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校本培训”五年规划 (2022-2027)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建设一支适应我校发展需要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和新课改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指导思想 以培养新时代人材为目标,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中心,采取集中培训、远程教育与教师自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不断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师
2、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校本培训组织机构 为确保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教研组长 三、实施校本培训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2022-2023年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以适应深入实施新课程需要为根本,力求通过全员培训,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具备基本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学科教学能力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自主研究和研究能力稳步提高;全员达到班主任工作合格水平。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及其他类型培训,形成一支综合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中小学教学带头人队伍;形成一支有影响、有专长、能领军的名师队伍;形成一支能力强、善
3、研究、受欢迎的骨干培训者团队。 结合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以及教师需求,确定以下具体的培训内容: 1. 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培训。 组织教师认真研究素质教育思想、理论,认真研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新课程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扩充知识视野,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学生观和研究观,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2. 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五年内完成每个教师不少于360课时的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
4、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到2022年末,全体教师应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且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从网上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的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的需要。同时制定骨干教师培训和考核细则,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捉高,形成一支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 3. 五个研究专题的培训。 (1)“备好课”研究专题:备课与师德行为、新教材与学科知识更新、研究论与教学设计、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教案反
5、思与研究。 (2)“上好课”研究专题:教学中的师德修养、教学论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微格训练、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3)“评好课”研究专题:课堂教学评价与师德行为调整、课程论与课堂教学评价、观课议课问题诊断与解决、观课与议课案例研修。 (4)“命好题”研究专题: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师德、教学评价论与学生发展性评价、作业与命题技术研究、作业与命题问题诊断、作业与命题案例评析。 (5)“育好人”研究专题:德育工作与师德修养、教 学中的德育途径与方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能、班主任工作问题诊断与解决、班主任案例研修。
6、 4. 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创造者。学校将以课题为抓手,积极申报区级课题,以教学研究促进校本培训,通过培训满足教师教科研工作的需要。学校将加大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力度,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教科研动态,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参与科研,以科研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五年内将启动两至三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三年内有阶段性成果,五年内验收结题。 三、实施校本培训的途径。 学校根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好或自编校本教材,同时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聘请校外教育教学能人或专家担任培训教师。学
7、校积极组织担任培训工作的教师进行专题性的研究、考察,为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为校本培训奠定师资基础。针对培训任务和教师的知识技能等结构状况,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等有利条件,特别是做好教师远程继续教育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研究远程教育条件下校本培训等各种有效形式。 1. 教师远程教育。 构建远程研修交流平台和远程网络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远程网络资源和管理优势,提供专业辅导和管理服务,提高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质量。 2. 教师集中培训。 坚持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根据教学需要,调研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置专题辅导,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 3. 教师校本培训。 以学校为单位,在改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动的基础上,以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为重点,从教师和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出发,着力问题研修和解决;建设校本指导团队,整合利用远程和集中研究资源,优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任务驱动和考核拉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改变课堂教学行为。 4. 教师专题或专项培训。 本轮培训还将根据教师教育工作需要,面向特定对象,开展一定的教师专题或专项培训。主要有: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新教师培训、现代教育技术 5. 学历教育。 鼓励已具备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学校工作需要参加各种形式的提高学历层次培训进修。各级教育主管
9、部门,各学校应根据当地或学校实际,制定教师进修提高奖励办法,并对当年度取得提高学历或学位证书并继续留在任职学校工作的教师予以奖励。 四、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和经费保障 1. 为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确保实效性,加强对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成立由王志桂校长为组长,由教导处、总务处、各级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负责教师培训的日常事务工作。 2. 制度和经费保障: 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课时数。学校将制订《中学本培训具体实施方案》,使教师培训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
10、道。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保障开展培训工作必需的经费开支。 3. 考核评估与奖励: (1)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检查和督促,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2 )教导处依据本规划制订每年度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将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在周期内需晋升教师职务的,必须完成晋升前 应该完成的校本培训学时数,否则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对无故不参加校本培训的,学校将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的处理。 (3)每年年终按我校拟定的校本培训计划接受上级门评估。评估合格后,对开展校本培训的教师每学年记30学时的规范性学时培训。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