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4月党支部书记学习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与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专题党课讲稿【2篇文】供参考 2025年4月党支部书记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破题之举,十年磨一剑,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踏上新征程,纪检监察机关要以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马不离鞍、缰不松手, 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坚决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 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 深刻认识“四风”不除、正气不彰的政治风险。当前,从国际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持续蔓延,外部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国内看,我们正走在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处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在千钓重担之下,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斗争本领。“四风” 不除、正气不彰,会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严重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严重影响政治生态,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政治风险。 深刻认识反弹回潮、卷土重来的现实风险。“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经过持续高压整治,“四风”问题特别是享乐奢靡之风得到
3、有效遏制,但作风顽疾土壤未消、病根未除。一旦松口气、歇歇脚,“四风”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深刻认识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演化风险。不正之风是腐败滋生的温床,与腐败互为表里、同根同源。不正之风具有很强的“破窗效应”,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往往源于小事小节失守,违法犯罪大多始于“四风”问题。纠治“四风”事关反腐败斗争成果的巩固拓展。如果不抓早抓小,“四风”的病原体就会演化成为腐败的大祸患。 深刻认识盲目乐观、懈怠松劲的疲态风险。经过长期努力, 纠治“四风”形势不断向好。面对取得的成绩,要特别重视“疲劳综合征”的问题,始终保持警惕警醒,防止出现麻痹大意、警惕性下降,敬畏减弱、侥幸心理滋生,定力不
4、足、较真不够等问题。 把严的主基调贯穿纠治“四风”全过程 针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要露头就打、反复敲打。享乐奢靡之风实质是贪图安逸、物欲膨胀、追求享受,积习深、花样多、惯性大,必须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坚持抓顽疾治通病,紧盯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顽瘴痼疾,严查快办、猛药去疴,始终保持强大震慑。坚持抓在早治初病,紧盯“会所中的歪风”“天价茶中的乱象”等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防止坐大成势。坚持抓隐形治新病,紧盯变着法子“吃老板”“吃公函”、在行业协会违规报销“打掩护”、借快递物流“隔空收礼”等新动向,创新监督执纪方式,打好明察暗访、数字赋能、部门联动的组合拳。
5、 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靶向纠治、综合施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披着政治正确的外衣,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消磨的是奋斗意志、损害的是党群关系、贻误的是发展时机。坚持“恒温”“恒劲”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政策执行有温差,严肃查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罔顾实际乱决策、空喊口号假执行、敷衍应付打折扣等问题,以有力监督推动党员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政绩观有偏差,注重推动从思想观念、领导方式上找根源、抓整改,严防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的功利行为。聚焦基层减负有落差,把作风建设基层观测点作为识别风向、精准预警的监督前哨,以下看上、上
6、下共治,形成监督、 整改、治理的工作闭环,推动解决文山会海、检查考核过多过滥、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让群众在作风建设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围绕促进共同富裕做到监督执纪为民。深化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推动党中央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政策直达基层、 直达群众。加强对共同富裕各类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进监督,增进民生福祉,是监督执纪为民的内在要求。要督促推动党员干部把握好发展与共享、效率与公平、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既全力“做大蛋糕”,又努力“分好蛋糕”,精准识别、坚决纠治搞“大呼隆”“一刀切”,头脑发热、急于求成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保障促进共同
7、富裕政策的“阳光雨露”惠及百姓。 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做到纠风治乱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背后,有不少是干部服务群众作风方面出了问题。解决好干部存在的作风问题,促使干部清正有为,是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抓手。要紧盯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健全“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集中有效纠治吃拿卡要、挪用侵占、 虚报冒领等“微腐败”和推诿扯皮、久拖不办等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做到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以系统思维大力弘扬新风正气 以“关键少数”引领新风正气。领导干部是党风政风
8、的风向标,也是社风民风的引领者。只有领导干部身体力行、转变作风, 才能以上率下、上行下效。要推动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发挥“头雁效应”,带头轻车简从调查研究,带头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带头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注重小事小节。 以制度机制培固新风正气。纠治“四风”,落点在“治”, 关键靠“制”。要重点聚焦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四风”问题, 深入检视背后的制度、机制成因,以建章立制促常治长效,推动完善公车管理、津补贴发放等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让制度规定“长牙”“带电”,不断压缩“四风”生存空间。 以村规民约厚植新风正气。优良的党风政风在引领社风民风的同时,也需要淳朴的社风民风助力。要更加
9、注重推动基层移风易俗,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陋习,指导推动基层村社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村规民约,推动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崇俭戒奢,让群众摆脱“面子包袱”、减轻负担,实现从“彩礼满桌”到“清风扑面”的基层风气之变。 以廉洁文化涵养新风正气。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弘扬时代新风正气的基础性工程。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更好把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廉洁教育贯通起来,进一步创新载体、建强阵地、丰富供给,特别是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自觉修心修行、严格家教家风,以实际行动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齐心协力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10、 2025年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专题党课讲稿: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将作风建设持续引向深入 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自我革命中具有引领意义和内生作用的关键环节。1月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入新时代,面对党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纯洁干部队伍,维护了党的形象,巩固了红色江山,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
11、面从严治党,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将作风建设持续引向深入, 为建设长期执政、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理论根基与实践经验。我们必须从理论内涵、历史经验、伟大成就、 实践举措等方面深刻把握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蕴涵,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一.作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政治自觉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作风建设, 就是在党的作风上开展自我革命,彰显了中国共产
12、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自觉。 永葆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优良作风,将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作风的价值基础,只有一个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且没有自身特殊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才具有进行作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另一方面,党的作风是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外在表征,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内蕴在党自身中的重要特质,必须
13、时刻通过党的作风具体呈现。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些都决定了共产党人只有坚持推进作风建设,才能始终在历史变迁中保持奋进姿态、在乱云飞渡中保持从容定力。 提高党执政效能的重要环节。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作风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对于长期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消极懈怠等不良风气会影响甚至破坏党的风气和党的形象,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弱化党的执政能力。因此,作风建设是与时俱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重要手
14、段。良好的党内作风所形成的以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的共识,是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的内生动力;党的作风建设在党员干部心灵深处扎好思想的“护栏”,是党拒腐防变、自我约束的重要机制;党通过作风建设培育优良党风、 涵育社会新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更加有力的保障。 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关键保障。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党在百余年奋斗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相较于党的纲领、党的
15、政策等,党及其党员在工作生活中的作风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最直观、最真切的认识。党不仅要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真理力量,也要有以党的作风建设厚植的人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党密切联系群众、赢得支持拥护、巩固群众基础的坚实保障,也是党推进历史伟业的深层次动能。 二.抓好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经验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 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坚
16、持发扬一整套优良作风,有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更是党百余年奋斗征程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推进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提出并践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抗日战争时期,党创造性地以整风的形式,旗帜鲜明地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在延安,党形成和发扬了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形成了延安精神。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
17、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丰富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建设新内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立足于执掌全国政权所提出的党的建设新任务, 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整党整风运动,以更加有力的作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杂局面,将党的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指出:“党的作风建设
18、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党提出作风建设“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开展“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开辟了党的建设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
19、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抓好作风建设、培育优良作风,是党在推进事业过程中管党治党的经验结晶。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努力下,党的作风建设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展、 体系不断完善。党对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需要的党风、学风、文风、会风和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等各个方面作风建设要求进行了理论阐释和实践创新。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凝结的优良作风,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宝贵财富,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资源和思想基础。 三,新时代党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历史性成就
20、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将其提升至关乎党的形象塑造、民心向背抉择以及党和国家命运兴衰的战咯高度,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坚持不懈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 重塑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2012年12
2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制定相应规定、 细则并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名片,也是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具体实践。每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中央纪委全会等重要会议,每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都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2017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 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进行细化
22、完善、提出更高要求。2024年1月,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部署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严查“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 “吃下级”等问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风貌,是党员世界观在日常行动中的具体体现,而社风和民风作为人们所共有的精神面貌的集合体, 反映了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及基本道德水准。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彼此深刻影响、 相互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
23、次全会上强调“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深刻阐明了党风社风民风之间的关系。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多措并举遏制“天价烟酒”,再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党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畅通群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坚决惩治“蝇贪蚁腐”, 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通过反腐败和作风建设扭转党风、政风,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健全制度体系,构建创新机制与长效机制。党的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
24、要长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包括《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基础性法规,还包括《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党内规范性文件,为作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2024年6月,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936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制定修订的党内法规占比超过70%。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党以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抓作风建设, 以作风建设
25、长效机制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关系到党的形象、威望和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要继续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 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只有始终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清除党自身的问题,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不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才能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加强理论教育,凝聚思想共识。作风
26、建设就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党自身提出的要求,也是不断加强理论教育增强全体党员宗旨意识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谈心谈话、警示教育、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不断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牢宗旨意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把稳思想之舵,从而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从思想深处提高认识,转变作风,推动党风政风不断向好,更好地坚
27、持人民至上。以深刻的理论自觉保持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自觉,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坚持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注重破立并举,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 把工作摆进去,形成‘头雁效应’。”抓住“关键少数”, 坚持以上率下,是作风建设的关键所在。要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及其“一把手”切实履行作风建设主体责任,深化运用教育提醒、明察暗访、通报曝光、监督检查、严查快处、督促整改、“回头看”等方式方法,不断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从而确保责任落实落地。坚决打赢作风建
28、设攻坚战,不能“马列主义手电筒”只照别人。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身体力行,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完善体制机制,注重标本兼治。制度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要健全相关制度,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奠定坚实制度保障,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一方面,注重建章立制,瞄准短板、找准症结,完善规章制度,并强化制度执行,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另一方面,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教育机制,把加强党性教育当作基础性工作来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越纪律底线,不踩规矩红线,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以优良作风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