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材料用典】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例文】平时追求极致、超越极限,战时才能“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最复杂条件、最困难环境,练就高敌一环、远敌一米、快敌一秒、胜敌一招的制胜本领;敢于将部队置于险局、危局、困局,检验装备的理论值、战法的可行性、体能的极限量,通过极限练兵,练就胜战精兵。(解放军报敢于“不设限”勇于“破极限”)【典故】出自春秋孙武孙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释义】意思是,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保存,使士卒陷入死地然后才能得生。【赏析】孙子认为,只有置身绝地之中,才能激励起士兵敢死之心,调动起所有的聪明才智,
2、无所畏惧,奋力拼搏,取得正常情况下难以想象的成功。这一思想的精粹在于利用物极必反的原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生命潜能,使之迸发出十倍百倍的力量,从而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都是把军队投入死地,以此来坚定士兵决战求胜之心,从而上演了古代战争史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典战例。清代蒲松龄有句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生动诠释了一个人坚定志向和努力奋斗的强大力量。党成立之初,面对生死考验、存亡抉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绝境中赢得重生。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有一句解说词:“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
3、难是他们的光荣。”红军战士遇到人类前所未有的苦难,他们战胜、超越了这些苦难。他们的行为,考验了人类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所能忍受的极限。红军战士所经历的苦难,成就了他们永世的光荣,也铸就了共产党人的韧性,使这个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再造中华民族的辉煌。精神的力量是最坚硬的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更应立下鸿鹄之志,心怀“报国之志”,筑牢坚如磐石的信念,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用奋斗成就梦想,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用法】主要适用于理论武装类、教育培训类讲话,侧重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信仰、增强信心,敢于战胜干事创业路上各种困难挑战。本文为网络搜集整理,仅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