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一、从实现数学教学的"四基'目标看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课程目标中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就是要培养文化基础之科学精神;基本思想就是在培养科学精神的同时培养自主发展之学会学习;基本活动经验则是在三个方面都有体现,人文底蕴、健康生活、施行革新等方面都能发挥作用。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有全面落实"四基',才干有效地发展同学的核心素养。 二、从核心概念教学看核心素养的培养 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必须紧扣核心概念培养发展同学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10个核心理念与核心素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
2、联。教学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核心概念,既可以培养同学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素养,又可以培养同学的问题解决和技术运用等素养;数据分析观念的教学就是培养信息意识;核心概念中的应用意识和革新意识就是核心素养的很好体现。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发展同学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讲授"图形对称'时,可以培养审美情趣; 在讲"圆周率'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可以培养人文底蕴和国家认同等;在讲"阿拉伯数字'时,可以培养国际理解能力。 三、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培养同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性 培养和发展同学的核心素养的
3、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决定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摈弃填鸭式,多用启发式,用好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是全面发展同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中,全面落实"四基'目标,必须从改变教学方式开始,同学在自主合作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经历基本的生活体验,才干有效培养文化基础,实现自主发展,真正体现社会参加。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是培养同学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勇于探究、责任担当、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的最正确方式。 2渗透核心素养方法一 一、"爱'是教育的真谛,更是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永恒主题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
4、育'。老师对学校、对工作、对同学的爱,直接投射到同学的心灵上会唤起同学相应的情感反馈,自然产生对教师的爱,继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上。因此,教师要想同学喜爱数学、学好数学,必须要热爱同学、尊重同学,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品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用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打动同学,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同学,使同学从心灵深处真正喜爱你、接纳你,只有这样,同学才可能对你言听计从,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从而实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教与学的"双赢'。 二、在日常言行中渗透情感教育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日常言行对同学学习数学的情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一个在言行中常表现出不喜爱数学学科的
5、教师,对同学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同学还可能喜爱数学吗?当然就更谈不上自觉学好数学了。因此,教师应当热爱自己的学科,教学态度要严正认真,要发自肺腑地喜爱数学,把数学教学看成一种享受,那么,对你的同学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主动去学好数学。 三、深挖教材内容,发现其思想教育的元素,激发同学养成情感 数学教材,尤其是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对陶冶同学的情操具有激励作用。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明确同学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外,还应挖掘教学内容中隐藏的情感资源,并充分利用其魅力去吸引同学、影响同学,达到对同学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材中"杨辉三角'计算法,比西方
6、的"帕斯卡三角'早出现300年,依据这一客观事实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对我国古代劳作人民智慧的钦佩,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同学产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通过动手、动脑施行活动渗透情感教育 施行活动是人类熟悉世界的源泉,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教师如果直接按教材演示步骤推导面积公式,会造成同学不容易理解,感到疑惑,甚至口服心不服。如果此时教师能够放手让同学分组操作、讨论,让同学在自己动手操作、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感性熟悉。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教学同时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达到"情理相通'的教学佳境。 3渗透核心素养方法二 强化对
7、问题的回忆与反思,提升素养 在问题的回忆与反思之中,教师应组织同学检查自己的学习的格式、答案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学习的单位名称以及答案有无缺失。同学还应对学习题进行验算,可以将答案与条件进行互换,从而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这个环节之中如果仅仅是让同学检查自己问题是否正确是完全不够的,尤其是针对中高年级同学而言,教师还要引导同学思索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还可以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问题等等,引导同学强化思索 比如在解答"相遇问题'时,通过例题开展教学,同学会依据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施行、路程等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引导同学通过画线段图
8、弄明白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通过解决来时的实际问题,感受ax+bx=c的数学模型,初步感知模型思想。在本课回忆与反思的环节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同学对之前的学习过程进行回忆,验证自己的做法正确与否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收获。最后为同学布置学习题,让同学独立解决问题后并说明自己是利用怎样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式,通过让同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同学所学。 强化同学对问题的理解,读懂题意 解决问题教学应从同学阅读理解开始着手,分步骤培养同学提炼、加工问题信息的能力。引导同学从筛选问题信息到筛选有用信息,再到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最初,同学表达的信息有可能
9、是不全面、零乱的,但是这对同学今后面临问题时能够形成综合各种信息意识的形成有利。然后,教师引导同学说出问题中有哪些是有用的数学信息,让同学学会取舍,并让同学重新梳理想要表达的问题,进一步明确问题是什么,问题中有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而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顺序进行表达[1]。 比如借助"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为例,教师为同学创造一个购物的情境,最初同学从这个情境之中获得信息十分模糊,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用品,文具盒8元,铅笔3元,橡皮2元,日记本4元教师接着引出问题:文具盒8元是什么意思?它表示几个文具盒的价钱?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明白情境中文具盒8元的意思是指一个文具盒8元钱。教师引导
10、同学回答问题前应先思索再回答问题,只有这样才干够将题目信息读得更准确。接着提问:你们能求出3个文具盒的钱吗?如果保证能求而出那还应加上那些信息,那其他信息有用吗?从而同学明白了问题之中有哪些信息是多余的,从而学会选择问题中价值的信息进行加工,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达。同学寻找问题信息时仅仅是排列 文字信息,并未对问题进行深度的思索,在经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后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在依据题目顺序表达完整的题目,从而真正读懂题意。 4渗透核心素养方法三 引导质疑在辨析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善于思索、敢于提问是同学必备的能力.有疑才有思,有质疑的课堂才是有思想的课堂、有碰撞的
11、课堂、有生长的课堂,教师要多方面引导同学质疑,并对所有质疑抱以欣赏和尊重的态度,让同学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常见的引导方法有:设置情境引发同学质疑,概念对碰引发质疑,制造矛盾引发质疑,捕捉错误引发质疑. 话越说越明,道理越辩越清.质疑的目的也是为了学得更多的知识,弄明白更多的道理.当同学有质疑的时候,会想办法去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类比法、演绎法、枚举法、假设法等等,而这些方法都有利于促进同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指导归纳学习方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了,但仅仅只是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帮助同学将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今天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例如,在一年级学习"熟悉图形'一课时,就可以引导同学回忆:"想一想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是怎样熟悉这些图形的呢?' 最后归纳出,可以通过摸一摸、印一印、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等方法来熟悉新的图形.到了二年级学习"熟悉角'的时候,一年级形成的能力和素养就体现出来了.当教师有了方法引导的意识,像这样的例子常常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同学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升同学的数学核心素养. 第 7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