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大危险源的辩识及控制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措施 重大危险源是一种庞大的能量积聚,影响危险源安全因素不仅有自身的储存条件,也有外界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必须针对诸多因素采用必要的监测控制措施来确保其安全运行和储存。 1. 要确保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和储存的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生产中的一个必备条件,关于重大危险源而言,则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工业锅炉,国家对其制定、制造、安装都制定了国家标准,并且安排了定点厂家,由主管部门委派专业监督人员对每台锅炉的制造进行监察,这就确保了锅炉的制造质量,也是本质安全化的重要一环。高压变配电站所的制定、安装也是确保本质安全化的体现。大型变压器的接地装置、
2、避雷设施、线路的过流保护、屏蔽、过压保护等等,都反映一旦人为失误造成误操作,设备设施本身就能迅速切断能量的流动,避免事故发生。 2. 采纳现代监测手段保证安全运行和储存 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测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不能再用定期检测或肉眼观测的办法,而是要尽量用现代化仪器、仪表,用电子计算机监视。例如,石油液化气储罐,目前采纳的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等,均已利用传感器技术对几个主要数据进行监测。在计算机网络讲述普及的今天,应该把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一套测定、分析、报警、应急措施的完善系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 常规的防范措施不可忽视 企业的广大员工在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中
3、逐步积存出一些经验来预防危险源的逆变。如化工企业各种油、气、化学危险品储罐为保证安全而常用的水降温措施,定期试验安全阀,定期清洗储罐,定期防腐除锈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不可缺少的预防手段。关于这些常规的预防措施,我们还应保持,这也是发现问题,采用措施的有效手段。 4. 加强人员的安全技术素养,提升安全操作的标准化程度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危险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危险源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素养,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从事危险源管理、操作的人员必须事先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证书,才干上岗作业。在日常工作中,还应不断地进行学习、教育、掌握各种监测仪器、仪表的用法,紧急避险措施的实施办法。同时,还应强化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促使他们按章作业,精心操作。关于操而言,动作行为是受岗位环境、思想情绪、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的,许多不安全行为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因此,必须使行为规范化、标准化。近几年来国内外推行的标准化作业,就是规范员工行为,确保安全的举措之一。关于危险源的管理人员,则应遵照工艺纪律、安全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让中工的动作行为为简便、规范,从而避免管理失误、指挥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