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路隧道养护、应急管理、教育培训 一、隧道养护管理与机构专业化方面1. 结构物与线路分开或融合养护的专业化,机构设置;答:结构物与线路分开或融合养护的专业化依赖于专业的养护技术人员、专业的养护设备、养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严格的工作管理制度。关于结构物与线路分开养护的状况,应分别设置结构物养护机构和线路养护机构;关于结构物和线路融合养护的状况,其养护机构中仍应分别成立专业的结构物养护小组和线路养护小组。遵循“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的原则建立相关养护机构,并建设养护工作督查小组,严格进行养护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工作。2. 每个隧道的薄弱点、日常养护和巡查观测检测的重点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一对一
2、策略的建立; 答:每个隧道在后期运营过程中,显然的薄弱点有隧道照明达不到规范要求、隧道内交通事故频发、隧道内火灾易发且危害较大、紧急状况下车辆及人流疏散不易。针对隧道的薄弱点,日常养护和巡查观测检测的重点就是隧道照明灯具的完好率、火灾自动报警器的有效性、消防与救援设施的有效性、隧道监控系统、交通诱导标志、广播通讯设施及情报板等的有效性。 将隧道的薄弱点、日常巡查观测检测的重点与隧道应急处置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对一策略。如建立隧道停电应急处置预案、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应急处置预案、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的应急处置预案等一系列的一对一策略。3. 洞内交通事件和堵车发生时的现场管理和通风照明;答:了解并
3、确认现场;通知隧道巡查人员;更改车道指示器、情报板,合理控制交通;利用隧道广播和洞内情报板进行交通诱导指挥;加开基本照明,以便事故救援;巡查人员接到指令后,及时赶赴现场,一人在事故后方隧道口进行截流,同时做好截流后方预警工作,一人进入事故现场,了解具体状况,及时反馈给监控人员,如遇紧急状况,指挥隧道内人员通过疏散通道逃离现场;协助交警、路政、消防、医护等其他救援部门进行事故处置、救援;事故处理完毕后,道路具备通行条件后,引导滞留车辆慢速通过,并做好预警工作,直至道路通行正常。4. 火灾监测装置、轮廓标和路面标线、照明灯具的清洁和有效;答:火灾监测装置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视屏监控系统。在消防救
4、援和监控系统的常常性检查、定期检查中进行全面的有效性检查。隧道交通标线应坚持完整、清洁和醒目。及时清洗脏污的标线,对破损严重和脱落的标线应及时补画;清除突起路标的脏污和杂物,及时紧固松动的路标,发现损坏或丢失的,应及时修复或补换。 在照明系统日常检查过程中,如发现灯罩表面脏污或者灯光昏暗微弱,则做好记录在照明设施的养护过程中进行清洁或者改换灯管。5. 通风、广播通讯设施、灭火设施的有效性检查;答:关于通风设施可以通过控制风机的启动与停止,由日常巡查人员观察其运转有无异常;广播通讯设施可以在日常检查中进行播音试验,或者在常常性检修和定期检修中进行全面的有效性检查;灭火设施可以通过日常检查其外观有
5、无异常破损,在常常性检修和定期检修中进行全面的有效性检查。 三者可以同时在火灾实地模拟训练中得到检查。6. 结构物的巡查和检测,机电系统的巡查和检测,消防系统的巡查和检测,供配电系统的巡查和检测;答:土建结构的检查工作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和专项检查四类。日常检查是对土建结构的外观状况进行的日常巡视检查,检查以目测方法为主,配合以简单的检查工具进行,以定性判断为主,及时发现早期破损、显著病害和其他异常状况,并确定对策措施。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和专项检查按照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要求的内容和频度实施完成。 机电设施的养护修理可分为日常检查、常常性检修、定期检修、分解性检修和应急检查。日常检
6、查是指在巡视车上或通过步行目测对机电设施外观和运行状态进行的一般巡视检查。常常性检修、定期检修和应急检查按照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要求的内容和频度实施完成。 消防系统的巡查与检测可分为日常检查、常常性检修和定期检修。日常检查主要是对隧道内消防和救援设施标志、消防设备、报警设备、洞外消防设施的外观进行巡视,及时处理设施的异常状况;消防系统一般不进行分解性检修,其常常性检修、定期检修按照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要求的内容和频度实施完成。使消防设施的设备完好率达到100%,救援设施的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8%。 供配电设施日常检查主要针对变压器、凹凸压配电柜及变配电室内相关设备外观及一般运行状态进行,通过观察
7、外观异常、声响、发热、气味、火花等现象,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常常性检修、定期检修和分解性检修按照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要求的内容和频度实施完成。供配电设施的设备完好率关于高速公路隧道应不低于98%,其他公路隧道应不低于95%。7. 危化物品、超限运输车辆的管理,交警、路政、治超、运营单位的关系。答:对危化物品、超限运输车辆的管理,交警、路政、治超、运输单位之间应互相配合、协作,保证未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的危化物品、超限运输车辆不得在公路上行驶,保证取得公路管理机构批准的危化物品、超限运输车辆安全行驶公路,护送其安全通过关键路段。8. 停电后,隧道的应急管理方案。答:公布停电信息并做好预警工作;通知巡
8、查人员与电工,同时马上与供电部门联系,收集停电原因、停电时间等信息,并上报隧道管理部门;切换备用电源;电工检查备用发电机组状况,为后续发电做准备;将设备运行状况反馈给监控人员。二、应急管理方面1. 应急预案编制的适用法律和依据,责任与法律风险防范;答:适用法律和依据: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地方性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在紧急事件处置过程中,应急救援队伍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提升自身责任感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2. 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处置的流程、优先事项、现场处置原则;答:应急流程:事故报警;应急预案启动;紧急通告;指挥控制;事态监控;交通管制;依据火灾状况对照明控制系统
9、及通风控制系统进行合理操作,原则上隧道内发生火灾,无论照明现状如何,应将照明开到最大程度以便救火,应依据实际状况决定对着火点四周灯具是否进行断电处理,以免引发更大的火势;同时把正常通风模式改为事故通风模式,以控制烟雾扩散的速度和范围,打开事故前方风机为正转方向,视状况打开相邻隧道入口风机反转运转,以免烟雾倒灌;组织疏散车辆、人流;积极消灭或控制火势,必要时联系社会消防救援机构,请求应急支援;抢救受伤人员;清理事件现场。优先事项:优先群众疏散;优先运送受伤人员车辆通行;优先消防救援车辆通行。 现场处置原则:统一指挥、快速响应、以人为本、科学施救。3. 内设消防救援队伍与社会公共消防救援机构的关系
10、责任和义务、法律规定;答:隧道内设消防救援队伍是社会公共消防救援机构的一个子集,是一个专职化、具体化、划面为点的社会公共消防救援组织。 责任:负责所辖区域隧道在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的预防、消防救援任务。 义务:认真完成日常养护、巡查任务,预防为主;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迅速响应应急预案,听从指挥,完成消防救援任务,保证隧道运营安全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不良社会影响。 法律规定:隧道内设消防救援队伍应严格遵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提升自身法律风险防范意识。4. 运营单位与生产安全、公安、消防、交警、环保
11、医疗、气象、地震、国土等等部门的关系、快速报告、沟通方式。答:运营单位与生产安全、公安、消防、交警、环保、医疗、气象、地震、国土等等部门之间互相协作、支持,在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火灾等紧急状况时,公安、消防、交警、医疗等部门为运营单位提升应急支援。运营单位应与生产安全、公安、消防、交警、环保、医疗、气象、地震、国土等等部门建立快速、便捷的沟通渠道,比如建立专门的应急办公室,开通应急专线,有专人负责等。三、教育培训科研方面1. 机电监控系统的职工培训;答:熟悉、掌握硬盘录像机的参数及操作方法;掌握摄像机与镜头的使用方法;掌握监控中心控制设备的设置方法;掌握紧急状况处理流程;强化责任意识。2.
12、隧道设施养护的职工培训;答:养护人员上岗前按照制定的培训计划及方案进行专业培训,并熟练掌握设施的使用要领和技术特性。特别工种上岗前应作专门培训,并按当地劳作部门规定,经考核持证上岗。并且在工作期间,定期对隧道养护人员就隧道设施养护进行培训,使得每个人都熟练掌握隧道设施养护技术。3. 模拟演练与现场实操演练;答:日常通过模拟系统开展模拟演练,熟练、掌握紧急状况下,应急处置操作、流程;隧道运营管理单位应针对隧道内可能出现的交通事故、火灾,制定严密的救援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不少于1次/年的针对性的实地救援、防灾演习及火灾状况下的通风排烟演习,其他各种设施与防灾救援设施紧密配合,强化救援队伍防灾意识,苦
13、练消防技能提升救灾本领。4. 模拟训练系统的开发;答:消防训练系统一般可分为虚拟和仿真两种不同类型的系统。其中,前者亦即计算机仿真系统,是训练系统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将火灾现场在计算机中逼真三维再现。仿真系统是真实模拟火灾现场,给予受训人员更加接近火灾现场的切身感受,使受训人员尽快从心理、知觉等方面适应和熟悉火场状况,为以后参加真实的灭火救援打下优良的基础。消防模拟训练系统所共有的特点是: (1)保证训练的安全;(2)仿真程度高;(3)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只有虚拟没有仿真,或者只有仿真没有虚拟的消防模拟训练系统都是不完备的。如何把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仿真系统的基础上融入虚拟技术,用
14、虚拟技术更好的指导仿真训练和现场灭火救援,将是今后消防模拟训练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5. 设施的改善与使用革新;答:公路隧道机电设施包括供配电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施、消防及救援设施、监控设施等。这些设施应向“功能更完善、性能更可靠、火灾适用性更优越、费用更节约的方向改善。这些设施的使用、操作和控制应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综合化、网络化,并制定更加缜密细致的配合方案,使这些设施的使用得以优化和革新。6. 养护方法和设备的改善。答:针对不同的设施,其养护方法的改善也有所不同,但都应该向着更加“专业化、全面化、机械化、操作简便化改善。养护设备应同设施的改善同步进行,使得养护设备更加适应设施的特点和特性。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