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小学校本教研与集体备课制度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 以学校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解决课改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问题,最终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组织机构 组长:XX (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XX (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 XX (教师研究课题的管理) XX (三个团队,青蓝工程) XX (英语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 XX (语文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 XX (数学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 三、活动时间 每周一次教师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参加活动。 四
2、活动内容 1. 学期初,每位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确定本学期需要研究的问题,制订各学科的教研计划、集体备课计划。 2. 围绕新课程,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加强研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3. 在规定时间,结合课题,注意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交流,克服个人的局限性、片面性,拓展自己的视野。 4.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观摩活动,展示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反思、提升,逐步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5. 掌握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教研的过程中有效地解决问题,每学期认真撰写随笔、案例分析、专题论文等。 五、组织形态和活动方式 原则上以各学科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为主,适当加强各学
3、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听讲座、自学、沙龙研讨、业务笔记、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比赛等多种方式。 六、保障体系 1. 深化博爱理念,创设积极向上、心境愉悦、生机勃勃、奋发有为的气息和氛围,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2. 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出教科研、集体备课奖励办法。 3. 逐步完善教师的评价体系。 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制度 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对孩子的研究成长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学校要求孩子读书要做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为了保证学生在热爱读书的氛围下,能够读到有益于孩子增智、健康成长的好书,学校规定学生的课外读物管理制度如下:
4、由学校安排相关教师(班主任等)给各位家长推荐各学段“学生课外读物目录”供家长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时参照。同时规定:为了保障学生的课外读物内容健康、思想进步、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在学校推荐的“学生课外读物目录”中购买的课外读物 不许学生带进校园,也不建议家长在学校推荐的“学生课外读物目录”外给孩子购买课外读物。未经学校审核的课外读物 不准带入校园。 学校给各位家长推荐的各学段“学生课外读物目录”必须是在国家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选择。 学校成立“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学校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
5、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学校每学年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经过严格程序筛选、推荐各学段学生课外读物 目录供家长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时参照,遵循自愿原则,不强制购买。请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切实加强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学生校园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1. 进出教室,不急行、不抢行、不追逐、不拥挤。防止因追逐打闹和奔跑,造成拥挤踩踏滑倒及摔伤。 2. 严禁攀爬学校任何一处的围墙,门窗、阳台、围栏、树木、球架等,更不准攀爬上房顶。 3. 不准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及管制刀具进校。 4. 照明、电扇等电器故障,不得私自动手拆除,更不得打开配电箱,触摸电器开关。应报告教师或总务处,由学校电工
6、进行故障排除,消防器材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搬动和玩耍。 5. 大扫除时注意安 全,对高处的玻璃窗,不得勉强攀爬擦拭。 6. 不准擅自外出游泳。 7. 住宿生不准擅自离校外出到公共场所进行文娱、体育和任何形式的娱乐活动。参加任何私人聚会,必须征得家长同意和学校有关部门同意,办理登记手续,方可离校。 8. 做文明学生,不要有任何故意伤害他人、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不允许在任何场所参与打架斗殴。 9. 遇有不安全因素时应及时报告老师。冷静处置,以保自身安全,不冲动蛮干。 10. 上实验课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安 全规定。 11. 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要服从指挥,听从老师教导按有关安全规则进
7、行。 12. 在往返家校的路上,要注意交通安 全,行路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在路上逗留、玩耍,严禁与陌生人接近,更不得听从陌生人指使;乘坐合法安全运营车辆,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不乘坐三轮车、人货两用车等不安全车辆,牢固树立自我防范意识。 13. 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集体活动,要严格遵守活动纪律,不得擅自离队,个别行动。 14 .住宿生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管理规定。 中心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督促教师自觉地执行教学常规的要求,使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避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8、特制订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一、健全制度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教学业务检查领导组(教务处全面负责教学业务检查工作);检查领导组的职责是检查、督促、指导任课教师认真执行教学常规;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研情况等;认真填写教学情况统计表,并及时通报检查情况。 (一)备课检查制度 1、按《小学教师备课基本要求》备课,提倡适度超前备课,杜绝过度超前或滞后备课及不备课上课,杜绝照抄《备课手册》、教案等。 2、学校教务处对教师备课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主要检查教案书写的规范情况(目标、重点、难点、作业安排、书写规范等)、篇目数量,
9、并将检查主要情况记录在册,同时在学校例会上通报。 (二)作业检查制度 1、语文、数学、英语及有关常识学科需布置适量的作业,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布置作业。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要严格执行《关于规范小学作业设置与批发的基本要求》,认真及时、批语书写规范,并做到日期、评价、记录齐全。 2、教务处每月至少抽查1次学生作业情况。主要检查作业的次数,作业设计、批改的情况和学生的书写情况。 (三)听课检查制度 1、认真抓好“评好课”专题研修,各学校要开展有效的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师间相互研究、交流、取长补短;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并提供公开课教案、听课记录及评议意见;全面开展推门听课,校
10、长、主任每学期推门听课应在20节以上。 2、每学期结束前所有教学人员将听课记录交教务处以备检查,学校班子听课记录交中心校检查。 中心小学教学仪器维修保养制度 一、根据各种仪器设备的特点,及时做好防尘、防潮、防锈、防霉、防蛀、防冻、防爆、防光、防毒、防磁、防腐蚀和开机通电、充电及计量标定等工作,确保仪器设备性能完好。生物浸制标本要按要求定期补充防腐液。 二、仪器设备借用前,实验教师要进行一次检修,保证其性能完好。仪器设备归还后,再进行一次检修,然后放原位保存。 三、精密贵重仪器要妥善保管,维修或者改用须经主管领导批准,严禁自行拆卸。若实验教师不精通其性能,应委托专业部门进行维修保养。
11、 四、学生实验时,实验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及时维修有故障仪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学生实验结束后要对仪器进行检修、复原,以备后用。 五、每学期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集中维护保养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小学校舍勘查鉴定工作制度 为加强校舍维护管理,及时掌握校舍完损状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修缮建设计划,确保校舍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 校舍查勘鉴定是指通过实地查勘、分析验算校舍的结构、部件、设备的技术状况提出鉴定结论,查明校舍安全隐患,评定校舍完损等级。 2. 校舍查勘鉴定主要包括校舍经常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定期查勘鉴定以及特别查勘鉴定等。 3. 学校要经常对校舍的
12、承重、围护构件、内部设备以及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构件变形、裂缝、腐朽、渗漏、空鼓,内部设备损坏以及不安全使用的情况。对承重构件的隐蔽部位要仔细检查。检查中如发现险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 4. 每年雨季前要对校舍的安全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主要检查校舍的抗灾能力、维修计划落实情况和学校采取的度汛措施。 5. 对校舍以三年为周期分批进行全面查勘鉴定,按照有关标准评定完损等级。 6. 对房龄长、完损等级低的校舍要进行重点监测,及时掌握其完损状况变化,防止事故发生。 7. 学校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要书面上报主管部门申请对校舍进行鉴定: (1)发现险情; (2)改变校舍
13、用途引起荷载变化; (3)改扩建校舍; (4)使用超过设计年限的校舍; 8. 校舍鉴定由区级以上教育、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织,须有两名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或委托专业鉴定机构鉴定。 9. 校舍鉴定应符合规定程序,使用统一术语,填写鉴定文书,提出处理意见。危房鉴定须由鉴定机构提出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的依据,报请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经鉴定属危险房屋的,鉴定机构必须及时发出危险房屋通知书。 10. 学校应根据校舍检查和鉴定情况合理制定修缮计划。凡鉴定为危房的必须立即封闭停用,修缮加固或翻建、拆除。 11. 学校对校舍查勘鉴定情况要及时形成书面材料,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12. 凡因下列原因造成校舍倒塌和安全事故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和单位主要领导的民事或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发现险情不报告,不采取应急措施或鉴定为危房后继续使用的; (2)有险不查或拖延鉴定时间的; (3)把危险房屋鉴定为非危险房屋的; (4)鉴定为危险房屋而未采取有效的解危措施的; 13. 学校要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校舍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经常对师生进行校舍使用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