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9975324 上传时间:2025-04-15 格式:DOCX 页数:335 大小:1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5页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800题) 1、“六艺”的具体内容包括( ) A.礼、乐、兵、御、户、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文法、修辞、辩证法、天文、地理、音乐、美术 D.礼、乐、射、御、书、数 【答案】 D 2、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 )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答案】 C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 B 4、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A.1862 B.1902 C.1903 D.1912 【答案】 A 5、( ) 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A.教育政策 B.教育方针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答案】 B 6、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答案】 A 7、学校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是()。 A.学会调适 B.寻求发展 C.进行诊断 D.进行治疗 【答案】 B 8、学校教育制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 A.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各种制度 B.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 C.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 D.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答案】 D 9、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答案】 D 10、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 )。 A.学习需要 B.自我效能感 C.成就动机 D.学习动机 【答案】 B 11、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 A.本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答案】 D 12、数学课上,学生由于惧怕教师而出现了紧张、拘谨、反应被动、心不在焉等现象。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 【答案】 C 13、当有机体做出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 C 14、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和()。 A.《春秋》 B.《论语》 C.《礼记》 D.《学记》 【答案】 B 15、“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 【答案】 B 16、完形—顿悟说是德国的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以下不属于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韦特默 B.考夫卡 C.班杜拉 D.苛勒 【答案】 C 17、为更好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在校课余生活,充分促进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协调发展,学校开设了音乐、美术、科技、劳技等各种兴趣小组,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是(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答案】 B 18、“孟母三迁”反映了(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 C 19、最先提出“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罗杰斯 D.布鲁纳 【答案】 A 2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巩固知识 B.运用知识 C.检查知识 D.领会知识 【答案】 D 21、其教学法被称作“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答案】 B 22、注意是一种( ) A.心理状态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认知过程 【答案】 A 23、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答案】 A 24、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 A.记忆表象   B.思维表象   C.动作表象   D.定向映象 【答案】 C 25、 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后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 B 26、迁移根据性质的不同,即迁移产生的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答案】 A 27、转学生小红在加入新班级之前总是担心不适应新生活,但进入学校和新班级后,她深深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同学老师相处也非常融洽,甚至为自己能够进入该班而感到自豪,这体现了群体的( )。 A.归属功能 B.支持功能 C.认同功能 D.塑造功能 【答案】 A 28、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答案】 A 2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是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答案】 B 3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因为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A道德认识水平 B.B道德情感水平 C.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答案】 C 31、在中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法 D.演示法和实验法 【答案】 B 32、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因素。 A.后天学习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答案】 D 33、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答案】 C 34、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   B.规则   C.方法   D.监控 【答案】 A 35、陈冬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收到校长的亲自嘉奖后,也开始加倍努力学习力争取得优异成绩。这种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内部强化 【答案】 B 36、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答案】 D 37、当解出一道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时,小明感到无比兴奋、激动。心理学将小明此时的情感体验称为()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答案】 B 38、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期望 B.强化 C.动作 D.完形 【答案】 A 39、红丽去商场逛街,觉得一条连衣裙特别漂亮。但最终没有买下它,回到家后红丽总是能够想起那条连衣裙具体的样子来。红丽的这种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 B.动作记忆 C.情绪记忆 D.逻辑记忆 【答案】 A 40、“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观点。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实践主体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B 41、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力以及( ) A.发展潜能 B.积极的社会功能 C.应有的权利感 D.应有的道德面貌 【答案】 B 42、谭老师为了在班级上采取分组方式进行教学,在新学期第一堂课就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学科测试,并将学科测试的结果作为分组的重要依据。谭老师的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 A 43、下列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的是( )。 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D.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答案】 C 44、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 A.教师的知识 B.教师的能力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期望 【答案】 D 45、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 A.可能性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 【答案】 C 46、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答案】 B 47、2012年单项选择:王悦接到高考通知书已经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答案】 B 48、小菲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我们作为公民虽然认可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是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大多数公民的要求而相应的改变。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小菲处于道德发展的()。 A.前习俗水平阶段 B.习俗水平阶段 C.后习俗水平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答案】 C 49、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茇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 A.替代强化 B.潜伏学习 C.试误学习 D.意义学习 【答案】 B 50、(2022上半年真题)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年级,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合作学习 B.复式教学 C.小班教学 D.分层教学 【答案】 B 5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答案】 A 5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 A 53、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答案】 C 54、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建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答案】 A 55、李老师是二班的班主任,每次他上课或在场时,学生一个个规规矩矩的;等他一走开,纪律明显涣散。李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AB 两种类型 【答案】 A 56、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为标志的。 A.《终身教育导论》 B.《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C.《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D.《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答案】 C 57、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答案】 D 58、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25% B.50% C.75% D.100% 【答案】 B 59、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加涅 D.夸美纽斯 【答案】 A 60、孙老师在用同一套心理测试对初二年级的小珍进行的数次测试中.发现小珍的分数忽高忽低,这说明该测试缺乏()。 A.信度 B.效度 C.难易度 D.区分度 【答案】 A 61、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一德育原则被称为()。 A.教学相长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答案】 B 62、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情绪宣泄 B.精神升华 C.行为补偿 D.认知改变 【答案】 C 6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原则与()相一致。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知之 D.温故而知新 【答案】 B 64、如果一个人喜欢富有创造性地、有安排、有计划地解决问题,凡事乐于自己制定规则,喜欢以自己做事方式行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基于创造性和建构性计划的活动,则这个人的思维风格属于( )。 A.鲁由开放型 B.保守拘谨型 C.主动独立型 D.被动执行型 【答案】 C 6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属于哪种儿童发展观()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实践论 D.辐和论 【答案】 A 66、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小学阶段为( ) A.0.6~0.7 B.0.5~0.6 C.0.4~0.5 D.0.3~0.4 【答案】 A 67、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答案】 A 68、2013年单项选择:丁力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 D 69、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人是()。 A.布鲁纳 B.波斯纳 C.布鲁巴奇 D.科顿 【答案】 B 70、做“水下击靶”实验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贾德 D.武德沃斯 【答案】 C 71、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心理现象是( )反应。、 A.压力 B.挫折 C.焦虑 D.愤怒 【答案】 B 72、对于班级里网络成瘾的学生,心理咨询师在学生手腕上套上橡皮筋,只要一坐到电脑前上网就弹橡皮筋,使其感受到强烈的疼痛感,来减少其上网的行为。这是()。 A.强化干预 B.厌恶干预法 C.转移注意力 D.替代满足 【答案】 B 73、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 C 74、教师是教育者,其根本任务是( ) A.教书育人 B.传道授业 C.解惑答题 D.管理学生 【答案】 A 75、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A.A态度特征 B.B理解特征 C.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答案】 A 76、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答案】 B 77、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校规校纪。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经验课程 【答案】 B 78、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答案】 A 79、评价总结中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是()。 A.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操行评定 B.对学生进行操行谈话 C.学生自评 D.集体互评 【答案】 A 80、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社会力量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答案】 D 81、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这种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答案】 A 82、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 B.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 C.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D.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答案】 D 83、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闻老师呵斥而畏惧,见试卷获满分而欣慰”属于( ) A.信号学习 B.刺激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答案】 A 84、( )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发展的现实需要。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 A 8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安排教育活动 【答案】 C 86、“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的()。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答案】 D 87、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张老师的这种做法符合(  )。 A.人本主义学习观 B.行为主文学习观 C.认知主义学习观 D.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 B 88、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一论断表明()。 A.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 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 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 【答案】 B 89、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答案】 A 9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出自(  )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乌申斯基 【答案】 C 91、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 B 9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B 93、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中的s因素是指( ) A.一般因素 B.特殊因素 C.流体因素 D.晶体因素 【答案】 B 94、中国教育史上()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超美育功能认识的一个代表。 A.蔡元培 B.杨贤江 C.陶行知 D.晏阳初 【答案】 A 95、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答案】 B 96、根据教学的需求,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以获得新知识,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作业法 【答案】 A 97、孟老师近期工作比较消极,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态度麻木,缺乏应有的尊重。依据职业倦怠的特征,孟老师的这些表现属于( )。 A.情感枯竭 B.去人格化 C.成就感低 D.知识枯竭 【答案】 B 98、小雪非常喜欢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当她看到印象派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日出·印象》时,顿时心中非常喜悦。小雪此时的情感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答案】 C 99、2013年单项选择:“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答案】 D 100、一个性格外向的大学生。他不仅在家庭中非常活跃,而且在班级活动中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在老师面前同样也能自然地表现自己,不仅大学四年如此,即使毕业若干年再相逢,这个特质依旧不变。这体现出人格特征的()。 A.稳定性 B.独特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答案】 A 101、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 C.课时分配 D.学生兴趣 【答案】 A 102、( )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A.个体身心发展 B.个体心理发展 C.个体身心变化 D.个体心理变化 【答案】 A 103、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答案】 D 104、当志君看到他喜欢的中国乒乓球队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夺冠获胜时欣喜若狂,这种情感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 B 105、(2021年下半年真题)民辉在解答难题时产生的疑惑,惊讶,焦躁等情感体验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荣誉感 【答案】 B 106、李某在课堂上说话,扰乱课堂秩序,教师让其下课后到办公室。李某来到办公室后,教师先给他一颗糖,说:“这颗糖奖励你能遵守我们的约定,按时到来。”李某听后羞愧万分,主动向教师道歉并保证再不扰乱课堂秩序。案例中的教师表现出了出色的()。 A.教学技能 B.知识结构 C.教育机智 D.教研能力 【答案】 C 107、(2022上半年真题)目前,我国中学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 ) 。 A.国家统一管理 B.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 D.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共同管理 【答案】 D 108、主张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根据社会的变化来安排课程内容的是(  ) A.学科中心课程 B.活动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 C 109、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常愉悦。这种情感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自豪感 【答案】 C 1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悱”字的解释是( )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B.达其辞 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D.开其意 【答案】 C 111、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时,教师做法错误的是()。 A.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B.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C.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 D.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 【答案】 D 112、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和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A.能力特点 B.气质特点 C.性格特点 D.兴趣特点 【答案】 C 113、教师期望效应是由(  )研究发现的。 A.皮格马利翁 B.勒温 C.罗森塔尔 D.夸美纽斯 【答案】 C 114、教师:“面粉可以做什么” A.精细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反思性 【答案】 C 115、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 B 116、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教学原则?( )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A 117、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答案】 A 118、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 A.水平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答案】 D 119、学生考试时能够迅速正确的提取先前存储在头脑中的知识,这一过程体现了记忆的()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答案】 D 120、一个学生对另—个蛮横学生不满,但却在并无过错的弱小学生身上发泄不满。这种现象属于() A.压抑 B.投射 C.回归 D.置换 【答案】 D 121、音乐家在创作音乐时,有时很长时间都创作不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但是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感到有一段旋律进入自己的脑海中。这种现象是( ) A.灵感 B.原型启发 C.定势 D.功能固着 【答案】 A 122、所谓脱式计算,即递等式计算,是把计算过程完整写出来的运算。调查表明,成年人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时往往不会进行脱式运算.而使用口算,甚至有的成年人已经忘记了脱式运算的具体规则。这种现象可以运用遗忘的()理论来解释。 A.痕迹衰退说 B.提取失败说 C.压抑说 D.同化说 【答案】 D 123、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 A.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揭示教育规律 D.分析教育现象 【答案】 C 124、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答案】 D 12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这说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的原则。 A.知行统一 B.疏导教育 C.集体教育 D.因材施教 【答案】 A 126、教师教学反思最主要的研究视角是( )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答案】 D 127、( )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A.传递一接受式 B.加涅模式 C.自学一辅导式 D.范例教学模式 【答案】 A 128、下列对于教育测量法的缺点,说法错误的是() A.编制测验难度大,费时费力 B.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 C.教育测验通常是间接测量,测量的结果往往是相对的 D.灵活性差,难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答案】 B 129、强者遇到困难会激发斗志,弱者则会萎靡不振,这体现了人格的( )特征。 A.稳定性 B.统合性 C.独特性 D.功能性 【答案】 D 130、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著名学者的学说 【答案】 C 13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答案】 D 132、关系转换理论强调(  )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 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答案】 A 133、在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品中,对我国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 )。 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的《教育学》 【答案】 D 134、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自学辅导法 【答案】 B 135、“旧三中心论”指的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 A.学生中心 B.教材中心 C.活动中心 D.经验中心 【答案】 B 136、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 )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答案】 C 137、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 A 138、分层次考试体现的是()多元化。 A.评价主体 B.评价方式 C.评价标准 D.评价原则 【答案】 C 139、( )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A.个体身心发展 B.个体心理发展 C.个体身心变化 D.个体心理变化 【答案】 A 140、( )在中学阶段居于主导地位。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答案】 B 141、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 ) A.选择 B.监督 C.维持 D.调节 【答案】 D 142、刚入职的王老师用手机将自己的授课实况录制10分钟,然后分析有哪些方面有待于提高。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属于( )。 A.教学观摩 B.微格教学 C.专门训练 D.行动研究 【答案】 B 143、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答案】 D 14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这体现了教育对()具有促进作用。 A.政治经济 B.人口 C.文化 D.生产力 【答案】 D 145、中国教育史上()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超美育功能认识的一个代表。 A.蔡元培 B.杨贤江 C.陶行知 D.晏阳初 【答案】 A 146、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政治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答案】 A 147、王乐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没有及格,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王乐的不合理信念属( )。 A.绝对化要求 B.过分概括化 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答案】 B 148、(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水平   C.生产力水平   D.文化发展程度 【答案】 C 149、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演示法 【答案】 C 150、教师施教应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这样做的依据是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整体性 【答案】 A 151、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A.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发展 B.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 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答案】 B 152、鲁班是借助( )发明锯的。 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 【答案】 D 153、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心理现象是( )反应。、 A.压力 B.挫折 C.焦虑 D.愤怒 【答案】 B 154、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发了一系列的地方课程,比如地方戏曲课程、民间手艺课程等,从而避免这些戏曲和手艺消亡。这体现了()。 A.教育的政治功能 B.教育的人口功能 C.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