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读物进校园审核制度(常用版)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 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 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加的精神,结合市县局 相关要求及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双减”工作的文件精神,以办公厅、 XX 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 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准绳,按照市、区教体育局的相关文件要 求,学校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突破,以精致化管理为抓手 以课堂教学改为主阵地,以强化德育、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 深入探索增效的策略方法和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双减”的长 效机制,推
2、进学区科学内涵发展,稳步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二、工作目标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开展 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 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三、课外读物管理监督小组课外读物监控领导小组 :组长:李 XX副组长:宋 XX 梁XX组员:张 XX 李 XX 赵 XX 葛XX四、具体实施工作(一)推荐优秀读物。学校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 审核工作。推荐原则、程序按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 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执行。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 录向学生家 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 读物
3、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要广泛开展阅读能力提升工程,以语文教研组为主体成立专家组,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 课外阅读书目 ,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学生阅读能力的推荐书目, 向学生推荐经典类和前沿类的优秀读物。(二)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室、图书角的作用,积极指导学 生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三)加强图书建设。每班教室设置图书角、图书柜、小书 箱等,方便学生阅读,丰富阅读体验。(四)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学校始终坚持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开展 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1)举行校园读书节活动。每一学年的四月份是学校的悦读 月,开展主题式悦读节
4、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2)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师生读书交流 会,师生共读一本书,共情共读,带动学生读书的热潮。学校主 张亲子共读,通过家校委员会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校园的亲子 共读,将读书辐射到每个家庭。(五)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 读物毒.害学生。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 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 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 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一,坚持绿色上网。(六)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5、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 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 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七)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 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程序为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1)分管学校图书工作的领导、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 提出初选目录。(2)学科组负责
6、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 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3)学校图书审核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 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八)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 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 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 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 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 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 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九)加强其他渠道进校
7、园课外读物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学校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 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十)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凡触犯者 将严肃处理。五、加强监管(一)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五项管理” 工作的社会环境。通过告家长书、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地宣 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家长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二)平时根据工作,对学生睡眠、体质、
8、读物、作业等问题 随时与家长交流沟通,并做好约访、交流工作记录。(三)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 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进 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地市级 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情况开展抽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了解和把握课外读物进校 园情况,根据需要开展专项督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课外读 物进校园有关情况纳入督导范围。六、落实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措施(一)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由学校德育主任、教导主任、学科组长、图书馆负责人、学生和家长代表组 成初选目录推荐小组
9、形成初选书目。(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区教委宣传部门、各学校要善于通过网络新媒体,立足区域 和学校特色,加强校园阅读品牌建设活动的社会宣传,引导广大 中小学生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 社会舆论氛围,促进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的构建,助力争创全国 文明城区。(三)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开展课外读物读书活动,应由教 师所在教研组长认可,报学校课外读物活动工作组备案同意,并 按照 管理办法 审核。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禁止强制 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四)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
10、 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 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 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 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 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 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五)提高政治站位,压实主体责任课外读物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有 利于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有利于课外读物与课程教材形 成整体育人合力,有利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各学 校需进一步提高政治认识,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充分意识到规范 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把手要亲自抓,以实 际行动推动制度完善和工作落实,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