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录,明确权力事项74 条、责任事项419条、行政执法事项262项,让街道做该做的事、能做的事。调优机构设置。统筹设置街道内设机构,组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执法中心3个事业单位,形成“服务一平台、治理一张网、执法一队伍”,让街道管得了事、管得好事。充实工作力量。通过省市县三级统筹“减上补下”,为街道调剂1500名行政编、1万余名事业编,每个街道平均达到30名、40名,比之前提高20%、270%,让街道有人管事、有人干事。 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基层治理骨干队伍。疫情中,广大社区工作者 无私忘我、日夜值守、负重担当,用奉献和汗水筑起抗疫的铜墙铁壁。通过疫
2、情,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对于基层党建、基层治理至关重要。实行员额管理,规范进入渠道。推行区(市)招、街道管、社区用,员额、标准、招聘都由区(市)提级管理,改变随招随用、自招自用现象。全省核定员额4.3万名,平均每个社区15名。建立等级序列,拓宽发展空间。设置正职、副职、委员和工作人员“四岗十八级”, 形成阶梯发展通道。全省546名社区书记纳入事业编,2493名实行事业岗位管理。投入真金白银,提高待遇保障。在遭受疫情重创、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省委仍下定决心,推动各级财政投入近15亿元保障社区工作者新增待遇,人均年报酬近6万元,增长近1倍,真正让
3、岗位“香”起来、素质“高”起来、队伍“活” 起来。 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疫情中,我们坚持以党建联建推动群防群治,在最吃劲的阶段,抽调58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汇聚起齐心抗疫的强大力量。实践证明,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党组织为纽带调动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把协调推进机制建起来。在省委统一领导下,省委组织部统筹协调28家省直部门,建立协调推进专项机制,通过职责任务集成促进协同共治,形成工作“一盘棋”。把驻区单位党组织联起来。全面推行共驻共建,1万余名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 组建8600多支联系社区工作队、6400多支应急突击队,深度参与
4、社区治理。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引导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在党组织领导下协调联动,共同化解矛盾问题。把机关党员干部派下去。省委书记带头到社区报到,示范带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社区联系点1800余个。全省1.1万家单位对口联系4500多个社区,104万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落实责任精准指导 扎实做好新时代发展党员工作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北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发展党员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系统谋划、扎实推进,2019年以来年均发展党员6.3万名,35岁以下占84
5、本科以上学历占49%。我们把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工作统筹和过程管理,确保新党员质量过硬,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统筹谋划,确保发展党员质量。突出需求导向。每年我们都对全市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及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将发展工作向重点群体和薄弱领域倾斜,同时注重从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严把质量标准。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健全发展党员联审机制,落实入党前公示制度,市、区组织部门分别举办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培训班,全过程抓实教育培养,全面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加强分类指导,着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分布。抓重点群体。主动吸纳高知识群体,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变“
6、坐等上门”为“主动引路”,建立党组织负责人直接联系培养高端人才入党积极分子机制,院校党委书记亲自与发展对象谈心,开展有温度、有深度的教育考察,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重大课题负责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入党,2019年以来全市共发展青年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党员216人,今年以来发展各类高知识群体党员1000余人。做实做细大学生培养教育,从新生入学抓起,发挥思政课教师“红色引路人”作用,抓实“思想入党”,2019年以来共发展大学生党员7.2万名。抓薄弱领域。在农村, 推行村企党组织“双培养”发展党员机制,加大对优秀青年吸纳力度,涵养积极分子水源。在国企,实施党员“双培养工程”,注重发展生产一线班组长、业
7、务骨干、技术能手入党,确保今年实现空白班组“清零”。在两新组织,加大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力度,引导优秀出资人、管理骨干、工匠能人等申请入党,2019年以来年均发展3800余人。抓重大任务一线。在去年抗疫斗争中,我们注重从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社区村干部等群体中发现、培养和吸收先进分子,全市共有6263人在抗疫一线提出入党申请,454人火线入党。今年,将围绕冬奥会筹办、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持续加大在一线发展党员的力度。 加强责任落实,有效推动压力传导。完善责任体系。梳理基层党委、党支部发展党员职责清单,明确基层党委承担每年分析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状况、发展对象培训、预备党员审批等8项职责,党支部承
8、担指定培养联系人、培养考察、政治审查等18项职责,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承担直接责任, 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岗。强化队伍建设。指导督促各级党委按规定配齐专职组织员,确保“有人抓”;依托区委、系统党工委党校和街乡党校对党支部书记及党务工作者进行教育培训,确保“有人会抓”;持续推动发展党员业务交接规范化、程序化,实现发展党员工作有序衔接,确保“有人长期抓”。严查违规发展。认真开展农村违规违纪发展党员排查整顿,全面排查深挖问题,去年严肃查处农村入党违规违纪人员124名,对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等94名责任人进行问责。在去年基础上,今年聚焦破解“带病入党”、弄虚作假以及长期不发展党员等突出
9、问题,着眼建立健全村“两委”干部近亲属发展入党备案审查制度、市区街乡三级督查问责机制等,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强化从严从实发展党员的工作机制。 以“三化”建设为抓手 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 江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重要指示精神,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按照“四个方面定标准、五个方面立规范、一张网络联整体”的总体思路,部署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省委主要领导在谋划、部署、推进等关键节点,主持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多次到基层调研指导;省委组织部召开3个现场会,全领域全方位扎实推进,推动基
10、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以标准化引领,持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聚焦组织设置、领导班子建设、经费保障、活动场所四个方面,建立基层党组织可遵照执行、上级党组织可考核监督的具体标准,明确目标要求、工作内容等。严密组织体系,重点抓组织体系建设和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提质增效,推动形成“行政村党组织—网格 (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党员家庭户”的社区党组织体系, 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显著提升。建强领导班子,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为牵引,推动书记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4.6%、村党组
11、织书记致富能手占比77.8%,较去年分别提升20多个百分点,换届后“一肩挑”比例将达到97%左右。提升阵地功能,推进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打造1.7万个功能优化、布局合理的村级“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加强城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构建“15分钟服务圈”,党的基层阵地成为服务凝聚群众的温馨家园。强化经费保障,村和城市社区年均运转经费分别达到22万元、25万元,1/3的县(市、区)村党组织书记报酬达到2.8倍以上。 以规范化提升,全面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一体推进党员队伍建设、组织活动、运行机制、服务群众、工作任务五个方面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高效运行、组织力提升。规范党员队伍建设,实施发展党
12、员“三推两培一票决”、党员教育培训“三分一保障”,省级连续两年累计选树2628名“新时代赣鄱先锋”。规范组织活动,深化“主题党日”“学、讲、听、评、议、定”六步法, 增强“三会一课”实效。规范运行机制,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 公开”和村(居)务监督机制,同步健全各领域议事决策、权责约束制度机制。规范服务群众,1.7万个村全面推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坐班值班和民事代办制度; 大力推行“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建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10225个,普遍建立农村困难老人日常探视、定期巡访和结对帮扶制度,14.4万余名农村党员常态化爱老助老,惠及160多万农村老人。规范工作任务,把党建工作融入
13、中心大局, 党建引领全省3058个贫困村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全部“脱壳消薄”,70.6%的村达到10万元以上,革命老区赣州市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8.35万个基层党组织、143.25万名党员干部筑起抗疫“红色防线”,9322个机关单位党组织、40.4 万名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同时,大力推进200个红色名村建设,示范引领全省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以信息化支撑,不断增强基层党建效能。本着安全、节约、稳妥的原则, 按照先试点、后论证、再推开的思路,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系统谋划, 紧扣“四个方面标准化、五个方面规范化”,突出关键和重点,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开发动态感知、数据分析
14、云端监测等8大功能,实现技术表达与党建要素无缝对接。注重实用实效,建设省市县三级研判调度工作大屏端、党务工作者指导推动工作电脑端、党员群众获得便捷服务手机端;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与“赣服通”等电子政务平台互联互通,做到“党建连网、党员连线、党群连心”。目前,宜春市的党建信息化试点工作已基本成熟,即将全面复制推广,形成全省一张网。 “三化”建设要落到地见实效,关键在于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基层党组织推进和实施”的责任布局,分层分类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责任。省委将“三化”建设作为基层党建“书记工程” “一号工程”,推动市县乡三级书记沉下去、往前靠,一级
15、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确保责任不掉链;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发力,“一副担子众人挑”;采取集中培训教方法、现场观摩拓视野、调研指导解难题等多种途径,让基层党组织书记抓有方、干得法,推动工作落在支部、成效见在支部,全省96.3%的基层党组织基本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坚持“四个到位” 推动“党课开讲啦”活动走深走实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 黑龙江把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作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重要载体、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重要手段、提高基层党员教育工作质量重要举措, 明确责任、全面推动,全省组织开展讲党课5.8万次,参加党员280万人次。 高标准部署,推动组织落实
16、到位。明确目标任务。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要求把“党课开讲啦”活动作为全省基层党建重点任务专项推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经常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明确组织责任。省委组织部印发通知,明确以党支部为单位,按照“三会一课”计划和主题党日安排常态化开展活动,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加强统筹谋划、组织推动和工作指导; 基层党委对所辖支部全程指导。明确党课主讲人。总结2019年经验做法,确定党组织书记、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专家学者、优秀党校教师和先进典型作为“党课主讲人”,10万余名党组织书记和领导干部带头讲,带动党员讲党课,由“书记独
17、唱”变“党员合唱”。 突出重点内容,推动思想引领到位。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将学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课,重点讲好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讲好落实总书记要求、推动振兴发展的生动故事。推出《紧跟总书记学习新思想》《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等专题党课,引导党员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基因凝心铸魂。将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等作为“基础课”,结合本地实际重点讲好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红色故事”
18、推出66部特色党课,教育引导党员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魂”。聚焦重点任务激励担当作为。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全会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任务作为“实践课”,讲好蓝图目标、重大成果、榜样故事,推出《用好风景引领创业路》《战疫有我们》等一批精品党课, 激励党员攻坚克难奋进新时代。 坚持守正出新,推动需求满足到位。实施计划管理,下好“先手棋”。紧扣“七一”“十一”等重大纪念日、党的重要会议等时间节点,基层党组织普遍上专题党课。基层党委指导党支部制定“党课开讲啦”教学计划,明确党课内容、课时安排、主讲人,督促支部书记组织实施。党课主讲
19、人积极备课试讲, 上级党组织加强指导,着重把好政治关、理论关、政策关、业务关。改进方式方法,确保“接地气”。统筹各类资源、运用有效手段创新党课模式,改变“一人一桌、一讲到底”老样式,让党课进演播大厅、烈士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楼宇社区,打造出“感受军旅生活”行军体验式、“重走抗联路”现场教学式、“红色交通线”情景再现式、“一封家书”舞台剧式等一批鲜活党课,使“党味”更浓厚、情景更真实、更具代入感,受到党员群众普遍欢迎。用好云平台,扩大覆盖面。在龙江先锋网开设“党课开讲啦”活动专栏、开发微信小程序,强化展播功能,突出体验性、互动性、开放性,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党课。充分运用“
20、龙江先锋”视频直播平台,邀请主讲人为广大党员讲党课,做到“一点并发、万点响应”,扩大了党课影响力。 注重成果运用,推动难题破解到位。纳入教学资源库,解决供给不足问题。采取“组织推荐+网络评选+专家评审”方式,将遴选上来的155部精品党课,纳入全省党员教育资源库,在龙江先锋网、微信公众号、干部教育网络学院等多个平台展播,党课视频点击量781万次,系列平台党课浏览量超8200万人次。同时,组织编撰《精品党课汇编》,作为党员教育辅助教材。纳入师资库,解决骨干少的问题。将活动中涌现出的群众点赞、专家认可、党组织肯定的263名优秀主讲人,纳入全省党员教育师资库,定期组织下基层、讲党课。常态化开展, 解
21、决党课制度做不实的问题。通过对标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对“党课开讲啦” 活动进行督办考核,促进了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的落实,使党课教育真正做到了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富有实效,有效解决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等制度做不实做不活的问题,形成了常态化教育的新局面。 突出重点真抓实干 全力推进两新组织有效覆盖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 福建认真落实中央组织部工作安排,聚焦两新组织党组织摸排组建、龙头带动、发挥作用等重点,按照“三推三同步”工作思路,在做实做细有效覆盖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注重全面摸排,着力抓好组建。推进前端走访摸排,加强分析研判,同步跟进抓好组建。深
22、入开展摸底排查。以“三有”非公企业等为重点,采取“登记部门初筛、税务部门二核、人社部门三查、相关部门四访”办法,由市场监管等登记部门筛查出正常年报年检企业数、税务部门核实出正常纳税企业数、人社部门比对出正常参保企业数,再由属地单位实地走访核实,摸准基础数据, 做到“两新组织情况、党员情况、党组织情况、作用发挥情况”四个清楚。精准发力做好组建。区分不同情形,精准施策。针对出资人党建意识薄弱问题, 实施“出资人红色教育”工程,3年来全省举办出资人专题培训班971期、培训5.3万多人次,引导出资人不断增强对党的情感认同;针对“口袋”党员较多的两新组织,采取思想动员、组织联系等办法,鼓励支持隐形党员接
23、转组织关系, 促进党的组织覆盖;针对党员流动性大、党员数量不稳定的两新组织,通过优先招聘党员职工、下派党建指导员帮建等方式,稳固党的组织覆盖;针对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新成立社会组织的审批与党组织组建工作同步进行,对党建情况检查不合格的年检时不予通过,推动76.9%省级社会组织“党建入章”, 有力促进党组织组建工作。3年来,全省新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4800多个。 注重龙头带动,着力提档升级。推进园区、楼宇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龙头促示范,同步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制定党建工作标准。深入6个园区蹲点调研,组织全省100名园区党工委书记、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专题研讨,出台指导意见,
24、明确示范园区、楼宇要达到的9项要件。开展党建质量评估。对全省109个市级以上园区和127个楼宇逐个检验,对发现问题逐一整改。强化示范带动。省级层面打造13个示范园区、18个示范楼宇、63个示范两新组织和21家实训基地,推动市县加强示范创建,树立标杆。完善管理体制。全面构建“园区党工委—园区非公企业党委—园区内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织管理架构,配备工作机构和力量。推进“交叉任职”,园区内党组织书记由企 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的普遍在80%以上,有的达100%。增强阵地功能。在园区、楼宇建立420多个党群服务中心,发挥政治、服务、孵化、辐射“四项功能”, 提供党员教育培训、党组织开展活动、涉企业
25、务办理等服务,促进两新组织有效覆盖。加强力量保障。健全党建指导员常态化选派机制,加强管理激励。目前,全省选派党建指导员1.9万名,结对指导5.4万个两新组织。 注重发挥作用,着力服务发展。推进党组织和党员实质作用发挥,同步营造市场主体发展良好环境。开展“二亮一比”活动。针对有的党组织不知道怎么发挥党员作用、有的党员不敢大胆发挥作用等问题,2019年起连续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比作为”活动,加强指导、增强动力、营造氛围,引导党员在攻坚克难、生产经营等方面担当作为。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省两新组织党员提出合理化建议1.2万多条,有7500多项被采纳;9个单位、20位同志因在疫情防控中表现
26、突出获全国、全省表彰。开展党建强企联合行动。针对民营企业党组织缺少资源服务企业发展等问题,2017年起持续开展联合行动,一方面会同16个省直涉企部门,印发实施方案,重点发布40项涵盖人才、政策、要素等支持项目清单,列出经办人和联络电话,并加强各级两新工委协调联动; 另一方面通过网上一键反映、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搭建民营企业党组织与各级涉企部门直接对接的通道和机制,民营企业党组织收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问题,推动强企惠企政策落实。去年各地通过联合行动,重点针对党组织书记开展线上线下政策宣讲280多场次,有效助力复工复产。推广党建联盟。针对单兵作战作用有限等问题,指导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和一些新兴产业、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党组织组建党建联盟,比如省机械行业工业联合会党支部牵头成立机械行业党建联盟、福州成立互联网企业党建联盟、厦门成立4个园区党建联盟, 通过联席会议、轮值主席、联盟秘书等工作机制,凝聚合力“组团式”服务行业企业发展、助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 本文为网络搜集整理,仅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