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艰难的岁月》〔看图学文〕教学建议
《困难的岁月》〔看图学文〕教学建议
[]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 杨光永
[内容]
“看图学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特别课型,它由图和文两部分有机构成。主要是通过仔细看图帮助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表达图意的方法,提升表达能力。因此,此类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应有别于“看图说话〞。在教学程序上应先“看图〞再“学文〞,然后图文对照,优势互补,以提升看图学文的效果。如果程序搞反了,就不利于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并阻碍对相应课文的理解。依据上述己见,本文就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看图学文〞《困难的岁月》
2、提出两点教学建议。
一、特别“看图学文〞的教学特点1.由图入手,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要把会看图、看懂图意作为初步要求,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学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如果先学文再看图,会导致同学形成观察惰性,会看图、看懂图意的核心是教给同学观察方法。《困难的岁月》这幅图可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观察。先熟悉画面上是一老一少红军战士在战斗间隙吹笛、听笛的情景。然后引导同学对局部作细致观察,可按人物的衣着、形体、面容、动作、表情等几个层次进行观察。要注意启发同学一边观察一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握画面主要内容。在指导观察图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课文的表达顺序,利于同学学文时体会的表达方法。
3、
2.图文对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看图学文要图文对照,充分发挥图文互补的优势,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引导同学先观察图上的某部分画的是什么,然后引导他们品读课文中描述这一部分的段落,想一想是如何把画面具体形象地描述出来的。这样将图文一部分一部分地对照着学习、思索,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比如,课文的标题是“困难的.岁月〞,可紧扣题目让同学找一找画面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当年环境的“困难〞,再读一读课文,看又是如何来描写“困难〞的。
又如,“思索·学习〞中有这样一道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对胜利充满信心?〞通常,同学只会用课文中描写红军战士的表情和神态的句子
4、来回答。此时,如能引导同学再次观察画面。注意老红军一边吹笛一边翘起赤脚板打拍节的动作细节,回答必定更加完美。因为在这十分困难的战斗岁月,老红军居然还有板有眼地吹笛,如果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还能这样一板三眼地演奏吗?
3.据图联想,发展思维。要用文字准确、生动地描述一幅图画内容,除了细心观察外,还必必须依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如课文中的第3自然段;“这位老红军,很可能原来是个长工;小红军呢,或许原来是个放牛娃。〞第4自然段:“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将来,看到了希望。〞这些都是课文依据图意展开的合理想象,这样,就使“文〞显得更丰富、更有情趣。学习了的这些联想,教师还可以进一
5、步启发同学据图想象:小红军听到笛声,“他看到了将来,看到了希望〞,他看到的“将来〞和“希望〞是什么样的呢?让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教育,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养成乐观向上的品质。
二、特别课文的写作特点“看图学文〞《困难的岁月》的“文〞有什么特点呢?描写具体、想象合情合理是它的一个特别特点。在教学中,不能把这一特点简单地抄给同学,而应该在同学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熟悉这一特点,学到写作方法。
比如,教师可先把第2自然段中描写老红军外貌和神态的内容概括为“老红军很瘦,却很精神〞,继之引导同学赏析是从哪些方面具体生动地描写“消瘦〞和特别“很精神〞的。通过同学的阅读比较,
6、教师加以恰当点拨,就能使同学悟出概括表达与具体描写各自的好处,并把这种具体描写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又如,熟悉本文想象的合理性,可引导同学体会课文第1自然段中,由塑像背景及人物身上的光与影,想象出时间是在黄昏;由红军坐的石墩、土堆想象出地点是在山坡上;由特定的时间、地点想象出四周一片寂静;由寂静的环境及红军的情态想象出笛声的悠扬。这一切的描写显得既合情又合理。
再比如,在第3自然段中,可以引导同学体会以下词句:“这位老红军,很可能原来是个长工;小红军呢,或许原来是个放牛娃。〞去掉加点的字词读一读,比较一下与原文有什么不同,想想为什么要加这几个字词,进而熟悉到:作文应有联想或想象,但一定要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