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水管道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一、材料质量要求
1、水泥
采用425号硅酸盐水泥,要求新鲜无结块。并有出厂检验报告及出厂合格证。
2、砂
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
卵石或碎石,粒径5-40mm,含泥量不大于2%。
4、大卵石或块石
粒径不大于150mm,质地坚硬,表面无水锈、污泥杂质等。
二、主要机具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机动翻斗车、插入式振动器等。
三、作业条件
检查复核基础轴线、标高,在槽帮或模板上标好混凝土浇筑标高;大面积浇筑的基础,每隔3m左右钉上水平桩。
四、施工操作工艺
1、混凝土拌制应认真计量,按配合比投料,每罐投料顺序为:
2、石子t水泥T砂子T水。严格控制加水量,搅拌要均匀,最短时间不少于90s。
2、混凝土搅拌完后,应及时用手推车、机动翻斗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时应防止离析或水泥浆流失;如有离析,应进行二次拌合,拌好的混凝土超过2小时仍未使用的,不得使用。
3、浇筑时如高度超过2m,应使用串筒、溜槽下料,以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4、浇筑条形基础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各层间应互相衔接,每段长2-3m,使逐段逐层呈阶梯形推进,浇注先使混凝土充满模板边角,然后浇筑中间部分,以保证混凝土密实。
5、混凝土捣固一般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其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
6、混凝土浇筑过程
3、中,应有专人负责注意观察模板、支撑、管道和顶留孔洞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才能继续浇筑。
7、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一般接缝不应超过2b,如间歇时间超过水泥初凝时间,应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8、混凝土浇筑完后表面应用木抹子压实搓平,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h
内覆盖并适当浇水养护,一般养护不少于7天。
五、质量标准
1、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按现行标准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试块,并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评定标准的规定。
3、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每个检查件蜂窝面积不大于4cm2,孔洞面积不大
于 1cm 2。
4、允许偏差项目
混凝土基础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mm )
检验方法
1
轴线
独立基础
10
尺量检查
位移
其他基础
15
2
标高
士 10
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3
基础
15
尺量检查
截面尺寸
-10
4
表面平整度
8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5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偏移
15
尺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