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旦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 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 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 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文论专题》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 1. 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
2、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 等是“兴观群怨”中“()"的丰富和完善。 A. 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C.诗可以群 D.诗可以怨 2.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其西晋陆机的“()”就是例证。 A. 文已尽而意有余 B. 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C. 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D.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 项中正确的是()o A. 第一部诗话一一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一一陆机的《文赋》 B. 第一部文论专篇一
3、一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一一《文心雕龙》 C.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蝶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一一曹丕的《典论・论文》 D.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蝶的《诗品》 4. 《沧浪诗话》最大特色便是以()喻诗。 A. 禅 B.儒 C.释 D.道 5. 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A. 想象的 B.诗意的 C.意象的 D.直觉的 6. “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 处于()的地位。 A. 配合和中介 B.核心和主宰 C.从属和边缘
4、D.支配和协领 7. 从求美与求真、求善、求利具有根本性区别的认识出发,提出审美活动是超功利、非认、无目的 而合主观目的性、且具有像知识判断一样的普遍有效性的理论的是()。 A. 康德 B.黑格尔 C.泰纳 D.克罗齐 8. 著名的“三一律”戏剧创作法则是在()中提出来的。。 A.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B.布瓦洛的《诗的艺术》 C.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D.黑格尔的《美学》 9. 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A.科学性 B.理性 C.感性 D.目的性 10. 伊瑟尔与()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A.姚斯
5、B.胡塞尔 C.海德格尔 D.伽达默尔 二、 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1. 简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 12. 亚里士多德怎样说明“情节”在悲剧中的地位和作用?请筒要说明。 13. 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 三、 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4. 谈谈孔子的“兴观群怨”说的基本内涵。 15. 与以往的文学理论相比,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其创建性和启示意义表现在哪里? 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D 2. C 3. B 4. A5.D 6. B 7. A 8. B 9. CIO
6、 A 二、筒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1. 筒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 第一、“立主脑”;(3分) 第二、“减头绪”;(3分) 第三、“脱窠臼";(3分) 第四、“密针线"。(3分) 12. 亚里士多德怎样说明“情节”在悲剧中的地位和作用?请筒要说明。 因为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生活“人的幸福与不幸均体现在行动之中;生活的目 的是某种行动,而不是品质;人的性格决定他们的品质,但他们的幸福与否却取决于自己的行 动”。所以,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为了行动才需要性格的配合。(6分) 由此可见,事件,即情节是悲剧的目的,而目的是一切事物中最重要的
7、此外,没有行动即 没有悲剧,但没有性格,悲剧却可能依然成立。……因此,情节是悲剧的根本,用形象的话来 说,是悲剧的灵魂。(6分) 13. 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那些内容?。 第一包容性或多样性。(4分) 第二连惯性。(4分) 第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世界观。(4分)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4. 谈谈孔子的“兴观群怨”说的基本内涵 “兴、观、群、怨”是对诗歌(包括乐、舞)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为孔子所提出。《论语•阳 货》:“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于鸟兽草木之名。”(2分) 所谓“兴”,即
8、兴于诗,立于礼”(《论语•泰伯》)的“兴”,“言修身当先学诗”(何晏《论语 集解》引包咸注),是讲诗歌在“修身”方面的教育作用。(5分) 所谓“观”,即“观风俗之盛衰”(郑玄注),“考见得失”(朱熹注),是讲诗歌具有一定的认识 作用。(5分) 所谓“群”,即“群居相切磋”(孔安国注)的意思,是讲诗歌具有聚集士人、切磋砥砺、交流思 想的作用。(5分) 所谓“怨”,即“怨刺上政”(孔安国注),是讲诗歌具有批评和怨刺统治者政治措施的作用。 (5分) 15. 与以往的文学理论相比,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其创见性和启示意义表现在哪里? 综观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其从“语用学”和“功能主义”
9、的立场出发研究文学的性质,将 文学作品看作是“艺术极”的木文与“审美极”的读者体验之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富有创见性和 启示意义的。既往的文学理论,从古希腊的摹仿说到现代的形式主义,普遍地是着眼于客观现 实与文学的关系、或作家与文学的关系、文学本文与语言的关系,来认识文学的本质、成因和构 成的,并且在宇宙“一元论”观念的支配下,它们大多将对立双方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单向的决定 与被决定的关系,将文学视为或是某种实体事物的虚幻影像、感性显现,或是目的在自身的唯 美存在、绝对自足的封闭体。这其中虽不乏“片而的真理性”,但偏颇是严重深刻的。伊瑟尔的 理论立足于读者与文学的关系,同时以“互动论”取代了 “一元
10、论”,无疑开辟了文学研究的新天 地,是领悟和掌握了辩证法的真谛。(6分) 他对现象学美学(以茵加登为主)理论的批判性接受,对阐释学理论的积极借鉴和吸取,还 有对完形心理学以及精神分析学的合理引进和发挥,对这些理论学说的融会贯通的运用,可以 说都对文学理论研究做出了继往开来的重要贡献。(6分) 不仅如此,从批评实践来说,他提出的语用学方法,独创的“隐含的读者”、“召唤结构”、“游 移视点”、“空白”等概念,具有分析和解读作品的积极指导意义,人们据此可以从文学的世界中 看到或发掘出更为丰富的东西。其对于创作来说,亦不无具有启示和裨益。(6分) 当然,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只能看作是对“作品一读
11、者”关系的发现认识,它并不能取代 过去在其它关系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理论。(4分) (简答题与论述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 可以给相应分数。) 《文论专题》题库及答案二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孔子“兴观群怨”中的“观”是就文艺的()作用而言的。 A. 娱乐 B. 表现 C. 认识 D. 教化 2.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其西晋陆机的“()”就是例证。 A. 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B. 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C. 文已尽而意有余 D.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
12、外之致、味外之旨 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而选 项中正确的是()o A. 第一部诗话一一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一一陆机的《文赋》 B. 第一部文论专篇一一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一一《文心雕龙》 C.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蝶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一一曹丕的《典论-论文》 D.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蝶的《诗品》 4. 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说的提法,钟蝶则是以“()”说著名。 A.滋味 B.品味 C.食味 D.气味 5. 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
13、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A.想象的 B.诗意的 C.意象的 D.直觉的 6.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属于创作方法论范畴。 A. “师法自然”说 B. “才、胆、识、力”说 C. “理、事、情”说 D. “妙造自然”说 7. 从求美与求真、求善、求利具有根本性区别的认识出发,提出审美活动是超功利、非认识、无目 的而合主观目的性、且具有像知识判断一样的普遍有效性的理论的是()。 A.康德 B.黑格尔 C.泰纳 D.克罗齐 8. 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
14、术用()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A.科学性 B.理性 C.感性 D,目的性 9. 著名的“三一律”戏剧创作法是在()中提出来的。 A.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B.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 C.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D. 黑格尔的《美学》 10. 伊瑟尔与()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A.姚斯 B.胡塞尔 C.海德格尔 D.伽达默尔 二、 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 简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 2. 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 3. 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 三、 论述题(每题22分,
15、共44分) 1. 金圣叹提出史传和小说在本质特性上有着不同,一个是“以文运事”,一个是“因文生事”。在《读 第五才子书法》中,他说: 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 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 因文生事却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肖II高补低都由我。 根据这段文字描述,阐释小说的虚构特质中的“因文生事”。 2. 教材中关于“本文和读者进行交流活动之基本结构的'空白'''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请结合 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 伊瑟尔谈道:空白是用来标示“存在于本
16、文自始至终的系统之中的一种空位,读者填补这种空位就可 以引起本文模式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在这里,完成作品的需要被联合本文模式的需要代替了。只有当 本文的图式被读者联系起来时,读者才开始构造想象性客体,正是空白使这种联结性运作得以进行。这些 空白表明,本文各不相同的部分应当被读者联结起来,尽管本文并没有这样说明。空白是本文看不见的结 合点,因为它们把本文的图式和本文的视野互相区分开来,同时在读者方面引起观念化的活动。理所当然, 当读者把本文图式和本文视野联结起来时,空臼就'消失'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C 2. A 3. B
17、4. A 5. D 6. A 7. A 8. C 9. B 10. A 二、 筒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 简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 第一、“立主脑”(3分) 第二、“减头绪”(3分) 第三、“脱窠臼”(3分) 第四、“密针线"(3分) 2. 筒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 (1) 情节的完备;(4分) (2) 情节的整一;(4分) (3) 情节的严密。(4分) 3. 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 第一包容性或多样性。(4分) 第二连惯性。(4分) 第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世界观。(4分) 三、论述题(每题
18、22分,共44分) 1. 小说是“因文生事”,其所写之“事”全是出于美文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它可真可假,可以是 历史的事实也可以是作家在概括生活材料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出来的。(6分) 小说的虚构特质可以从“因文生事”中的“文”和“事”两点来谈。先说“事小说所写之事属于 艺术真实的范畴,它不同于历史真实,艺术真实要求作者根据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等的需要,遵循艺术 创作规律,发挥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去虚构和编织故事情节。这是第一层意思:事为虚构;(8分) 第二层意思,即事为文生。小说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作者的虚构之“事”实际上是为审 美之“文”服务的。(8分) 2. (1)调动和激发读
19、者的想象; (2) 空白是潜在于本文中的结构模式; (3) 空白在文学交流活动中发挥着ft我调节的结构作用; (4) 空白是存在于本文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成分。 (每个要点4分,阐述6分) (简答题与论述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以给相应 分数。) 《文论专题》题库及答案三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 1. “兴观群怨”说作为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呈现出两个相互联系的特点:一是特别看重文 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的教化功能;二是这种对文艺教化功能的强调始终建立在遵循文艺的审美规律基 础
20、之上,尤其突出艺术的()情感特征。 A.模仿 B.表现 C.审美 D.认知 2. 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其中除 了 “地籁”、“人籁”还有()。 A. “天籁” B “物籁” C “神籁” D. “灵籁” 3. 《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 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A. 质 B.习 C.识 D.力 4. 〈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A.诗辨 B.诗体 C.诗法 D.诗评 5.
21、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属于主体论范畴。 A. “妙造自然"说 B. “理、事、情"说 C. “师法自然"说 D. “才、胆、识、力"说 6. 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o A. “团圆之趣” B. “悲剧之情” C. “同情之举” D. “机趣神韵” 7. 金圣叹提出小说情节的犯中求避问题。小说情节的“犯”与“避”,是小说创作中常要遇到的技 巧问题之一,所谓“避”,是指()o A.避免情节、人物的重复与雷同 B.有意地写出相近、相同 C.要写出噱头
22、笑料 D.指故事线索隐秘、曲折 8. 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而以及由象征 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A.形象 B.画而 C.声音 D.历史 9. “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 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o A.泰纳 B.伊瑟尔 C.孔德 D.拉封丹 10. 伊瑟尔与()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A.伽达默尔 B.姚斯 C.海德格尔 D.胡塞尔 二、 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1.
23、简要说明刘勰的“通变”说对文章写作有哪些启迪? 12.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这样描述到: 作为一个整体,诗艺的产生似乎有两个原因,都与人的天性有关。首先,从孩提时候起人 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人最善摹仿,并通过摹仿获得了最初的知识。 其次,每个人都能从摹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可资证明的是,尽管我们在生活中讨厌看到某些 实物,比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形体和尸体,但当我们观看此类物体的极其逼真的艺术再现时,却 会产生一种快感。这是因为求知不仅于哲学家,而且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尽管 后者领略此类感觉的能力差一些。因此,人们乐于观看艺术形象,因为通过对作品的观察,他 们
24、可以学到东西,并可就每个具体形象进行推论,比如认出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是某人。 由此,我们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关于文艺所具有的价值,请筒要说明。 13. 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哪些“层面” ?请予以说明。 三、 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4. 司空图关于诗歌“韵味”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结合下而提供 的王维诗歌的片段,简单阐释司空图的“韵味”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辎川闲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汛〉) 15. 请阐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对支艺研究的意义。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
25、考)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C 2. A 3. B 4. A 5. D 6. A 7. A 8. C 9. A 10. B 二、 筒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答题要点: 11. 简要说明刘勰的“通变”说对文章写作有哪些启迪? ⑴刘勰把构成文学作品的内在质素分为“有常之体”和“无方之数”两方而,这就告诉我们 要“因”、“革”结合,在写作时要学会用因袭与革新两条腿走路。 (2) 刘勰“通变”说不仅是写作策略,同时也是写作者对文学传统、文学遗产的一种态度和 方法。文学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代文学的繁荣,固然首先与特定的时代社会相关,但在文 学本身,也有其相
26、承相续、递变革新的规律。 (3) 刘勰提出,作家要贯彻通变思想,就应当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作家是自由的创作 主体。如同时代社会等外部条件必须内化为作家的审美个性,才能进入创作过程一样,尽管道 变讲的是文学白身的发展规律,但刘勰认为也需把它落实到作家的修养和创作实践当中,才能 发挥作用。 (每个要点4分) 12. 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关于文艺所具有的价值,请简要说明。 首先,文艺可以给人以知识。(4分) 其次,文艺可以给人以快感。(4分) 再次,文艺可以陶冶人的心灵。(4分) 13. 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哪些“层面” ?请予以说明。 有四个层而: (1) 声音层而。(3分
27、 (2) 意义层而。(3分) (3) 意象和隐喻层而。(3分) (4) 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而。(3分) 三、 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4. (题略) 诗歌的形象要具体、生动、不浮泛,仿佛是读者可以触摸得到的,亦即“近而不浮";(5分) 在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中还要有丰富的蕴藉,所抒发的情感含而不露,只可意会而不可 言传,能让读者愈读愈有发现,愈读愈有味道,亦即“远而不尽”。(5分) 这些诗句所表现的情景是不同的,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景物具体、鲜明、生动,仿佛就在眼前, 而其意味的悠远绵长则一下子便把人带到了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幻境。(分析
28、12分) 15. 请阐释精神分析说对文艺研究的意义。 一方而,其对于艺术家创作动机的研究,潜意识的探讨,对于艺术作品的心理分析,拓宽和 丰富了人们对艺术的发生、艺术创作中的“受动”作用和艺术的意义的理解认识,并旦有力地推 动了浪漫主义批评或传记批评的发展。后来在西方出现的“原型批评”、“神话批评”亦与之有 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其提出的“症候”论,可谓是在“反映”论和“表现”论之外的一种新见,开 启了人们分析艺术作品、艺术形象的新思路。兴起于西方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无不能说是将 其推广和运用于对社会生活、历史运动的观照认识而发展起来的。(12分) 另一方面,这一理论的偏颇、荒诞和乖谬之处
29、也是明显可见的。其将艺术创造一律看作是 艺术家的白日梦,将一切艺术家统统视为受原始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支配和控制的人,这不仅是 无视艺术家具有在后天环境中生成的互不相同的个性存在,把他们从心理上抽象化了,而旦更 是否定了艺术家(以及一切社会的人)具有相对独立于其肉体欲望的精神追求,将他们还原为 了森林动物,或在本质上是极端自私、仇视社会伦理道德的心理罪犯。(10分) (简答题与论述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 可以给相应分数。) 《文论专题》题库及答案四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兴观群怨”说作为孔子“诗教
30、文艺观的代表,呈现出两个相互联系的特点:一是特别看重文 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的教化功能;二是这种对文艺教化功能的强调始终建立在遵循文艺的——规律基 础之上,尤其突出艺术的——情感特征。(。) A. 模仿 B.表现 C.审美 D.认知 2.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 一",下而选项中正确的是()。 A. 第一部文论专篇一一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一一《文心雕龙》 B. 第一部诗话一一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一一陆机的《文赋》 C.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蝶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一一曹丕的《典论•论文》 D
31、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一一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蝶的《诗品》 3. 《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A.诗体 B.诗辨 C.诗法 D.诗评 4. 叶燮所指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是“才胆 识力”中的()o A. “识” B. “胆” C. “才" D. "力" 5. 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说的提法,钟蝶则是以“()”说著名。 A.滋味 B.品味 C.食味 D.气味 6. 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经济的
32、和道德的。 A.想象的 B.诗意的 C.意象的 D.概念的 7. 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A.科学性 “B.理性 C感性 D.目的性 8. 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而:即()层面、意义层而、意象和隐喻层而以及由象征 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A.形象 B.画面 C.声音 D.历史 9. “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 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o A.泰纳 B.伊瑟尔 C.孔德 D.拉封丹
33、10. 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 () A.理性意识B.无意识 C.感性意识D.潜意识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 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2. 筒要说明李渔“浅处见才”通俗戏曲观表现在哪些方面? 3. 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 从下而三段王国维的相关著述,简单分析境界说的理论内涵。 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 无境界。(《人间词话》) 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日
34、有境界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 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宋元戏曲考》)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搪已, 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 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 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文学之工不 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人间词乙稿叙》) 2•教材中关于“本文和读者进行交流活动之基本结构的'空白,”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请结合自 己
35、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 伊瑟尔谈道:空白是用来标示“存在于本文自始至终的系统之中的一种空位,读者填补这种空位就可 以引起本文模式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在这里,完成作品的需要被联合本文模式的需要代替了。只有当 本文的图式被读者联系起来时,读者才开始构造想象性客体,正是空白使这种联结性运作得以进行。这些 空白表明,本文各不相同的部分应当被读者联结起来,尽管木文并没有这样说明。空白是本文看不见的结 合点,因为它们把本文的图式和本文的视野互相区分开来,同时在读者方而引起观念化的活动。理所当然, 当读者把本文图式和本文视野联结起来时,空白就'消失,了二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 单
36、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C 2. A 3. B 4. D 5. A 6. D 7. A 8. C 9. A 10. D 二、 筒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 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fir,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4分)其次,小说人物 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4分)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4分)2.简要说明李渔“浅处见才”通俗戏曲观表 现在哪些方面?第一、题材的通俗性(3分) 第二、曲文的通俗性(3分)第三、科详的通俗性(3分)第四、舞台的通俗性(3分)3・韦勒克、
37、沃伦关 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 第一、包容性或多样性。(4分)第二、连惯性。(4分) 第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世界观。(4分)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 (1) “境界”之本质在“情景交融” 境界,的木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诗学所一贯强调的一个核心话题: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2) “境界” 之特征在“真”,审美效果在于“不隔” “境界”不仅是要情景交融,而旦必须是“真”情“真”景的交融与表现,而要能写“真”景物“真” 感情,作者必须“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o “不隔”的含义,那就是指诗人之言情写景能令读者产生身1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审美效果。作品之 “境界”所以能
38、产生这样的审美效果,根源在于诗人而对生活而能“人”能“出”,故此“所见者真,所 知者深”,因而能够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总之,正是由于“境界”生成的基本特征在于“真”, 从根本上决定了 “境界”的审美效果必定在于“不隔”。 (每个要点8分,阐述6分) 2. (1)调动和激发读者的想象; (2) 空白是潜在于本文中的结构模式; (3) 空白在文学交流活动中发挥着白我调节的结构作用; (4) 空白是存在于本文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成分。(每个要点4分,阐述6分) (简答题与论述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以给相应 分数。) 《文论专
39、题》题库及答案五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 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的一种“放大”研究。 A. 司空图“韵味”说 B. 庄子“言不尽意”说 C. 孔子“兴观群怨”说 D. 严羽“妙悟”说 2. 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其中除 了 “地籁”、“人籁”还有()。 A. “天籁” B. “物籁” C. “神籁” D. “灵籁” 3. 《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
40、性》篇。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 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A.质 B.习 C.识 D.力 4. 《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A .诗辨 B.诗体 C. “诗法 D.诗评 5. 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说的提法,钟蝶则是以“()”说著名。 A.滋味 B.品味 C.食味 D.气味 6.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属于主体论范畴。 A. “妙造自然”说 B. “理、事、情”说 C. “师法自然
41、说 D. “才、胆、识、力”说 7. 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o A. “团圆之趣” B. “悲剧之情” C “同情之举” D. “机趣神韵” 8. 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而以及由象征 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A.形象 B.画而 C声音 D.历史 9. “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 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o A.泰纳 B.伊瑟尔 C.孔德 D
42、拉封丹 10. 伊瑟尔与()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A.伽达默尔 B.胡塞尔 C.海德格尔 D.姚斯 二、 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 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2.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这样描述到: 作为一个整体,诗艺的产生似乎有两个原因,都与人的天性有关。首先,从孩提时候起人 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人最善摹仿,并通过摹仿获得了最初的知识。 其次,每个人都能从摹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可资证明的是,尽管我们在生活中讨厌看到某些 实物,比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形体和尸体,但当我们观看此类物体的极其逼真的艺术再现时,却
43、 会产生一种快感。这是因为求知不仅于哲学家,而旦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尽管 后者领略此类感觉的能力差一些。因此,人们乐于观看艺术形象,因为通过对作品的观察,他 们可以学到东西,并可就何个具体形象进行推论,比如认出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是某人。 由此,我们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关于文艺所具有的价值,请筒要说明。 3. 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 三、 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从下而三段王国维的相关著述,简单分析境界说的理论内涵。 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 文章之
44、妙,亦一言以蔽之日:有境界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 则在人耳,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宋元戏曲考》)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掳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 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 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 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 而已。(《人间词乙稿叙》) 2. 请阐释精神分析说对文艺研究的意义。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
45、供参考)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C 2. A 3. B 4. A 5. A 6. D 7. A 8. C 9. A 10. D 二、 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答题要点: 1. 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4分) 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4分)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4分) 2. 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关于文艺所具有的价值,请简要说明。 首先,文艺可以给人以知识。(4分) 其次,文艺可以给人以快感。(4分) 第三
46、文艺可以陶冶人的心灵。(4分) 3. 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 第一包容性或多样性。(4分) 第二连惯性。(4分) 第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世界观。(4分) 三、 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从下而三段王国维的相关著述,简单分析境界说的理论内涵。 (1) “境界”之本质在“情景交融” “境界”的木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诗学所一贯强调的一个核心话题: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 (2) “境界”之特征在“真”,审美效果在于“不隔” “境界”不仅是要情景交融,而旦必须是“真”情“真”景的交融与表现,而要能写“真”景物“真” 感情,作者必须“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47、 “不隔”的含义,那就是指诗人之言情写景能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审美效果。 作品之“境界”所以能产生这样的审美效果,根源在于诗人面对生活而能“入”能“出”,故此“所 见者真,所知者深”,因而能够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总之,正是由于“境界”生成的基本特 征在于“真”,从根本上决定了 “境界”的审美效果必定在于“不隔”。 (“境界”本质、“境界”特征各8分,阐述6分) 2. 请阐释精神分析说对文艺研究的意义。 一方面,其对于艺术家创作动机的研究,潜意识的探讨,对于艺术作品的心理分析,拓宽和 丰富了人们对艺术的发生、艺术创作中的“受动”作用和艺术的意义的理解认识,并旦有力地
48、推 动了浪漫主义批评或传记批评的发展。后来在西方出现的“原型批评”、“神话批评”亦与之有 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其提出的“症候”论,可谓是在“反映”论和“表现”论之外的一种新见,开启了 人们分析艺术作品、艺术形象的新思路。兴起子西方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无不能说是将 其推广和运用于对社会生活、历史运动的观照认识而发展起来的。(12分) 另一方面,这一理论的偏颇、荒诞和乖谬之处也是明显可见的。其将艺术创造一律看作是 艺术家的白日梦,将一切艺术家统统视为受原始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支配和控制的人,这不仅是 无视艺术家具有在后天环境中生成的互不相同的个性存在,把他们从心理上抽象化了,而旦更 是否定了艺术
49、家(以及一切社会的人)具有相对独立于其肉体欲望的精神追求,将他们还原为 了森林动物,或在本质上是极端自私、仇视社会伦理道德的心理罪犯。(10分) (简答题与论述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 可以给相应分数。) 《文论专题》题库及答案六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 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的一种“放大”研究。 A.孔子“兴观群怨”说B.庄子“言不尽意”说 C.司空图“韵味”说D.严羽“妙悟"
50、说 2. 《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 等四个方而的因素。 A.质 B.习C.识 D.力 3. 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 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 B.《屈子之文学精神》 C.《宋元戏曲考》 D.《人间词话》 4. 司空图的“韵味说”,提出了一系列卓越的创见,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譬如苏轼的“()” 说就是例证。 A.形神 B.妙悟 c.神韵 D.境界 5. 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