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 1890-2022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湖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99190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58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1890-2022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DB42∕T 1890-2022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DB42∕T 1890-2022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DB42∕T 1890-2022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DB42∕T 1890-2022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91.100.30 CCS Q 14 DB 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8902022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cessing techniqu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egments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2022-06-28 发布 2022-11-01 实施 联 合 发 布 DB42/T 18902022 I 目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总则 . 3 5 基本规定 . 3 6

2、 原材料 . 3 7 生产工艺流程 . 5 8 钢筋加工及钢筋骨架制作 . 5 9 模具及组装 . 6 10 混凝土 . 8 11 成型 . 10 12 前期养护 . 11 13 脱模 . 11 14 后期养护 . 11 15 检验 . 12 16 修补 . 12 17 标志 . 12 18 防腐 . 12 19 贮存及场内运输 . 13 附录 A(规范性)预埋槽道安装固定方法 . 15 条文说明 . 17 DB42/T 18902022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

3、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建三局科创发展有限公司、中建科技荆门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茂涛、刘献伟、曹红林、马保国、谷倩、龚建伍、王亮、王康、姚国锋、李鹏、张婷、王续胜、牛寅龙。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邮箱:; 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中建三局科创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7-84511550,邮箱

4、: 。 DB42/T 18902022 1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以下简称管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钢筋加工及骨架制作、模具及组装、混凝土、成型、前期养护、脱模、后期养护、检验、修补、标志、防腐、贮存及场内运输等工艺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用于轨道交通、公路、铁路、水工、电力、市政等隧道工程管片的生产工艺的管理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5、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T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9142 混凝土搅拌机 GB/T 10171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混凝土搅拌站(楼) 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 GB/T 18046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21120 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 GB/T 22082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 GB/T 37613 预埋槽道型钢 GB/T 38901

6、 纤维混凝土盾构管片 GB/T 39147 混凝土用钢纤维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1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T 5014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46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DB42/T 18

7、902022 GB/T 5047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JC/T 2030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 JC/T 2238 水泥制品用矿渣粉应用技术规程 J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T 104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T 221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管片 segment 盾构隧道预制衬砌环的基本单元。管片的类型主

8、要有钢筋混凝土管片、纤维混凝土管片、钢管片、铸铁管片、复合管片等。3.13.23.33.43.53.63.7DB42/T 18902022 抗拔试验 test of resistance to pull off 对管片用于吊装的预埋构件进行拉拔试验,以检测其在外力作用下承受的抗拔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预埋槽道 embedded channel 由一根经热轧成型工艺生产的C型槽钢和布置在槽钢背面的锚杆组成,预埋在管片内弧面,用于固定电线电缆、管线与设备支架等物件的槽式部件。 4 总则 为加强管片生产管理,规范管片产品制造过程中原材料、设备机具及各工序的工艺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制定本文件。

9、 管片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且应符合国家、行业及湖北省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 基本规定 管片生产企业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应制订安全生产和绿色生产制3.83.94.14.25.15.25.35.46.16.26.3DB42/T 18902022 粗集料宜采用碎石或卵石,且为非碱活性,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 mm且不应大于钢筋骨架最小净间距的3/4,针片状含量不应大于15%,含泥量不应大于1%,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应大于1.0%,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JGJ 52的规定。 水 混凝土拌和用水应符合 JGJ 63 中钢筋混凝土用水的规定。 外加剂 6

10、.5.1 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 GB 8076 的规定,不应使用氯盐类外加剂或其他对钢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减水剂宜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6.5.2 外加剂应与胶凝材料及管片生产工艺相适应,其种类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应用应符合 GB 50119 的规定。 掺合料 6.6.1 掺合料使用前应进行试验验证,不应对管片产生有害影响。 6.6.2 粉煤灰应采用符合 GB/T 1596 的不低于 II 级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粉煤灰的应用应符合 GB/T 50146 的规定。 6.6.3 矿渣粉应采用符合 GB/T 18046 的不低于 S95 级技术要求的矿渣粉,矿渣粉的应用应符合 JC/T

11、2238 的规定6.46.56.66.76.86.96.10DB42/T 18902022 7 生产工艺流程 管片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1。 图1 管片生产工艺流程图 纤维混凝土管片的生产工艺流程,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 GB/T 38901 的规定。 水泥 掺合料 粗集料 细集料 外加剂 水 计量 计量 计量 计量 计量 计量 钢筋 模具 钢筋加工 模具组装 骨架制作 预埋件安装 骨架入模 预埋件安装 浇筑成型 混凝土搅拌 前期养护 脱模 后期养护 检验 标识 贮存 运输出厂 7.27.38.1DB42/T 18902022 表1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

12、m) 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 1 主筋和构造筋长度 10 尺量 同一设备加工的同类型钢筋 每班且每生产15环同类型钢筋骨架,抽检不少于5件。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10 尺量 3 箍筋外廓尺寸 5 尺量 钢筋骨架制作 8.2.1 钢筋骨架制作前,应按钢筋下料表核对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尺寸及数量。 8.2.2 钢筋骨架的组装、焊接应在符合设计要求的胎模上进行,钢筋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8.2.3 钢筋焊接前应对焊接部位进行检查,不应有水锈、油渍。 8.2.4 钢筋焊接应采用 CO2气体保护电弧焊机点焊方式,并根据钢筋品种、级别、规格、焊机性能、焊丝直径进行试焊,确定焊接参数后方可批量焊接。 8

13、.2.5 钢筋焊接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焊点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钢筋骨架四周应满焊、 内部宜对称隔点焊接,不应漏焊; b) 焊点应牢固可靠,不应假焊,焊点的压入深度应为较小钢筋直径的 18%25%; c) 焊点表面不应有气孔及夹渣; d) 其它焊接质量应符合 GB 50204 的规定。 8.29,1DB42/T 18902022 应明显、易于辨识、持久。 9.1.5 模具侧模的开合方式可采用平移式或者扇形,且应与管片止水橡胶条梯形凹槽腰边与底边的夹角相适应,侧模打开时凹槽腰边不应破损;宜优先采用平移式开合。 9.1.6 模具安装后应进行初次检验,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14、后方可试生产。在试生产的管片中,每套模具均应随机抽取至少一环管片进行水平拼装检验,合格后该套模具方可通过验收并投入正式生产。 9.1.7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模具进行复检: a) 每套模具每生产 100 环; b) 模具受到重击或严重碰撞; c) 管片几何尺寸不合格; d) 模具停用超过 3 个月,再次投入生产前。 9.1.8 模具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 模具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 1 宽度 0.4 使用内径千分尺在模具内腔的宽度测量标记点上测量 6点/个 2 弧弦长 0.4 使用靠模及游标卡尺沿侧模测量 4点/个

15、3 靠模夹角间隙 0.2 靠模及塞尺测量 4点/个 4对角线0.8尺量2条/个9.29.3DB42/T 18902022 9.3.4 模具组装后,应先目测检查内腔各缝隙处是否闭合、模具四角的合模快速组装标记是否复位,再进行宽度检验,若超过允许偏差,应进行调整直至合格。 预埋槽道安装 9.4.1 管片设计有预埋槽道时,槽道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 GB/T 37613 的规定。 9.4.2 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9.4.3 槽道安装应在模具清理完毕后、模具喷涂脱模剂前完成。 9.4.4 槽道在模具上的安装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按照附录 A 的方法执行。 9.4.5 槽道

16、在模具上应固定牢靠,槽口应紧贴模具,在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时不应松动。槽道固定后应进行检查, 槽道表面应清洁, 槽道、 锚杆及固定件不应与钢筋骨架直接接触, 可采用绝缘材料进行隔离、固定,满足杂散电流防护要求。 9.4.6 槽道的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4 槽道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 1 中心线横向位置偏移 3 用尺量测水平、竖向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 2点/m 2 嵌入深度(槽口面与模板面间距)0,+3 尺量 3点/件 9.49.510.1DB42/T 18902022 10.1.4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应符合

17、设计要求且不应低于 C50。 10.1.5 混凝土抗渗等级应符合 GB 50108 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10.1.6 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 GB 50010 及 GB/T 50476 的规定,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胶凝材料总用量的 0.06%, 混凝土的总碱含量不应大于 3.0 kg/m3。 混凝土的耐久性检验方法按 GB/T 50082 进行。氯离子含量的检验按相应组分的氯离子含量试验方法进行,总氯离子含量为各组分带入的氯离子含量的总和。总碱含量为各组分带入的碱含量的总和。 10.1.7 纤维混凝土的抗弯性能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10.1.8 混凝土的工作性应与管片生产工艺相适应。坍落度宜在

18、 50 mm90 mm 之间,最小不应小于 40 mm、最大不应大于 120 mm,不应出现泌水、离析、分层等现象。 10.1.9 在混凝士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生产工艺,对混凝土的含气量、凝结时间差、坍落度经时变化量进行验证,并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配合比调整应符合 GB 50164 及 JGJ 55 的规定。 混凝土制备 10.2.1 混凝土搅拌站(楼)应符合 GB/T 10171 的规定,搅拌机型式应为强制式,并应符合 GB/T 9142及 GB/T 10171 的规定,宜采用立轴强制式搅拌机,公称容量不应小于 1000 L、不宜小于 1500 L。 10.2.2 冬期生产

19、,搅拌站(楼)宜配置搅拌用水加热及控温装置,最高水温应能达到 60 、控制精度5 。冬期混凝土生产应符合 JGJ/T 104 的规定。 10.2.3搅拌系统的水泥、掺合料、砂、石、外加剂、水等原材料计量应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计量设备10.2DB42/T 18902022 条件养护脱模后再进行标准养护至 28 d,检验评定混凝土 28 d 抗压强度。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及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 GB/T 50081 的规定,混凝土 28 d 抗压强度的评定应符合 GB/T 50107 的规定。 10.2.11 混凝土抗水渗透试验的试件制作及试验方法应符合 GB/T 50082 的规定。 10.2.12

20、 纤维混凝土的制备、质量检验、试验,应符合 GB/T 38901 及 JGJ/T 221 的规定。 10.2.13 混凝土冬期施工应符合 GB 50666 及 JGJ/T 104 的规定。 11 成型 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 3 m 时,宜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备。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 当环境温度不大于 25 时不应超过 90 min, 当环境温度大于 25 时不应超过 60 min。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应加水。冬期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5 。 管片的振动成型工艺可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振动成型、 振动台振动成型、 插入式高频振动棒振动成型等,振动成型

21、工艺应与生产线型式相适应,各成型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附着式振动器振动成型工艺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振动器附着于模具底板,适用于固定式生产线、流水生产线; 2) 浇筑工位应有固定模具装置,保证模具振动时不移位;浇筑工位应有振动缓冲装置,保证模具柔顺平稳振动;振动器应有线性或档位调节振动力大小的功能; 3) 混凝土应分层下料;模具两端混凝土达到 1/3 高度时,开启振动器,模具不应空振;在浇筑过程中振动力应由小到大。11.111.211.311.411.5DB42/T 18902022 b) 中、细抹面应使用木抹板、胶抹板、钢抹板等工具进行抹面收光,使管片外表面形成弧形且平整; c) 抹

22、面结束后须拔出螺栓孔芯棒,动作应缓慢轻柔。抹面期间及结束后,管片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保湿; d) 浇筑过程中及抹面结束后,应清理模具外表面混凝土。 混凝土冬期施工应符合 GB 50666 及 JGJ/T 104 的规定。 12 前期养护 管片生产单位应结合现场实际条件, 选取合适的养护方式, 可采用加热养护或潮湿自然养护方式进行养护。加热养护可采用蒸汽加热、电加热等方式。 当采用加热养护时,养护设施可采用养护罩、养护坑或养护窑。养护制度应经试验确定,包括静停、 升温、 恒温和降温四个养护阶段。 静停时间不宜少于 2 h、 不应少于 1 h, 升温速度不宜超过 15 /h、不应超过 20 /h,恒

23、温最高温度不宜超过 60 、不应超过 70 ,恒温阶段相对湿度应不小于 90%,降温速度不应超过 20 /h。 前期养护期间应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湿保温。 13 脱模 11.612.112.212.313.113.213.313.413.513.614.1DB42/T 18902022 b) 喷淋养护。可使用纤维织物遮盖后进行喷淋,或者采用其它可靠措施,以保证管片全部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c) 涂养护剂养护。在管片表面喷涂养护剂,养护剂的使用方法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执行; d) 自然养护。管片贮存在堆场中自然养护,应采取措施防止暴晒及冻害。 后期养护工艺有先水中养护后喷淋养护再自然养护、先喷淋养护再

24、自然养护、涂养护剂养护,各养护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先水中养护后喷淋养护再自然养护。水中养护时间不少于 7 d,喷淋养护时间不少于 7 d,自然养护直至管片出厂; b) 先喷淋养护再自然养护。喷淋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d,自然养护直至管片出厂; c) 涂养护剂养护。在管片脱模后即可喷涂养护剂,养护剂的有效时间应保持直至管片出厂。 管片生产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条件和技术要求制订后期养护工艺方案,宜采用先水中养护后喷淋养护再自然养护工艺,或者涂养护剂养护工艺。 冬期施工期间,水中养护水池宜加热,防止水结冰,水温不宜低于 5 。 15 检验 管片的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按 GB/T 22082 的规

25、定进行。 管片出厂时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值。 管片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水平拼装、检漏试验、抗弯性能、抗拔性能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14.214.314.415.115.215.315.416.116.216.317.117.217.3DB42/T 18902022 根据管片使用地质及水文条件,设计有要求时应按要求进行防腐处理。 管片的防腐应符合 GB 50446 的规定。 19 贮存及场内运输 贮存 19.1.1 管片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排水通畅,应根据管片的堆放方式验算地面承载力。 19.1.2 管片的堆放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应按规格型号分别堆放,可采用侧面立放方式或内弧

26、面向上平放方式; b) 管片与地面之间应采用垫木或其它可靠支垫材料垫高隔开, 支垫材料应经过承载力验算, 当采用硬性支垫材料时,其与管片接触面应使用柔性耐久材料作衬垫; c) 管片各层之间应采用垫木隔开,并对垫木进行承载力验算; d) 管片应受力均匀、平稳不倾斜。支垫材料应均匀摆放,水平方向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竖直方向对齐。 19.1.3 侧面立放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管片与地面之间的支垫材料,沿堆垛纵向不应少于 3 列,材料截面尺寸不宜小于 150 mm150 mm、单根长度不宜小于 3 m; b) 管片各层之间的垫木截面尺寸不宜小于 100 mm100 mm、单根长度不宜小于 3 m;

27、 c)同一层的管片之间,宜放置柔性材料隔开。18.118.219.119.2DB42/T 18902022 14 e) 管片侧面立放时,管片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应少于 100 mm,应采取可靠的防倾覆措施;管片内弧面向上平放时, 管片堆垛之间的距离不应少于 200 mm, 每堆垛管片应采用韧性扎带固定,扎带两端固定于车辆底板。 19.2.3 管片运输出厂,应采用平板货车运输,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管片装车应以环为单位,内弧面向上平放装车; b) 管片与车厢底板之间应采用 2 根通长枕木支垫, 并应经过承载力验算, 枕木长度不应小于管片宽度,枕木截面尺寸不宜小于 150 mm150 mm,枕

28、木应可靠固定在车厢底板上; c) 管片车上堆放高度不宜超过 3 层; 管片各层之间应采用垫木隔开, 应对垫木进行承载力验算,垫木截面尺寸不宜小于 100 mm100 mm; d) 管片应受力均匀、平稳不倾斜。支垫材料应均匀摆放,水平方向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竖直方向对齐; e) 管片堆垛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200 mm, 每堆垛管片应采用韧性扎带固定, 扎带两端固定于车辆底板。 19.2.4 车辆行驶过程应平稳,避免急加速、急减速。 DB42/T 18902022 A A 附录A (规范性) 预埋槽道安装固定方法 A.1 预埋槽道通过压紧螺母和定位螺栓结合进行固定,固定装置应符合图 A.1 的要求。

29、 图A.1 预埋槽道固定示意图 A.2 根据设计要求,在盾构管片模具上的对应位置攻丝加工定位螺栓孔,孔径不宜小于 M10,定位螺压紧螺母防灌浆垫片定位孔预埋槽道预埋楢道槽口定位螺栓管片模具Q定位螺栓孔定位螺栓DB42/T 18902022 图A.4 预埋槽道放置示意图 A.5 紧固预埋槽道。将防灌浆垫片套装在压紧螺母上,将压紧螺母拧入定位螺栓,使槽道贴紧模具底板。 A.6 安装完成后,应检查安装质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定位孔预埋槽道预埋槽道槽口定位螺栓管片模具PDB42/T 18902022 17 湖北省地方标准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30、for processing techniqu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egments 条文说明 DB42/T 18902022 18 6 原材料 6.5 外加剂 6.5.2 外加剂的选择,应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根据生产工艺确定混凝土的含气量、凝结时间差、坍落度经时变化量的合理范围,并模拟生产工艺条件进行试验。 6.6 掺合料 6.6.1 当掺硅粉时应先进行试验验证,且应与粉煤灰或矿渣粉复掺。 6.10 预埋件 6.10.2 生产实践证明,金属预埋件的某些涂层会与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特别是在经过加热养护后,会生成较多气体包裹在预埋件周围降低锚固力,或者溢出混凝土后在

31、混凝土内形成孔洞。 7 生产工艺流程 7.3 流水生产线采用了自动控制化技术,可实时监控并记录生产工艺的执行情况,在产品质量稳定性、生产效率等方面优于固定式生产线。 9 模具及组装 9.1 管片模具 9.1.4 模具四角的合模快速组装标记,用于合模后初步检查模具是否合模到位,不作为判定合模是否合格的依据。 9.1.8 靠模通常由模具生产厂家随模具配套提供。 9.2 模具清理 9.2.4 生产实践证明,脱模剂对混凝土外观有极重要的影响,因脱模剂与混凝土及管片生产工艺存在适应性问题,宜在投入生产前进行验证试验。 9.4 预埋槽道安装 9.4.1 管片设计有预埋槽道的工程案例,国内已越来越多,预埋槽

32、道的质量相比早期已大幅度提高。 9.4.5 预埋槽道安装质量应严格保证,一旦浇筑混凝土后,将无法进行校正,且后期修复极其困难。 DB42/T 18902022 19 9.5 钢筋骨架入模 9.5.2 骨架四周每面应不少于 2 个保护层垫块,位置位于每面长度的 1/3 处。底面应不少于 3 排、每排 2 个保护层垫块,纵向位置应分别位于骨架正中、骨架两端向中间数第 2 根箍筋,横向位置分别位于骨架两侧向中间数第 3 根主筋处。 9.5.3 生产实践中,安装螺栓孔芯棒易出现质量问题,芯棒孔座眼应事先清理干净彻底,否则芯棒顶端无法完全插入,导致芯棒松动。 10 混凝土 10.1 混凝土配合比 10.

33、1.2 大量研究表明,对混凝土进行蒸汽养护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模具投入,但降低了混凝土耐久性及稳定性, 国内部分工程及国外较多国家的管片是不实行蒸汽养护的。 采用免蒸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没有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及稳定性,延长了工程寿命,与普通混凝土不实行蒸汽养护对比,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模具投入,但混凝土成本相应有所增加。 10.1.8 生产过程中,管片外弧面在上为人工收光面,内弧面为模具接触面。管片外弧面呈弧形、中间高两边低,当混凝土坍落度大于 120 mm 时,处于塑性阶段的高处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向两边低处缓慢移动,人工收面时无法再恢复成较标准的弧形,因此,管片混凝土坍落度宜在 5

34、0 mm90 mm 之间、在50 mm70 mm 之间最佳。 10.2 混凝土制备 10.2.1 湖北省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 9 ,冬期混凝土搅拌宜使用温热水。强制式搅拌机分立轴、卧轴两种,管片混凝土相比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更小,实际生产数据表明:相比卧轴式搅拌机,在相同的搅拌时间内,采用立轴式搅拌机搅拌的管片混凝土,均匀性更佳。 11 成型 11.3 混凝土的振动成型质量与设备、操作密切相关,应在试验总结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振动操作制度。 12 前期养护 DB42/T 18902022 20 12.1 前期养护指管片脱模之前的养护。 管片生产单位应在生产前结合生产实际条件, 选取合适的养护方式

35、。潮湿自然养护方式,是在自然养护方式的基础上覆盖塑料薄膜或者采取其它措施达到保湿效果。 12.2 养护制度的确定,综合了JC/T 2030-2010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GB 50446-2017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中相关条款的要求,参考了GB/T 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中预制构件相关条款的要求,按照可执行、偏向严格的原则制定。 14 后期养护 14.1. 后期养护指管片脱模之后、出厂之前这一期间的养护。管片混凝土内外温差,为注浆孔内壁温度最高值与管片外表面温

36、度最低值之差。 15 检验 15.2 对于管片出厂时是否要达到28d龄期,与管片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均未作明确规定,具体以设计和工程要求为准,但管片出厂时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值。 17 标志 17.3 管片上的标志,除了模具编号外,其它内容均是刻章油印在管片表面上,这是目前通行的做法。经统计国内管片生产企业情况, 油印标志普遍存在保持时间不长、 不耐脏易被污染导致无法辨识等现象。在隧道施工完成后, 油印标志也会被覆盖而无法辨识, 当隧道出现质量问题而需要对管片进行质量溯源时,难以查到某一片管片的浇筑日期、出厂日期、质量检验等信息。采用在管片中预埋无源RFID电子标签的方法,可解决上述问题。 18 防腐 18.1 管片防腐宜采用提高结构材料自身耐久性与涂覆防腐涂料相结合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技术交底/工艺/施工标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