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二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以及主持教导主任和数学教研组工作。 由于二年级是知识积存和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同学养成合格习惯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针对本班同学好动、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行为习惯差等实际状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纳多激励,常激励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同学自觉的学习,主动改正自己各方面的不够,帮助同学逐渐养成合格的学习习惯。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教学工作1、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强化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同学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同学多
2、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强化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强化上课技能,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班上的虎文昊、贾文静、等同学,上课时积极发言,动口动手动脑,学得轻松愉快,〔他们的成绩也很好〕。又如康博、虎占鹏等同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偏后,针对这样参差不齐的同学,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同学主动探究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同学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让他们都有作为,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提倡自主性“同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加者。〞2、认真备课,精
3、讲精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努力完成教学要求。 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因此在上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了解同学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必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纳相应的预防措施。3、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从基础抓起,平常就要盯牢。 取得进步就要表扬。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同学的必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同学知
4、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同学思想的辅导。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的习惯,形成了合格的学风。二、教导主任工作 1、坚决履行岗位使命,不打折扣地完成教导处的相关任务。 一学年来,我负责教导主任的工作,期初,积极协助排好课程表、安排好教导处的每周教学活动安排,及时做好老师请假时的调课工作,确保每节课都有老师上课,不让一节课空闲。 2、协助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提升教学效果。 听课记录、教案、作业集中检查或抽检,并将检查结果列表登记。另外,还将检查结果作为今后评优评先的依据,通过以上措
5、施来促进科任教师做好本职工作。 3、带头做好教研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学期中积极组织数学组展开教研活动,主动承当公开课,深入课堂,认真听课评课。 三、数学教研组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习型的校园文化。 3、激励中青年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同时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4、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的公开课都采纳多媒体
6、的辅助教学,多数老师都能自制教学课件,熟练操作。 同时在平常的教学中也能自觉地、经常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5、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教师应从素养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课上足、上好。 6、平常组内单元把关、期中各年级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学期末班级能统一过关测试,互相比较,对比差距和不够,迎接全区期末抽测考试。 7、一学期来,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并能及时写好个人补充和教后反思。 8、本学期在学区和教导处组织安排下,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张小琴教师参加了学区优课赛听课活动。 总之,一学期来,本人尽职恪守,在工作岗位中尽量克服缺点,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大胆探
7、究,不断革新,使我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学历期来我努力依据同学的实际状况,采纳有效的措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的学习习惯,引导同学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存在一些疑惑,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索同学怎样学,同学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 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同学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制定好学习
8、 2、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同学思索。 然后,放手。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期来我努力依据同学的实际状况,采纳有效的措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的学习习惯,引导同学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一、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 思索同学怎样学,同学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
9、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同学的主动学习过程。 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制定好学习。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同学思索。然后,放手让同学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 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同学的探究结果,同学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同学学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 最后,尽量让同学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同学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加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依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 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
10、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合适低年级同学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 同学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同学的革新、施行提供了可能。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学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同学自己查找错误,强化同学的分析能力。 同学订正之后,仍给满分,激励同学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
11、学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善教学,提升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 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同意他们采纳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同学的回答采纳“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同学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索。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同学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同学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善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同学思维过程的试题。 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同学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同学的知识掌握状况,学习的努力程度
12、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纳按类讲解。 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同学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养教育保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养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熟悉,树立“以同学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同学的探究与革新活动展开,浮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收银员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同学的兴趣,解放了同学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同学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索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同学能保持合格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13、去积极主动的参加学习。 三、参加教研活动: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同学今后的发展服务的。 阅读教育期刊,思索培养同学革新意识、施行能力的方法和途径。3、“走出去,请进来〞。 到其他小学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同学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同学的革新意识、能力和施行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期来我努力依据同学的实际状况,采纳有效的措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的学习习惯,引导同学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学期的
14、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 思索同学怎样学,同学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同学的主动学习过程。 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制定好学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同学思索。然后,放手让同学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 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同学的探究结果,同学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同学学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
15、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 最后,尽量让同学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同学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加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依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 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合适低年级同学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 同学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
16、给同学的革新、施行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学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同学自己查找错误,强化同学的分析能力。 同学订正之后,仍给满分,激励同学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学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善教学,提升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 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同意他们采纳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同学的回答采纳“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
17、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同学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索。 二。 积极推动素养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同学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同学的革新意识和革新能力。让同学的各种素养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综上所述在本学期,我班的合格率都达百分之三十五以上,但是存在的不够是,同学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善,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班级状况分析: 本班二年级同学共有同学40人,二年级的孩
18、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状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同学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 必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索。强化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熟悉,简单的万以内的加
19、法和减法,图形与变幻,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施行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熟悉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熟悉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
20、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识别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熟悉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究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
21、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合格习惯。 四、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熟悉。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强化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依据同学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充分利用同学的生活经验,制定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
22、"的实际含义。 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识别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学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制定图案复习熟悉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同学的兴趣,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熟悉数学知识。 再如:展开"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同学独立思索与合作交流,帮助同学积存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激励同学独立思索、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倾听别人的看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同学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升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
23、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同学的应用意识。 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施行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同学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依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依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状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制定教学过程;依据本班同学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状况和同学的生
24、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制定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强化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 采纳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一 数与代数 1 数的熟悉 2 数的运算 3 式与方程 4 比和比例 二 空间与图形 1 线与角 2 平面图形 3 立体图形 4 图形与变幻 5 图形与位置 三 统计与可能性 1 量的计量 2 统计 3 可能性 四 施行与综合应用 1 探究规律 2 一般复合应用问题 3 典型应用问
25、题 4 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问题 5 比和比例问题 6 解决问题的策略 7 综合应用问题 插图 (3)偶数和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又叫做双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又叫做单数。 〔4〕素数和合数 素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素数,又叫做质数。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0和l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5〕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一般用短除法,即用这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就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就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中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则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也称这两个数为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