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寒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本田节水控灌水层管理技术 - 种植技术.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9978106 上传时间:2025-04-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本田节水控灌水层管理技术 - 种植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寒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本田节水控灌水层管理技术 - 种植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寒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本田节水控灌水层管理技术 - 种植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寒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本田节水控灌水层管理技术 - 种植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寒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本田节水控灌水层管理技术 - 种植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寒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寒地水稻本田节水控 灌水层管理技术-种植技术这一时期指插秧至幼穗分化,仍属于营养生长期。主要任务是创 造良好的条件使秧苗返青快、 分蘖早、 株壮、 根多以及控制无效分蘖, 防治病虫草害,提高有效分蘖率,适期达到预期的田间总茎数和有效 分蘖数, 适时转入生育转换期, 为穗足穗大和安全抽穗打好营养基础。 在当前发展生态农业的新形势下,本门介绍了寒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以及有针对性地介绍寒地水稻本田节水控灌水层管理要点一起来具体 了解一下! 1、灌溉水量灌溉定额井灌区 400 立方米/亩, 自流灌区 500 立方米/亩。做到早春截留桃花水, 充分利用天降水, 科学利用循环水, 合理

2、开发地下水,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井灌区的灌水防止大水猛 灌,以小水缓灌进地为好,要充分利用水的比热大,热容量高的物理 特性,发挥蓄能作用,田间工程要完善,每个格田都有独立水口,实 现单排单灌,池埂要坚实,防止跑水漏水。在渗漏大的田块,应在插 前用机械多次进行水耙, 或放水前先用机械旱整减少漏水。 3、 灌水时 间根据水稻生物学特性和田间热交换规律,对距水源的远近不同的田 块在不同时间上进行灌溉,在夜间灌溉距水源近的田块,白天灌距离 水源远的地方,午间高温时段灌中距离田块,这样可以使灌水温接近 于田间水温,使全田水温一致,稻根不会因水温骤降受到伤害。对于 距水源近的田块,最好在早晨 5

3、6 时趁田间水温低时灌水,到 8-9 时 灌完, 至 10 时左右全田水温就可达到一致, 这是因为清晨田间水温与 渠道水温差异小。 4、浅湿灌溉技术水稻浅湿灌溉是指间歇灌溉与水层灌溉相结合,水层 0-5 厘米,分蘖末期,减数分蘖期后抽穗前,齐穗 后三次晾田。特别是低洼、草塘、粘重早衰地块,加大晾田力度。4.1 浅湿灌溉的原则水稻浅水灌田,每次灌水深约为 3-5 厘米,待水分自 然消耗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再灌下一次水,灌溉过程中形成几天 有水层, 几天无水层状态。 两次灌水的间隔时间根据稻田的保水性能, 土壤肥力水平,稻苗的生育状况及降雨量而定。一般一次灌水后的有 水时间约为 2-5 天,无

4、水层时间使浮泥沉实,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土 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 80%时,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比水层灌溉 的低。三次晾田应成为成为生产间歇灌溉的常规措施。土壤肥力高, 还原能力强,秧苗生长旺盛,应缩短有水层时间,延长无水层时间, 分蘖末期晾田 (晒田)。 中上等肥力的粘质土壤, 渗透性好, 施用一定 量的有机肥或基施氮素,稻苗生育正常,前期和后期都可以采取轻度 的间歇灌水,分蘖末期晾田。 4.2 浅湿灌溉要点水稻浅湿灌溉除返青 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实行浅水灌溉以外,其他各生育期均匀实行 间歇灌溉,土壤水分调节要点如下: 4.2.1 水稻返青期:水稻返青成 活后,分蘖始盛期高肥田采取强度的间

5、歇灌溉,中肥田采取轻度的间 歇灌溉。也可视苗情在分蘖始期浅灌,分蘖盛期间歇灌溉。 4.2.2 水 稻分蘖末期: 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晾田 (晒田)。 晾田适宜时期在有 效分蘖临界期,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对分蘖力强的品种,当分蘖 达到计划茎数的 80%时就应开始晾田;分蘖力弱的品种可在达到计划 茎数时开始晾田。通过晾田,稻株形态上应是叶片耸立,茎杆老健, 叶色清淡,出现所谓“拔节黄”。 4.2.3 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从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灌水保持 3-5cm 水层,期间晾田 1-2 次。 4.2.4 乳熟 至黄熟期:从乳熟到黄熟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干干湿湿, 前期以湿为主, 后期以干为主

6、 到黄熟期停水。 5、 促控结合灌溉技术 5.1 插秧至分蘖盛期缓苗促蘖:水肥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加速缓苗,保 证穗数。就是要促使秧苗快返青,并使分蘖早生快发,此期要求秧苗 有较强的生长势,应适时追肥,在有效分蘖临界期内达到计划茎数。 如果水肥管理不当,易产生分蘖不足,造成晚生分蘖过多,影响水稻 产量和品质;或插秧密度大,前期分蘖过旺,茎叶繁茂,过早封行郁 闭,而导致成穗率低和发生病害、倒伏等后果。要采用适龄壮秧,插 后建立水层约为苗高 1/2-2/3、3-5 天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为 3 厘米, 插秧后采用水层的浅灌是为了创造一个较稳定的温度环境,减少植株 蒸腾,保持稻体水分平衡。如遇大风,还

7、可以减轻秧苗受风浪漂刷。 如此期无水层,易使秧苗脱水受旱,不易缓苗。深灌又会造成浮秧, 不易扎根,或叶鞘过长,细弱,导致披倒。早春遇寒流降温时水层可 以调温,以利秧苗生长。 5.2 土壤肥力不高,或秧苗生长不旺的田块 灌溉:要保持浅水层灌溉,一般 3-5 厘米,有水层的好处是促进土壤 还原,加速土壤的有机质转化为铵态氮,提高铁、锰、磷、硅等营养 元素的溶解度,以利水稻吸收,浅灌还可以提高土温和水温。 5.3 土 壤肥力较高的田块:视秧苗生长的旺盛程度,采取浅湿灌溉,每次灌 水几天有水层,几天无水层,起到经常放露晾田的作用,促进根系发 育,防止黑根,有利分蘖早生快发。经验认为“苗壮靠前蹲,前期稳

8、 得住,后期不愁长。 5.4 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控氮落黄:水稻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也是培育理想株型的关键时期,水肥 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水稻生长中心的转移,增强抗 病抗倒伏能力。 5.5 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保蘖攻穗:中期晾田以后要适 时追施穗肥, 施肥量占氮肥总量的 30%, 钾肥占总量的 40%, 追肥是要 做到三看追穗肥。 5.6 成熟期养根保叶:实行浅湿间歇灌溉,乳熟前 期以湿为主,乳熟后期以干为主,两次灌水间隔期间田面不泥烂,土 壤沉实不裂缝。寒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一、灌溉总的原则是花达水移 栽,深水扶苗返青,浅水增温促蘖。插秧后要立即灌水,深度达秧苗 高度的

9、2/3,目的是以水护苗,防止秧苗因失水过多而萎蔫,不易成 活或延迟返青。在水稻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保持 3 厘米左右浅水 层,以利增加水温和泥温,加快土壤还原进程,提高磷、钾和微量元 素的溶解和可吸收数量,加快水稻生长速度,利于分蘖发生。如水层 过深或干干湿湿都不利于水稻分蘖。 灌水时间以早晨为好。 如有落干, 次日早晨再灌,白天尽量不灌水、不落干,以免因蒸发带走热量,如 需向根部供氧,也以夜间落干、早晨覆水为好。二、追肥我省水稻均 属早粳类型,本田营养生长期间短,分蘖和穗分化的关系为重叠型, 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即进入幼穗分化,施足基肥和蘖肥,稻体含氮量较 高而进入幼穗分化期很少因缺氮影响枝梗

10、和颖花分化。分蘖期施肥可 起到增蘖、 增花的双重作用, 施用早期穗肥几乎没有实用价值。 1、 追 肥时机返青之后,开始正常生长,相应的分蘖也开始发生。因此,稻 苗要从土壤中吸收较多量的营养,尤其对氮肥最敏感,氮肥对生长和 分蘖的作用最大。虽然已施入相当基肥,但分布于全耕层,而此时稻苗的根系分布还较浅,分布的范围也有限。所以,为了保证到幼穗分 化前有足够的分蘖, 并提高分蘖的素质, 必须在返青后及早进行追肥, 绝不可拖后追肥时期。返青期诊断:移栽后,当晴天中午有 50%植株 心叶展开,或早晨见叶尖吐水,或植株发出新根,为达到返青期的标 准。 2、追肥方法按施氮总量的 15%-20%用于追肥,一般

11、先施计划用量 的 80%, 过几天再用所余 20%肥料对长势仍差的地方找零, 先站在埂上 观察施肥田的长势长相,明确哪稀哪密、哪绿哪黄、哪高哪矮,然后 进地对不同长相,分别轻重酌施,通过追肥调平田面。浅水施肥,施 后不灌不排,使肥水渗入土中,再正常灌溉。三、稻田除草采取以药 剂除草为主,清选种子、整平土地、合理灌水、人工除草等为辅的综 合灭草技术。根据田间杂草群落,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和配方,提高灭 草效果,降低除草成本。移栽后本田的杂草主要有稗草、雨久花、泽 泻、慈菇、异型莎草等,使用药剂品种请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咨 询。 四、 病虫害防治这阶段主要防治两虫一病。 1、 水稻潜叶蝇稻潜叶 蝇属

12、双翅目,水蝇科,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轻则影响稻苗 生长分蘖,重则造成秧苗死亡。成虫为灰褐色小蝇,体长 2-3 毫米。 卵乳白色,长圆柱形,长约0.7 毫米, 3- 10 粒集成一块。幼虫为乳白 色小蛆,圆筒形,前端尖、后端钝。幼虫潜入稻叶内咬食叶肉,剩下 表皮,成黄白色枯死斑,渗水腐烂,整叶死亡,严重时成片稻苗枯萎 或死亡。黑龙江省一年发生 4-5 代,危害水稻主要是第二代。成虫喜 欢在下垂或平伏在水面的叶尖部位产卵,在浅灌条件下,在叶基部产 卵。卵孵化后咬破叶面侵入叶组织内取食叶肉。防治方法:一是浅水灌溉,使苗壮叶片直立,减轻危害;二是清除灌排渠堤及埂上杂草, 减少虫源,降低危害,三

13、是药剂防治,在秧苗带药下地的基础上,在 幼虫发生初期, 666.7m2 用40%乐果乳剂 50 克、 兑水 30 千克, 喷雾防 治;也可用 3%呋喃丹颗粒剂每666.7m22 千克撒施可兼治其它害虫。 2、 水稻负泥虫属黯翅目,叶甲科。成虫是小甲虫,卵长椭圆形,幼虫头 黑色,近梨形,肛门向上开口,排粪堆于背部,故称负泥虫。在黑龙 江省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危害稻叶,吃成纵向条纹;幼 虫食害叶表皮叶肉,使叶枯萎。防治方法:在 5 月末 6 月初,清除稻 田附近杂草,消灭越冬虫源;成虫出现较多,或孵化的幼虫有小米粒 大小时,喷撒 3%呋喃丹颗粒剂, 666.7m2 用 1.5-2.0 千

14、克;或用2.5% 敌杀死乳油, 每 666.7m215-33 毫升, 兑水 10 千克喷雾。 3、 稻瘟病是 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每年均有发生,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 侵染的部位不同,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 寒地春季气温低,基本不发生苗瘟。稻瘟病菌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梨形孢属,病原菌有菌丝、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附着孢等。 菌丝体的发育温度为 8-37,最适为 26-28;分生孢子在 10-35 间均可形成,最适为 25-28;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 25-28,低于 15不萌发。稻叶上的病斑在相对湿度高于 93%时,才能产生分生孢 子,孢子萌发必须具备水滴条件,在相

15、对湿度达 96%以上才能萌发。 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带病稻草或稻谷上越冬,是翌年病害的初 次侵染源,当气温上升到 15以上,湿度又合适时,就能不断产生孢 子, 侵染水稻发病。 在黑龙江省, 6 月末 7 月初可发生叶瘟, 7 月中下旬为叶瘟盛期; 7 月下旬到 8 月上旬,病菌孢子侵入节、穗颈及枝梗 或粒,相继发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粒瘟有时可延续到黄熟期。 叶瘟的病斑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白点型四种,其中急性型 可产生大量病菌孢子是叶瘟流行的预兆。叶瘟不仅破坏叶片,并为后 期节瘟、穗颈瘟等提供了菌源,须及早发现,早期防治。节瘟多在穗 颈下第 2 节上发生,初期为暗褐色小点,逐渐呈

16、环状扩展,直到节部 变黑褐色,后期干缩易折,影响养分流转,穗部早枯,粒重降低,早 期发生的甚至导致白穗。穗颈瘟、枝梗瘟初期在穗颈、枝梗上出现水 渍状暗褐色斑点,逐渐扩展变为黑褐色,影响养分流通形成秕粒或白 穗,造成严重减产。稻瘟病在日照少、多雨、多湿和温度在 20-26 间时容易感染,须及时测报防治。防除方法:采用抗病品种,清除带 病稻草,适量施用氮肥,浅水灌溉,壮根健株,提高抗病能力。药剂 防治,以控制叶瘟,严防节瘟、穗颈瘟为主,及时喷药防治。防治叶 瘟要抓住始发期和盛发期防治穗瘟应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常用药剂种 类有: 666.7m2 用加收米 80- 100 毫升, 兑水 33 千克喷雾, 或 666.7m2 用 40%富士一号乳油 57-72 毫升, 或用 50%多菌灵 80- 100 克, 兑水 33 千克喷雾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