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做才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运用地恰到好处,这样才干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干促进同学积极思维。如,一年级的熟悉钟表,应该说此内容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属于很难掌握的问题。我就很好地利用多媒体很直观地展示时针、分针和秒针的特点,让同学在动画中体验到怎样去熟悉时间,怎样去区别时针、分针和秒针,同学掌握得很好。教师能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力地促进同学积极地思维,还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发挥
2、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小同学学习数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不断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同学自己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由于同学处于求知阶段,教师的启发引导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必要的。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握好教师对同学数学学习的引领,是促进同学发展、提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同学学会整理知识,促进同学知识的构建。例如,我执教的解方程问题,为了让同学清楚、到位地理解ax+b=c这个形式的方程,我逐层深入地为同学铺路搭桥,积极引导和激励同学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敢于标新立异,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新颖的解法。经过我的引领,同学得出了利
3、用数量关系求解法、倒推法求解法等。不管哪种方法,教师都要引导到位,让同学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干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的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施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同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同学的学习过程是同学个体不断与外界交互作用的过程,合作是一种认同和接纳。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时,应把必须要讨论的问题抛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促进各个层次的同学的共
4、同发展。如,教学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时,我让同学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放手让同学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必须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同学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同学的潜能是无限的。同学在小组探讨中各显神通,不仅让同学掌握了方法的简便性,更训练了同学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深钻教材,保证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同学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
5、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同学的状态有关。第一,同学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同学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同学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 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同学的思想提升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同学获得的、融会贯穿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
6、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干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同学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索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
7、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同学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3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同学的探究精神和革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而课堂引入是同学能否产生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要依据同学对生活中的数学现实来把握教学目标,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同学的生活经验。要求教师引导同学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说明:当学习材料与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干激发同学学习数学
8、的兴趣。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从同学的生活实际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同学开展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同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索问题,让同学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光线。数学学习必须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呢?创设什么样的学习情境才是有效的呢?这就值得我们深入思索了。大家都知道,依据小同学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更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同学产生探究新知的必须要。由此可见,有效的学习情境应该是:与生活
9、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能产生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因此,只有这种学习情境才是有效的,才干真正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求知欲,才干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创设了同学最熟悉的放风筝场景,通过其中一只风筝突然因尾巴断裂一只而掉下来,引发同学把断风筝与完整风筝进行对比,使同学产生认知冲突:为什么断裂的风筝会掉下来呢?通过比较后同学发现它不对称,从而产生熟悉这种图形的愿望。这样的学习情境既紧密联系生活又能产生思维认知冲突,那才是最有效的。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升课堂教学
10、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同学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同学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同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同学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同学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同学从中心得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必须要,激发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加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同学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同学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 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施行性、
11、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同学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测,不断形成、积存、拓展新的数同学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同学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4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思维的动机 课标指出:为了使同学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由此可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关于同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熟悉到这一点,在浮现数学
12、知识时,教师应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生活背景和认知基础,对教材进行理性思索、科学加工和缜密审阅,力求创设简洁有效的情境来激发同学的思维动机。 如教学熟悉人民币一课时,创设明明周末坐环城车看望奶奶的生活情境,如坐车该怎么付车费一元钱,到超市给奶奶买礼物该怎么付钱找钱,从新知学习到学习巩固,情境简洁有效并贯穿始终。 再如直角、锐角、钝角一课,创设角乐园的情境,同学到数学乐园中活动,和角交朋友,参加角乐园的运动会等系列活动。熟悉钟表中小朋友们去动物乐园春游,牛牛和明明在不同的时间内达到,却都一样没有遇见一个人,原来分别是早到和迟到了,以此展开对整时的熟悉。 情境制定时,可以作为贯穿始终,也可以作为一个
13、环节出现,但是一个有效的情境必须紧扣同学的认知,使之至始至终置身于生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才干使学习情感被激发,内在求知动力被驱动,思维的火花不断被点燃,课堂效率才会到大大的提升。 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发散同学的思维 要使同学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一个重要途径。课标指出:同学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同学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施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组织好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做到一要有趣,二要有效。同学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同学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均以某种兴趣作为先
14、决条件,有趣的数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同学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而关于数学活动过程,教师则要在预设、组织、总结、迁移等环节中,通过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和关键的问题点拨,引导同学进行思维的发散训练,提升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出示例2的情境图: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由此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32-14=,在同学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分组合作交流,得出以下几种解法:30-10=20,20+2=22,22-4=18;把32分成20和12,12-4=8,20-10=10,10+8=18;32-10=22,22-4=18;笔算(在脑中想竖式计算)。我在惊叹同学思维多向性的同时,要求他们通过分析比较从这4种方法中选出一种较简便、科学的方法,同学一致认为第种方法较科学简便。不但轻松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大大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第 9 页 共 9 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