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项目“三标一体”管理流程及工作标准.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9973548 上传时间:2025-04-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三标一体”管理流程及工作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项目“三标一体”管理流程及工作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三标一体”管理流程及工作标 准 1 项目“三标一体”管理流程图 2、项目“三标一体”管理工作标准 任务 名 称 资源 配置 宣传 落 实 公司 管理 方 针 制订 项 目 管理 目标 及 其 分解 策划 建 立 项目 管理 体 系  节点 B2 B3 B4 B5  任务程序及管理点 任务程序 项目部组建时,项目经理应配置满足施工必需的资 源, 明确项目内审员、环保员及员工职业健康安全 代表,并 公开其姓名、职务、职责、联系电话,方 便员工反映问 题; 项目内审员、环保员及员工职业健康安全代表在施 工过 程中,应及时将项目上的问题及员工意见和建 议向上级 有关部门反映; 项目部应配备必需的检测设备,对重要环境因素和 重大 危险源实施监视和测量; 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协助、配合项目的资源配置。 管理点 项目资源配置的组织与利用。 任务程序 项目经理在开工前,应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学习理解 公司 的管理方针及其内涵,并落实有效的宣传和沟 通方式,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公司管理方针进行 宣传; 项目相关部门和人员,利用会议、墙报、广播、标 语、 文件等形式宣传公司的管理方针及其内涵, 以 利于项目全体员工理解和有效贯彻, 并为业主和公 众所了解; 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公司管理方针的贯彻 落实 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管理点 管理方针的有效贯彻。 任务程序 项目经理在开工前,应组织项目相关部门和人员, 根据 公司管理目标,结合项目实际,制订项目管理 目标; 项目部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项目经理制订项目管 理目 标,提岀意见和建议; 项目经理应明确目标管理部门, 并将项目管理目标 分 解落实到部门和人员,进行目标分解; 目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项目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 进行检 查。 管理点 项目部管理目标的确定、分解。 任务程序 项目经理在开工前,应组织项目相关部门和人员, 进行 项目管理体系的策划, 落实各项管理职责,编 制各项 管理制度,建立文件化的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助、 配合项目经理,结合项 目 实际,对本部门业务管理工作进行策划。 管理点 项目文件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时限 相关资料 5 个工作日 2 个工作日 5 个工作日 2 个工作日 2 个工作日 5 个工作日 项目管理目标及各 部 门分目标 30 个工作日 30 个工作日 管理职责、管理制 度、办法 任务 名 称 编制 项 目 管理 计划 全员 培 训 管理 计 划 的执 行及 检 查 组织 项 目 内部 审核  节点 H6 H7 H8 C9 B10 E10  任务程序及管理点 任务程序 项目部在开工准备阶段,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编 制 《项目管理计划》,对项目产品质量、 环境保护、 职 业健康安全各项管理过程进行策划; 《项目管理计划》 的编制应满足质量、 环境、职业 健康安全三个标准的要求及顾客、 业主、项目所在 地地方政府要求;可以依据公司或各子(分)公司 的 《项目管理计划编写导则》进行编写,也可以自 行规 定; 项目管理计划经项目总工审核, 项目经理批准后发 布 实施; 《项目管理计划》 应发至使用部门和人员, 并报上 级主管部门。 管理点 项目管理计划的编制。 任务程序 项目部开工前,相关职能部门应组织对全体员工进 行质 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公司《管理手 册》、 《程序文件》及《项目管理计划》的宣贯培训; 项目部各部门和人员协助、配合并参加培训; 培训方式可采用会议、墙报、广播、听课等,可以 自行 培训,也可以请上级主管部门培训。 管理点 培训的实施。 任务程序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相关部门严格按照 《项目管理 计 划》的要求,对各项管理工作实施控制,确保施 工过程 受控; 项目副经理组织、项目总工参与,每季度定期对《项 目 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项目部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 接受项目管理计划检 查,提供相关的资料、数据;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项目副经理组织相关部门 和人 员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实施整改。 管理点 项目管理计划的实施与检查。 任务程序 项目经理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项目管理 体系运 行情况实施内部审核; 项目内部审核至少每 半年进行 一次,主要针对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各项 管理制度执行 情况所进行的综合性检查; 项目内审员具体实施项目内部审核工作, 针对检查 中 发现的问题岀具不合格报告, 督促相关部门实施 整 改; 相关部门配合、接受检查,对本部门存在的问题制 定纠 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整改; 项目内审员总结检查情况, 编制项目内审报告,报 项 目经理审批后发布,并上报公司主管部门。 管理点  时限 30 个工作日 2 个工作日 5 个工作日 30 个工作日 2 个工作日 10 个工作日 3 个工作日 10 个工作日 10 个工作日 5 个工作日  相关资料 项目管理计划 培训台帐及相关资 料 检查通报 内审检查记录、内审 报告 内部审核的实施。 任务程序及管理点 任务程序 项目经理应定期组织对项目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 行自我 评价; 每季度针对项目管理计划的检查情况, 组织召开会 议,对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每半年针对项目内部审核情况, 对管理体系运行总 体 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项目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本部门业务管理工作进行 评价; 项目环保员对环境保护方面符合法律法规情况予 以评 价,编制合规性评价报告,经项目经理审批后, 上报公 司发展规划部; 项目经理根据评价结果,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制定 纠 正和预防措施,落实责任部门,并实施跟踪验证。 管理点 实施评价与改进措施的落实。 任务程序 公司发展规划部组织对项目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实施内 部审核,内审面不得低于 70%部署安排并 配合认证机构对项目部实施的外部审核; 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助、配合、 接受 公司组织的内审及外审工作; 公司发展规划部将内审及外审结果及时反馈至项 目部, 作为项目部持续改进管理体系运行工作的依 据; 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相关部门和人员针对审核结 果,进 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进项目管理工作; 项目内审员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持续改 并实施验 证,及时将整改情况反馈至公司发展规划部。 管理点 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项目管理工作。 相关资料 评价报告 不合格报告 时限 1 个工作日 1 个工作日 1 个工作日 2 个工作日 10 个工作日 5 个工作日 2 个工作日 2 个工作日 2 个工作日 10 个工作日 任务 名 称 组织 管 理 体系 运行 评 价 制定 改进 措 施 内外 部 审 核及 持续 改 进 节点 B11 B12 B13 B14 编制:朱锋  审核:曾耀成 附录 - 1 :项目管理内容: 项目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产品质量方面: ( 1) 进行图纸会审、平面布置,作好施工准备,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 2) 明确工程项目的特殊过程,编制作业指导书,对特殊过程的过程能力、人员、设备要进 行 预先鉴定,保证人员持证上岗,设备能力完好,施工方案可行,在施工中进行连续监 控, 作好记录; ( 3) 针对项目的难点、重点制定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 4) 物资管理:评价选择合格供方,建立《合格供方名单》 ,在《合格供方名单》中确定物资 供应方,把好物资进场验收关,按照有关规定作好物资检验和试验,产品标识规范,可 追 溯记录详实,物资保管、防护、搬运、贮存符合规定,物资帐、卡、物相符,定期进 行自 查; ( 5) 分类建立《受控文件资料清单》 ,对受控文件予以控制,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准 图集等。搜集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法律法规清单》 。 ( 6) 配置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分别建立《机械设备台帐》 、《监视及测量装置台 帐》。机械设备应作好进场验收和日常维护, 检测设备应作好校验工作, 并分别保存记 录。 ( 7) 严格按照合同工期组织施工,保证工程如期完工。 (8) 根据工程特点制定产品防护措施, 如防洪、防寒措施; 工序交接包含了必要的防护交接, 避免不必要的颠倒作业或不合理的立体交叉作业,确保下道工序不污染上道工序,防止 施 工交叉污染或损坏; ( 9) 严格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规定的、 影响结构安全的关键工 序、 与“四新” 有关的质量问题、 质量通病、 项目的特定难点应加强控制, 按照标 准、 规范、 程序等要求及时作好质量记录; (10) 建立《不合格品台帐》 ,对不合格品予以控制, 发现不合格品立即报告有关人员,采取相 应措施,作好记录; (11) 对产品质量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发生; ( 12 ) 建立《数据分析、统计技术应用台帐》 ,有针对性地应用数据分析、 统计技术和方法 改进 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13) 加强特种设备管理,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名单》 ,保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14) 与顾客(监理)保持联系,建立顾客(监理)意见簿,有计划地、主动地回访建设单位 和用户 , 及时获取有关信息予以改进,关注并测量顾客满意度; 15) 将上述要求告之分包方(劳务分包方) ,并督促其执行。 2. 环境保护方面: ( 1) 施工平面设计应重点考虑环境保护及相关方要求,强污染源应远离敏感区(如河流、居 住 区、学校、医院等) ; ( 2) 进行环境因素辩识, 建立《环境因素清单》 。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建立 《重要环境因 素 清单》。针对重要环境因素编制《环境管理方案》 ,按照方案中的措施逐项实施; ( 3) 建立《环境法律法规清单》 ,尤其要收集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法规; ( 4) 隧道及砼搅拌站的施工废水应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排放,生活污水(包括食堂污水) 亦 应设置沉淀池和隔油池,排放路径应远离河道及居民生活区; ( 5) 烟尘、粉尘排放应按照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达标排放。砼搅拌站 应 安设防护棚防止粉尘飞扬,生活锅炉应安装除烟装置; ( 6) 噪声控制:机加工切割、木工电锯、砼搅拌及震捣等强噪声源应远离居住、医院、学校 等 敏感区,并设置隔音棚; ( 7) 施工弃碴运送到指定地点;生活及办公垃圾按“可回收” 、“不可回收”、“有毒有害” 分 类堆放和处理;工地厕所应设化粪池;机加工及木工产生的切削分类堆放,统一处理; 物资包装物(纸、袋、箱、桶)亦应集中处理;废油、废旧油棉纱、油手套应指定回收 地 点,统一处理; ( 8) 严格火、电、易燃易爆、危化品管理,建立《危化品清单》 ; ( 9) 合理配置并定期检查灭火器材,杜绝火灾及爆炸事故的发生; (10) 施工中应注意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 (11) 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员工节约水、电、气等能源,力求节约能源; (12) 定期进行环境排放指标监测,如水污染源、噪声、粉尘等,以确定是否达标排放,保存 监 测记录; (13) 制定火灾等应急预案,组织培训或演练,并保存记录; ( 14 ) 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大检查,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寻求持续改进; ( 15 ) 上述所有要求应影响到分包方(包括劳务分包方) 。 3. 职业健康安全方面: ( 1) 进行危险源辩识,建立《危险源清单》 、《重大危险源清单》 ,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方 案》,并组织落实; ( 2) 建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名单》 ,按照国家规定定期体检,并保存记录; ( 3) 建立《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清单》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配备劳动保护用品; ( 4) 制定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奖罚措施,并定期检查; ( 5) 施工现场悬挂职业健康安全警示标识; ( 6) 加强食堂管理,操作人员有健康证,食堂卫生清洁,生熟案、刀分开,并配置灭火器; 制 定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和应急预案; ( 7) 不得私拉乱接电线,各种电闸箱有专人管理,并配锁; ( 8) 安全防护到位,并经常组织检查; ( 9) 编制高空坠落、洪水等《应急预案》 ,并组织培训或演练; ( 10) 定期监测粉尘、噪声、电焊弧光等危险源,确保达标排放,并保记录; ( 11) 定期组织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寻求持续改进; ( 12 ) 上述所有要求应影响到分包方(包括劳务分包方) 。 附录 -2 :项目管理目标内容: 项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内容包括: 1. 公司的管理目标; 2. 业主的要求(如合同、设计图等) ; 3. 国家及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4. 施工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政策性要求; 5. 企业附加的要求等。 附录 -3 :各项支持性文件: 执行本流程及标准过程中,各项支持性文件如下: 1. 公文处理办法 2. 技术档案管理办法 3. 文书档案管理办法 4. 物资管理办法 5. 施工技术管理条例 6.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7. 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8. 安全标准工地评定办法 9.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0. 施工临时设施鉴定管理规定 11. 设备管理规则 12. 工程机械修理手册 13. 计量管理办法 14. 职业病防治实施办法 15. 职业健康管理实施办法 16. 铁路物资技术保管规程  《XX 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文件汇 编》 《XX 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文 件汇编》 《XX 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管 理文件汇编》 《XX 一局集团有限公 司管理文件汇编》 《XX 一局集团有 限公司管理文件汇编》 《XX 一局集 团有限公司管理文件汇编》 《XX 一 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文件汇编》 《XX 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文件汇编》 《XX 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文件汇 编》 《XX 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文 件汇编》 《XX 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管 理文件汇编》 《XX 一局集团有限公 司管理文件汇编》 《XX 一局集团有 限公司管理文件汇编》 《XX 一局集 团有限公司管理文件汇编》 《XX 一 17.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施工单位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试 XX 程公( 2004) 520 行)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 转发《铁路消防管理办法》 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号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规则 安全生产法 2002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 21 号 国发( 1984 ) 5 号 国发( 2002) 344 号 —90 铁一公( 2000) 099 国发( 2003) 373 号 国质局( 1996) 53 年 20 号主席令 卫生部令 (2002 ) 第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