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语文版
(考试时间:90分钟,出卷人:__________ )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一、 读拼音,写词语。
zhǎn lǎn chù jìng chéng rèn yuán jiù
dàn wàng chóu mèn huàng dòng yǐ xué
二、 比一比,再组词。
膝(_________) 暴(_________) 钮(_________) 璀(_________)
漆(_________) 瀑(_________) 纽(_________) 摧(_________)
三、 补充词语。
天(____)海角 得(____)扬扬 无(____)于事 头晕(____)弦
焉知(____)福 聚精(____)神 乌(____)之众 垂头(____)气
四、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尴尬(jiān gān) 渗透(cān shèn) 戈壁(gē guō)
匕首 (bǐ bì) 倭瓜 (wō wěi) 撵跑(niǎn liǎn)
五、 选词填空。
微弱 憧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璨
1.孩子们在(______)的灯光下读书.
2.正在(__________)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3.渝北这颗(______)的明珠镶嵌在重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4.阿明在(__________)之际,捡起了身旁的菜刀,往那罪犯身上扎了一下 罪犯倒下了。
六、 句子训练营。
1.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时候,我唯一的读物就是香烟盒里的小画片。(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仿照句式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内知识知多少。
1.《少年闰土》的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______,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____。
3.小说的三要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桥》是一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墨塑造了一位________的老支书。
5.《月光曲》写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_______创作钢琴曲_______的过程。
八、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走出黑暗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群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车厢内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始料不及的人们一下子被搞蒙了。黑暗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人们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哭声、喊声、叹息声不绝于耳。
②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③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来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④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一刹那间,光明消失了,人们又重新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⑤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我们得救了!”人们喊着、笑着、拥抱着……这时才发现,原来领头人就是列车司机,他的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而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1.这篇文章按体裁分属于( )
A.散文 B.诗歌 C.小说 D.戏剧
2.联系上下文,以下对第④自然段中“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一句的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
A.今天以前人们没有认识到黑暗的恐怖,光明的重要性。
B.今天以前人们不憎恨黑暗,不渴望光明。
C.今天人们特别憎恨黑暗,渴望光明。
D.将“憎恨黑暗”和“渴望光明”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人们走出黑暗的强烈愿望。
3.结合文本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中,“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这位妈妈的做法对稳定慌乱中人们的情绪起了一定的作用。
B.“黑暗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黑暗给人带来的极度恐惧,营造了恐怖的氛围。
C.第④自然段中,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但立即又有人大声喊“把火灭掉”。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人们很惊慌。
D.“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之所以要“手牵手”,是为了避免车厢里的人们一窝蜂似的往站口涌,确保安全有序。
4.下面是四位同学读短文后获得的启示,不属于文章所表述内容的一项是( )
A.减少灾难要勇于创新 B.面对灾难应团结一致
C.遇到灾难要保持镇静 D.应对灾难要互相帮助
5.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才揭示领头走出黑暗的人是列车司机,这样的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习作。
彩色的梦
要求:可以写童年的梦想,也可以写未来的梦想。文章想象要合理,描写要具体,要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展览 处境 承认 援救 淡忘 愁闷 晃动 蚁穴
2、膝盖 暴力 钮扣 璀璨 油漆 瀑布 纽带 摧毁
3、涯 意 济 目 非 会 合 丧
4、gān shèn gē bǐ wō niǎn
5、微弱 千钧一发 璀璨 千钧一发
6、
1.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2.读物是小画片。
3.这儿的雨比别处的更清新,雨滴是那么晶莹,声音是那么动听,使我总想演奏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欢乐。
7、鲁迅 周树人 革命家 《呐喊》 《朝花夕拾》 书法家 情节 环境 人物 舍己为人 贝多芬 《月光曲》
8、
1.C
2.D
3.C
4.A
5.人们齐心救助犯心脏病的人。
6.合理。因为只有列车司机才知道下一出站口在哪里。放在结尾才揭示,这样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因为之前关于人群的描写使读者把注意力都放在摆脱困境上,作者有意将人物放置在黑暗的环境里,使读者关注了群体表现而忽视了个体,最后才点明领头人,使得个体人物更突出。
9、范文:
彩色的梦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抬头望着云彩姐姐悠悠地向远处飘去,我快乐地挥挥手向她告别,转身拉着好友一起奔向北区。一定要快些,不然我们就迟到了。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我们还是迟了一步。调皮的星星们又不小心打翻了墨汁,将云朵洁白的衣服染成了黑色,小云们立刻不高兴了,向夜妈妈告了星星们一状,这下可好,今天晚上,它们就别想出去转了,被关了禁闭。而我们呢则看不上夕阳中身披金纱的新娘了。四周的灯忽然亮了,平日里身着绿纱的柳树们纷纷披上了洁白耀眼的婚纱。她们低头对着水中的倒影,将长发编成细细的辫子,戴上雪白的发夹,远远望去,真像下凡的仙女一般不食人间烟火。哈哈,我们真是因祸得福!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仙女的发夹掉了。那狭长的柳叶,踏着舞步,旋转着飘到了水面上。翠绿的叶子恰似扁舟随着湖水温柔的起伏向湖心滑去。小叶子又是那么淘气,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就是不愿被波浪带去。波浪安慰着他,带着他向前滑,小叶子又回头深深地望了柳树一眼,滑走了。我们也是一片柳叶,但我愿成为这一片勇于探索的柳叶,在湖水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甘甜。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湖边的一切倒映在水中,彩色的灯在湖中不断变换着色彩,水平如镜,镜子中的作文树、灯和建筑物都表现出一种平和的美。一阵风吹来,湖面微微起了皱,风又大了些,湖面抖动了起来。镜子中的一切都被揉碎了,只能看到无数美丽得如同萤火丑的光,又好像湖中沉淀着一个属于我的彩虹一般绚丽的梦,那样恍恍惚惚,甜美梦幻。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轻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那就是我的梦!我多想乘船来到湖中捡起那一片片沉淀在水中,被水不小心揉碎的梦,把它们拼起来,看看我梦中的世界;又多想将船滑到思平桥旁,让亮亮的流星落满我的小船,在一片灿烂的星光中高唱,放飞我的梦。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灯忽然灭了,是呀,它们也困了。我这才清醒过来:哪有什么被揉碎的梦?哪有什么亮亮的星星?一切都只是灯光在水中的倒影罢了。梦醒了,歌停了,我们也要走了。拉着好友的手,缓缓向门口走去,四周一片寂静。我这才发现自己竟是那样不愿离去,因为这儿有我的梦。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跨出大门,我们悄悄离去,不愿惊动任何人。轻轻转一个圈,将北区湖水的甘甜,草木的清香都留在了门口。但那个梦是属于我的,我要将它带走,有梦也就有了目标,它会带着我飞向我渴望的成功。
早晚有一天,我会飞出灵宝,寻找更多属于我的梦,但我永远不会忘记灵宝,虽然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
彩色的梦--将灵宝的明天变得更加辉煌!
8 /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