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专科教育学专业心理学期末试题与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考号: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一般而言,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陈述性知识,针对程序性知识则有模式再认识策略和。 2、陈述性知识,它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学校学习的一个主要的方面。过程性知识告诉我们如何做某件
2、事。要知道如何做某件事,我们不仅要知道过程的每一步,而且还要知道采取每一步的。 3、过程性知识因此可以被认为是由“如果……那么……”条件陈述句组成的,其形式是:如果某个条件适合,那么就要采取。 4、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 5、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觉得自己能力高的人,认为自己肯定能成功,不需要努力,努力反而显得自己能力不高,为了显示自己能,往往不是选择特难的任务就选择特别容易的任务,因为这不会
3、导致失败,也就不会丢脸,也就不会对自己能力()。 A. 生理过程 B. 产生怀疑 C. 自然过程 D. 物理过程 2、觉得自己能力低的人,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怎么也不会成功的,努力也白搭,老师 和同学也别来帮我,帮我也没用,因为,能力是天生的,改变不了。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 A. 物质文化 B. 精神文化 C. 自我归因 D. 制度文化 3、 当学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后,要设法让学生对自己()。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暗示自己“我真行”,“我成功了”、“坚持就能成功”等,也可以是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等。 A. 奥尔波特 B. 进行奖励 C. 吉尔
4、福特 D. 艾森克 4、并不是只有获得好成绩后才能获得奖励。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身的 起点上进步和发展。只要自己取得了满意的进步,即使外在分数不高,也值得奖励。因此,要为了掌握而学,要引导学生设立自己的成败()。 A. 标准 B. 意识 C. 动机 D. 生理 5、学习环境是可以人为地选择、改善与创设的。设置学习环境是为了使周围的环境更有利 于学习活动的展开。首先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 A. 不可遏制 B. 活泼型 C. 因素 D. 抑郁
5、型 三、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低成就动机: 2、低自我概念: 3、消极定势: 4、低自我效能感: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为了有效克服拖拉作风,一定要首先确定一项任务是否非做不可,然后做出决策, 避免过分追求完美无缺,要有意识地养成好习惯。 2、( )在不同的时间里,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态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学习时间的质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在不同质的时间里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例如,要在人生理功能旺盛、精力充沛的时候,从事最重要、最紧张的学习活动,以便最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 3、()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
6、科学家已经证实,人体内存有体力、情绪和 智力三种周期。每个周期控制着各自的机能水平,如智力周期控制着人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33天为一周期。 4、()人的体力大约23天为一个周期,人的情绪大约28天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中, 又区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高潮期和低潮期两段起始的0线)。高潮期也就是最佳时间。人的智力周期的高潮期,脑子清楚,逻辑思维能力强,工作效率高;低潮期反应较迟缓,临界期就更差。 5、()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一周之中,由于长期的双休制,也 形成了智力周期。星期一和星期五临近休息日,智力技能有下降趋势。 6、 ( )要根据一天内
7、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在一天中,人的智力也是存在周期的。由于每个人在一天当中的体内新陈代谢状况和大脑机能状况不同,其最佳时间也就因人而异了。 7、 ( )有的人是白天型的,早睡早起,一觉醒来,精力充沛,大脑活跃。而有的人则是晚上型的,一般早上状态不佳,到了下午逐渐精神起来,夜幕降临时,脑细胞随之转入兴奋状态,精力专注,尤其到了夜深人静时,大脑异常活跃,学习效率很高。 8、()有的人是混合型的,容易适应生活环境和作息制度,不管任何时候,只要经过充分休息后,就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当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白天,因此,晚上不宜睡得太迟。 9、()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学习时,随着
8、学习的进行,人的精神状态和 注意力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先低后高。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模式,安排学习内容,确保状态最佳时学习最重要的内容。 10、()零碎时间大多是学习的低效时间,如课余、饭前饭后、等人等车、乘车乘船等 等。这些时间也可以加以灵活利用。首先,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处理学习上的杂事。 五、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 2、习得性无助不恰当的评价方式: 3、习得性无助不正确的归因: 4、习得性无助实验研究: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论述习得性无助的矫正策略? 参
9、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动作 2、条件 3、某个行动 4、方法 5、加工策略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B 2、C 3、B 4、A 5、C 三、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低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满意结果的内在心理动力。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在活动中能够完全地投入并精益求精;在逆境中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习得性无助”学生成就动机低,他们往往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成功的希望,因而不再指望自己成功。 2、低自我概念:
10、自我概念指个体对于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特征的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它能够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帮助调节和维持自己的行为,对于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得性无助”学生在生理特征等各个维度上的自我概念均低于一般学生。他们态度消极,对学习毫无兴趣;与同伴相处大多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因而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 3、消极定势:“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从而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他们还往往固执己见,不能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
11、学习问题。 4、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习得性无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因而倾向于制定较低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 2、对 3、对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对 10、对 五、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意志消沉心灵偏差现象,正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学生在学业不良状态的
12、长期积淀导致了非智力品质的弱化,初中时,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努力,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地失败,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 2、习得性无助不恰当的评价方式:绝大多数儿童入学时是积极向上和充满热情的,他们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对一切活动都愿意去尝试。只是有些儿童发现自己或同伴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了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如果有人监督自己便显得焦虑不安和信心不足,完成任务就格外困难。 3
13、习得性无助不正确的归因:〃习得性无助〃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当他认为造成他学业、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时候,就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认为无论尽多大努力,都将难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降低学习动机,不愿做尝试性努力,得过且过的心灵偏差。 4、习得性无助实验研究:一旦“无助学生”失败,他们就退却到一级水平;而“优势定向学生”尽管失败了仍保持在四级水平。他们卷起袖子干得更欢。分析原因发现关键是学生是否认为失败与能力或努力相关。习得性无助学生认为失败是永久的(能力而不是努力),弥漫的(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以及个人化的。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充分理解习得性无助的成分。 2、帮助学生发现根本的信仰,以及引起他们自我挫折不足的歪曲知觉。 3、教给学生改变、驳斥歪曲信仰的方法,减少认知、情感、动机的亏空。 总之,习得性无助的重要的矫治策略是元认知、问题解决、示范、自我谈话、自我控制、自我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