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60分 一.语言运用题〔3×6=18分〕 1.以下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犄〔jī〕角 甄〔zhēn〕别 嗥叫 (áo) 按捺不住〔nà〕 B.灰烬〔jìn〕 恣〔zì〕意 诳〔kuánɡ〕语 妄自菲薄 (fěi) C.悄然(qiāo) 戕(qiānɡ)害 摭拾(zhí) 引吭〔hánɡ〕高歌 D.桑梓〔zǐ〕 搭讪〔shàn〕 屏窒(pínɡ) 入不敷出〔fū〕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3 分〕〔 〕 二十四节气的________ 与时令奇异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美。如“惊蛰〞,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就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在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 灵被唤醒了,睁开惺忪的双眼,________ 地向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历代诗人也以天地节 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并以汉语印证了天地节气的真实不虚和______。 A.气候 不谋而合 不可思议 B.气候 不约而同 不可理喻 C.物候 不约而同 不可思议 D.物候 不谋而合 不可理喻 3.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从9月30日至10月3
3、日,一般让人始料未及的楼市限购风潮,在全国各大城市间________,9个城市先后公布楼市调控新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 ②他因为家里开着棋社,从小就________,对下棋颇有心得。 ③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 曼延 耳熟能详 良莠不齐 B. 蔓延 耳濡目染 鱼目混珠 C. 曼延 耳濡目染 鱼目混珠 D. 蔓延 耳熟能详 良莠不齐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
4、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 B.二次元电影《你的名字》火遍全国,浪漫唯美的故事、让人有截屏冲动的精美画面,广大网友如痴如醉,带给人前所未有的体验。 C.成都市区金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确定了古蜀文明考古学意义上的“宝墩、三星堆、金沙三部曲〞,从而解决了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D.2017 年《社会蓝皮书》披露,我国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大约 66.72%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去一年“一本书都没有读〞。 5. 以下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 男儿何不带吴钩 B. 千树万树梨花开 C. 长江万
5、里白如练 D. 疑是银河落九天 6.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熟悉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作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6、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章望之字序 欧阳修 校书郎章君,尝以其名望之来请字,曰:“愿有所教,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予为之字曰表民,而告之曰:古之君子所以异乎众人者,言出而为民信,事行而为世法,其动作容貌皆可以表于民也。故纮綖延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为行容,衣裳黼黻以为身容。手有手容,足有足容,揖让登降,献酬俯仰,莫不有容,又见其宽柔温厚、刚严果毅之色,以为仁义之容。服其服,载其车,立乎朝廷而正君臣,出入宗庙而临大事,俨然人皆望而畏之,曰:“此吾民之所尊也。〞非民之
7、知尊君子,而君子者能自修而尊者也。然而行不充于内,德不备于人,虽盛其服,文其容,民不尊也。 名山大川,一方之望也,山川之岳渎,天下之望也。故君子之贤于一乡者,一乡之望也;贤于一国者,一国之望也;名烈著于天下者,天下之望也;功德被于后世者,后世之望也。孝慈友悌达于一乡,古所谓乡先生者,一乡之望也。春秋之贤大夫,假设随之季良、郑之子产者,一国之望也。位于中而奸臣贼子不敢窃发于外如汉之大将军;出入将相,朝廷以为轻重,天下系其安危,如唐之裴丞相者,天下之望也。其人已殁,其事已久,闻其名,想其人,假设不可及者,夔、龙、稷、契是也。其功可以及百世,其道可以师百王,虽有贤圣莫敢过之者,周、孔是也。
8、此万世之望,而皆所以为民之表也。 传曰:“其在贤者,识其大者远者。〞章君儒其衣冠,气刚色仁,好学而有志。其然修乎其外,而辉然充乎其内,以发乎文辞,则又辩博放肆而无涯。是数者皆可以自择而勉焉者也,是固能识夫远大者矣。虽予何以勖焉,第因其志,广其说,以塞请。庆历三年六月日序。 7.对以下句子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服其服,载其车 载:装载 被于后世者 被:覆盖 絜然修乎其外 絜:高洁 识夫远大者矣 识:识别 8以下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乎众人者 相与枕藉乎舟中 然人皆望而畏之 三餐而反,腹犹果真 之所尊也 辍耕之垄
9、上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9.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 〔1〕虽盛其服,文其容,民不尊也。〔3分〕 〔2〕此万世之望,而皆所以为民之表也。〔3分〕 〔3〕第因其志,广其说,以塞请。〔4分〕 10.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三、诗歌鉴赏(7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1〔1〕本诗以
10、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涵了哪些内容?〔3分〕 11〔2〕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4分〕 四、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重岩叠嶂, ,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 〔3〕师者, 。 〔韩愈《师说》〕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苏轼《赤壁赋》〕 〔5〕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6
1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麻鞋之歌 叶梓 ①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②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确实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③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
12、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爱穿麻鞋的人,经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 脚下风声习习,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 ④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
13、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醉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⑤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忠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宁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适。〞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
14、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⑥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钓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 ⑦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含
15、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经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的。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 ⑧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
16、展览。 ⑨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漂泊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13.文章第一节为什么引用天水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请简要分析麻鞋显现出哪些“文化情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老人是一个
18、什么样的形象?作品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16.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龙应台 台湾是个标语地区。走上街,看见“两个孩子恰恰好〞,经过电线杆,瞄见“保密防谍,人人有责〞。还有一些根本看不懂的:“拼命就是保命〞,横挂在车马杂乱的大街上,好像激励开车的人要冲锋陷阵。 中国人重形式、作表面的习性到处可见,标语的泛滥只是一个表征。拿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来看:大家都说,现代的中国人对自己缺乏信心,西方的文化只学到皮毛,而且不
21、能消化,自己的传统文化却已完全抛弃。怎么办?很简单!首先,到街头、学校、车站,贴上千千百百个标语:“复兴中华文化!〞 然后,在台北市塑造一个比自由女神还要高、还要重的孔子巨像。气势要大,所以单单铜料就要花一亿元以上。铜像用来宣扬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改善人民文化气质,更昭告世人,台湾是中华文化的堡垒。 我不是在说笑话;你没看报纸吗?市政府一点没有幽默的意思。 这个庞然巨物建立起来之后,大概会遮掉好大一片天空,使许多住家变得阴暗封闭。冬天的霪雨和市区的污染将为铜像覆上一层肮脏的颜色。铜像边的街道,大概与红毛城四周一样,会有像苍蝇叮肉似的摊贩,而街上的交通将因游客的往来
22、而呈爆炸状态。至于这么一大块铜将如何“宣扬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我非常困惑 。 今日的台湾假设真有厚实的文化传统,不需要努力地“宣扬〞,人家自然会慕名而来。台湾的内在假设是空虚浅薄,我们再“宣扬〞又有什么意义?我们这样迫切地要求别人的注意,本身就是一个心虚、缺乏自信的表现。可是缺乏自信便也罢了,何不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心虚与弱点,踏踏实实地去提升自己!相反的,我们所做的是没头没脑的“宣扬〞工夫——贴标语、作宣扬、铸世界上最大、最重、最高、最贵的铜像……这不是心虚的爆发户心态,是什么? 人瘦并不无耻,无耻的是把自己的脸打肿了来冒充胖子。我们有社会问题与文化危机并不无耻,无耻的
23、是造个大铜像,宣称自己是中华文化的掌门人。如果报税单上有这么一个名目,我宁可坐牢,也不会缴纳这笔铜像税。 〔选自《野火集》,有删改〕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不支持建立孔子巨像的理由有哪些?〔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复兴中华文化应该怎么做?〔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请以“一个让我想起来就____ 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照答案 3. B 解析:①蔓延,指像蔓草一样地延伸,引申为传播散布。曼延,指连绵不断。“曼〞是“长,延长〞的意思,多指山脉、河流、道路等接连不断。②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
27、了,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 听得次数多了,熟悉的能够详尽地记下来。③良莠不齐:喻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喻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4.A(B、偷换主语;C、宾语残缺;D、成分赘余) 7.A〔载,乘坐〕 9.〔1〕即使让他们的衣服再华美,把他的容貌再修饰,老百姓也不会尊敬他。 〔2〕他们是万世敬仰的人,也都是拿来作为百姓表率的。 〔3〕只是依据他的志向,补充这一番解释,来应付他取字的请求。 10.诠释取字用意,激励章望之。 11〔1〕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1点1分,共3分〕 〔2〕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1分〕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
28、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1分〕②这些景物凄冷萧条〔1分〕,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分〕 13①引出下文,为下文对清水、清水生长的麻的赞美作铺垫;②扣合标题;③首尾呼应;④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韵律之美。〔4分。一点1分〕 14①千变万化的图案体现着美学情趣;②沉醉着手艺的光芒,注解着农业文明;③样式各有寓意,隐含着传统文化。〔5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 15〔1〕文中老人是一个忠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4分。前两点各1分,第三点为2分〕 〔2〕①具体而形象地阐述麻鞋“沉醉着手艺的光芒,
29、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②为下文对麻鞋、手艺的尊重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2分。每点1分〕 16①对清水这片土地的歌颂;②对麻的尊重;③对穿麻鞋、做麻鞋的清水人的歌颂;④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尊重;⑤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尊重与留恋。〔6分。前三点每点1分,后两点每点2分,满分6分〕 17.〔6分〕①首先从标语泛滥的现象谈起,指出中国人重形式、作表面的习性;②其次,通过批评建立孔子巨像,剖析当前复兴中华文化过程中的错误心态;③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做法,并鲜亮地说明自己的态度。〔每点2分〕 18.〔6分〕①耗费大量金钱;②遮掉天空,使住家变得阴暗封闭;③逐渐变得肮脏;④使街道拥挤,影响交通;⑤起不到“宣扬〞的作用;⑥是心虚、缺乏自信的表现。〔每点1分〕 19.〔6分〕①改变重形式、作表面的习性;②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心虚与弱点〔敢于承认社会问题和文化危机〕;③踏踏实实地去提升自己。〔每点2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