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考试题型
单选、填空、名词解释、问答题、叙述题
一、名词解释
运动系统
1、椎孔: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一孔,称椎孔。
2、椎间孔:邻位椎骨的上、下两个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3、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
4、颈干角:股骨体与股骨颈相交约成130°的角,称颈干角。
5、关节腔:关节囊的滑膜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呈负压,内含少量滑液。
6、肋弓:第8—10肋的前端各以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的下缘而形成的一条弓形软骨缘。
7、白线:位于腹前外侧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3层腹肌的腱膜纤维交错而成,上起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
8、腹股沟管:是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一条斜贯腹肌和腱膜之间的潜在性裂隙,长约4.5cm,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9、三边孔和四边孔:在壁上部的内侧,由位于上方的肩胛下肌、下方的大圆肌和外侧的肱骨上端围成一种呈三角形的间隙,此间隙又被肱三头肌长头分隔为两部分,外侧者称四边孔,内侧者称三边孔。
10、股三角:在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通过。
11、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形成一成三角形的间隙,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内脏系统
12、上消化道:临床上把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
13、下消化道:临床上把空场下列的消化管称为下消化道。
14、咽峡:腭帆游离缘、腭垂、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口称为咽峡,是口腔与咽相交通的门户。
15、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与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成一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或称Calot三角)。
16、弹性圆锥:是张于环状软骨弓上缘、甲状软骨前角后角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的膜状构造,左右各一,重要由弹性纤维构成。
17、声门裂:是指侯腔内两侧声襞及两侧杓状软骨之间的裂隙,叫声门裂(是侯腔最狭窄的部分)。
18、肺根:是指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叫肺根。
19、胸膜腔:是指胸膜壁层和脏层在肺根周边互相移行而围成的完全封闭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为负压,并有少量的浆液。
20、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的返折处,形成较深的间隙,称肋膈隐窝,又叫肋膈窦。
21、纵隔:为两侧纵膈胸膜之间全部器官、构造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22、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左、右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膀胱三角;此区无粘膜下组织,粘膜紧贴肌层,股膀胱膨胀或空虚时,该区均保持平衡状态。
23、前尿道:男性尿道的海绵体部,称前尿道。
24、后尿道:男性尿道的前列腺部、膜部,称后尿道。
25、会阴:一为广义的会阴,是指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而言;另一为狭义的会阴,是指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而言。
26、尿生殖膈:由会阴深横肌和尿道膜部括约肌,以及覆盖在两肌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
27、盆膈:由肛提肌、尾骨肌和覆盖在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下筋膜构成,是封闭骨盆下口的重要成分。
28、直肠子宫陷凹(Douglas腔):指女性的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形成的深窝,是女性骨盆最低处。
脉管系统
29、体循环:左心室的A血→主A及其分支→全身毛细血管网,进行物质交换→变成V血→上、下腔V及其属支→右心房。
30、肺循环:右心室的V血→肺A及其分支→肺泡周边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变成A血→肺V及其属支→左心房。
31、房室交点: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交点。
32、三尖瓣复合体: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突肌在构造和功效上亲密关连,常将它们合称三尖瓣复合体。
33、二尖瓣复合体: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突肌在构造和功效上亲密关连,常将它们合称二尖瓣复合体。
34、心包腔:浆膜心包的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互相移行,形成一潜在性间隙,内含少量的奖液。
35、动脉韧带:为连于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偏左与主动脉弓凹面之间的结缔组织索。
36、掌浅弓:由尺动脉的末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
37、掌深弓:由桡动脉的末端于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38、静脉角: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所行成的角。
感觉器
39、巩膜静脉窦(Schlemm管):巩膜与角膜交接处的巩膜深部有环形的小管,是房水回流的通道。
40、虹膜角膜角(前房角):在眼球前房的周边,由虹膜与角膜相交所形成的环形区域。
41、虹膜角膜角隙:虹膜角膜角的前外侧壁是由小梁构成的栅状壁,栅的空隙称虹膜角膜角隙。
42、结膜囊:当上下睑闭合时,结膜形成的囊状腔隙。
神经系统
43、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泛称灰质,在新鲜的标本上呈灰暗色。
44、白质:在中枢内的神经元轴突集中的地方,颜色苍白,称白质。
45、神经核:除皮质以外,形态和功效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成一团,称神经核。
46、神经节:在周边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形状略显膨大,称神经节。
47、反射: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作出适宜的反映。
48、反射弧:执行反射活动的形态学基础。
49、内侧丘系:内侧丘系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集中上升称内侧丘系。
50、内囊:高度集中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大脑上、下行投射纤维。
51、硬膜外腔: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狭窄腔隙,腔隙内含有静脉丛、淋巴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神经根,临床上常在此处进行硬膜外麻醉。
52、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空隙称蛛网膜下腔。
53、大脑动脉环:前交通动脉、两侧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围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吻合而成。
54、核上瘫:临床上将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发的瘫痪为核上瘫。
55、核下瘫:临床上将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发的瘫痪为核下瘫。
二、简答及叙述
运动系统
1、鼻旁窦的位置、构成及各窦开口部位?
答:位置:鼻旁窦又称副鼻窦,四对鼻旁窦分别位于同名的颅骨内;
构成:由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构成;
各窦开口部位:上颌窦、额窦、筛窦的前、中组小房开口于中鼻道;筛窦的后组小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碟筛隐窝。
2、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构造各涉及哪些?
答:基本构造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
辅助构造有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
3、试述肩关节的构成、构造特点及运动?
答:构成: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构造特点:(1)最灵活的关节,关节囊薄而松弛;
(2)肱骨头大,关节盂小而浅,周边有盂唇附着;
(3)关节上方有韧带加强,下壁单薄。
运动: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4、试述肘关节的构成、构造特点及运动?
答:构成: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构成;
构造特点:(1)副关节,包含三个关节,即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包在一种关节囊内;
(2)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紧张;
(3)周边韧带有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加强。
运动:可作屈、伸运动。
5、试述髋关节的构成、构造特点及运动?
答:构成:由股骨头、髋臼构成;
构造特点:(1)髋臼深,股骨头大,周缘附有髋臼唇,加深关节窝;
(2)有韧带加强:髂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3)关节囊厚而坚韧;
(4)股骨颈一部分在囊内,一部分在囊外。
运动: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6、试述膝关节的构成、构造特点及运动?
答:构成: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构造特点:(1)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2)关节前方自上而下有股四头肌腱、髌骨、髌韧带加强;
(3)关节两侧有胫骨副韧带、腓骨副韧带加强;
(4)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避免胫骨前后移动;
(5)关节囊内有内外侧半月板;
(6)前后薄而松弛,两侧紧张。
运动:重要可作屈、伸运动,在半屈位时,还可作小幅度的旋内、旋外运动。
7、试述腹股沟管的位置、形态和构造?
答: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cm。有两口和四壁。管的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外口为腹股沟浅环。前壁是腹外斜肌建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是腹股沟韧带。
8、试述腹直肌鞘的构成?
答:腹直肌鞘是腹前外侧群三块阔肌的腱膜包裹腹直肌而成的腱膜鞘,分前、后两层,其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构成。但在脐下4—5cm处,腹直肌鞘后壁缺如,三层阔肌的腱膜全部构成鞘的前层,腹直肌鞘后层下缘游离称半环线,此线下列腹直肌背面直接与腹横肌膜相贴。
内脏系统
9、试述牙的形态和构造?
答:牙的形态可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露于口腔的牙冠,洁白有光泽;嵌入牙槽内的牙根,借牙周膜于骨质结合;牙根尖部的牙根尖孔有血管、神经出入,牙冠和牙根之间为牙颈,外包以牙龈。
牙的构造重要由牙质构成,在牙根部牙质的外面包有一层黏合质,而在牙冠表面有一层坚硬的釉质。牙内部有牙腔,牙腔内有牙髓,为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所构成。
10、试述咽的分部和交通,鼻咽部侧壁上有哪些重要构造?
答:咽按其部位不同由上向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鼻咽经鼻后孔通向鼻腔经咽鼓管通鼓室,口咽经咽峡通向口腔,喉咽经喉口通向喉腔向下通食管。鼻咽部侧壁上重要有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和咽鼓管扁桃体,其中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思考咽的形态和位置)
11、食管三处的狭窄的位置、各距切牙的距离?
答:食管的第一狭窄位于起端与咽相交接处,第二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第三狭窄位于膈食管裂孔处。三个狭窄处距中切牙的距离分别为15cm,25cm和40cm。(思考食管得分部)
12、胃的位置、形态及分部?
答:位置:胃在中档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约在第11胸椎的左侧,幽门约在第1腰椎的右侧。
形态和分部: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其大小与形态和内容物的多少有关。胃有入出两口,前后两壁,上下两缘和分四部。入口为食管与胃相通处的贲门,出口为胃与十二指肠相通的幽门。胃前壁朝向前上方,后壁朝向后下方。胃的上缘为胃小弯,下缘为胃大弯。胃可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幽门部又可分为幽门管和幽门窦。
13、空场和回场有何区别?
答:区别以下表:
区别 位置 长度 管径 外观 淋巴滤泡
空场 腹腔左上部 2/5 粗,壁厚 较红,血管多 孤立
回肠 腹腔右下部 3/5 细,壁薄 较淡,血管少 集合
14、试述食管进食或不进食时胆汁排出的途径?
答:胆汁由肝细胞分泌。其排出途径:
平时:肝→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贮存浓缩)
进食时:胆囊→胆囊管(肝→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肝姨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
15、壁胸膜分几部分?各覆盖在何处?肋膈隐窝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答:壁胸膜依其所覆盖的部位可分为四部分,即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和胸膜顶;
肋胸膜覆盖于胸壁内面,膈胸膜覆盖于膈上面的壁胸膜,与膈紧密相贴,纵膈胸膜贴附于纵膈两侧的面的壁胸膜,胸膜顶覆盖在肺尖上方;
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炎、胸腔积液时常集聚于此。故临床上常在此部位穿刺抽液或引流。
16、试述肾的位置、形态及冠状面的构造?
答:肾位于腹腔的后上部,紧贴脊柱两旁的腹后壁,居腹膜后方。左肾上端约平第12胸椎体上缘,下端约平第3腰椎体上缘。右肾上端约平第12胸椎体下缘,下端约平第3腰椎体下缘。右肾比左肾略低,左肾背面的中部和右肾背面的上部有第12肋斜过;
肾形似“蚕豆”,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可分为上、下端,前、背面和内、外侧缘,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
肾表面有薄层纤维囊,其深面为肾实质和肾窦。肾实质涉及表层暗红色的皮质;皮质深部为色浅的髓质,由15—20个肾椎体构成,皮质伸入肾椎体之间部分为肾柱,肾窦内含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血管、神经和脂肪等构造。
17、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
答:输尿管依其行程可分为腹部、盆部和膀胱壁内部。
三个狭窄位置分别在:(1)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2)越过骨盆入口处(即跨过髂血管处);
(3)穿过膀胱壁处。
18、试述精子产生的部位及排除途径?
答:精子在睾丸的精曲小管上皮产生;
排除途径: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体外;
附:精子经睾丸输出小管贮存于附睾。
19、输卵管分几部分?受精和结扎的部位的部位在何处?
答:输卵管分为四部,由内侧向外侧分别是:
(1)输卵管漏斗:管腔扩大漏斗状,其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通腹膜腔,漏斗的周缘有许多指状突起,称输卵管伞;
(2)输卵管壶腹:较粗而长,约占输卵管全长的2/3;
(3)输卵管峡:短而狭窄;
(4)输卵管子宫部:为贯穿子宫壁内的一段,输卵管子宫口通于子宫腔。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部位普通在输卵管壶腹部,输卵管结扎手术部位在峡部。
20、子宫的位置、分部、固定装置有哪些?
答:子宫位于小骨盆腔的中央,在膀胱和直肠之间。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子宫颈又分为子宫颈阴道部和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颈与子宫体相连接处稍狭隙,称子宫峡。
固定子宫的韧带有四对:(1)子宫阔韧带;
(2)子宫圆韧带;
(3)子宫主韧带;
(4)骶子宫韧带。
21、某幼儿误食一粒砂,请按次序写出该粒砂通过哪些器官和狭窄排出体外?
答:砂→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场→回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肛门→体外;
通过食管的三处狭窄是食管的起端与咽相连处、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膈食管裂孔处。
22、一豆粒误入幼儿的鼻腔进入气管,请按次序写出进入的途径,最后容易坠入何处,为什么?
答:鼻腔→咽部→喉部→气管→左、右支气管;最后容易坠入右主支气管,由于右主支气管粗而短,走行较陡直,气管隆脊偏向左侧,因此豆粒易坠入右主支气管内。
23、尿液产生的部位及排出途径?
答:尿液是由肾脏产生的;
排出途径:肾产生的尿液经乳头孔→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24、试述肾盂结石排出体外的途径,并阐明结石易在何处滞留?
答:肾盂(结石)→输尿管起始处→输尿管越过髂血管处→输尿管穿膀胱壁处→膀胱→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体外。结石易滞留部位为六处狭窄,即输尿管起始处、输尿管越过髂血管处、输尿管穿膀胱壁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
25、为男性患者插导尿管,依次通过哪些狭窄、弯曲和部位?
答:依次通过3处狭窄:即尿道外口、尿道膜部、尿道内口;2个弯曲:即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耻骨下弯位于耻骨联合的后下方,凹向前上,此弯曲是不可变化的;耻骨前弯位于耻骨联合的前下方,凹向后方,此弯曲在将阴茎向腹壁方向提起时可减少或消失。
脉管系统
26、试述右心房的内部构造?
答:右心房分为前方的固有心房和后方的腔静脉窦两部分,固有心房向左前方突出的部分称右心耳,在固有心房及右心耳内面,由许多平行的肌性隆起,称梳状肌。右心房有三个入口和一种出口:上方有上腔静脉口,下方有下腔静脉口,分别接纳上、下腔静脉。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冠状窦口经此注入右心房;出口是右房室口,位于右心房的前下部,通右心室,在右心房房间隔的下部有一浅窝,称卵圆窝。
27、试述右心室的内部构造?
答:右心室腔在底的后上方有有房室口,左上方有肺动脉口,两口之间有一弓形隆起,称室上脊,将其右心室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流入道:右心室室壁有许多纵横交错的肌性隆起,称肉柱。入口是右房室口,其周边的纤维环上附有三片略呈三角形的瓣膜,称三尖瓣。瓣膜的游离缘借腱索连于乳突肌,纤维环、三尖瓣、腱索和乳突肌在构造、功效上是一种整体,称为三尖瓣复合体。室腔内尚有一条从室间隔连至前乳突肌根部的圆形肌束,称为隔缘肉柱。流出道:在肺动脉口周边的纤维环上附有三片袋口向上的半月形瓣膜,称为肺动脉瓣,每个瓣膜游离缘中点增厚的部分称为半月瓣小结节。
28、试述腹腔干的分支、分布区域?
答:腹腔干的分支:(1)胃左动脉
(2)肝总动脉:a: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肝左支、肝右支→胆囊动脉)
b: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胃网膜右动脉)
(3)脾动脉(胰腺支、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
分布区域:胃左动脉:分布于食管腹部、胃贲门和胃小弯附近,胃体的前、后壁;
胃右动脉:分布于十二指肠上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前、后壁;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分布于胰头和十二指肠;
胃网膜右动脉:分布于胃大弯附近胃的前、后壁和大网膜;
脾动脉:分布于胃体后壁上部;
胰腺支:分布于胰体和胰尾;
胃短动脉:分布于胃底;
胃网膜左动脉:分布于胃大弯附近胃的前、后壁和大网膜。
28、上腔静脉的合成及收集范畴如何?
答: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肋软骨与胸骨结合处的后方汇合而成;
它借各级属支收集头颈、上肢、胸壁和部分胸腔器官回流的血液。
29、下腔静脉的合成及收集范畴如何?
答:下腔静脉是体内最大的静脉干,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
它借各级属支,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血液。
30、大隐静脉的起始、走行和注入部位如何?有何临床意义?
答: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及大腿前内侧上升,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注入处接受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旋髂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5条属支。大隐静脉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好发部位。
31、试述肝门静脉的合成、属支、构造特点和收集范畴?
答:肝门静脉长6—8cm,在胰头后方,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属支:(1)肠系膜上静脉;(2)脾静脉;(3)肠系膜下静脉;(4)胃左静脉;(5)胃右静脉;(6)右静脉;(7)附脐静脉;
构造特点:(1)肝门静脉及其属支无静脉瓣;(2)肝门静脉系的管道,起始与终止均为毛细血管。
收集范畴:它收集食管腹部、胃、小肠、大肠、胰、胆囊和脾的静脉血。
32、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时,为什么出现呕血和便血?
答:呕血最可能的因素是食管静脉丛破裂造成。由于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时,血液通过侧支循环经上腔静脉系回心,引发食管静脉丛曲张。曲张食管静脉丛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途径:肝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便血是由于肝门静脉回流受阻,肝门静脉血通过侧支循环回心,导至直肠静脉丛血管扩张,扩张的血管破裂所致。
途径:肝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下静脉、肛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33、从左手背静脉网注入药品,可经哪些途径达成胆囊?
答:左手背皮下静脉→左头静脉→左腋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左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泡壁毛细血管网→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胆囊动脉→胆囊。
34、自右手背桡侧皮下静脉注入药品,可经哪些途径达成阑尾?
答:右手背皮下静脉→右头静脉→右腋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毛细血管网→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阑尾动脉→阑尾。
35、大隐静脉内的二氧化碳,经何途径排出体外?
答: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泡壁毛细血管网→透入肺泡→各级支气管→气管→喉→咽→口腔→呼出体外。
36、口服黄连素,在小肠吸取,排出尿液呈黄色,试述其在体内所经途径?
答:黄连素→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回肠→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入肝→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感觉器
37、眼球壁的三层各涉及哪些部分?各有何构造特点和功效?
答:外层为纤维膜,其前1/6为角膜,无色透明,感觉神经末梢丰富,有透光和屈光功效,后5/6为白色坚硬的巩膜;
中层为血管膜,有丰富色素。分前中后三部:前部虹膜,中间有瞳孔,可调节进入眼底光线的量,其大小受虹膜内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的控制;中部为环形肥厚的睫状体,内含睫状肌,功效为调节晶状体的厚度和分泌房水;后部位脉络膜,有营养和吸取眼内分散光线作用;
内层为视网膜,其后方大部分有感光作用。
38、外界光线经哪些构造达成视网膜?
答;要通过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其中瞳孔只能通过光线,其它都有透光和屈光的功效,其屈光能力受到调节的只有晶状体。
39、房水的产生和循环途径如何?若循环障碍会引发什么后果?
答: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经眼静脉回流;
循环障碍会引发青光眼。
40、运动眼球肌的肌肉有哪些?其作用如何?
答:眼内肌(1)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
(2)瞳孔开大肌:是瞳孔变大;
眼外肌(1)上直肌:使眼球转向上内;
(2)下直肌:使眼球转向下内;
(3)内直肌:使眼球转向内侧;
(4)外直肌:使眼球转向外侧;
(5)上斜肌:使眼球转向外下;
(6)下斜肌:使眼球转向外上;
(7)提上睑肌:提上睑,开大眼裂。(思考各受何神经支配?)
41、试述声波的重要传导途径?
答: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砧、镫骨→前庭窗→骨迷路内的外淋巴→蜗管的内淋巴→螺旋器受到刺激→蜗神经→经听觉传导路至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神经系统
42、脑干由哪几部分构成?有哪些脑神经与其相连?
答:脑干是由延髓、脑桥、中脑构成;
延髓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相连;
脑桥与三叉神、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相连;
中脑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相连。
43、试述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名称和性质?
答:延髓内的脑神经核:(1)疑核:躯体运动核;
(2)舌下神经核:躯体运动核;
(3)迷走神经背核:内脏运动核;
(4)孤束核:内脏感觉核;
(5)下泌涎核:内脏运动核;
(6)三叉神经脊束核:躯体感觉核;
(7)副神经核:躯体运动核。
脑桥内的脑神经核:(1)三叉神经运动核:躯体运动核;
(2)三叉神经脑桥核:躯体感觉核;
(3)展神经核:躯体运动核;
(4)面神经核:躯体运动核;
(5)上泌涎核:内脏运动核;
(6)前庭神经核:躯体感觉核;
(7)蜗神经核:躯体感觉核。
中脑内的脑神经核:(1)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核;
(2)滑车神经核:躯体运动核;
(3)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核;
(4)三叉神经中脑核:躯体感觉核。
44、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及内部构造?
答:大脑半球表面凸凹不平,其中凹陷的沟裂,称大脑沟沟与沟之间的隆起称大脑回。分为五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
内部构造:(1)侧脑室;
(2)基底核(纹状体、屏状核、杏仁体);
(3)大脑半球的髓质(联系纤维、连合纤维、投射纤维)。
45、试述大脑皮质各中枢的位置及名称?
答:大脑皮质重要中枢有:
(1)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2)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3)视觉中枢,位于距状沟上下;
(4)听觉中枢,位于颞横回;
(5)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
(6)内脏调节中枢,位于边沿叶。
46、大脑动脉环的构成及意义?
答:大脑动脉环由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在脑底吻合而成。
对确保大脑的血液供应起重要作用。
47、试述皮质脊髓束的行程?
答: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延髓的锥体下部→大部交叉的纤维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小部分未交叉的纤维形成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前角细胞(下运动神经元)。
48、试述躯干及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答:感受器(皮肤)→脊神经→脊神经节(1级神经元)→后根(上升1—2个节段)→后角固有核(2级神经元)→交叉→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系(经脑干)→丘脑(3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脚)→中央后回上2/3、中央旁小叶后部。
49、试述躯干及四肢深感觉传导路?
答:感受器(本体感觉、精细感觉)→脊神经→脊神经节(1级神经元)→后根→薄束、楔束(后索内)→薄束核、楔束核(2级神经元)→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经脑干)→丘脑(3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脚)→中央后回上2/3、中央旁小叶后部。
50、臂丛的构成、位置及分支的名称?
答:臂丛由颈5—颈8及胸1的前支大部分构成。向外侧行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围绕腋动脉排列。重要分支有:尺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腋神经。
51、腰丛的构成、位置、分支和分布?
答: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及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构成。位于腰大肌深面。
重要分支有:
(1)髂腹下神经:皮支分布于耻区和腹股沟区的皮肤,肌支支配腹肌前外侧群的下部;
(2)髂腹股沟神经:皮支分布于腹股沟区及阴囊的皮肤,肌支支配腹肌前外侧群的下部;
(3)股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大腿外侧面的皮肤;
(4)股神经:分布与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的皮肤;
(5)闭孔神经:皮支分布于股内侧区部分的皮肤,肌支支配闭孔外肌和大腿肌内侧群;
(6)生殖股神经:皮支分布于阴囊及其附近的皮肤,肌支支配提睾肌;
52、骶丛的构成、位置、分支和分布?
答:骶丛由腰骶干和全部骶尾骨神经前支构成。位于小骨盆内,紧贴梨状肌的前面。重要分支有:
(1)臀上神经:行于臀中、小肌之间,支配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2)臀下神经:支配臀大肌;
(3)阴部神经:肛神经:分布于肛门外括约肌及肛区的皮肤;
会阴神经:分布于会阴诸肌和阴囊的皮肤;
阴茎背神经:分布于阴茎头、包皮及阴茎皮肤;
(4)坐骨神经:胫神经:分布于小腿背面、外侧面和足外侧缘皮肤;
腓总神经:腓浅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区、足背和耻背的皮肤;
腓深神经:分布于第1—2耻背相对缘的皮肤。
53、内囊膝损伤后可出现什么典型症状?为什么?
答:典型症状:对侧面部鼻唇沟消失,口角低垂,流涎,不能吹口哨、露齿及鼓腮等动作,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对侧。是由于损伤了皮质核束。
54、脊髓第12胸节右侧半离断,损伤平面下列有何障碍?为什么?(灵活运用)
答:可出现:(1)右侧下肢运动障碍,是由于损伤了皮质脊髓侧束;
(2)右侧本体感觉障碍及精细感觉障碍,是由于损伤了薄束;
(3)左侧皮肤痛温觉障碍,是由于损伤了脊髓丘脑侧束;
(4)左侧粗略触觉压觉障碍:是由于损伤了脊髓丘脑前束。
55、某人左足内缘被钉子扎伤后,左足移开,试述其传导途径?
答:痛觉→足底内侧神经→胫神经→坐骨神经→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脊髓丘脑侧束→丘脑皮质束→中央后回上2/3。
56、蚊子叮在左前臂外侧皮肤,用右手打死蚊子,试述其传导途径?
答:左前臂外侧皮肤→左前臂外侧皮神经→左肌皮神经→臂丛→脊神经节→后根→后角固有核(左)(交叉右侧)→右侧脊髓丘脑侧束(右侧上行至脑干)→右侧脊脊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右侧丘脑中央辐射→右侧中央后回中下部→胼胝体→左侧中央前回中下部→左侧锥体细胞→内囊后肢→脑干椎体(交叉)→右侧锥体交叉→右侧C5—T1前角固有核→右侧臂丛→右侧前壁肌肉→打死蚊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