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高度概括教材的重点 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要依据教材的内容而定。制定的目标应提炼出本课时内容的重点,覆盖教师精讲点拨的意图。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理解教材重点,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才干使得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水到渠成。 就小学数学而言,教材内容的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重点,二是能力的重点。知识是要同学掌握的,能力是要教师培养的。所以,教学目标可以制定知识掌握目标和能力训练目标。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可制定以下目标:1.拼图形,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2.会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同学动手操作,用
2、拼剪法找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同学动手操作能力和推导能力。又通过一系列图形面积的计算,促进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又培养同学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复斟酌,叙写目标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例2一课为例,我的课时目标第一稿是这样的:(1)在现实情境中,能借助线段图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索方法,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在探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分析数据的能力。(3)加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
3、过程中熟悉数学的价值。 开展教学后,我感到上述目标存在不够,于是经过反复修改定了第二稿:(1)能将例1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符合原意的线段图。(2)能通过线段图,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与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的含义及数量关系。(3)能以实际比计划多的公顷数占计划公顷数的百分之几和实际占计划的百分数比计划百分数多多少两种方法列式,通过合情推理,会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4)能区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含义,画图分析相关问题。(5)碰到较复杂计算时会借助计算器计算,并知道计算中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导同学自主探究
4、革新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同学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汲取、反复学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同学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同学,而在于引导同学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同学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同学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
5、推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同学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启迪同学革新 小同学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同学的革新意识,满腔热情地激励同学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同学开拓、革新的精神。教师引导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加强了同学的主体意识,而同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产生了创造欲望,学会了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学克和千克一课,我在课堂上创设了超市购物这一同学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货架上放了许多日常食品,并标上单价,如:苹果3.50元/斤,饼干4.5元/斤,果冻3元/斤让一位同
6、学当销售员,一位同学当顾客走进超市购物,最后到收银台付钱,我提问:这些东西各大约多重?同学估一估后,售货员拿出秤来称一称,然后算算应付多少钱。 解后,请其他同学上台买自己喜爱的食品。这样给同学提供了实际应用和加深理解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回忆熟悉的1克和1千克的质量单位,这些质量单位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等,让同学在模拟的施行中解决问题。又如在教学口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提供3种水果的只数:苹果66个,梨32个,桃7个。要求同学任选其中的2种水果,算一算它们有多少个,并列式解答。同学经过小组讨论后,提出了3个不同的问题,(1)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算式是66+32;(2)桃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7、算式是7+32;(3)苹果和桃一共有多少个?算式是66+7;前两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不进位加,这是以前学的内容,同学都会做。第3题算式66+7则特别了本节课的重点进位加,在合作交流后让持有不同解法的同学述说自己的思索过程,使全体同学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到听取同伴看法的重要性,体会到合作交流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并在观察、分析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同学主动学习教学 小组合作,使同学学会共同生活 与人共同生活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而为
8、了帮助孩子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让同学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如第一课数一数就让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在带来的喜悦。而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大组,便于同学间的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同学优良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同学多思索,多施行,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信这对他们今后与人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同学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过于严正的管束和八股式的套话,往
9、往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同学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同学参加学习活动。 改变例题和学习的浮现方式,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浮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同学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同学的双眼。 如在教学10的熟悉一课时,我把09这十个数字制定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浮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
10、精灵,同学的热情异常高涨。 4营造数学课堂气氛 改善教学方法,加强革新能力 1.渗透学习方法,丰富革新内容。 记得以前教育台播放过一位老师教质数和合数的电视。师生基本上不讲话,只用手势,要求是:必须用乘法;限用自然数; 不能用1。接着教师写:4=?同学提出:4=3+1,教师摇头,用手指指要求。同学思索后提出4=2*2,教师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教师用同样的方式出示:6=2*3、8=2*4、9=3*3,接着教师出示3=?同学摇头写不出,于是教师在3后写上质数两字。同样:2=?、5=?、7=?同学均不能按要求写出来。最后教师问了一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同学纷纷发言,教师归纳小结,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
11、念。 2.强化施行活动,加强革新能力。 在教学中,组织同学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同学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同学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同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推测的方法,培养同学的探究意识和发现意识。 例如:在组织一次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必须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同学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同学调查活动所必须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必须要多少钱等。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同学思索探究:依据同学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必须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美丽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
12、开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学可以奖励一颗智慧星。这样同学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同学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同学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同学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引导探究学习,诱发革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同学独立思索,放手大胆地让同学尝试探求新知。同学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同学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同学在独立思索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同
13、学: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加,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 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同学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索,让同学主动参加学习、探究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第 8 页 共 8 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