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红薯生产的意见-.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9977349 上传时间:2025-04-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红薯生产的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红薯生产的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红薯生产的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红薯生产的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红薯生产的意见制定机关公布日期施行日期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时效性种植业地方规范性文件现行有效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红薯生产的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红薯是生产燃料乙醇的首选原料。湖北天冠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 万吨燃料乙醇工程项目拟选址我 市洪湖,该项目建成后,每年需红薯 90 万吨(红薯干 30 万吨)。我市的地理条件适宜发展红薯生产。为进 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大力发展红薯生产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目的, 充

2、分开发旱杂地、幼林地、池埂地及荒坡地等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红薯生产,以湖北天冠生物能源有限公 司为龙头,推进生物能源产业化开发,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稳步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二、目标任务力争用三年的时间, 建立以洪湖市为核心的 50 万亩红薯生产基地, 2007 年建红薯种苗繁育基地 1.1 万 亩,其中:洪湖市4000 亩、松滋市 4000 亩、监利县 1000 亩、公安县 3000 亩、石首市 1000 亩; 2008 年红 薯生产面积达到 30 万亩; 2009 年红薯生产面积达到50 万亩。 (各县市区年度红薯生产指导性计划附后)三、主要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发展红薯生产、建立稳定的红

3、薯原料生产基地是推进生物能源开发的关键。各 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发展红薯生产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来抓,作为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稳步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作为促进工业兴市、促进地方经济 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切实加强对发展红薯生产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为组长,市 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信用联社、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粮食局 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红薯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市农业局要成立红薯生产基地建设技术指导专班,具 体负责红薯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二)把握开发原则。

4、发展红薯生产要坚持不与粮食争地的原则。充分挖掘现有土地资源,大力开发 幼林地、荒坡岗地、渔池埂及旱杂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各地要广泛宣传发展红薯生产的 重要意义,从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上宣传发展红薯生产的 优势,调动农民发展红薯生产的积极性。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群众自愿发展红薯生产。 同时,制止农户利用现有水稻农田开发种植红薯。(三)落实发展规划。各县市区要按照市里下达的红薯生产指导性计划,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的 制定红薯生产发展规划,制定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各县市区红薯生产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要 成立检查督办组,深入

5、村组、农户和田块,督促红薯生产规划面积落实到位。(四)加强技术指导。一要加强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市农业部门要编制和印发红薯优质 高产栽培技术资料,下发到各县市区,并成立红薯生产专家服务团,到各县市区开展巡回技术培训和技术 指导。各县市区要组织专家深入村组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力争资料印发到村组、到基地、到农户。二要加 强良种筛选和繁育基地建设。目前比较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质高产红薯品种是鄂薯 5 号,要大力推广普及鄂 薯 5 号,引导农户自愿鄂薯 5 号。要加强良种的筛选和贮备,建立红薯良种品比试验基地,筛选适合我市 种植的高产高淀粉含量的优质红薯品种。要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各县市区要根据

6、自身红薯生产建立稳 定的红薯良种繁育基地。(五)加强农企对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各县市区要以发展红薯生产 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积极引导基地农民与以湖北天冠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为主的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进行对接,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红薯生产专业合作组织,推广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 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红薯生产产业化的发展。(六)加强综合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职责,搞好服务。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红薯生产的技 术服务指导;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红薯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水利部门要加强对红薯生产基地的水利设 施和田间工程建设;林业部门要大力推广幼林地套种红薯;金融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发展红薯生产提供金融 信贷支持;交通、粮食等部门要做好红薯的销售运输工作。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