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我院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907502 上传时间:2025-04-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院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我院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我院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报告 17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调查报告 关于我院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报告 院(系):数理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 100102 指导老师:阚云静 撰稿人:王慧芳、张国宾 目录 一、问卷调查的分工···································2 二、调查问卷与结果统计····························3- 三、调查报告······································ 你加上页码 一、问卷调查的分工 1.时间:5月10日——5月28日 2.地点:南阳理工学院 3.调查经过:组长分工后,先出题选题,打印100份问卷。按分工在学校各系院收发问卷。收回后,经过统计百分比然后汇总,另外由2人根据统计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4.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5.小组成员构成(共人): (1) 组长:张国宾 (2)成员: 6工作分配: (1)出题(人): (2)收发问卷(人):王慧芳、 (3)选项统计工作(人):王慧芳、秦召东、李贝贝、申东惠、郭会娟 (4)百分比汇总工作(人) (5)撰写调查报告:王慧芳 张国宾 关于大学生信仰的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 把调查问卷府上 统计结果: 选项 题号 A B C D E 1 40.18% 13.27% 18.37% 26.53% 0.00% 2 10.68% 72.82% 16.50% 0.00% 0.00% 3 52.04% 38.78% 9.18% 0.00% 0.00% 4 21.43% 62.24% 16.33% 0.00% 0.00% 5 43.00% 15.00% 24.00% 12.00% 6.00% 6 11.22% 40.82% 39.80% 8.16% 0.00% 7 59.18% 17.35% 15.31% 8.16% 0.00% 8 34.34% 39.39% 11.11% 15.15% 0.00% 9 9.18% 33.67% 50.00% 6.12% 1.02% 10 28.23% 26.61% 8.87% 24.19% 12.10% 11 18.37% 22.45% 50.00% 9.18% 0.00% 12 19.39% 25.51% 47.96% 7.14% 0.00% 13 12.24% 12.24% 53.06% 22.45% 0.00% 14:经过:(1)阅读相关书籍、报刊以及网络阅读 (2) 家庭熏陶、朋友鼓励 (3) 学校教育 (4) 社会文化教育 关于我院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报告 【前言】:当代大学生是一群有着伟大梦想朝气蓬勃面向未来走向成熟的天之骄子,特别是随着一批更有激情的90后进入大学更为大学添加了活力与激情。但同时我们也很明白每个人的信仰有所不同,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她们有着什么样信仰,是否能带她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因此,在她们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现代大学生信仰的最新动态,及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无论是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是对国家、民族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开展了此次关于大学生信仰的调查问卷,其对象是南阳理工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00份,有效收回98份,有效收回率98%。我们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统计出了调查结果,经过对结果的分析,来进一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特别是思想政治的信仰,以此来科学把握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广大教师及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最有用的信息。 现将关于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情况说明如下,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信仰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生活方式,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行。作为深层次的精神导向和精神支柱,信仰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精神生活。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类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而青年大学生的信仰更是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因此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社会高知敏感人群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依然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 一.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 (一)信仰的取向 当代中国大学生,肩负着时代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责任,她们胸怀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她们持有何种价值信仰,对于她们自身的发展有莫大的影响,更与民族的振兴和世界的未来息息相关。例如在第一题“您的个人信仰?”的调查结果,有41.84%的学生认为个人信仰是共产主义,但其中多数都是预备党员或党员。共产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信仰,是有史以来最崇高的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体现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向往和追求,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强大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只有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才能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人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来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与她人的关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另外有13.27%的同学的个人信仰是宗教信仰,这说明宗教以传播到在大学校园里,并对当代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在种形势下,就极其需要大学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排除一些不好的宗教信仰的影响。为另外有26.53%的大学生无信仰,卡耐基说:“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就如同一艘没有航标的生命之舟,她不知道自己将驶向何方”。没有信仰的大学生大多都没有人生目标,就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当代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引导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信仰,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开始多种多样,可是不论人们信仰是什么,她都有一定的倾向,或理想主义,或现实主义。例如第二题中“您认为您的信仰最倾向于:()”。有52.04%的同学倾向于实用主义,这也是有些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因为有些宗教的信仰直接指导着人们的日常规范,更浅显易懂。其实,马克思主义更具有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能够让同学们了解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然后我们才能正确认知世界,并改造世界。另有38.78%的同学选择信仰倾向于理想主义。而又有9.18%的同学倾向虚无主义,这让我们很担忧,意味着还有许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前途或未来处于很迷茫的状态。我们的信仰不论是现实主义还是理想主义,心都有信仰,只不过是取向的问题,只要不危害到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利益。人对于那些倾向理想主义的同学,则需要更加的努力,把理想变为现实。 (二)信仰的形成 信仰能使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够坚忍不拔,战胜困难,无论处于任何环境都能以积极上进的思想对待生活,这一点得到了心理学家的证实。当代古兰经经注学家麦卡利姆·设拉兹认为,任何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困难,而在克服这些困难时,只有宗教信仰能赋予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探索个人信仰的形成,有利于当代教育的进行。第九题中“你认为一个人的信仰容易在什么时期形成?”,有50%的同学认为是青年时期,这就充分说明了大学时期是学生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学校发挥重要的作用了,特别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众望所归。另有33.67%的同学认为是少年,因此高中时代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还有第八题中“您认为一个人的信仰是如何形成的?”。有39.39%的同学认为是学校教育,以及有11.15%的同学是阅读书籍,这两项结果据充分说明了学校教育在个人信仰形成中的重大引导作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再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信仰的书籍,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对马克思信仰看法 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为方针指南,指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确定正确主流的价值观念,把她们锻造成为新时代具有蓬勃向上气象的新型大学生。那么当代大学生是如看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呢?在第五题中“您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是?”的结果,有43.00%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人的精神支柱,具有现实意义,我坚定信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一直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才有我们今天的新中国。另有24%的同学认为不了解,不好说,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仍有不少的同学对马克思主义认识模糊,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采取相关措施,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教育。还有27%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现实,甚至有错误,很多大学生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这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好的,不少大学生有科学的信仰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但也不可否认还有一些大学生信仰混沌甚至是完全错误,金钱意识、功利主义、个人本位,部分大学生在自私惟我中逐渐迷失理性和前进的方向。这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以致理想之舟就在人生的航程上迷失了方向。在十三题的调查结果中,53.0%有同学认为是社会环境影响,12.24%的是学校教育问题,还有12.24的是家庭教育问题,22.45%的自身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这四方面的具体影响。 首先,从社会方面看,个人本位和金钱万能等观念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象,对大学生崇高信仰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无序竞争、官吏腐败以及社会分配不公,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日益成为民众的巨大负担,人们普遍感到焦虑、失望、无奈。这让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例如第十二题的调查结果中,竟然有25.51%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适应社会的表现,这说明社会对大学生信仰缺失或错误的影响不容忽视。当代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与生存竞争,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强烈对比,信仰之塔在社会现实的土地上轰然倒塌,理想之舟就此搁浅。 其次,家庭教育的误导也是造成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重要因素。中国父母给予子女的责任心往往是“超重”的,她们能够为子女成长和教育作出一切牺牲,与此同时子女却开始习惯于接受,不懂得付出,缺乏对自我、家庭、社会负责的精神。有的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子女铺设好未来的道路,造成子女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生存的基本技能。有的父母则从小给子女灌输一些功利主义、个人本位的思想,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升官发财,明哲保身啊等等,这些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子女,并变本加厉的继承下来。 再次,高校的教育体制、教育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崇高信仰培养的因素。高校的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一部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只是为了参加专科升本科、本科升研究生、研究生考博士的考试,没有从中学到应有的东西。大部分高校还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或实践能力,忽视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德育教育的不足或方法不当是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重要因素。 最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矛盾是形成其信仰危机的关键因素。在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尚未完成整合,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问题缺乏自己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偏差,易受环境的影响,面对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优柔寡断,在物欲与外加因素的干扰下难以构筑起坚固的道德城墙,心态浮躁而脆弱,缺乏信仰。这也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盲目追星的人现象的出现。内因决定外因,面对信仰危机,我们不能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而要多多自我反省,经得起反省的信仰才是成熟的信仰。 三.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信仰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柱,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必将遭受挫折和困难,重建大学生精神家园,不但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第十四题的如何引导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信仰的填空结果来看,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使大学生坚定正确的信仰,就面临着一个不同学生信仰认知存在差别的问题,大学生信仰认知基础存下差异,必然导致同样的信仰教育,收到的效果却不尽相同。因此,建立以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的信仰教育机制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社会的初级群体,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来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和信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来自同学朋友的相互影响。例如本次参与调查有不少的同学是预备党员或党员,从中能够看出她们有着正确的信仰和人生价值,因此她们能够引导周围的同学来树立正确的信仰,并以身作则拥护党的领导。 其次,要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作为广大师生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和认同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的场所,能够激发她们为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奋斗,培养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的力量。特别是当大学生在学校遇到挫折时,它会给她们以信念的支撑,并成为她们树立崇高理想、追求远大目标的力量源泉。校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把包含着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经过各种途径作用于生活在大学校园的学生们,在最大程度上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科学信仰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只有真正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因此学校教育为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重大使命。 再次,要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舆论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正确的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强化信仰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社会应该利用一些途径来引导大学生清楚地认识信仰,并树立科学的信仰,积极引导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例如,社会能够利用各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媒体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她们逐渐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来排除一些社会不良影响,坚定正确科学的信仰。 小结: 总之,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它具有激励斗志、催人奋发、增强社会凝聚力等功能,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信仰树立的前提和基础是信仰主体对一些思想观念的自由选择和认同内化,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少发号施令把某种信仰和价值观强加于大学生,而应尽可能多地告诉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标准和方法,在尊重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信仰。当代大学生应该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这就要求大学生时刻牢记新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地担当起时代的重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成为拥有正确坚定信仰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长海,杜时忠.《转型期社会风气与美德培养的关系》.当代教育论坛. (5) [3]丁小鹃.《荣辱观与大学生公民责任感培养》 .11 [4]郭永江,刘忠勋.大学生信仰与法制观教育[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1) [5]谭黎明.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