和固定性在时间上的体现。在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条件下,纳税期限有所不同。,按期纳税,是指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的一定期间内缴纳税款。例如,增值税法规定,按期纳税的纳税间隔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间隔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以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为纳税的一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其他间隔期为纳税期限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税款。,03,税法构成
10、要素,8.纳税地点,纳税地点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人、扣缴义务人)缴纳税款的地点。纳税地点主要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控制税款源而确定。一般而言,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规定不同的纳税地点,既要方便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征纳税款,又要有利于维护各地区、各征收机关的税收利益。,03,税法构成要素,9.减税免税,减税免税主要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者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减税是从应征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税款。减税免税是国家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政策,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实施的鼓励或照顾措施。减税免税措施一般在税收法规中列举确定,有的由各级政府根据税法精神和税收
11、管理权限具体规定。,(,1)减税免税规定的基本形式,法定减免规定,是指各税种的基本法律中列举的减税、免税措施。,特定减免规定,是根据政治经济情况和贯彻税收政策的需要,专案规定的减税免税措施。,03,税法构成要素,临时减免规定,是指除法定减免规定和特定减免规定之外的其他减免规定,主要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某些特殊的、暂时的困难而临时批准的一些减税免税措施。,(2)减税免税规定的内容,税基式减免规定,是指规定对具体税收项目列举减免措施或对征税对象规定起征点、免征额。起征点是指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量界限税率式减免规定,是指规定将原定税率降低一定幅度,征税时按降低后的税率计征税收。,税率式减免规定,是指规定将原定税率降低一定幅度,征税时按降低后的税率计征税收。,税额式减免规定,是指规定对征税对象先按同一规定计算应纳税额,然后再减征一定数量的税额。,03,税法构成要素,10.罚则,罚则主要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11.附则,附则一般都规定与某一种税法紧密相关的内容,如税法的解释权、生效时间等。,03,税法构成要素,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