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9973967 上传时间:2025-04-15 格式:DOCX 页数:472 大小:34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2页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800题)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教师依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以下教学行为,其中符合这一建议要求的是( )。 A.教师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文的规律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选修课 C.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 D.重视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 【答案】 B 2、 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后有一道“研讨与练习”题,第一题是“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 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 A.知识系统 B.练习系统 C.助读系统 D.范文系统 【答案】 B 3、教师准备选择一篇语言“如话家常”“平淡自然”的散文,指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朱自清《春》 B.茅盾《白杨礼赞》 C.汪曾祺《昆明的雨》 D.鲁迅《藤野先生》 【答案】 C 4、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戏剧”专题研究,要求学生列举元代著名戏剧作品。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 A.孔尚任《桃花扇》 B.王实甫《西厢记》 C.洪异《长生殿》 D.汤显祖《牡丹亭》 【答案】 B 5、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A.因本段在语言与内容上均有相当难度,故教师设计了以上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 B.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频繁转换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性、稳定性 C.教师在创设一个情境、提出若干问题后,没必要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 【答案】 C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下列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适的是( )。 A.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B.师生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自由结合,进行交流讨论 C.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观看演出、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丰富语文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D.教师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启发促进学生思考 【答案】 D 7、学习诗歌《短歌行》,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感情,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 A.掌握用典写作手法,提高赏析能力 B.通过关键句引导学生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 C.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词句的方法 D.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答案】 D 8、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细节,记录生活趣事,养成每日一记的习惯,要求学生搜集写作素材,阅读优秀的日记体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中,不符合教师要求的是( )。 A.《狂人日记》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鲁滨孙漂流记》 D.《傅雷家书》 【答案】 D 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的内容的一项是( )。 A.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答案】 B 10、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 A.范文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作业系统 【答案】 C 11、教师在讲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时,列举李白其他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答案】 C 12、教师教学《游褒禅山记》时,讲到这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具有因事说理、以小见大的特点。教师举出以下示例,请学生找出与《游褒禅山记》具有相同特点的文章。下列文章符合要求的是( )。 A.《小石潭记》(柳宗元) B.《醉翁亭记》(欧阳修) C.《登泰山记》(姚鼐) D.《石钟山记》(苏轼) 【答案】 D 13、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总目标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 A.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不能人为地进行割裂 B.语文教学应注意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C.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D.初中语文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高超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高效、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答案】 D 14、学习完某版教材的“对联”知识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学到的相关理论选出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以下符合要求的是(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 A 15、在以“叙事的艺术”为主题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叙述顺序。下列作品采用了插叙的是( )。 A.海明威《老人与海》 B.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C.张之路《羚羊木雕》 D.李星华《十六年前的回忆》 【答案】 C 16、教师在审阅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将破折号使用错。为了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破折号.教师特为学生列举了以下句子,其中破折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其中全国最大、直径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 B.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C.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重。 D.今天,《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发表长篇通讯《春天里,这激情的足音——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纪实》,并对此发表了《心近才能生情》的评论。 【答案】 B 17、教学某版初中语文课文《雷电颂》时,教师指出其出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的第二场。课后,教师为学生推荐了郭沫若的其他代表作品作为拓展阅读。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 )。 A.《炉中煤》 B.《地球,我的母亲》 C.《天上的街市》 D.《红烛》 【答案】 D 18、学习完高中语文课文《过秦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云、响、景”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C.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答案】 B 19、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列出具有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的意象的诗词。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D.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答案】 B 20、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学常识,计划组织一场“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要求学生做好参赛的准备工作,进行古代文学常识的知识梳理。下列学生梳理的知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B.《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收录在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录的《乐府诗集》中 C.魏学洢的《核舟记》、林嗣环的《口技》均选自宋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D.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答案】 C 21、教师教学《过秦论》时提及秦孝公有“并吞八荒之心”的雄心壮志,强调“八荒”所指的地域范围。下列词语中,与“八荒”所指地域范围相差较大的是( )。 A.六合 B.四海 C.海内 D.中原 【答案】 D 22、老师在讲解通假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特举出以下例子,下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答案】 D 23、学习《爱莲说》,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其他描写荷花的古诗,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 A.《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B.《过故人庄》——孟浩然 C.《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D.《小池》——杨万里 【答案】 B 24、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毅 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忍耐 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 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 【答案】 A 25、下面是教师在教完《故都的秋》后的教学反思,对这个教学反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位教师很好地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B.教师的教学过程过于强调对情感的教学,而忽略了知识与能力,在散文的教学中是可以的。 C.阅读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与学生互动即可 D.课堂上过多的师生交流将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 【答案】 A 26、在“文言分身”的活动中,教师建议学生搜集一词多义的句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是( )。 A.圣心备焉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籍吏民承籍有宦官 C.荆轲和而歌对酒当歌 D.七月既望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答案】 C 27、完成《鸿门宴》课堂教学后,教师组织了一场主题为“项羽是‘能人’吗”的辩论赛。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B.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C.辩论主题选用合理,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D.自主、合作、探究,辩论赛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答案】 C 28、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教师对其中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建议部分进行归纳总结,其中总结错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B.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精读 C.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D.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答案】 B 29、学习完《观沧海》后,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默写诗歌《观沧海》。”下列对该作业设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作业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及自主性 B.该作业更适用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 C.该作业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声韵美 D.该作业重在及时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 【答案】 B 30、阅读郑振铎《猫》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A.教师引导学生从原文中找依据,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心 B.教师应严厉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避免学生再犯类似错误 C.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文章 D.教学片段在最后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社会联系,升华了主题 【答案】 B 31、阅读某教师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B.教师与学生平等讨论并没有效果 C.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深入的讨论可以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D.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讨论后形成的共识一般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答案】 B 32、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师结语:我们学习了本文精彩的情节、动人的细节,感受到人物生动的形象。形象的塑造,还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PPT展示“草料场火光冲天。天空中大雪纷飞,山神庙血流满地。完成性格与命运蜕变的英雄提枪而东……”的画面)课文是小说中最具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环 境描写极具魅力,我们留待下节课学习。对该教学环节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对下节课满含期待 B.对本课时内容的概括,一语见地、简洁精当 C.多媒体画面的插入,使结束语时间长。显得拖沓 D.教师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延伸 【答案】 C 3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学生做了课堂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A.“三曹”:曹操、曹植、曹冲 B.“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杜甫 C.“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询、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D.“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答案】 D 34、阅读以下课后作业设计,按要求回答问题。 A.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B.适时点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 C.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D.提示内容对学生完成作业没有帮助 【答案】 D 35、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入时教师先以冯骥才《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发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不协调的一对,但作者写得很美。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对夫妻美在何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缺陷美”。然后拿出维纳斯石膏塑像展示,以“探讨断臂的维纳斯到底美在何处”设疑,揭示课题。对该教学导入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整个导入循循善诱、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B.可看出教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很熟悉,善于拿捏导入角度 C.联系学生生活,于无疑处设疑,巧妙引入“缺陷美”,为揭题作铺垫 D.教师直接展示断臂雕像,开门见山入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答案】 D 36、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教师对文中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作了具体阐述,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海燕”象征无畏无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B.“大海”象征扼杀革命的反动势力 C.“太阳”象征光明,象征美好的生活 D.“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风暴 【答案】 B 37、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余因得遍观群书”中“因”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答案】 A 38、某教师教学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时,布置预习作业:鉴赏并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诗,总结辛弃疾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特点。该作业体现出的教学理念不包括(  )。 A.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C.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D.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 【答案】 D 39、教学《<孟子>选读》,教师设计了初级、中级、高级的分层作业供学生选择。下列对该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 A.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B.教师意在增加阅读训练强度 C.教师重视学生学以致用 D.教师追求作业设计新颖别致 【答案】 A 4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在自由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达成总结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的目标,体现了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视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 B.学生自由地诵读课文并领悟文章内容和写作特点,从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形来看,大家很好地掌握了赋体的特征 C.如果学生不能了解赋的问题特点,在阅读中必然难以读出应有的节奏感.故教师应把对赋的教学放在教学之初,而不能放在结束部分 D.在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诵读课文,这体现了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 【答案】 C 41、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为学生推荐阅渎鲁迅的同类体裁的作品。下列作品适合用于推荐的是( )。 A.《祝福》 B.《藤野先生》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D.《故乡》 【答案】 B 42、以下教师对选修课程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为选择性课程,选修课的设计就应从个别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设计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 B.学生的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也是为了锻炼自己,学习自我规划 C.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 D.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包括师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 【答案】 A 43、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B.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C.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D.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答案】 C 44、阅读某教师在教学《逍遥游》时的导入语,按要求答题。 A.详解“逍遥”二字,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B.引用鲁迅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C.导入简练精要,既不会占用课堂教学太多时间,又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文章特点 D.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讲解其内容,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答案】 D 45、在“中国古代诗歌格律研习”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理解近体诗内部诗歌格律的差异。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格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琵琶行》与《孔雀东南飞》均属于古体诗中的长篇乐府诗 B.杜甫的《登高》与王维的《竹里馆》均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 C.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与杜牧的《秋夕》均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D.如《诗经》《古诗十九首》等唐代之前的诗歌均属于古体诗 【答案】 B 46、阅读以下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A.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将小说主题交给学生,继而让学生在小说中找线索,过渡简明直接,应该提倡 B.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将小说主题交给学生,学生缺乏自我构建主题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C.教师让学生根据“祥林嫂在春天里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这条线索去读课文,减轻了学生自己构建主题的负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D.教师在将“找依据”的任务交给学生时,学生可以从信息检索中,体会到自我阅读、构建主题的趣味 【答案】 B 47、阅读《山中访友》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通过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进入作品描写的意境 B.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使之一步步深入课文,深刻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也融会贯通了人文主义教育 C.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充满深情的对话式描写的 D.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所要表达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故这里的训练表达,学生的合作不如独自完成好 【答案】 D 48、教师为巩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完成《春》这一课文的教学后,为学生举出以下例子。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还没端起酒杯,便已经醉了”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属于扩大夸张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叹国事之艰难 C.“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对对敌妥协的国民政府的嘲讽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帆”代“船”。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答案】 A 49、某版高中必修教材“名著导读”共选10部中外名著,每册安排2部。导读内容包括“背景介绍”“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三个部分。其所推荐名著涉及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包括小说、戏剧、语录体散文等多种文体作品,旨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以及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对该“名著导读”部分的实施建议恰当的是(  )。 A.名著学习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应规定学生课内外均要大量反复阅读 B.以“名著导读”部分所推荐的作品为重点,依据学情适当增补推荐作品 C.利用两周时间集中完成名著导读部分的学习。以迅速取得此专题的教学成果 D.课内学习计划的文章足以丰富学生阅读,能提升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名著导读可忽略 【答案】 B 5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借文学大师的评价,引导学生鉴赏和品味它的特别之处,为学生的品味鉴赏设置了方向 B.面对学生们不同的看法教师没有片面地否定、而是巧妙地引导,并借此让学生把思考点集中到对王国维看法的评析上 C.教师将自己解读文本的过程和方法剖析出来,呈现给学生,然后提问,再引领学生去思索。这就让教师在这个细节的处理上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和学生形成了垂直性互动 D.三个学生都对王国维的看法提出了异议,并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的过程。学生1概括出了“压抑、凄凉”,学生2琢磨出了“惆怅和悲怆”,表述方式不同,可是殊途同归——情感可以说完全一致 【答案】 B 51、某学生要在大会上进行一次演讲,教师为其推荐了一些演讲词让她参考,下列不合适的是( ) A.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B.马丽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C.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D.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答案】 B 52、阅读口语交际课“采访”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教材要求和学情都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 B.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具体、完整,具有可操作性 C.活动化的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D.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应该由学生来确定 【答案】 D 53、阅读某教师关于选修课程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对授课教师的素养要求很高 B.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往往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C.语文选修课教学能否成功,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 D.成功的选修课教学往往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答案】 C 54、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A.安排课前作业,课堂高效利用课堂作业,注意尊重学生主体性,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尤其重视对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B.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对联教学深化了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教师和学生合作诵读,不仅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师生课堂同等的教学观念 D.写作要求缺失,应在写作前强调写作要求,以利于学生写作的规范化,提高写作水平 【答案】 D 55、教师要求学生挑选一篇文章,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合适的是( )。 A.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B.朱自清《背影》 C.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D.泰戈尔《金色花》 【答案】 D 56、某选修教材编排有“《论语》与《孟子》”单元,教师准备重点讲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理解曾皙志向的实质和四子志向之间的关系为重点;《齐桓晋文之事》以探讨孟子的论辩艺术、感知孟子为重点;其他内容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以此完成对“孔孟专题”的教学。该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 )。 A.引导学生学习文化探究的方法 B.以点带面,开展专题式教学 C.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D.重视实践活动,发展探究能力 【答案】 D 57、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 A.范文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作业系统 【答案】 C 58、教师教学《伶官传序》时指出,议论是中国古今文章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在浩如烟海的古代篇章中不乏优秀的议论文。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古代议论文特征的理解与认识,教师组织学生举办了以“好文共享——品析古代优秀议论文”为主题的学习交流会。下列篇目中,不能入选的一项是( )。 A.《劝学》 B.《陈情表》 C.《过秦论》 D.《师说》 【答案】 B 59、阅读某教研室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A.师1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只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 B.师2应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长篇著作的耐心 C.师3应组织阅读活动,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精读 D.师4应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了解多种题材,拓宽阅读面 【答案】 A 60、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根据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要以“教材”这个“例子”指导学生吸取作者语言的长处,以课本中的范文为习作榜样。留心作者如何用词、造句、布局、谋篇 B.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重点在由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红楼梦》这一名著 C.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迁移、变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 D.教材是个例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要正确处理教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既不能拘泥于教材,又不能脱离这个“例子” 【答案】 B 61、学习文言文句式时,有一位学生对宾语前置句进行了整理。下列不应出现在其整理结果中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答案】 D 62、阅读下面一段《社戏》的教学实录,回答下面的问题。 A.讨论法 B.点评法 C.练习法 D.问答法 【答案】 D 63、学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师举例阐释“宴饮类文学作品的悲伤情调”,下列例句不恰当的是( ) A.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石崇《金谷诗序》) B.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C.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D.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 A 64、学习完《窦娥冤》后,学生对文中窦娥的三桩誓愿进行总结,以下总结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对统治阶级昏庸判案的愤怒 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答案】 D 65、教学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推荐另外几部描写自然环境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 A.梅涛《生物入侵者》 B.吴岗《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C.黄天祥《落日的幻觉》 D.星新一《喂——出来》 【答案】 D 6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学建议中指出:“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B.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融通 C.选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都应该围绕核心素养 D.教学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答案】 C 67、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下列诗句中“月”的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于其他的是( )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答案】 B 68、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请学生举出一些与“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学生所举诗句不合适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B.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南歌子词》)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答案】 C 69、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A.安排课前作业,课堂高效利用课堂作业,注意尊重学生主体性,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尤其重视对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B.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对联教学深化了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教师和学生合作诵读,不仅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师生课堂同等的教学观念 D.写作要求缺失,应在写作前强调写作要求,以利于学生写作的规范化,提高写作水平 【答案】 D 70、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教师举例阐释田园诗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下列例句恰当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答案】 D 71、阅读《囚绿记》的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A.教师的提问层层深入,善于引导学生思考 B.教师提问略显繁琐,不利于整体把握内容 C.以学生为授课导向,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D.教师适时鼓励学生,增强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答案】 B 72、教师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向学生强调合理地使用不同意象对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诗歌意象与《雨霖铃》中“寒蝉、长亭”所渲染的气氛、表达的情感基本一致的是( )。 A.五柳 B.双鲤 C.南浦 D.流水 【答案】 C 73、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以下不符合推荐要求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 B.《钴镯潭记》 C.《洛神赋》 D.《雁荡山》 【答案】 C 74、学习鲁迅《故乡》时,在讲解“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借代”这种修辞方式,教师列举使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语句来说明。下列语句中,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答案】 C 75、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教师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 B.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C.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 D.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答案】 C 76、某教师在七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 A.《吉檀迦利》 B.《飞鸟集》 C.《新月集》 D.《草叶集》 【答案】 D 77、(2019年真题)某女,52岁,患慢性支气管炎10年,受寒后引发咳嗽,经久不愈,痰少而黄,无发热,口不渴。宜选用的成药是(  ) A.二母宁嗽丸 B.强力枇杷露 C.通宣理肺丸 D.川贝止咳露 E.止嗽定喘口服液 【答案】 B 78、某教师设计了“体会《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的( )。 A.诗歌与散文 B.小说与戏剧 C.语言文字应用 D.文化论著研读 【答案】 B 79、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新时代的孔雀东南飞》,想象焦、刘二人穿越回21世纪的故事。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切换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体会两人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 B.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情况,把握焦、刘二人爱情悲剧的性格特点 C.鼓励学生去学习创新作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 D.跨学科学习历史背景知识,作业内容与新课程大语文观要求相符 【答案】 D 80、某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谈及朱自清的散文有“抒情型”与“叙事型”的区分,以下不属于其“抒情型”散文的是( )。 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B.《绿》 C.《背影》 D.《歌声》 【答案】 C 81、阅读某阅读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考虑教材特点、文本差异而编写的学案必然能起到真正的导学作用 B.过于倚重僵化的阅读教学学案容易导致教师导读作用和意义的弱化 C.教师对教材经典名篇进行与众不同的解读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D.教师个性化的深层导读为学生提供宽松的阅读氛围,提升阅读兴趣 【答案】 B 82、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含有惜别类意象的诗词。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B.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C.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D.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答案】 D 8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增强文化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