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大学,1,一、,礼记,1,、编定:,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大戴礼记,: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小戴礼记,: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即今存,礼记,。东汉末年,郑玄为,小戴礼记,作注,后来这个本子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2,2,、内容,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3,3,、三礼,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4,二、,大学,译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注释,()大,(da4,,旧音,tai4),学:,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阐述修身治国之道。道:在此相当于,“,宗旨,”,。,()明明德:使明德显明。明德:天生而具备的善性品德。,()亲(,qin1,,朱子读作,xin1),民:使民亲近。朱子把,“,亲,”,解释为,“,新,”,,使民众道德更新。,()止於至善:以至善为立足点、行动原则和最终归宿。至善:符合大道、自然而然的善,无私无为的生生不息。,5,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注释,()知止:知道如何立足,知道行动原则,知道最终归宿。有定:有坚定而且正确的心态和志向。,()静:心的宁静,不浮躁妄动。,()安:心安于所处之事、所处之位。,()虑:通过思考而加以选取。,()得:得道,达到至善的境界。,()物:事物。本末:本来指树根和树枝,引申为先有根本而后有生长、花果。,()终始:先知道最终方向,然后重视从开头做起。,()知所先後:知道前后的顺序与步骤。,6,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注释,()欲:想要。,()治:本指,“,使水平,”,,此指,“,使国平,”,。,()齐:使人在道德修养上向圣贤君子看齐。,()修:在道德上修养。身:自身,自己。,()正其心:使自己的心态端正。,()诚其意:使自己的心意真诚。,()致其知:使自己在知识与智慧上得到提高。,()格物:对天地万物及天地万物之道能够感知,目的是为了与心相通,认识自己的本性。,7,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释,()物格:通过对天地万物的感知,而使自己的内在本性得以显现,也就是恢复自己的,“,良知,”,。,8,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注释,()庶人:没有官爵的人,平民百姓。,()壹是:都是这样。,()本乱:根本事情混乱,根本问题是指修身。末治:达到很好的治理结果,末是指治政。,()否:不可能。,()所厚者薄:对应该重视的重视了却最后被轻视。,()未之有:即,“,未有之,”,,没有这样的事情。,9,此谓知本(,1,),此谓知之至也(,2,)。,注释:,(,1,)知本:知道根本问题在哪里。,(,2,)知之至:格物致知的最重要问题。,10,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11,注释,()诚其意:使心意真诚。,()毋:不要。,()恶恶臭,(wu4 e4 xiu4),:厌恶不好闻的气味。,()好好,(hao4 hao3),色:喜欢美丽的色彩。,()自谦(,qie4,):自我快乐与满足。谦,通,“,慊,(qie4),”,。,()必:一定。慎其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守住本心本性。,()小人:此指道德修养不够的人。闲居:平时无事的时候。为不善:做不善的事情。,()厌然:隐藏起来的样子。,()揜:即,“,掩,”,,掩盖。著其善:使自己善的一面故意显示给人看。,()如见其肺肝然:就像看到了他的肺肝一样。,()何益:有什么好处。,()形于外:显露在外表上。,()曾子:姓曾,名参,孔子弟子。,()其严乎:多么严厉的监督啊。,()心广体胖:心胸宽广可以使身体舒适安闲。,12,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注释:,()盘铭:镌刻在盘子上的自我警戒性的文字。,()苟:果然能够。日新:每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康诰:指,尚书,周书,康诰,。,()作新民:振作精神,带动民众共同致力于道德修养。,()诗:指,大雅,文王之什,文王,。,()周虽旧邦:作为诸侯国之一的周国,虽然是时间悠久的邦国。,()其命惟新:周朝建立之后,顺天之命而道德昌盛。,()无所不用其极:任何事情都尽到最大努力。,13,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指,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天子的京都,包括京城及其郊区。,()惟民所止:民众所居住之地。,()诗:指,诗经,小雅,鱼藻之什,绵蛮,。,()缗蛮:小鸟的样子。缗,通,“,绵,”,。黄鸟:鸟名,即黄雀。,()止于丘隅:停落在地势高而且草木茂盛的地方。,()子:指孔子。,()於,(yu2),止:在选择停落之处时。,14,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注释:,()诗:指,大雅,文王之什,文王,。,()穆穆:端庄而深邃的样子。,()於(,wu1,):赞美之辞。缉熙:始终光明正大的样子。敬止:对于立足点和最高境界都非常谨慎小心。,()为:作为。人君:他人之君。止于仁:立足于仁,而且以仁为言行的依据。,()与国人交:跟国中的人相交往。,15,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注释:,()子:指孔子。以下引语见,论语,颜渊第十二,听讼章,。,()听讼:审案。吾犹人:我像别人一样。,()必:一定。使无讼:使人没有官司可打。,()无情者:没有实情而虚辞矫饰的人。不得尽其辞:不能使人的虚伪荒诞言辞随意表达出来。,()大畏民志:强调使民众之心志存有敬畏。,16,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注释:,()忿懥(,zhi4,):愤怒。,()好乐:喜好和乐趣。,()心不在焉:心不在自己应在的位置上,。,17,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18,注释:,()之:至,接触到。其:自己。辟(,pi4,):同,“,譬,”,,由此而与自己联系起来考虑。,()恶,(wu4),:厌恶。,()哀矜,(jin1),:怜悯、同情。,()敖惰,(ao4 duo4),:傲慢、懒惰。,()好,(hao4),:喜欢。恶,(e4),:邪恶不正。,()恶,(wu4),:厌恶。,()鲜,(xian3),:少见。,()谚,(yan4),:民间说法,俗语。之:这样的话。,()莫:没有人。恶(,e4,):不好。,()硕:茂盛、高大。,19,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20,注释:()教:教化。,()成教:形成教化。,()弟:同,“,悌,”,。,()康诰:指,尚书,周书,康诰,。,()如保赤子:,尚书,原文,“,如,”,作,“,若,”,。像保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保护民众。,()心诚:心里诚心诚意地。,()虽:即使。中:符合。,21,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22,注释:,()兴(,xing1,):兴起。,()让:谦让。,()贪戾,(li4),:贪婪、乖张。,()机:关键。,()一言:一句话。偾(,fen4,)事:败坏事情。,()定国:使国家安定。,()帅:率领。以仁:用仁道。,()所令:所下达的政令。反其所好:背离自己所喜欢的。,()有诸己:自己有仁善的行为。诸:,“,之于,”,的合音。,()无诸己:自己没有不仁不善的行为。,()非:非难,批评。,()所藏乎身:自身所存之心。恕,(shu4),:宽容。,()喻:使别人能够明白。,()未之有:即,“,未有之,”,,没有这样的事。,23,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24,注释:,(,1,)诗:指,国风,周南,桃夭,。,(,2,)桃:指桃花。夭夭:美丽鲜艳的样子。,(,3,)蓁蓁:茂盛的样子。,(,4,)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出嫁。,(,5,)宜:和睦快乐。,(,6,)教:教化。,(,7,)诗:指,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蓼萧,。,(,8,)诗:指,国风,曹风,鳲鸠,。,(,9,)其仪:一个人的仪容、仪态。忒:差错。,(,10,)正是四国:使四方国家都能自我端正。,(,11,)为:被。足法:足够被人效法。,25,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注释:,()上:在上位的执政者。兴孝:使孝道得以振兴。,()兴弟:使悌道得以振兴。,()恤孤:关爱抚养孤独的人。年幼而失去父亲叫做孤儿。倍:通,“,背,”,,背弃。,()是以:因此。絜矩:相当于,“,表率,”,、,“,示范,”,的意思。絜,指用来测量东西的尺度。矩:用来衡量方形是否符合标准的工具。,26,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注释:()所恶:令人厌恶的做法。于:从。上:在上位的人。,()毋:不要。以:用来。使:使用,应用。下:在下位的人。,()事:侍奉、对待。,()先后:再去影响以后。,()从前:追随以前的。,()交:交互,传递。,27,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28,注释:,()诗:指,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山有台,。,()乐:和蔼快乐。只:助词。,()好:爱好。,()恶:厌恶。,()诗:指,小雅,节南山之什,节南山,。,()节:高峻、雄伟的样子。彼:那。,()维:助词。岩岩:险峻巍峨的样子。,()赫赫:权势显赫的样子。师尹:担任太师之职的尹氏。,()具:同,“,俱,”,,都。尔瞻:即,“,瞻尔,”,,注视你。,()有国者:掌握国家命运的执政者。,()辟:通,“,僻,”,,偏心、偏僻。为天下僇:被天下人推翻。僇,通,“,戮,”,。,()诗:指,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殷:指周朝之前的殷商朝代。未丧师:没有失去众人之心的时候。,()克:能。配上帝:德行与上天之道相配合。,()仪:通,“,宜,”,,应该。监:通,“,鉴,”,,作为借鉴。,()峻命:令人敬畏的天命。易:容易。,()道:说。,2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