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957468 上传时间:2025-04-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篇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莲~山课件 ]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第一范文]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五、周活动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 一 8:15-8:21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原始的农耕生活 二 8:22-8:28 3华夏之祖 单元复习检测 三 8:29-9:4 4夏、商、西周的兴亡 5灿烂的青铜文明 四 9:5-9:11 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五 9:12-9:18 8中华文化的勃兴(1) 9中华文化的勃兴(2) 六 9:19-9:25 单元复习检测 七 9:26-10:2 10“秦王扫六合” 11“伐无道,诛暴秦” 八 10:3-10:9 复习第一单元 九 10:10-10:16 复习第二单元 十 10:17-10:23 综合复习 十一 10:24-10:30 期中考试 十二 10:31-11:6 12大一统的汉朝 13两汉经济的发展 十三 11:7-11:13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十四 11:14-11:20 16昌盛的秦汉文化(1)17昌盛的秦汉文化(2) 十五 11:21-11:27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 十六 11:28-12:4 18三国鼎立 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十七 12:5-12:11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 十八 12:12-12:18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 第四单元复习 十九 12:19-12:25 第四单元检测 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 二十 12:26-1:1 总结复习第三单元 总结复习第四单元 二十一 1:2-1:8 综合复习 二十二 1:9-1:15 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 | 返回目录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一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