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试卷1、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正确答案)B. 古人类用火烤熟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C. 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逐渐产生了语言D. 从化石看出,少女露西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答案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人类的进化。明确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变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1)在距今12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慢慢的进化
2、成了人类。(2)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3)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4)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逐渐产生了语言。A. 在距今12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A错误;B. 古人类能够用火,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B正确;C. 劳动促进了脑的发育,古人类在群
3、体生活中逐渐产生了语言。C正确;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从化石看出,少女露西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是原始的人类。D正确。故选A。2、下列有关人的生殖与发育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B. 受精卵的植入及胚胎发育的场所是输卵管(正确答案)C. 男性的输精管结扎后,仍具有男性第二性征,并能产生精子D. 附睾的作用是贮存和输送精子答案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胚胎发育过程及青春期的发育特点。理解掌握这些
4、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A. 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子,因此男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卵巢能分泌雌性激素,产生卵细胞,因此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故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 精子从阴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与卵细胞相遇而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的形成部位是输卵管;受精完成后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可见,
5、胚胎发育的初期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胎儿(母体怀孕第8周一第40周)发育的场所是子宫。故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C. 输精管结扎术是一种男性的永久性节育措施,通过输精管切断、结扎,或采用电凝、栓堵、化学药物等闭塞输精管的内脏,从而阻断了精子的输出而达到避孕的目的;男子的第二性征是由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控制的,因此结扎后仍具有男性特征,并能产生精子,故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 附睾的作用是贮存和输送精子,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下图表示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危回一御池 儿A. A,B,C分别是精子、卵巢、受精卵B. D表示受精
6、过程,场所是输卵管C. 胎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D. 图中C过程以后都是在子宫内完成(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及胚胎的发育过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解答】A. 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因此入是精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因此8是卵巢;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图示中C细胞是受精卵,故A正确;B. 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因此。表示受精,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故B正确;C. 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
7、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C正确;D. 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再由C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此过程在输卵管进行,故D错误。故选D。4、跳绳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连续跳了一段时间,跳绳者呼吸、心跳明显加快。跳绳时()A.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增加B. 会出大量的汗,应及时喝水来补充能量C. 体内消耗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人和绳子的机械能D. 呼吸、心跳加快,可以为运动系统提供更多的氧气(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答】A、皮肤调节体温,与血管和神经有关;外界环境温
8、度较高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多,皮肤散发热量增加,同时汗液排出量增多,汗液蒸发带走人体一部分热量。该选项的叙述是错误的。B、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该选项的叙述是错误的。C、体内消耗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人体需要的能量。该选项的叙述是错误的。D、运动时,不但全身骨胳肌的活动加强了,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心跳也随着加强加快,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输送给骨胳更多的养料和氧,运走更多的废物。该选项的叙述正确。故选:D。【分析】运动由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调节)、消化系统(提供能量)、呼吸系统(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输
9、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这就体现了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5、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为保证身体生长需要,应合理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B. 青春期男、女生体形开始发生变化,这与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有关C. 青春期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是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D. 青春期会出现逆反等心理问题,这是无法控制的,也无法进行调整(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析】解: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和修复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应合理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
10、量,A正确;B、青春期许多生理变化都与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有关,B正确;C、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心理、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C正确;D、青春期出现的逆反心理是可以控制的,要放松心情,调节心情,多与家人、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沟通,D错误。故选:D。青春期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心理、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据此答题。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应及时了解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性道德观念。6、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消化脂肪的酶B. 在开始消化淀粉C. 既能分泌
11、消化液,又能分泌激素(正确答案)D. 是吸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答案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消化系统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小肠的结构特点及各种消化腺的作用。【解答】图示为消化系统模式图,图中,是肝脏,是胃,是胰腺,是小肠。A. 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胆汁流入小肠后,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错误;B. 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但不能消化淀粉,淀粉开始被初步消化的部位是腔,B错误;C. 是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还能分泌激素,胰腺上有
12、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C正确;D. 是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蛋白质在小肠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小肠是吸收氨基酸的主要场所,不吸收蛋白质,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消化与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 蛋白质的初步消化是在胃中进行的(正确答案)B. 小肠中含多种消化酶是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特征C. 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D. 消化道由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答案解析:【解析】解:入、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结构,能初步消化蛋白质。A正确;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含多种消化酶,有利于物质的消化。B错误;C、肝脏能分泌胆汁,胆囊储存胆汁,
13、胆汁中虽然不包含任何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进行物理消化,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C错误;D、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D错误。故选:A。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包括肝脏、唾液腺、胰腺,小腺体包括肠腺和胃腺。2、淀粉的消化是从腔开始的,在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包
14、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8、民以食为天,下列有关食物的表述正确的是A. 要制定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多的食物应是淀粉和肉类B. 买菜要买有“虫眼”的蔬菜,因为农药含量少C.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坏血病的发生(正确答案)D. 每种食物都含有六种营养物质9、“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的呼吸实质上包含如下几个连续的过程: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气体随血液流动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以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
15、通过呼吸运动实现B. 和过程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C. 氧气在循环系统中通过红细胞运输D. 过程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析】解:入、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结构,能初步消化蛋白质。A正确;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含多种消化酶,有利于物质的消化。B错误;C、肝脏能分泌胆汁,胆囊储存胆汁,胆汁中虽然不包含任何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进行物理消化,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C错误;D、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D错误。故选:A。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腔、咽、食道、胃、小肠、
16、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包括肝脏、唾液腺、胰腺,小腺体包括肠腺和胃腺。2、淀粉的消化是从腔开始的,在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过程,c、d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外界气体通过b
17、过程到达肺部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B. 进行过程a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C. c代表的是二氧化碳,d代表氧气D. 血管甲代表肺动脉,内流动脉血(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析】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就变成了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可见c代表的是二氧化碳,d代表氧气,甲代表肺动脉,内流静脉血,故D错误。11、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曲线ac段表示吸气B. 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正确答案)
18、C.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D. 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的答案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呼气和吸气的过程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吸气和呼气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 曲线bd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A错误;B. 图甲曲线ab段时,是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B正确;C.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C错误;D. 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的,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D错误。故选B。12、献血可以全血捐献,也可以成分献血,即只捐献某一种(
19、或几种)成分。下列关于成分献血与成分输血的叙述正确的是()A. 输入血小板可提升防御机能B. 可给严重贫血者输入红细胞(正确答案)C. 应从献血者手臂动脉中采血D. 失血后血液成分不可以恢复答案解析:【分析】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详解】A.白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输入血小板不能提升防御机能,A错误。B. 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
20、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即可,B正确。C. 应从献血者手臂静脉中采血,C错误。D. 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 (约4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D错误。故选B。13、某人到医院就诊发现,下肢静脉内有轻微血栓形成。若其内的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后,最有可能滞留的部位是()下肢静脉右心房肺部毛细血管(正确答案)肺静脉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管的特点和功能,体循环和肺循环。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管的特点和功能及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解答】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由上图可知,下肢静脉内脱落的血栓,会经由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然后到达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来
21、到肺部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下肢静脉内的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毛细血管处会滞留。故c符合题意。故选C。14、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OOOOOia 1】1 I 1心脏_甲A. 图甲中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为静脉,内流静脉血B. 血管乙、丙、丁血流速度关系为:丙丁乙C.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乙丁丙(正确答案)D. 图中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出,应马上结扎c处止血答案解析:【解析】 题图中乙为动脉,丙为静脉,丁为毛细血管。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乙丁丙。15、如图
22、是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甲乙fiA. 图甲中,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B. 图乙中,房室瓣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入心房C. 图丙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血液经静脉流回心房D. 一次心跳包括了心室收缩和心房舒张两个过程(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析】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心脏每跳动一次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是两个心房收缩,将血液压入左、右心室,此时心室舒张;接着两个心房舒张,随后两个心室收缩
23、将血液分别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然后全心舒张。可见,当全身各处的血液由静脉送回心脏时,心肌所处的状态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都舒张。如图所示:故选:D。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心脏内瓣膜的作用: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因此左右心室收缩,不可能将血液泵至心房。16、人体能够通过各种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人眼能看清书本上的字,也能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B. 内耳中有听觉感受器和头部位置变动感受器,所以内耳具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24、正确答案)C.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产生听觉D. 鼻黏膜上有嗅觉感受器,能接受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答案解析:【解析】内耳中有听觉感受器和头部位置变动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将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从而形成听觉和位置感觉。17、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侏儒症患者的病因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B. 膝跳反射是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反射C. 神经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手不小心被针刺,感觉到疼痛后迅速收回(正确答案)18、2020年伊始,非洲蝗虫肆虐、澳洲山火、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
25、延,因此202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共建美丽家园,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 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B.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C. 购物不用塑料袋自备使用环保袋D. 多点外卖餐饮促进经济发展(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析】A、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C、购物不用塑料袋自备使用环保袋,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D、多点外卖餐饮促进经济发展,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环保理
26、念。故选: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9、日常生活中,许多行为习惯关系着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不要边吃饭边说笑一一防止食物误入气管B. 青少年变声期不要大声喊叫一一保护会厌软骨(正确答案)C. 认真做眼保健操一一保护视力、预防近视D. 不要随地吐痰防止传播细菌、病毒等答案解析:【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
27、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可见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3)青少年在读书写字时,如果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很近,或采光、照光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肌持续收缩,晶状体曲度增大。时间久了,一旦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出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详解】A.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结构,吃饭时大声说笑,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上,容易导致食物进入
28、气管,引起剧烈咳嗽,A正确。B. 青少年在变声期声带有显著的变化,应避免大声喊叫,保护声带,B错误。C. 认真做眼保健操,可起到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疲劳,能预防近视,C正确。D. 气管和支气管上的腺细胞分泌黏液,使空气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使进入人体的空气清洁。因为痰中含有细菌,对人体有害,所以不要随地吐痰,D正确。故选B。20、对下图的理解或解释错误的是()A. 图甲: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B. 图乙: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
29、增大C. 图丙:心房收缩,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进入心室D. 图丁 :远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以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正确答案)21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表格中甲、乙、丙三种液体取自肾脏的不同部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水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无机盐甲 9080.10.030.72乙 980.030.10.030.72丙 961. 81.(1) 肾单位是肾脏的 单位,是由图中的1(填序号)构成的。(2) 分析表中三种液体成分与含量的变化,你认为液体乙取自图中的 内,判断的理由是该液体含有(3) 表中液体丙中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为0,这是图中_ 的作用的结果。空1答案:)结
30、构和功能空2答案:123空3答案:2空4答案:肾小囊空5答案:含葡萄糖空6答案:1空7答案:肾小管空8答案:重吸收22.(18分)如图表示人体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外外界若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其中壁最厚的是。;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这说明心脏的是相适应的。(2)肋间肌和膈肌时,气体a进入肺,随后进入血液循环,依次经过心脏的 (填字母)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3)若图中表示血管,血管内的血液与内的血液相比,减少的成分主要是 。(4) 小肠中与消化淀粉有关的消化液有,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若图中4表示某糖尿病病人小肠里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过程,则该病人
31、的一部分葡萄糖最终会通过_一 (填序号)途径排出体外.(5) 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除通过图中所给途径排出外,还能通过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通过图中1、2、3排到体外的代谢废物有空1答案:房室瓣空2答案:结构与功能空3答案:收缩空4答案:BD空5答案:尿素等废物、氧气等空6答案:肠液、胰液空7答案:2空8答案:皮肤空9答案: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肥胖容易诱发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合理膳食和体育运动能有效预防肥胖。图一表示人体内淀粉的利用情况,图二、图三是人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应+水+能峨I淀群仲4而明糟|皈向曲;勘阐(1)近年来,我市推行“阳光体育运动1小时”活动。同学
32、们在校期间都能够在操场上进行各项体育锻炼。运动时,同学们听到体育老师令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 (用图二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图二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三中的D和F分别处于 (填“打开”或“关闭”)状态。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字母)。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后通过 血管后到达肺部毛细血管。(2)某物质M本身不能降低血糖浓度,但它可通过增强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使血糖浓度下降。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补充完善有关内容。(实验说明:胰岛素、物质M的剂量适宜,不考虑手术创伤的因素。)将健康的、生理状况相同的30只小白鼠切除胰腺后,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求每组的平均值;甲组小白鼠用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处理,乙组小白鼠用处理,丙组小白鼠用 处理;将各组小白鼠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饲养2小时,每间隔30分钟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求每组的平均值。空1答案:5413空2答案:小脑空3答案:关闭空4答案:打开空5答案:AC空6答案:GB空7答案:等量的胰岛素和物质M空8答案:等量的物质M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