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800题)
1、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实验可以分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全部都是
【答案】 B
2、下列属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是( )。
A.培养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
B.养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知道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
D.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答案】 C
3、发现法的广泛使用被限制的原因是( )。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答案】 B
4、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
A.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
C.学生通过氧气的个别反应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D.通过氧气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思想
【答案】 A
5、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化学原理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观察法
B.练习实践法
C.讨论谈话法
D.引导探究法
【答案】 D
6、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
A.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B.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
C.以海水、金属矿物质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D.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答案】 D
7、化学教学研究的起点环节是( )。
A.选定课题
B.查阅文献
C.研究设计
D.收集资料
【答案】 A
8、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A.组织教学
B.导入新课
C.教授新课
D.总结练习
【答案】 C
9、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控制教学节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10、下列说法中,与化学教学理念相符的是( )。
A.①②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答案】 B
11、下列高中化学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
A.经历
B.讨论
C.认同
D.形成
【答案】 D
1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依次是( )。
A.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
B.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
C.准备实验、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
D.熟悉教案、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
【答案】 B
13、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 B
14、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
A.各自孤立地设计
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
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
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
【答案】 C
15、某教师在开学时,对高一新生开展了一次小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
A.活动表现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 D
16、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应具有的特点?( )
A.科学性
B.逻辑性
C.启发性
D.人文性
【答案】 D
17、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是( )。
A.成长记录袋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纸笔考试
D.作业评价
【答案】 C
18、某教师在讲述金属钠的性质时,向学生演示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了金属钠所具有的部分性质。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 )的化学教学原则。
A.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
B.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
C.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答案】 C
19、在中学阶段,下列反应能一步实现的是( )。
A.Al2O3→Al(OH)3
B.NaNO3→NaCl
C.MgO→MgCl2
D.CaCO3→Na2CO3
【答案】 C
20、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在( )时,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1:x。
A.101kPa
B.103kPa
C.105kPa
D.108kPa
【答案】 A
21、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金属腐蚀速率越快
B.在铁管外壁上镀锌可防止其被腐蚀
C.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发生了氧化反应
D.纯银在空气中久置变黑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
【答案】 D
22、叶老师在结课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用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来比较。那么,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预习下一节学习内容。”这种结课方法为( )。
A.归纳总结法
B.设疑探究法
C.巩固练习法
D.收集整理信息法
【答案】 B
23、某校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初三化学教研组的老师们编制了一套化学期末试题,对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情况进行测定。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
【答案】 B
24、( )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用以检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还可将其称为达标性考试或资格考试。利用这种测验可以具体了解学生从某一阶段的教学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等。
A.常模参照
B.目标参照
C.诊断性
D.形成性
【答案】 B
25、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STSE的含义是( )。
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
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
C.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
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
【答案】 B
26、“看到CuSO4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 )。
A.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B.探查学生的已有知识
C.转变学生的迷失概念
D.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
【答案】 B
27、( )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
A.教学方法
B.教学设计
C.教学策略
D.学习方法
【答案】 C
28、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总反应式为Mg+H2O2=Mg(OH)2
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
C.电池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减小
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答案】 B
29、下列关于活动表现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
A.活动表现评价主要形式是自我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C.活动表现评价主要形式是教师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只能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开展
【答案】 B
30、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是( )。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操作能力
D.教学沟通能力
【答案】 B
31、建立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是( )。
A.支架式教学
B.情境式教学
C.探究式教学
D.启发式教学
【答案】 B
32、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
A.注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B.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C.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D.重视双基,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中心
【答案】 D
33、对于化学知识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属于化学事实知识
B.有机合成与推断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
C.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属于化学技能性知识
D.化学反应限度与平衡属于化学情意性知识
【答案】 C
3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①⑦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C
35、下列属于“化学1”的内容主题的是( )。
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B.生活中的材料
C.化学实验基础
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答案】 C
36、下列哪组实验全部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基础学生实验( )。
A.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B.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C.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D.氮气的实验室制取、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答案】 C
37、下列关于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起步阶段性
B.以化学基本原理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
C.以实验为基础
D.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表征融合
【答案】 B
38、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只有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D
39、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 )。
A.设计化学作业
B.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
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
【答案】 A
40、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
【答案】 C
41、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
A.纸笔测验
B.档案袋评价
C.作业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
【答案】 D
42、分子式为C5H7Cl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
A.只含有1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B.含有2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C.含有1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
D.含有1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
【答案】 A
4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甲烷中的少量乙烯:依次用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洗气
B.制备氯乙烷: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C.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将氯化亚铁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铁粉
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钠元素: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答案】 B
44、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的评价方式是( )。
A.活动表现评价
B.纸笔测验
C.档案袋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 C
45、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 )。
A.设计化学作业
B.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
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
【答案】 A
46、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加深,对初中部分知识掌握变好了。这种迁移现象是(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答案】 B
47、新课程强调的“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B.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要求,获得成功
C.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D.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等
【答案】 B
48、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烧碱
D.食盐
【答案】 A
49、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是( )。
A.成长记录袋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纸笔考试
D.作业评价
【答案】 C
50、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程标准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新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下述哪些变化()。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
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
【答案】 A
51、下列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
A.苯酚
B.甲苯
C.硝基苯
D.氯苯
【答案】 A
52、教师根据“铜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铁也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得出结论“铁也可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属于( )。
A.归纳
B.演绎
C.类比
D.分类
【答案】 C
53、酸具有共同的性质,是因为()。
A.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B.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都含有氧元素
【答案】 A
54、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蒸发皿进行加热蒸发时,不需要垫加石棉网即可直接进行加热
B.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发生局部过热而暴沸
C.蒸馏时,冷凝水应从冷凝管上口进,下口出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 C
55、下列有关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教科书应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B.化学教科书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C.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重点知识的练习题目
D.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答案】 C
56、化学学习活动的定向环节主要是()。
A.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B.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
C.得出相应的结论
D.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
【答案】 A
57、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
【答案】 B
58、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
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答案】 D
59、在选择化学教学媒体时,其选择依据是( )。
A.化学教学媒体的功能和特点
B.教学内容的要求
C.是否易于操作。达到最佳效果
D.学生的个性特点
【答案】 C
60、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
A.纸笔测验
B.档案袋评价
C.作业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
【答案】 D
6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 C
62、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 )目标。
A.过程与方法
B.知识与技能
C.知识与能力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 A
63、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O3、Na2SO4,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待查证
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液漏斗下端口留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答案】 C
64、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nm。
A.450
B.225
C.900
D.375
【答案】 A
65、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STSE的含义是( )。
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
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
C.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
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
【答案】 B
66、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答案】 A
67、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 )。
A.认识溶解现象,指导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
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
【答案】 A
6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答案】 C
69、下列有关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不正确的是( )。
A.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B.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重点知识的练习题目
C.化学教科书应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D.化学教科书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答案】 B
70、各层次教育目标制定的先后顺序应为()。
A.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B.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答案】 C
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B.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C.白酒的蒸馏、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D.研发新型催化剂,提高石油和煤中各组分的燃烧热
【答案】 A
72、“化学平衡”概念所属的化学知识类型是()。
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技能性知识
C.化学理论性知识
D.化学情意类知识
【答案】 C
7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答案】 D
74、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行动研究法
D.文献检索法
【答案】 B
75、下列教学目标不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范畴的是( )。
A.通过体验实验过程,感受实验成功的快乐
B.体会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C.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D.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
【答案】 C
7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B.司母戊鼎、定远舰甲板、有机玻璃等原材料属于合金
C.聚酯纤维、碳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驾,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 D
77、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 、Ca2+、Cl一、S042-
B.Fe2+、H+、so32-、Cl0-
C.Mg2+,NH4+、Cl一、S042-
D.K+、Fe3+、N03-;、SCN-
【答案】 C
78、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
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
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
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答案】 B
79、下列关于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起步阶段性
B.以化学基本原理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
C.以实验为基础
D.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表征融合
【答案】 B
80、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实验可以分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全部都是
【答案】 B
81、单宁酸的化学式为C76H520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单宁酸中含有76个碳原子
C.单宁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单宁酸中C.H、O元素质量比为38:26:23
【答案】 A
82、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化学教学重点确定的依据不包括( )。
A.化学课程的课时总数
B.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
C.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D.化学课程标准
【答案】 A
83、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 )。
A.知道D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C.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
D.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答案】 B
84、5.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是( )。
A.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B.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C.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D.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分科课程为主
【答案】 A
8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mLKMnO4溶液
B.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
【答案】 C
86、目前,我国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融入了许多和人们日常行为有关的先行组织者材料,其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B.体现“用教材去教,不是教教材”的使用理念
C.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理念
D.体现“全方位发展,突破个性化”的培养理念
【答案】 C
87、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心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小丽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小丽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答案】 D
8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体系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D.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 B
89、下列关于“硫酸”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是( )。
A.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实验的手段,了解探究硫酸强氧化性的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硫酸的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性质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对比,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案】 C
90、下列属于“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主题内容的是( )。
A.化学反应与能量
B.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C.生活中的化学材料
D.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答案】 A
9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①⑦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C
92、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 )。
A.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B.物质的化学变化
C.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D.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答案】 B
93、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要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B.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准确、具体、可行
C.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防止流于形式.切忌生硬照搬,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
D.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答案】 D
94、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A.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B
9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B.油脂、淀粉、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D.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C
9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羊毛、醋酸纤维均属于天然纤维,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皮革鞣制过程中使用的K2Cr2O7会使蛋白质发生盐析
C.福尔马林可防腐,可用它保存海鲜产品
D.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制得人造脂肪
【答案】 D
97、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
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答案】 D
98、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要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B.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准确、具体、可行
C.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防止流于形式.切忌生硬照搬,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
D.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答案】 D
99、衡量化学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质量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
B.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
C.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
D.学生的实际能力
【答案】 B
100、化学教学理念涉及教学活动的任务、目标、内容、形式、媒体、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形成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下列关于化学教学基本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B.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
D.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只需重视学习结果即可
【答案】 D
101、关于化学课程中的STS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育,使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化学问题
B.使学生从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C.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对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造成的不利影响
D.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答案】 A
102、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编写强调STSE教育的渗透和融合,其中STSE是( )的缩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C
103、某化学教师在讲述石墨的性质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石墨内部层状的原子结构分
A.宏观表征
B.微观表征
C.符号表征
D.数字表征
【答案】 B
104、叶老师在结课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用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来比较。那么,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预习下一节的学习内容。”这种结课方法为( )。
A.归纳总结法
B.设疑探究法
C.巩固练习法
D.收集整理信息法
【答案】 B
105、按照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可将探究教学分为( )。
A.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
B.自主探究和指导探究
C.课内探究、课外探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
D.个体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
【答案】 A
106、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2W-+Z2=2Z-+W2
B.2X-+Z2=2Z-+X2
C.2W-+Y2=2Y-+W2
D.2Z-+X2=2X-+Z2
【答案】 B
107、一个化学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很高,这说明这个化学测验的哪一项指标很好?(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 A
108、初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下列不符合上述评价理念的是( )。
A.统一评价标准,进行定量评价
B.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
C.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D.评价目标多元化
【答案】 A
109、下列各选项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O2
B.Cl-
C.2H
D.Fe
【答案】 D
110、下列关于化学发展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宏观向微观
B.由定性向定量
C.由形象到具体
D.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
【答案】 C
111、某教师在讲述金属钠的性质时,向学生演示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了金属钠所具有的部分性质。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 )的化学教学原则。
A.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
B.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
C.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答案】 C
112、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
A.科学探究教学
B.小组讨论教学
C.角色扮演教学
D.社会调查教学
【答案】 C
113、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
B.化学与技术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化学反应原理
【答案】 A
114、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答案】 A
115、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 )。
A.50%
B.75%
C.100%
D.25%
【答案】 C
116、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 )。
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
【答案】 C
117、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
A.科学思想方法
B.科学文化体系
C.科学对象
D.科学过程
【答案】 A
11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4与.CO2的混合物22.4 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在标准状况下,NA个H2O分子所占体积为22.4 L
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 H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常温常压下,28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A。
【答案】 C
119、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
A.NaCl、HCl、NaOH
B.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